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8|回复: 1
收起左侧

【分享】养好鸡,下好蛋!从蛋壳到蛋黄,饲料里的维生素才是?“品质保障”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每天吃鸡蛋时,我们总偏爱 “蛋壳硬、蛋清稠、蛋黄黄” 的蛋,但对养殖户来说,要稳定产出这样的鸡蛋,远不止“喂饱鸡” 这么简单。农业部数据显示,我国蛋鸡养殖中,因营养失衡导致的鸡蛋品质问题(如蛋壳破损、蛋清水样化)占比超 30%,而维生素,正是决定蛋壳强度、蛋清韧性、蛋黄营养的 “隐形推手”。

什么是 “好鸡蛋” 的科学标准?

1.蛋壳:厚度 0.33-0.38mm,强度≥3.5kg/cm?,无裂纹、色斑,钙沉积均匀;

2.蛋清:分为浓蛋清(靠近蛋黄)和稀蛋清,浓蛋清占比≥60%,哈氏单位(衡量蛋清品质)≥72;

3.蛋黄:蛋黄指数(蛋黄高度 / 直径)≥0.4,颜色在罗氏比色扇 7-14级,富含卵磷脂、维生素 A/E。

qw3.jpg

第一部分:蛋壳品质的 “守护者”—— 这些维生素决定蛋壳硬不硬
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占 94%),但要让钙精准沉积成 “坚固外壳”,需要维生素参与调控钙的吸收、运输与沉积。一旦缺乏,蛋壳就会变成 “易碎品”。

1. 维生素 D3:蛋壳钙沉积的 “指挥官”

(1)核心作用:让钙 “用在刀刃上”
蛋鸡体内的钙要形成蛋壳,需经过 “肠道吸收→血液运输→子宫沉积” 三步,而维生素 D3 是每一步的 “关键钥匙”:

肠道:激活肠道黏膜上的钙结合蛋白,让饲料中钙的吸收率从 30% 提升至 60% 以上;

肾脏:促进钙在肾脏的重吸收,避免钙随尿液流失;

子宫:调控蛋壳腺细胞分泌碳酸钙,确保钙均匀附着在蛋壳膜上,减少 “薄壳蛋”。

(2)饲料添加标准:按产蛋阶段精准调整

雏鸡期(0-6 周):500-800 IU/kg,为骨骼发育打基础;

育成期(7-18 周):1000-1200 IU/kg,预防骨骼钙化不足;

产蛋期(19 周后):2000-3000 IU/kg,尤其是产蛋率超 80% 时,需提升至 3000 IU/kg(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2024 标准)。

(3)缺乏症状:蛋壳先 “报警”,鸡群再生病

蛋壳问题:薄壳蛋(厚度<0.3mm)、软壳蛋(无硬壳,仅膜)、裂纹蛋(运输中破损率超 20%),蛋壳表面出现 “沙点”(钙沉积不均);

鸡群问题:雏鸡患佝偻病(腿骨弯曲),产蛋鸡关节肿胀、站立困难,产蛋率下降 10%-15%,蛋重减轻。

2. 维生素 K2:蛋壳钙的 “固定剂”

(1)核心作用:防止钙 “跑偏”
很多养殖户会疑惑:“明明加了足量钙和 D3,蛋壳还是软?” 问题可能出在维生素 K2 上。它的核心功能是激活 “骨钙素” 和 “基质 Gla 蛋白”,将血液中的钙 “拉回” 骨骼和蛋壳,避免钙沉积在血管壁(导致鸡群血管硬化);在蛋壳膜上形成 “钙结合位点”,让碳酸钙有序排列,提升蛋壳强度。

(2)饲料添加标准:与 D3 协同增效

产蛋期:0.5-1.0 mg/kg,需与维生素 D3 按 1:2000 比例搭配(如 D3 2000 IU/kg 时,K2 1 mg/kg);

应激期(高温、换料):提升至1.2-1.5 mg/kg,减少应激导致的 K2 消耗。

(3)缺乏症状:“隐性缺钙” 的典型表现

蛋壳问题:蛋壳厚度正常,但强度低(按压易凹陷),蛋壳膜易破裂(剥蛋时膜与壳分离);

