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0|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1.5万吨冻猪肉收储落地:能否破解生猪市场“堰塞湖”困局?(上)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收储启动:逆周期调节背后的市场压力

(一)养殖端深度亏损倒逼政策出手

在生猪养殖领域,2025 年 8 月的数据给从业者带来了严峻挑战。散养生猪每头净利润低至 -109 元,规模养殖净利润仅为 -57 元 。自 4 月起,亏损局面持续笼罩整个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令众多养殖户忧心忡忡。其根本原因在于成本与收益的失衡,饲料价格高企、养殖周期拉长,持续侵蚀养殖户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8 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维持在 4038 万头的高位,远高于 3950 万头的调控目标。产能去化速度极为缓慢,每月仅 0.1% 的去化率,与政策预期的 “半年调减 100 万头” 相差甚远。这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供应量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缓解。

华储网在此背景下宣布收储 1.5 万吨分割冻瘦肉,这一举措并非偶然,而是对当前 “养殖亏损 + 产能高企” 双重压力的必然应对。这 1.5 万吨的收储量,虽仅占 8 月进口猪肉量的 18.3%,但其所传递的政策信号极为强烈:政策层面已开始行动,旨在稳定生猪市场,保障养殖户利益。

(二)“旺季不旺” 暴露供需失衡痛点

依据以往市场规律,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作为传统消费旺季,生猪市场理应迎来价格上涨行情。然而,2025 年的市场表现却出人意料,生猪现货价格不仅未上涨,反而出现下跌。全国外三元均价更是跌破 13 元 / 公斤,与 2024 年同期相比,下跌幅度高达 28%。这一现象不仅令众多市场参与者深感意外,也充分暴露了当前生猪市场供需失衡的严重性。

国泰君安研究指出,集团企业在 9 月中上旬的缩量出栏行为,是导致市场 “社会圈存” 达到历史高位的重要因素。由于出栏量减少,大量生猪积压在养殖户手中,市场生猪供应量远超需求量。与此同时,散户与集团的生猪均重双双增加,标猪均重甚至突破 125 公斤。这意味着每头生猪出肉量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应压力。据估算,当前市场已形成近 300 万吨的潜在供应 “堰塞湖”,一旦这些生猪集中出栏,将对市场价格造成巨大冲击。

华储网此次启动冻猪肉收储,目的在于防止价格进一步超跌。当市场价格过低时,不仅损害养殖户利益,还可能引发行业系统性风险。通过收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市场生猪供应量,缓解供需矛盾,稳定市场价格,为行业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市场现状:产能与成本的双重绞杀

(一)供给端:产能去化 “雷声大雨点小”

能繁母猪存栏量作为生猪市场未来供应的先行指标,一直备受关注。按照政策要求,到 2025 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需降至 3900 万头以下 。然而,从 8 月数据来看,实现这一目标面临巨大挑战。当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仅环比微降 0.1%,降至 4038 万头,仍显著高于调控目标。这表明产能去化速度远低于预期,市场对未来生猪供应的担忧未得到有效缓解。

从企业层面来看,不同企业表现存在明显差异。以温氏股份为例,其 8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不仅未下降,反而逆势增长 6.3%。这一增长反映出企业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以及对自身养殖实力的信心。温氏股份或许认为,当前市场低迷只是暂时的,随着消费旺季到来,市场需求将回升,生猪价格也将随之上涨。因此,其选择增加产能,以迎接未来可能的市场机遇。然而,这种乐观预期能否实现,有待市场检验。若未来市场需求未能如预期增长,温氏股份的产能扩张可能面临巨大风险。

与此同时,屠宰量数据呈现持续攀升态势。1 - 8 月,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屠宰量达到 2.49 亿头,同比增长 17.4%。8 月单月屠宰量更是高达 3350 万头,创下 2019 年非洲猪瘟以来同期新高。这一数据反映出,尽管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养殖端处于亏损状态,但上游企业为维持现金流,不得不通过增加屠宰量来“以量补价”。这种做法虽在短期内可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但从长期来看,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过于求局面,增大了生猪价格下行压力。

(二)成本端:进口与饲料的双向挤压

在供给端面临压力的同时,成本端也对生猪市场形成双向挤压。首先,进口猪肉的低价冲击不容忽视。1 - 8 月,我国累计进口猪肉 70.78 万吨,同比增长 1.8%;猪杂碎进口量也达到 81.13 万吨,同比增长 1% 。这些进口猪肉和猪杂碎到岸价相对较低,平均仅为 1.2 万美元 / 吨左右。如此低廉的价格,使进口冻品在国内市场具有很强竞争力,对国内冻品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国内冻品价格不得不跟随进口价格下跌,进一步压缩国内养殖企业利润空间。

饲料成本的高位运行,也是困扰养殖企业的一大难题。尽管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较年初有所回落,降幅约为 5%,但育肥猪全程饲料成本仍然高达 14.5 元 / 公斤。这一成本水平显著高于当前生猪市场售价,目前生猪售价仅在 12.5 - 13 元 / 公斤之间。对于中小散户来说,饲料成本居高不下,使其现金流压力进一步加剧。在养殖亏损情况下,他们难以承受如此高昂成本,不得不面临减产甚至退出市场的困境。而对于大型养殖企业来说,虽然在成本控制和资金实力上具有一定优势,但饲料成本压力也不容忽视。为降低成本,其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如优化饲料配方、提高养殖效率等,但这些措施效果往往需要时间体现,短期内难以缓解成本压力。

来源:肉类食品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0-10 21:43 , Processed in 0.411979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