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7|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牧原CFO高曈:2025年总负债降100亿,猪企龙头如何穿越周期?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负债压降超预期:从 “规模扩张” 到 “质量优先” 的战略转向

在生猪养殖行业的激烈竞争态势下,牧原股份的各项举措均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其降负债的战略布局,无疑是当前极具剖析价值的重要商业变革。从财务数据层面到运营策略维度,牧原正以切实行动开启企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100 亿降负债目标的三重信号

2025 年,牧原提出 “总负债规模降 100 亿元” 的目标,此目标并非单纯的数字设定,而是蕴含着深层次的战略内涵。

在财务结构优化方面,牧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24 年,公司成功压降负债 112.56 亿元,资产负债率从 62.11% 降至 58.68% 。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为负债规模的下降,更意味着公司财务风险的有效降低。2025 年,牧原计划进一步将资产负债率降至 50% 以下,重点在于压缩短期负债规模。从行业经验来看,短期负债占比过高将显著增加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一旦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资金链极易面临紧张局面。牧原此次着重降低短期负债规模,犹如为企业资金链增添了一层稳固的防护机制,使其在面对市场波动时具备更强的应对能力。在后续的三季报和年报中,这些变化将直观呈现于投资者面前,成为评估牧原财务健康状况的关键依据。

牧原强大的现金流创造能力,为其降负债目标提供了坚实支撑。2024 年经营性净现金流达 375.4 亿元,2025 年上半年达到 173.5 亿元,该数据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许多企业在降负债过程中往往依赖外部融资,这无疑增加了财务成本与风险。而牧原凭借自身卓越的盈利能力,实现了 “不靠融资靠盈利” 的降负债模式。这一模式如同一个健康个体通过自身锻炼与调养增强体质,而非依赖药物。这种强大的现金创造能力,不仅有力支持了降负债目标的实现,更为企业未来发展储备了充足资金。

 从资本开支收缩情况来看,牧原充分展现出战略转型的坚定决心。2025 年资本开支降至 90 亿元,与 2020 年峰值 502 亿元相比大幅缩减。这一变化表明,牧原已摒弃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路径,转而更加注重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中,60 亿元投入 “超健康种猪选育” 平台,旨在提升种猪品质,从源头上提高养殖效益;30 亿元用于猪舍智能化改造,以提高养殖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这种从 “跑马圈地” 式发展向 “内功修炼” 式发展的转变,是牧原适应市场变化、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恰似武侠小说中的高手,不再追求招式的繁杂多样,而是专注于修炼内功,以达更高境界。

(二)破解行业负债困局:牧原的差异化路径

在生猪养殖行业,负债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难题。牧原通过实施独特的 “三项举措”,实现了负债的有效降低,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产能调控节流,是牧原降负债的首要举措。自 5 月起,牧原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肥猪,有效减少了市场上的投机性需求,对稳定猪价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能繁母猪数量减少 23 万头,生猪出栏体重从 129 公斤压减至 119 公斤,去除了无效产能,降低了养殖成本。这一系列举措,犹如对企业生产环节进行了一次精准 “减法”,去除了多余负担,使企业得以轻装上阵。

效率提升开源,是牧原降负债的第二项举措。通过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牧原的养殖成本不断降低,8 月降至 11.7 元 /kg,较年初下降 1.4 元 /kg。成本的下降直接带动了盈利能力的提升,头均盈利从亏损状态转变为微利状态,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达 105.3 亿元,同比激增 11.7 倍。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牧原超过 6400 人的研发团队以及过去三年累计 45 亿元的研发投入。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牧原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为降负债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融资结构优化,是牧原降负债的第三项举措。牧原通过提升头部银行授信占比至 70%,有效优化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风险。同时,将存量贷款平均成本降至 4% 以下,低于行业平均 5.5% 的水平,每年节省财务费用超 3 亿元。这一举措,如同对企业财务成本进行了一次 “瘦身”,减轻了企业负担。在融资结构优化过程中,牧原与银行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

二、产能调控 “组合拳”:从 “量增” 到 “质优” 的产业革命在生猪养殖行业,产能调控已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牧原凭借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成功化解了产能过剩危机,更引领了行业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发展的转型升级。

(一)三大硬核措施引领行业去产能

牧原的产能调控策略,宛如一套精心谋划的 “组合拳”,精准直击行业痛点,为市场注入了全新活力。

母猪结构优化,是牧原调控产能的关键举措。通过淘汰低产母猪,牧原的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 330 万头,较峰值减少了 15%。这一举措,犹如对企业生产引擎进行了一次全面 “检修”,去除了低效产能,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在淘汰低产母猪的同时,牧原聚焦于 “高健康、高繁殖” 种猪的培育,PSY(每头母猪年供断奶仔猪数)达到 27,远超行业平均 24 的水平。这意味着每头母猪能够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体重管控精细化,是牧原调控产能的又一有效手段。借助智能饲喂系统,牧原将生猪出栏体重从 5 月的 129 公斤精准压减至 8 月的 119 公斤。这一看似细微的体重变化,背后却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单头猪饲料消耗减少 10 公斤,不仅有效缓解了短期供应压力,还降低了养殖成本。这一举措,如同对企业运营成本进行了一次 “瘦身”,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销售端精准切割,是牧原调控产能的最后一项举措。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肥猪,建立 “养殖 - 屠宰” 直供通道,确保 90% 以上肥猪流向正规屠宰厂。这一举措从源头遏制了市场投机行为,对稳定猪价起到了关键作用。恰似为市场投机行为戴上了 “紧箍咒”,使市场环境更加健康有序。