鸡群问题:皮下出血(翅下、腹部),凝血时间延长(受伤后流血不止),产蛋鸡猝死率上升(血管破裂)。

(4)误区提醒:别用维生素 K1 代替 K2
维生素 K1 主要参与凝血,而 K2 擅长钙代谢,两者不能通用。若饲料中只加 K1(成本低),虽能减少出血,但无法改善蛋壳品质,反而会浪费钙资源。

3. 维生素 C:应激期的 “蛋壳保护盾”

(1)核心作用:对抗应激,保住蛋壳
蛋鸡是 “应激敏感型” 动物,高温(>30℃)、转群、疫苗接种等都会导致 “应激反应”,而应激会加速维生素 C 的消耗,进而影响蛋壳:促进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减少应激对子宫蛋壳腺的损伤;.增强肠道对钙的吸收,缓解高温导致的食欲下降(高温时蛋鸡采食量减少 10%-20%,易缺钙);抑制蛋壳表面细菌繁殖,减少 “污壳蛋”(蛋壳表面带粪污、细菌)。

(2)饲料添加标准:按需补充,不盲目

常温期(18-25℃):50-100 mg/kg(蛋鸡自身可合成少量,无需多补);

高温期(>30℃):200-300 mg/kg,或通过饮水补充(100 mg/L);

应激期(转群、疫苗):300-500 mg/kg,连续补充 7 天。

(3)缺乏症状:应激后蛋壳 “断崖式” 变差

蛋壳问题:高温时薄壳蛋增加 50% 以上,蛋壳颜色变浅(如褐壳蛋变成浅褐色),污壳蛋占比超 15%;

鸡群问题:张口呼吸、饮水量激增,采食量下降,产蛋率骤降 20%-30%,蛋重减轻(比正常蛋轻 2-3g)。
4. 其他影响蛋壳的维生素:不能忽略的 “辅助军”

(1)维生素 A:维护蛋壳腺黏膜健康,保持子宫蛋壳腺黏膜的完整性,避免黏膜炎症导致钙分泌受阻;蛋壳表面出现 “皱纹”(黏膜分泌不均),产蛋鸡眼干、呼吸道感染(黏膜免疫力下降);产蛋期 8000-10000 IU/kg。

(2)维生素 E:减少蛋壳氧化损伤作用:防止蛋壳膜中的蛋白质氧化,延长蛋壳保鲜期(氧化会导致蛋壳膜变脆);缺乏症状:蛋壳膜易破碎(剥蛋时膜粘在蛋清上),鸡蛋储存 3 天后蛋壳强度下降 15%;产蛋期 15-20 mg/kg。
qw4.jpg
第二部分:蛋清品质的 “塑形师”—— 维生素决定蛋清稠不稠
蛋清(卵白蛋白)是鸡蛋的 “营养载体”,浓蛋清占比越高、哈氏单位越高,蛋清品质越好。而维生素对蛋清的合成、结构稳定性至关重要,缺乏会导致蛋清 “变稀”,失去弹性。

1. 维生素 B2(核黄素):蛋清蛋白质合成的 “催化剂”

(1)核心作用:让蛋清 “浓起来”
蛋清中的主要蛋白质(卵白蛋白、卵类粘蛋白)合成,需要维生素 B2 作为辅酶参与 “氨基酸代谢”:促进蛋氨酸、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吸收,为蛋白质合成提供原料;调控肝脏中蛋白质的合成效率,减少蛋白质分解(分解会导致蛋清中游离氨基酸增多,变稀)。

(2)饲料添加标准:按蛋重调整

蛋重<50g:2.5-3.0 mg/kg;蛋重 50-60g:3.0-3.5 mg/kg;蛋重>60g:3.5-4.0 mg/kg(蛋重越大,蛋白质需求越高,B2 需同步增加)。

(3)缺乏症状:蛋清先 “变稀”,鸡群再 “掉毛”

蛋清问题:浓蛋清占比<50%,哈氏单位<60(劣质蛋标准),蛋清呈 “水样”(倒出时无粘稠感),蛋黄贴壳(蛋清无法固定蛋黄);

