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9|回复: 0
收起左侧

[原创] 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分阶段辨证论治

[复制链接]

版主

主推咳喘康、三黄翁、清营、郁黄和《鸡谱续》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新人进步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

来自
山东省德州市
发表于 昨天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德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分阶段辨证论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 )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感染引起的以呕吐、腹泻、严重脱水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各个年龄段猪均可感染,常以仔猪发病更为严重,2周内的感染仔猪死亡率高达100%。目前疫苗接种依旧是预防TGEV的有效手段,通过疫苗接种使TGE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近几年临床上渐渐出现了TGEV的变异株,给该病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
目前,猪传染性胃肠炎应用西兽药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在育肥猪和母猪可以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来缓解脱水、酸中毒等症状,而哺乳仔猪日龄小、体重轻,血管细,难以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因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情严重、发病急骤、病死率高,可以应用中兽药制剂来紧急抢救。将滋阴生津的中兽药加工成口服液,采用逐头灌服的方式,快速滋阴生津,缓解脱水、酸中毒症状,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中兽药在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了解决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死率高的难题,有必要从中兽医角度深入研究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因病机,以便更精准地对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进行辨证论治。
从中兽医角度来看,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病程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发病早期,外感湿热阶段;发病中期,内生寒湿阶段;发病后期,暴泻伤阴阶段。
1  发病早期(外感湿热阶段)
1.1   病症
发病早期的主要病症为呕吐腹泻,体温升高,粪便恶臭,暴注下迫,肛门灼热,胃肠黏膜出血。
1.1.1  呕吐  14日龄以下的哺乳仔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之后,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呕吐现象。10日龄以内的仔猪通常在感染后12~24 h就会出现症状。多发生在哺乳后,呕吐物为白色凝乳块和胃液。
1.1.2  体温升高    在腹泻症状出现之前,患病猪体温可升到39℃~40℃,最高可达41℃。随后突然出现腹泻,腹泻症状出现之后患病猪的高热症状逐渐消退。
1.1.3  粪便恶臭、暴注下迫     早期腹泻粪便比较黏稠,观察到粪便多呈灰色、褐色、黄白色或者是淡绿色,散发出恶臭的味道,以喷射的形式排出,符合《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1.1.4  肛门灼热   对患病仔猪的肛门处与会阴部位进行观察,呈现红、肿症状、。
1.1.5  胃肠黏膜出血     胃内充满乳凝块,胃底黏膜充血、出血,浆膜出血,小肠臌气,小肠壁可见弥漫性充血、出血,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病猪消瘦,脱水明显。
1.2发病早期属于湿热
