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4|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猪价跌破四年新低!未来半年是继续探底还是触底反弹?(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昨天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四、未来6个月走势预测:先下跌后震荡,底部区间11-12元/公斤

(一)价格节奏分析:“三跌两涨一震荡”

展望未来半年,生猪价格走势充满不确定性,但基于当前的供需格局和市场规律,仍可大致勾勒出其轮廓,呈现出“三跌两涨一震荡”的态势。

10月,在供应持续增加而需求不断减少的双重压力下,猪价继续探底,或下试10.5元/公斤。进入11月,二次育肥的支撑和腌腊季的启动,将为猪价带来短期反弹动力,价格有望回升至12元/公斤,但由于供应过剩的大格局并未改变,这种反弹缺乏持续动力,难以形成趋势性上涨。12月,养殖集团为完成年度出栏任务,以及二次育肥户的集中抛售,将导致市场供应大幅增加,而需求虽处于旺季,但已见顶,价格将回落至11-11.5元/公斤。

1-2月受春节效应影响,节前备货需求旺盛,将带动猪价小幅上涨,但春节后,需求骤降,价格迅速下跌,呈现出典型的“节前涨、节后跌”行情。3月,市场进入传统淡季,供需双弱,价格在低位震荡,不过,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市场可能会逐渐释放出筑底信号,为后续的行情反转埋下伏笔。

(二)关键变量:产能去化速度决定拐点时间

在影响猪价走势的众多因素中,产能去化速度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变量,它直接决定了猪价拐点的出现时间。截至目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有4038万头,距离政策设定的3950万头合理保有量还有一定差距。若到2025年底,这一数字仍未降至3950万头以下,那么2026年上半年,生猪供应压力将进一步加剧,猪价也将在低位徘徊更长时间。

为推动产能去化,政策端已启动“引导调减100万头能繁母猪”计划。牧原、温氏等行业龙头也率先行动,积极淘汰低产能母猪,优化母猪结构。从行业趋势来看,预计四季度产能去化速度将加快,但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来逐步消化过剩产能。

卓创资讯的研究指出,只有当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超过1%,猪价才有望迎来趋势性反转。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者和养殖户需要密切关注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将其作为判断猪价走势的重要风向标。只有当产能去化达到一定程度,市场供需重新达到平衡,猪价才会真正迎来回升。

五、养殖户应对策略:短期灵活出栏,长期降本增效

(一)短期策略:合理安排出栏,避免过度压栏

在当前猪价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下,养殖户需保持理性,制定合理的短期应对策略,以降低损失,保障资金链稳定。对于体重超过120公斤的大猪,养殖户应把握市场价格上涨的时机,果断出售。因为随着猪体重的进一步增加,饲料转化率会逐渐降低,养殖成本将不断上升,而市场价格难以预测,继续压栏只会增加风险。

11月即将到来的腌腊季,是年内生猪出栏的重要窗口期。腌腊季期间,市场对猪肉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猪价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养殖户应提前做好准备,合理规划出栏计划,充分利用这一市场机遇,争取在价格相对较高时出售生猪,实现收益最大化。

中小散户务必保持理性,切勿盲目跟风参与二次育肥。虽然目前玉米价格为2364元/吨、豆粕价格为3052元/吨,饲料成本相对较低,但压栏所带来的风险已远超潜在收益。二次育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一旦价格走势与预期不符,养殖户将面临巨大亏损风险。此外,长时间压栏还会增加疫病传播风险,一旦猪群感染疫病,养殖户将遭受惨重损失。

(二)长期策略:降本增效是关键

在生猪养殖行业的长期发展中,降本增效已成为养殖户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头部企业如牧原,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牧原的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高达28头,料肉比降至2.3:1,完全成本成功控制在12.5元/公斤以下。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牧原在养殖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标杆。

对于广大中小养殖户而言,虽然在资金、技术和规模上与头部企业存在差距,但通过聚焦精细化管理,同样可以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引入智能饲喂系统,根据猪的体重、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精准投喂饲料,避免饲料浪费,降低饲料成本。加强疫病防控管理,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和预警机制,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减少疫病发生概率,降低因疫病导致的经济损失。

据行业数据统计,目前生猪养殖行业的平均成本为13.5元/公斤。中小养殖户应以此为目标,通过不断优化养殖流程、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努力将成本降至行业平均水平以下。只有这样,才能在漫长的周期底部存活下来,等待市场行情回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降本增效已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养殖户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结语:在困境中等待产能出清,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025年的生猪市场,深陷“最强去产能”与“最弱消费”的双重困境。短期来看,猪价似乎陷入“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循环,难以摆脱低迷态势。长期而言,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速淘汰低效产能,抑制盲目扩张。只有打破“越跌越卖、越卖越跌”的恶性循环,才能恢复市场平衡。

对于整个生猪养殖行业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艰难的“洗牌”过程。大量中小养殖户将在这场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头部企业也面临巨大挑战,需要不断优化产能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但正是在这种困境中,也孕育着新的机遇。通过产能出清,行业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唯有经历产能出清的“涅槃”,生猪市场才能迎来下一轮周期的“重生”。在这个过程中,养殖户、企业、政策制定者需各司其职,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养殖户要理性看待市场波动,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出栏节奏;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力度,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政策制定者则要加强市场监管,完善调控机制,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0-18 10:21 , Processed in 0.121217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