鸡群问题:雏鸡 “卷爪病”(爪子弯曲,无法站立),产蛋鸡羽毛脱落(尤其是颈部、背部),喙部、脚部皮肤发黄(色素沉积异常)。
(4)鉴别方法:哈氏单位的简易检测
养殖户可通过 “手电筒照射法” 初步判断:将鸡蛋放在手电筒前,若浓蛋清与稀蛋清界限清晰、浓蛋清厚实,说明哈氏单位高;若界限模糊、蛋清透光性强,可能缺乏 B2。

2. 维生素 B12(钴胺素):蛋清稳定性的 “守护者”

(1)核心作用:防止蛋清 “老化”
蛋清在形成过程中,若缺乏 B12,会导致蛋白质结构不稳定,储存时易 “变稀”:参与蛋氨酸的合成,蛋氨酸是蛋清蛋白质的“骨架氨基酸”,缺乏会导致蛋白质结构松散;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避免有害菌(如大肠杆菌)分解蛋清蛋白质(有害菌会产生蛋白酶,破坏蛋清结构)。

(2)饲料添加标准:与 B2 协同

常规期0.015-0.020 mg/kg;产蛋高峰期(>90%)0.020-0.025 mg/kg,与 B2 按 1:150 比例搭配(如 B2 3 mg/kg 时,B12 0.02 mg/kg)。

(3)缺乏症状:“储存期短” 的隐形问题

蛋清问题:新鲜蛋蛋清正常,但储存 2 天后迅速变稀,哈氏单位每天下降 5-8,3 天后变成 “水样蛋”;鸡群问题:产蛋率下降 5%-10%,蛋重减轻,鸡群贫血(鸡冠苍白),生长缓慢(雏鸡体重不达标)。

(4)注意事项:B12 只能靠饲料补充
蛋鸡自身无法合成 B12,且植物性饲料(玉米、豆粕)中 B12 含量极低(<0.005 mg/kg),必须通过饲料添加(如添加发酵豆粕、维生素预混料)补充,否则必然缺乏。

3. 维生素 B6(吡哆醇):蛋清氨基酸平衡的 “调节器”

(1)核心作用:避免蛋清 “营养失衡”
蛋清中氨基酸的比例(如赖氨酸:蛋氨酸 = 3:1)决定其品质,维生素 B6 可调控氨基酸代谢:促进色氨酸转化为烟酸,避免色氨酸过量导致蛋清中 “异味物质”(如吲哚)增多;减少蛋氨酸转化为同型半胱氨酸,防止蛋清蛋白质交联(交联会导致蛋清变硬、失去弹性)。

(2)饲料添加标准:随蛋白质水平调整

饲料蛋白质含量 16%:3.0-3.5 mg/kg;

饲料蛋白质含量 18%:3.5-4.0 mg/kg;

饲料蛋白质含量 20%:4.0-4.5 mg/kg(蛋白质越高,氨基酸代谢越活跃,B6 需求越高)。

(3)缺乏症状:蛋清 “有异味”,鸡群 “吃不下”

蛋清问题:蛋清有 “腥味”(色氨酸代谢异常),煮熟后蛋清口感发柴(蛋白质交联);

鸡群问题:采食量下降(味觉异常),神经症状(站立不稳、转圈),产蛋率波动大(每周变化 5% 以上)。

4. 其他影响蛋清的维生素:从 “合成” 到 “保鲜” 的全链条

(1)维生素 B1(硫胺素):维持肠道吸收功能

作用:促进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为蛋白质合成提供能量;

缺乏症状:蛋清中蛋白质含量下降(<10%,正常 12%-13%),鸡群消化不良(粪便带未消化饲料);

添加标准:产蛋期 2.0-2.5 mg/kg。

(2)维生素烟酸(B3):减少蛋清氧化

作用:作为抗氧化剂,防止蛋清中蛋白质氧化(氧化会导致蛋清变稀);

缺乏症状:蛋清储存 1 天后出现 “气泡”(氧化产生气体),鸡群皮肤发炎(皮炎);

