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8|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特朗普关税战副作用显现:美国牛肉痛失中国市场,澳大利亚成最大赢家(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昨天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四、美国的困境:短期难破局,长期失先机

(一)出口商陷入 “冰火两重天”

美国的肉类出口商当前面临严峻的经营困境。泰森、嘉吉等行业龙头企业,曾经在中国市场取得显著收益,如今却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统计,这些巨头在华子公司的销售额同比下降 60%,往日的繁荣不再。为寻求新的市场机会,他们将目光转向日本、韩国等市场,试图消化过剩产能。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日本和韩国的市场容量有限,两地合计容量不足中国的 1/5,难以满足美国肉类出口商的需求。这些出口商在新市场拓展过程中困难重重,仓库中的牛肉积压严重,却难以找到买家。

相比之下,中小牧场主的处境更为艰难。他们缺乏巨头企业雄厚的资金和广泛的销售渠道,只能无奈地看着自己辛苦养殖的牛难以销售。加州肉牛拍卖价格较 2024 年下跌 18%,这意味着牧场主每卖出一头牛,就要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为减少损失,部分农场主不得不提前淘汰母牛,这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因为母牛是繁殖牛群的关键,提前淘汰母牛将进一步加剧未来产能萎缩的风险。一些牧场主甚至面临破产危机,他们的神情中充满无奈和绝望。

(二)大豆等农产品遭遇 “连锁反应”

牛肉贸易的下滑,如同引发连锁反应的导火索,导致美国大豆、猪肉等农产品对华出口也受到影响,陷入困境。2025 年 1-7 月,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 1657 万吨,同比下降 42%,这一数据令美国大豆种植户深感忧虑。为满足国内对大豆的需求,中国转向巴西采购了 4226 万吨大豆,巴西成为此次贸易格局变化的受益者。美国猪肉出口量也大幅下降 72%,行业预计全年损失将超过 20 亿美元。众多猪肉加工厂订单量锐减,工人面临失业风险。

芝加哥农业资源公司发出警示:“农产品出口链的断裂正在对美国中西部农场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美国中西部地区是美国的农业核心区域,这里的农场主主要依靠农产品出口维持生计。如今,农产品出口链的断裂使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许多农场主不得不减少种植面积,甚至放弃农业生产,转而寻求其他谋生途径。这场贸易战不仅给美国农业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也使美国农民的生活保障受到威胁。

(三)市场份额恐成 “永久流失”

澳大利亚咨询公司 Episode 3 指出,即便中美达成贸易协议,美国重建市场信任至少需要 3 年。在这 3 年期间,市场形势变化迅速,美国很可能被其他竞争对手超越。澳大利亚已与中国 15 个省份签署牛肉直供协议,在上海、广州等城市设立保税仓库,实现 “次日达”。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能够更快地享受到新鲜的澳大利亚牛肉,澳大利亚牛肉企业也能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相比之下,美国企业仍在等待出口许可恢复,已然失去先机。

美国肉类出口协会发言人乔?舒勒(Joe Schuele)认为,如果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得到解决,美国的出口有可能恢复。然而,恢复的程度仍存在不确定性。澳大利亚牛肉产量已创历史新高,价格更为低廉,不仅对华出口大幅增加,甚至还向美国出口创纪录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要重新夺回市场份额面临巨大挑战。美国企业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价格,改善服务,才有可能重新赢得中国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五、未来展望:贸易战下的全球肉类格局重构

(一)中国进口策略:多元化对冲风险

中国海关开展的牛肉进口调查将持续至 11 月,虽可能对部分进口产生一定限制,但从长期来看,“分散风险” 已成为中国农产品进口的重要策略。在全球肉类市场中,中国不再过度依赖单一国家的供应,而是积极拓展多元化的进口渠道。巴西凭借广阔的草原和先进的养殖技术,成为中国基础牛肉的主要供应国,其出口的牛肉以量大、价优的特点,满足了中国市场对中低端牛肉的需求。澳大利亚则凭借优质的谷饲牛肉,占据了中国高端牛肉市场,其牛肉在品质和口感上的优势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这种 “南粗北精” 的全球采购格局,不仅降低了中国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也提升了中国在全球肉类贸易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除巴西和澳大利亚外,中国还与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加强肉类贸易合作。阿根廷的牛肉以肉质鲜嫩、风味独特著称,乌拉圭的羊肉则以高品质赢得中国消费者认可。通过与这些国家的合作,中国进一步丰富了肉类进口来源,构建了稳定、多元的肉类供应体系。在面对国际市场的复杂变化时,中国能够更加从容应对,保障国内肉类市场的稳定供应。

(二)美国的 “两难选择”:关税松绑还是产业升级?

美国肉类出口协会呼吁政府 “优先解决牛肉许可问题”,但特朗普政府将关税作为贸易谈判筹码,导致政策僵局持续。业内人士指出,美国若不放弃 “极限施压” 策略,不仅牛肉市场难以恢复,还可能失去饲料粮、乳制品等潜在出口机会。美国政府在贸易政策上的犹豫不决,使美国农业企业陷入困境。一方面,关税增加导致美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价格竞争力下降,销量大幅减少;另一方面,出口许可问题使美国肉类企业无法正常开展业务,仓库肉类积压严重。

为打破这一僵局,美国政府需要做出艰难抉择。是继续坚持关税政策,试图通过贸易谈判获取更多利益,还是调整策略,主动解决牛肉许可问题,恢复与中国的正常贸易关系?同时,美国农业产业也需要进行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以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美国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牛肉的品质和产量。此外,美国还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拓展新市场,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三)全球贸易新规则:从“单极主导”到“多元共治”

澳大利亚在牛肉贸易中的成功承接,揭示了全球化时代的市场规律 ——没有不可替代的供应商。当美国过度依赖关税手段时,澳大利亚、巴西等国通过深化产业合作、优化供应链来满足中国需求,推动全球肉类贸易从 “美国优先”向“效率优先” 转变。在此过程中,全球肉类贸易规则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传统的 “单极主导” 模式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 “多元共治” 的新格局。

澳大利亚通过与中国的紧密合作,不仅扩大了自身市场份额,还提升了在全球肉类贸易中的地位。巴西也在不断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中国市场需求。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全球化背景下,只有通过合作、共赢,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未来,全球肉类贸易将更加注重效率、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各国将通过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贸易规则,推动全球肉类贸易健康发展。

结语:关税战照出产业韧性短板

美国牛肉在华市场的衰落,是贸易政策与产业实际情况脱节的典型案例。当澳大利亚凭借稳定的供应、灵活的政策以及适配的产品填补市场空缺时,美国却因政治因素导致贸易策略失误,失去了全球最大的牛肉消费市场。这不仅是一次市场份额的转移,更是对 “脱钩断链” 政策的现实警示。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当下,任何违背市场规律的单边行动,最终都将对自身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产品选择的多元化程度显著提高。在超市货架上,来自不同国家的牛肉种类丰富,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和喜好自由选择心仪产品。这种多元化选择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饮食,也提升了生活品质。

而对于全球农业贸易来说,这或许是重构公平合理新秩序的开端。在此次贸易格局变化中,各国都在重新审视自身的贸易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寻求合作与共赢的机会。未来,全球农业贸易有望朝着更加公平、合理、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肉类食品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0-9 04:49 , Processed in 0.127247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