1.2.1  虚实寒热辨证要点  猪传染性胃肠炎属于中医泄泻范畴。泄泻的虚实寒热辨证要点:暴泻病势急骤,脘腹胀满,腹痛拒按,泻后痛减,小便不利者,多属实证。久泻病势较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腹痛不甚,喜暖喜按,神疲肢冷,多属虚证。大便色黄褐而臭,泻下急迫,肛门灼热者,多属热证;大便清稀甚至水样,气味腥秽者,多属寒证。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早期的主要症候:呕吐腹泻,体温升高,粪便恶臭,暴注下迫,肛门灼热,胃肠黏膜出血,明显属于热证、实证。
1.2.2  辨证难点  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早期属于湿热,是辨证难点。经典的温病学理论,暑温、暑湿多发生于夏季,湿热、湿温多发生于秋季。在秋季发生的暑温、暑湿,属于伏暑晚发。而冬季多发生寒疫、伤寒、寒湿和冬温。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主要流行特点是呈季节性,即在冬天。现代病原微生物学研究发现,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对于环境的理化因素具有不同的亲嗜性,并且对不同的脏腑组织亦表现出不同的亲嗜性,不仅是决定疫病病理发展过程和临床特征的关键,更是判断疫病中医属性的重要依据。根据中医“必先岁气,勿伐天和”的原则,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早期,很容易错误地辨成感染嗜寒湿之戾气而发的寒湿疫。这牵涉到中医的从化理论:在疾病性质变化方面,不但病邪不同可以引起不同的疾病,即使病邪相同,有时由于体质和反应性的不同,也可以出现不同的疾病。病邪虽同,从化各异,从阳化热,从阴化寒。正如《医宗金鉴》中说:“六经发病尽伤寒,气同病异岂期然。推其形脏原非一,因从类化故多端。明诸水火相胜义,化寒化热理何难,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经辨证求因,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早期的病证具备湿热的特点,外界寒湿是发病学的诱因,外感湿热是辨证学的病因。
1.3  发病早期外感湿热的治疗
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早期是由于湿热蕴于脾胃和肝胆,湿热难解造成的,因而主要以清热解毒、除湿止泻为治疗原则。代表方为葛根芩连汤。方中葛根解表清热,升清止泻;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金银花助其清热之力;茯苓、通草、车前子增强利湿之效,使其湿热分消,则泄泻可止。若湿重于热,胸腹满闷,口不渴,或渴不欲饮,舌苔微黄厚腻,脉濡缓者,合平胃散;夹食滞者,加神曲、麦芽、山楂。
2 发病中期(内生寒湿阶段)
2.1   病症
     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中期主要病症为体温降低、卡他性肠炎,小肠绒毛萎缩,下利清谷、粪便气味腥臭,
2.1.1  体温降低    随着病情的发展,体温会逐渐下降,体温低于正常值,可从正常体温38~39.5℃降至36℃以下,恶寒怕冷,常聚集在一起相互挤压而保温。
2.1.2卡他性肠炎    哺乳仔猪患病后可出现剧烈腹泻等症状,排泄物呈黄绿色水样状,有的呈乳白色,其中夹杂着一些凝乳块,小肠内可见明显的病变,小肠内积聚一些液体,颜色为黄绿色,有的为灰白色,同时还有一些泡沫、凝乳块,小肠壁弹性下降,肠管扩张膨胀,有明显的卡他性炎症表现。小肠黏膜表面附有大量黏液,黏膜潮红、肿胀,肠壁孤立淋巴滤泡和淋巴集结肿胀,形成灰白色结节,呈半球状凸起。
2.1.3小肠绒毛萎缩    TGEV主要感染猪的小肠,能够与引起仔猪绒毛萎缩,上皮细胞脱落,破坏肠道稳态,导致仔猪腹泻以及营养代谢功能障碍。当病毒感染肠上皮细胞后导致细胞脱落和绒毛萎缩,使肠道吸收面积减少,进而破坏了小肠上皮细胞的吸收功能,导致肠腔内渗透压增加,从而引起猪腹泻、脱水、减重。
2.1.4下利清谷,粪便气味腥臭   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粪便气味特殊,在发病早期是恶臭,属于湿热的范畴。在发病中期是腥臭,属于寒湿的范畴。这点临床兽医容易忽视,许多TGE文献中恶臭和腥臭常混用。哺乳仔猪发生剧烈的水样腹泻,粪便通常呈黄色、黄绿色,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有腥臭味。在患病仔猪的粪便中,常可观察到未消化的乳块,这是消化功能受损的直接证据。
2.2  发病中期为内生寒湿