添加标准:产蛋期 30-35 mg/kg。
qw5.jpg

第三部分:蛋黄品质的 “营养库”—— 维生素决定蛋黄黄不黄、有营养
蛋黄是鸡蛋的 “营养核心”,颜色、大小、营养密度都与维生素密切相关。消费者偏爱“深黄色蛋黄”,而维生素不仅能提升蛋黄颜色,还能增加蛋黄中的维生素、卵磷脂含量。

1. 维生素 A:蛋黄颜色与营养的 “双保障”

(1)核心作用:让蛋黄 “黄得健康”

颜色调控:促进蛋黄中类胡萝卜素(如叶黄素、玉米黄质)的吸收和沉积,类胡萝卜素是蛋黄颜色的 “来源”,而维生素 A 可增强肠道对类胡萝卜素的转运能力;

营养提升:蛋黄中的维生素 A 含量直接取决于饲料中 A 的添加量,充足的 A 能让蛋黄成为 “维生素 A 宝库”(每 100g 蛋黄含 A 1500-2000 IU)。

(2)饲料添加标准:按蛋黄颜色需求调整

比色扇 7 级(浅黄):8000 IU/kg;

比色扇 8-9 级(深黄):10000-12000 IU/kg;

比色扇 10 级(橙黄):12000-15000 IU/kg(需搭配类胡萝卜素饲料,如万寿菊粉)。

(3)缺乏症状:蛋黄 “褪色”,营养 “缩水”

蛋黄问题:颜色降至罗氏比色扇 5 级以下(浅黄色),蛋黄小(比正常小 10%-15%),卵磷脂含量下降 20%(卵磷脂是蛋黄的 “油脂载体”);

鸡群问题:产蛋鸡输卵管炎症(维生素 A 维护黏膜健康),雏鸡失明(视网膜发育不良),种蛋孵化率下降(胚胎发育受阻)。

(4)实操技巧:提升蛋黄颜色的 “黄金搭配”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 A(12000 IU/kg)+ 万寿菊粉(1%),10 天内蛋黄颜色从 7 级升至 9 级;避免与维生素 D3 过量(>5000 IU/kg),两者会竞争吸收,导致 A 吸收减少;
2. 维生素 E(生育酚):蛋黄的 “保鲜剂” 与 “抗氧化剂”

(1)核心作用:让蛋黄 “耐储存、有营养”
蛋黄中脂肪含量高达 30%(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变质,而维生素 E 是 “天然抗氧化剂”:防止蛋黄脂肪氧化(氧化会产生 “哈喇味”,破坏卵磷脂);提升蛋黄中维生素 E 含量,每 100g 蛋黄含 E 5-8 mg(充足 E 时),增强鸡蛋的营养价值;保护种蛋胚胎,提升孵化率(E 缺乏会导致胚胎早期死亡)。

(2)饲料添加标准:随脂肪含量调整

饲料脂肪含量 2%:15 mg/kg;饲料脂肪含量 3%:20 mg/kg;

饲料脂肪含量 4%:25 mg/kg(脂肪越高,氧化风险越大,E 需求越高)。

(3)缺乏症状:蛋黄 “变味”,鸡群 “不孕”

蛋黄问题:储存 5 天后出现 “哈喇味”,蛋黄表面出现 “褐色斑点”(氧化产物),煮熟后蛋黄口感发涩;

鸡群问题:产蛋鸡卵巢萎缩(产蛋率下降20%),种蛋受精率下降(精子活力不足),雏鸡 “白肌病”(肌肉坏死)。

(4)搭配建议:E 与硒协同,效果翻倍
维生素 E 与硒(微量元素)是 “抗氧化黄金搭档”,硒可增强 E 的抗氧化能力:饲料中添加 E 20 mg/kg + 硒 0.3 mg/kg,蛋黄氧化速度降低 50%;避免与铜、铁等微量元素过量(会促进氧化),需控制在标准范围内(铜 8 mg/kg,铁 80 mg/kg)。

3. 维生素 B12:蛋黄大小的 “控制器”

(1)核心作用:让蛋黄 “长大”
蛋黄的大小取决于卵泡的发育,而维生素 B12 可促进卵泡发育:

