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回复: 0
收起左侧

为什么流感起来后更容易继发肺炎和大杆?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优秀会员奖社区居民

来自
枣庄
发表于 昨天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济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系统地解释为什么流感(以及其他严重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容易继发细菌性肺炎,尤其是像大肠杆菌这样的机会性致病菌。


核心原因:流感病毒破坏了呼吸道的天然防御体系,并改变了体内微环境,为细菌感染打开了“方便之门”。


1. 物理屏障的破坏(“城门洞开”)


· 上皮细胞损伤:流感病毒主要感染并杀死呼吸道的纤毛上皮细胞。这些细胞及其顶部的纤毛,构成了呼吸道的“清道夫”系统,能够持续地将粘液、灰尘和微生物扫出呼吸道。

· 后果:纤毛系统被破坏后,无法有效清除吸入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得以在呼吸道“定居”下来,而不会被及时排出。


2. 免疫功能的紊乱(“守军混乱”)


这是最关键、最复杂的部分。免疫系统“失调”——既有过度炎症,又有特定功能被抑制。


· 先天免疫受损:

· 巨噬细胞功能下降:流感病毒感染后,肺泡巨噬细胞(肺部的“清洁工”和“哨兵”)的数量和功能会下降,它们吞噬和杀死细菌的能力减弱。

· 中性粒细胞反应异常:中性粒细胞是杀死细菌的主力军。流感病毒感染会延迟和削弱中性粒细胞对继发细菌感染的反应,导致它们无法及时、有效地到达感染部位清除细菌。

· 获得性免疫的“资源竞争”:机体在全力对抗流感病毒时,免疫资源和注意力被大量占用。当细菌入侵时,免疫系统无法像在健康状态下那样迅速、高效地启动针对细菌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 “细胞因子风暴”与免疫抑制并存:

· 病毒激发的强烈免疫反应(大量释放细胞因子)会引起血液流动加速、机体发热的现象,使炎症表现愈加明显,这有时会失控成为“细胞因子风暴”,对机体自身造成损伤。

· 但矛盾的是,这种剧烈的炎症反应环境,同时也会诱导产生一些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分子(如白细胞介素-10、前列腺素E2等)。这是一种机体防止炎症过度损伤的自我调节机制,但却不幸地同时抑制了对抗细菌所必需的免疫功能。这就解释了“免疫抑制”现象。


3. 微环境的改变(“为虎作伥”)


· 病毒创造的“培养基”:

· 营养供给:病毒裂解细胞后释放出的细胞内容物(如ATP、各种营养物质),成为了细菌生长的“完美培养基”。

· 受体暴露:细胞损伤后,会暴露出更多的细菌粘附受体(如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这使得像肺炎链球菌这样的细菌更容易抓住并入侵宿主细胞。

· 温度与湿度:发热和炎症导致的组织环境变化,也可能更有利于某些细菌的繁殖。


4. 菌群失调


健康鸡群的上呼吸道也有细菌定植,但它们通常与宿主和平共处。流感病毒感染会打破这种平衡,导致有益菌群减少,而潜在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的数量相对增加,更容易引发机会性感染

5. 大肠杆菌的角色:大肠杆菌本身是肠道常见菌,但在特定情况下(如免疫力低下、卫生条件差等)可以转移到呼吸道并引起感染。流感后的继发肺炎更常见的病原体是支原体、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但大肠杆菌也是可能的病原体之一,其根本原理是相通的。


总结


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的机理,可以形象地理解为:


流感病毒像一支先头部队,它攻破了呼吸道的“城墙”(破坏上皮和纤毛),重创并搅乱了城内的“守军”(导致免疫失调),并破坏了城内的环境。此时,原本被挡在城外或少量潜伏在城内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就能长驱直入,在废墟上大肆繁殖,最终造成更严重的“二次破坏”。

原创柴正伟,转发请注明出处!
2025年10月18日晚21:48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0-19 05:51 , Processed in 0.167914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