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7|回复: 0
收起左侧

[通风] 【分享】给鸡舍装上“中央空调”:这种通风系统如何实现“全天候恒温”?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昨天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蛋鸡是典型的“温度敏感型”动物,鸡舍温度对其健康、福利和生产性能至关重要。在传统鸡舍中,昼夜温差过大是常见的“隐形杀手”——有时一天之内温差能超过10℃,鸡群容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产蛋率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

有没有一种通风系统,能兼顾四季气候,让鸡舍内部始终维持舒适的温度?这个困扰养殖业的难题,如今有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答案就藏在由中国农大科研团队研发的 “全年侧壁进气通风系统” 之中。

qw1.jpg
全年侧壁进气通风系统(ASV)示意图,展示了恒定的气流路径和关键组件


鸡舍温度不稳,会出现哪些问题?

蛋鸡的“体感舒适区”在18–24℃之间,而昼夜温差如果超过6℃,就会对它们造成环境应激,进而影响产蛋量与蛋品质量。更理想的状态是:把单日温差控制在3℃以内。

然而,在温带季风气候区(比如我国华北地区),室外昼夜温差可能高达20℃以上,传统通风系统难以应对这种剧烈变化。鸡舍常常出现“白天过热、夜间过冷”的情况,不仅影响产蛋,还可能增加疾病风险。

什么是“全年侧壁进气通风系统”?

这套系统在设计上做了两大创新:

1) 增加“温度缓冲区”
在鸡舍(东西走向)两侧设置缓冲空间,外界空气不是直接吹入鸡舍,而是先进入这个区域进行“温度过渡”,减缓冷热冲击。

2) 固定气流路径,统一进风口
不论春夏秋冬,空气都沿着固定路线流动:室外 → 缓冲区混合 → 侧壁进风口 → 鸡群活动区 → 排出

这样做的好处是:气流稳定、温度波动小,鸡群不会因为季节转换或模式切换而感到不适。
qw2.jpg
采用全年侧壁进气通风系统的实验性多层蛋鸡舍,内部和外部示意图

实际效果如何?用数据说话

研究团队在一个规模达2.4万只蛋鸡的商业化鸡舍中,展开了长达407天的实地验证。最终收集到的数据,远超预期
  • 室内温差大幅缩小:全年室内昼夜温差平均只有2.5℃,最大不超过4.7℃;而在同期,室外温差最大达到21.9℃
  • 冬季不用额外加热:即使在冬季,室内仍能保持在18.3℃以上
  • 夏季降温效率高:湿帘冷却效率达91.2%,能有效缓解高温压力。

qw3.jpg
多层系统在一个生产周期内(连续407天)的每日室外、室内和目标区域温度

对鸡群产蛋性能的影响

鸡舍温度舒服了,鸡蛋产量自然更稳定。实际生产数据显示:
  • 产蛋高峰期提前:鸡群在22周龄时产蛋率就达到50%,27周龄时达到峰值94%;
  • 采食量与温度密切相关:当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升高时,采食量显著下降;而温差本身对产蛋率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系统成功控制了温差,使其不成为影响生产的因素

qw4.jpg
京粉6号蛋鸡在一个生产周期 (12-70周) 内,产蛋率 (A) 和采食量 (B) 与舍内温度的关系

为什么这套系统更值得推广?

与传统通风方式相比,ASV系统具备以下优势:
  • 节能环保:利用建筑结构与气流设计实现温度缓冲,减少对额外能源的依赖;
  • 适应性强:一套系统覆盖全年,无需因季节频繁调整通风模式;
  • 更适合转型中的养殖业:随着“非笼养”成为趋势,多层饲养模式更需要这种能稳定鸡舍小气候的通风方案。
总 结

温度波动看似小事,却是影响蛋鸡健康与产能的关键。“全年侧壁进气通风系统”通过缓冲区+固定气流路径的设计,实现了鸡舍内部温度的稳定控制,让蛋鸡无论在严寒还是酷暑中,都能处于舒适环境。

这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只有让鸡生活得舒服,才能产出更多、更好的蛋


来源:家禽营养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0-28 07:11 , Processed in 0.261507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