参与 DNA 合成,卵泡细胞分裂需要 DNA 复制,B12 缺乏会导致卵泡发育缓慢;促进肝脏合成 “卵黄前体物质”(如极低密度脂蛋白),这些物质是蛋黄的 “原料”,缺乏会导致蛋黄变小。

(2)饲料添加标准:与产蛋率挂钩

产蛋率 70%-80%:0.015 mg/kg;

产蛋率 80%-90%:0.020 mg/kg;

产蛋率>90%:0.025 mg/kg(产蛋率越高,卵泡发育越快,B12 需求越高)。

(3)缺乏症状:蛋黄 “迷你”,产蛋 “不稳定”

蛋黄问题:蛋黄直径<30mm(正常 35-40mm),蛋黄指数<0.35(蛋黄扁平);

鸡群问题:产蛋率波动大(每周变化 10%以上),种蛋胚胎死亡率高(孵化至 10 天左右死亡),鸡群贫血(红细胞生成不足)。

4. 其他影响蛋黄的维生素:细节决定品质

(1)维生素 K1:蛋黄凝血功能的 “保障”

作用:蛋黄中含有凝血因子(如凝血酶原),K1可促进其合成,避免鸡蛋破损后蛋黄流血(凝血功能差);

缺乏症状:蛋黄破损后 “散黄”(凝血因子不足,无法凝固),鸡群皮下出血;

添加标准:产蛋期 0.5-1.0 mg/kg。

(2)叶酸(维生素 B9):蛋黄氨基酸的 “平衡剂”

作用:促进蛋黄中蛋氨酸、丝氨酸的合成,避免氨基酸失衡导致蛋黄口感变差;

缺乏症状:蛋黄中游离氨基酸增多,煮熟后口感发苦,鸡群胚胎畸形(孵化出的雏鸡缺翅、短腿);

添加标准:产蛋期 0.3-0.5 mg/kg。
qw6.jpg

第四部分:维生素添加的 “避坑指南”—— 养殖户最容易犯的 10 个错
误区 1:只看 “含量”,不看 “活性”

问题:购买维生素预混料时,只关注标签上的“含量”(如 D3 5000 IU/kg),忽略 “活性”(如普通 D3 vs 包被 D3);

后果:普通 D3 在饲料制粒(温度>80℃)时活性下降 50%,实际摄入不足;

解决方案:选择 “包被维生素”(如微囊包被 D3、B2),制粒后活性保留率>90%。

误区 2:过量添加,认为 “越多越好”

问题:担心缺乏,将维生素 A 添加到 20000 IU/kg(远超标准 15000 IU/kg);

后果:维生素 A 过量中毒,鸡群出现呕吐、腹泻,产蛋率下降 30%,蛋壳变脆;

解决方案:严格按标准添加,定期检测鸡蛋中维生素含量(如每季度送检 1 次),超标时及时减量。
误区 3:混合不当,维生素被破坏

问题:将维生素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重金属(如硫酸铜)混合添加;

后果:维生素 C、B 族维生素在碱性环境中失效,与硫酸铜混合会被氧化;

解决方案:维生素单独添加,或与酸性药物(如维生素 C)混合,与碱性药物间隔 2 小时添加。

误区 4:忽视 “储存条件”,维生素失效

问题:将维生素预混料堆放在潮湿、阳光直射的仓库;

后果:维生素 A、E 在光照、潮湿环境下 1 个月内活性下降 40%;

解决方案:储存于阴凉干燥处(温度<25℃,湿度<60%),开封后 1 个月内用完,剩余部分密封保存。

误区 5:应激期不增加添加量

问题:高温、疫苗接种时,仍按常规量添加维生素 C(100 mg/kg);

后果:应激导致维生素 C 消耗增加,蛋壳破损率上升,蛋清变稀;

解决方案:应激期提前 3 天增加添加量(如高温时增至 300 mg/kg),应激结束后再维持 3 天。
误区 6:只给产蛋鸡补,不给雏鸡、育成鸡补

问题:认为 “只有产蛋鸡需要维生素”,雏鸡、育成鸡不添加或减量;

后果:雏鸡骨骼发育不良(缺乏 D3),育成鸡性成熟延迟(缺乏 A),后期产蛋率低;

