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4|回复: 0
收起左侧

[转载/分享] 烘干工艺的双刃剑:2025年极端气候下玉米产后处理困境与规模化蛋鸡养殖风险防控报告?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2025年我国玉米主产区现状与烘干工艺的挑战

河南等玉米主产区遭遇"前期干旱+后期涝灾"的极端气候,导致玉米收获期水分普遍超标(30%以上),籽粒发芽、霉变风险激增。

这样的玉米收上来以后,后面如何处理?尤其是有些已经出现被雨水淋湿的玉米,里面已经发霉了,又该怎么办?

以河南为例,2023年之后,从中央到河南省向全河南下达了3.4亿元的关于新建烘干设备的专项资金,现在稍微成一点规模的收粮点,普遍都有了烘干设备。比如南阳邓州市这样一个县级市,在2023年之前,全县的烘干设备不足100台,但现在已经达到了300台左右。

收上来的玉米最终会流向哪里?这个季节,主产区大田里生长的玉米基本都是饲料玉米作为养殖的参与者,每个人都必须详细了解烘干玉米的实际情况和相对自然干燥的玉米有哪些不足,提前做好预案。

烘干工艺的局限性

烘干设备不足与排队时间长(河南烘干费用0.04-0.06元/斤),迫使部分农户直接销售潮粮,损失率达15%。

不同地区烘干工艺参数(如温度、湿度控制)缺乏统一标准,影响粮食品质。

烘干工艺对于玉米的损害

结构破坏高温快速烘干易导致玉米籽粒"爆腰",玉米籽粒外部水分迅速蒸发,结构收缩,而内部水分迁移慢,内外收缩不均衡,产生巨大的内应力,使籽粒表面产生大量人眼看到或看不到的裂纹。

裂纹不仅使玉米籽粒栓化皮层被破坏,失去抵御外界微生物和虫害入侵的天然屏障,还使籽粒机械强度下降,在入、出库、运输等搬倒摩擦过程中,易产生破碎粒和粉屑(粉末)。

同时,高温使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破坏或部分破坏玉米籽粒的毛细管状结构,使玉米粒通透性变差,阻碍水分传递,持水力下降,籽粒表面易产生冷凝水,为霉菌和害虫滋生危害创造了有利条件。

胚部损伤玉米籽粒胚部富含蛋白质、脂肪和活性酶,且结构疏松,在烘干过程中,不当的烘干工艺,可能“烫伤”胚部,使玉米籽粒胚部活性受损,生命力减弱或完全丧失,不仅抵抗霉菌和害虫滋扰能力下降,还易加速脂肪氧化酸败(产生哈喇味),导致玉米品质下降。

水分不均在烘干过程中,由于工艺及籽粒结构和成熟度不均匀等原因,难免造成籽粒受热面积不均,烘干时间长短不一,导致烘后玉米籽粒间,甚至单个籽粒内部的水分,分布不匀,因此,即使整仓水分检测达到安全储存标准,粮堆局部存在高水分粮也在所难免,为安全储粮埋下隐患。

二、烘干玉米对家禽生产的潜在危害

营养价值下降

蛋白质变性和淀粉糊化降低消化吸收率,影响家禽增重和产蛋性能。

脂肪氧化产生的醛酮类物质可能引发家禽肝脏损伤。

霉菌毒素风险

烘干技术操作不当、不彻底或储存不当易滋生黄曲霉、呕吐毒素,导致家禽免疫抑制、肠道病变

物理性危害

破碎粒和粉屑增加饲料粉尘,诱发家禽呼吸道疾病。

三、系统性风险规避与规模化蛋鸡饲用风险控制要点

采购前检测


必检项目:黄曲霉毒素B1(≤20μg/kg)、呕吐毒素(≤1mg/kg)、玉米赤霉烯酮(≤0.5mg/kg)。

推荐采用近红外光谱仪进行水分(≤14%)和霉变粒(≤1%)的快速筛查。

采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控粮堆温湿度,预警霉变风险

饲用配方调整

添加复合有机酸或者复合菌酶制剂、赛益安改善肠道环境,降低霉菌毒素吸收。

每吨饲料补充蛋氨酸、200gVE和50g有机硒,缓解氧化应激;或者定期在日粮中添加肝肾类保健品。

与其他优质原料原料(烘焙亚麻籽、小麦、糠麸等)适当搭配。

适当增加动能油宝,平衡饲料能量蛋白和脂肪酸平衡、提升饲料营养浓度,降低粉尘。

潜在风险把握

国家规定的霉菌毒素限量是基于“短期摄入不引发急性中毒”的实验数据制定的。

但家禽养殖是长期连续投喂的过程—如果饲料中持续存在“低剂量但未超标”的霉菌毒素,这些“亚临床水平”的毒素会像“慢性毒药”一样,在不知不觉中累积损伤。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养殖场总在抱怨,为什么我天天都在脱霉,但是鸡群还是出现采食量下降、蛋壳质量变差(如薄壳蛋、软壳蛋、脏蛋)、肠道反复拉稀,肠系膜发黑甚至突发坏死性肠炎的情况。

目前市场上的脱霉剂种类很多:

以蒙脱石为主的无机吸附型脱霉剂,

以酿酒酵母细胞壁为主的有机吸附脱霉剂,

以降解(离)酶为主的降解霉菌毒素的脱霉剂,

以葡萄糖氧化酶为主的抑制霉菌为主的脱霉剂等等。

但是这些都是对饲料内毒素(或者霉菌)有作用的,对于多种低含量的霉菌毒素累积叠加或者体内长期滞留的其他毒素进入血液内的治疗又是另外一个思路。

全链条解决方案

短期应急(1-3个月)


建立烘干玉米-饲料厂-养殖场直供通道,减少中间环节污染风险。

长期机制

推广"粮食银行"模式,与当地种植合作社签约合作进行统一分级烘干、储存、质量检测与保障。

来源:家禽公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0-20 22:47 , Processed in 0.117245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