(二)技术研发筑牢护城河

在产能调控的背后,是牧原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作为坚实支撑。从种猪育种到疫病防控,牧原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构建了一条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6400人研发团队攻坚,是牧原技术创新的 “先锋队”。2025 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 9.21 亿元,过去三年累计投入 45 亿元,如此高额的研发投入在行业内实属罕见。建成全球最大种猪基因库,自主选育的 “牧原 1 号” 种猪料肉比低至 2.4:1,抗病力提升 30%。这一成果不仅显著提高了养殖效率,还有效降低了养殖风险。宛如为企业生产环节安装了 “智能大脑”,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从容应对。
智能化养殖落地,是牧原技术创新的 “重头戏”。空气过滤猪舍覆盖 80% 核心场区,非瘟防控效率提升至 95%,为猪群的健康生长提供了坚实保障。AI 兽医系统诊断准确率超 90%,药费成本下降 15%,实现了疫病防控的智能化。数字化管理使养殖成本离散度(场区间差异)收窄至 8%,行业平均为 15%,有效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这些智能化举措,恰似为企业运营管理插上了 “翅膀”,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投资者关注点:

从 “周期波动” 到 “稳健盈利” 的价值重构在生猪养殖行业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牧原的每一项举措都备受投资者关注。从负债规模的下降到产能调控的成效,牧原正以实际行动重构自身的价值体系,吸引着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目光。

(一)外资为何逆势加仓?

在市场波动的背景下,外资对牧原的青睐愈发显著,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究。

港股上市为牧原打开了国际资本的大门,成为其价值重估的关键节点。随着牧原在港股的上市,主权基金、长线外资纷纷加速布局。2025 年上半年,北向资金持仓增加 12%,充分彰显了国际投资者对牧原的信心。牧原凭借 “成本领先 + 负债安全” 的双重优势,在全球资本市场中脱颖而出。与同行相比,牧原的养殖成本更低,负债结构更优,这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更为稳定的回报预期。犹如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牧原这艘巨轮凭借坚固的船体和稳定的航行策略,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登上这艘财富之船。

分红政策的超预期调整,是牧原回馈投资者的又一重要举措。将现金分红比例从 20% 提升至 40%,2024 年分红 71.5 亿元,2025 年上半年再分 50 亿元,牧原用实际行动向投资者证明了其价值。股息率达 3.5%,高于行业平均 2%,这一数据在行业内具有显著竞争力。高分红政策不仅体现了牧原的盈利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恰似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一场 “双向奔赴”,牧原用丰厚的回报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与支持。

(二)长期主义的 “安全边际”

牧原的发展目标并非局限于短期利益,而是着眼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其设定的负债率 50% 以下目标和全球化战略,正是这种长期主义理念的具体体现。

参照国际同行,如美国史密斯菲尔德负债率为 45%,牧原将目标设定为降至 50% 以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一目标的实现,预计可节省财务费用 5 - 8 亿元,相当于头均成本再降 0.5 - 0.8 元。从行业角度来看,降低负债率能够有效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市场波动中,负债率较低的企业往往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挑战,保持稳定发展。牧原通过降低负债率,为自身发展构筑了一道坚实的 “安全边际”,恰似为企业未来发展上了一道保险。

全球化战略是牧原寻求新增长极的重要举措。成立海外团队考察东南亚、中东市场,牧原计划将 “中国经验” 复制到海外。2025 年启动越南、泰国试点项目,目标 3 年内海外营收占比突破 10%。在全球化进程中,牧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不同国家的政策法规差异、市场需求的多样性等。但凭借其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丰富的运营经验,牧原有望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恰似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牧原正向着更广阔的天空翱翔,探寻新的发展机遇。

结语:牧原的 “周期突围” 给行业什么启示?

当生猪养殖行业从 “拼规模” 转向 “拼内功”,牧原的降负债行动不仅是财务层面的优化,更是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通过产能 “瘦身”、技术 “增肌”、财务 “减脂”,牧原实现了从周期追随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跨越。对于行业而言,这充分印证了一个道理:在猪价低迷期,真正能够穿越周期的,永远是那些既能“熬得住冬天”,又能 “练得好内功” 的企业。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0-2 13:30 , Processed in 0.344712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