解决方案:全周期添加,按阶段调整剂量(如雏鸡 D3 800 IU/kg,育成鸡 1200 IU/kg)。

误区 7:忽略 “饲料原料” 中的维生素含量

问题:饲料中已添加玉米(含维生素 B1)、豆粕(含维生素 B2),仍按全量添加维生素预混料;

后果:维生素 B1、B2 过量,增加成本,且 B1 过量会导致鸡群神经症状;

解决方案:计算饲料原料中的维生素含量(如玉米中 B1 含量约 0.5 mg/kg),再补充差额(如需要 B1 2.0 mg/kg,只需添加 1.5 mg/kg)。

误区 8:不关注 “鸡群健康”,维生素吸收差

问题:鸡群患肠道疾病(如球虫病),仍按正常量添加维生素;

后果:肠道黏膜受损,维生素吸收率下降50%,即使添加再多也没用;

解决方案:先治疗肠道疾病(如添加抗球虫药),待鸡群康复后,短期增加维生素添加量(如增至 1.2 倍),弥补之前的缺乏。

误区 9:不检测鸡蛋品质,凭感觉判断

问题:不检测蛋壳厚度、哈氏单位,仅凭 “肉眼看” 判断维生素是否充足;

后果:隐性缺乏(如 B12 缺乏导致蛋清储存期短)无法发现,长期影响收益;

解决方案:每月检测 1 次鸡蛋品质(可购买便携式蛋壳强度仪、哈氏单位检测仪),数据异常时及时调整维生素配方。

qw7.jpg

第五部分:权威问答 —— 养殖户最关心的 13个问题

问题 1:鸡蛋蛋壳上有 “沙点”,是缺乏哪种维生素?
答:主要是维生素 D3 或 K2 缺乏。D3 缺乏导致钙吸收不足,K2 缺乏导致钙沉积不均,建议先检测饲料中 D3(需≥2000 IU/kg)和 K2(需≥0.5 mg/kg)含量,不足时补充,同时检查钙含量(3.5%-4.0%),钙不足也会导致沙点。

问题 2:蛋清呈 “水样”,哈氏单位<60,怎么解决?
答:优先补充维生素 B2(提升至 4.0 mg/kg)和 B12(提升至 0.025 mg/kg),同时检查饲料蛋白质含量(需≥16%),若蛋白质不足,需添加豆粕(每增加 1% 蛋白质,添加 2% 豆粕)。补充 10 天后检测哈氏单位,若未提升,排查肠道疾病(如球虫病)。

问题 3:蛋黄颜色浅,罗氏比色扇仅 5 级,加了万寿菊粉也没用,为什么?
答:可能是维生素 A 缺乏,导致类胡萝卜素吸收受阻。建议将维生素 A 添加量提升至 12000 IU/kg,搭配万寿菊粉 1.5%,同时检查饲料是否霉变(霉变会破坏类胡萝卜素),若霉变需更换饲料,补充 10 天后观察蛋黄颜色。

问题 4:高温季节,蛋壳破损率超 20%,除了补维生素 C,还能做什么?
答:除了补 C(300 mg/kg),还需:① 提升维生素 D3 至 3000 IU/kg,促进钙吸收;② 饲料钙含量提升至 4.0%,钙磷比 10:1;③ 改善鸡舍通风(风速 0.5 m/s),降低温度(<28℃);④ 调整饲喂时间(早上 5 点、晚上 7 点,避开高温时段),增加采食量。

问题 5:维生素预混料开封后,能存放多久?
答:开封后建议 1 个月内用完,若用不完,需密封(用塑料袋扎紧),存放于阴凉干燥处(温度<25℃,湿度<60%),2 个月内活性下降 30%,3 个月后不建议使用,以免缺乏。

问题 6:蛋鸡产 “软壳蛋”,是缺钙还是缺维生素?
答:先排查钙含量(饲料钙需 3.5%-4.0%),若钙充足,再查维生素 D3(需 2000-3000 IU/kg)和 K2(需 0.5-1.0 mg/kg),两者缺乏都会导致钙无法沉积。若钙和维生素都充足,排查输卵管炎症(需用抗生素治疗)。

问题 7:雏鸡患 “佝偻病”,腿骨弯曲,怎么补救?
答:立即补充维生素 D3(提升至 1000 IU/kg),同时添加钙(饲料钙1.0%-1.2%)和磷(0.6%-0.7%),钙磷比 1.5:1。雏鸡舍增加光照(每天 16 小时,光照强度 20 lux),促进自身合成 D3,治疗 14 天后观察腿骨情况,若未改善,淘汰重症鸡。

问题 8:种蛋孵化率低(<70%),胚胎多在 10 天左右死亡,是什么原因?
答:可能是维生素 B12 或叶酸缺乏。建议将 B12 提升至 0.030 mg/kg,叶酸提升至 0.5 mg/kg,同时补充维生素 E(30 mg/kg),改善胚胎抗氧化能力。种蛋收集后避免暴晒,储存温度 18℃,湿度 75%,孵化时温度控制在 37.8℃,湿度 50%-60%。

问题 9:饲料中添加了维生素 E,为什么蛋黄还是容易 “哈喇味”?
答:可能是维生素 E 添加量不足(需按脂肪含量调整,脂肪 4% 时需 25 mg/kg),或缺乏硒(需 0.3 mg/kg)。建议补充硒(0.3 mg/kg),与 E 协同抗氧化,同时检查饲料脂肪是否新鲜(避免使用过期油脂),储存鸡蛋时温度<10℃,延长保鲜期。

问题 10:蛋鸡羽毛脱落严重,尤其是颈部,和维生素有关吗?
答:大概率是维生素 B2 缺乏,建议将 B2 提升至 4.0 mg/kg,同时补充维生素 A(10000 IU/kg)和生物素(0.2 mg/kg),维生素 A 维护皮肤健康,生物素促进羽毛生长。补充 2 周后观察羽毛情况,若未改善,排查寄生虫(如羽虱),需用驱虫药。

问题 11:鸡蛋储存 3 天后,蛋壳强度下降明显,怎么解决?
答:补充维生素 E(20 mg/kg)和 K2(1.0 mg/kg),E 防止蛋壳膜氧化,K2 增强蛋壳结构稳定性。同时在蛋库中放置生石灰(每 10㎡放 10kg),降低湿度(<70%),储存温度控制在 10-15℃,可延长蛋壳强度保持时间至 7 天以上。

问题 12:饲料制粒后,维生素活性会下降多少?怎么减少损失?
答:普通维生素在制粒温度 80-85℃时,活性下降 30%-50%(如 D3、B2);包被维生素活性下降<10%。建议选择包被维生素,制粒时控制温度<80℃,冷却时间>5 分钟,减少维生素受热时间,制粒后尽快使用(15 天内)。

问题 13:蛋鸡产蛋率正常,但蛋重小(<50g),和维生素有关吗?
答:有关,主要是维生素 B2 和 B12 缺乏。建议将 B2 提升至 3.5 mg/kg,B12 提升至 0.025 mg/kg,同时增加饲料蛋白质含量(每增加 1g 蛋重,需提升 0.5% 蛋白质),补充蛋氨酸(0.1%),促进蛋重增加。补充 14 天后观察蛋重变化,若未改善,排查鸡群日龄(日龄>500天蛋重会下降)。

qw8.jpg

一枚好鸡蛋,是蛋鸡健康的 “镜子”,更是养殖户收益的 “基石”。维生素虽只占饲料的 “千分之几”,却决定了蛋壳的硬度、蛋清的稠度、蛋黄的颜色。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理清 “维生素与鸡蛋品质” 的关系,避开添加误区,定制适合自己鸡群的方案。

中国知网:官网(https://www.cnki.net/
万方数据:网址为https://www.wanfangdata.com.cn/
维普资讯:官网是https://www.cqvip.com

本文文献来源于:知网、妙饲新天地,关于文章提到的营养数据,仅供大家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来自
河南省 郑州市 金水区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营养是相互制约又相互辅助的关系,单独扩大某一种或者某一类的作用意义不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0-15 19:11 , Processed in 0.133039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