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中期主要病证是:体温降低、卡他性肠炎,小肠绒毛萎缩,下利清谷、粪便气味腥臭。卡他性肠炎,缘于脾失健运,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故肠鸣泄泻而清稀,卡他性肠炎属于内生寒湿的范畴。小肠绒毛萎缩,属于脾阳虚。脾阳虚不但是内生之寒,“阳虚生内寒”,而且是湿盛的根源,“脾虚则湿盛也”。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也可称为“下利清谷”或“完谷不化”。同时又具有腥臭的特点,大便清稀甚至水样,气味腥秽者,多属寒证。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和粪便腥臭,属于脾阳虚之内生寒湿证。总之,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中期主要病证是:体温降低、卡他性肠炎,小肠绒毛萎缩,下利清谷、粪便气味腥臭。都归属于内生寒湿的范畴。
2.3发病中期内生寒湿的治疗
发病中期内生寒湿的证机,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代表方:参苓白术散。方中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平补脾胃之气;扁豆、薏苡仁、山药、莲子既可和胃理气健脾,又能渗湿而止泻,标本兼顾;砂仁芳香醒脾,促进中焦运化,畅通气机。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腹部冷痛,完谷不化者,用附子理中丸加吴茱萸、肉桂。
3发病后期(暴泻伤阴阶段)
3.1病症
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后期主要病症是:眼窝凹陷、被毛粗乱、极度口渴、严重脱水,又称脱水期。哺乳仔猪由于腹泻症状较为严重,患病猪迅速出现脱水和消瘦现象[18]。患病哺乳仔猪一般在发病1-2d后因脱水衰竭死亡。死亡的最终原因是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以及由于高血钾而引起的心功能异常。暴泻导致津亏阴虚,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及时生津滋阴能够迅速截断病情发展,促进机体康复。治疗不当进入转归期,多愈后不良。
体表毛发干燥无光,皮肤通常会缺乏弹性。进食量减少,迅速消瘦,极度口渴,饮水欲明显加大。口渴喜饮水,病猪尸体通常表现为明显脱水,皮下脂肪消失,皮肤苍白。黏膜和浆膜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绀现象。
3.2发病后期属于暴泻伤阴
由于泻势过急过猛,使阴液在短期内大量丢失,骤然亏损,遂成伤阴之证。伤阴转归,表现病情复杂,呈现气阴两虚、阴虚火旺、津亏热结、寒热错杂、虚实并见、阴阳两虚等危象,病情严重,多属不治之症。
3.3发病后期暴泻伤阴的治疗:
因剧烈腹泻,机体津亏阴伤,是治疗的关键 时期,及时生津滋阴能够截断病情发展,促进机体康复。处方:南沙参140g,北沙参140g,石斛140g,玉竹140g,山茱萸140g,牡蛎300g。以上6味中药,煎煮制成中药口服液1000ml,每头哺乳仔猪每小时灌服10ml,连用3-5天,直至腹泻停止。治疗结果,发病仔猪的治愈率为54%~56%。
4  讨论
近几年,中兽医在治疗断奶仔猪、育肥猪和母猪的传染性胃肠炎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临床实践中创制了许多有效的方剂。如方1:黄连,白芍,白头翁,地榆炭,乌梅,诃子,大黄,甘草,车前子。方2:黄连,乌梅,板蓝根,熟艾,六神曲,土茯苓,诃子,甘草。方3:黄连,黄芩,板蓝根,黄柏,生地。方4:黄连,黄柏,秦皮,厚朴,白头翁,青皮,山楂,莱菔子,藿香,地榆,仙鹤草,白术,诃子,甘草。这些方剂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和清热燥湿,可以针对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早期(外感湿热阶段),但是该病病势急骤,迅速出现脱水和消瘦现象,关键的病机是发病后期(暴泻伤阴阶段)。因此笔者未采取传统的清热解毒、清热燥湿的治疗思路,而是抓住暴泻伤阴的核心病机,采取了滋阴生津的新思路,纠正了机体脱水和酸中毒。
5小结
通过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因病机分析,提出了发病的前期外感湿热阶段、中期内生寒湿阶段、后期暴泻伤阴阶段。这种分阶段辨证的思路,决定了治疗方案不同于传统的清热解毒、清热燥湿的治疗思路,而是针对病因病机、抓住核心病机、采取了滋阴生津的新思路,纠正了机体脱水和酸中毒,提高了机体的抗病力。这种分阶段辨证论治、抓住核心病机的治疗新思路,为中兽药治疗哺乳仔猪传染性胃肠炎做出了有益的初步探讨,也可以为中兽药治疗其他动物疾病提供借鉴。
特别声明:本文是鸡病专业网中兽医药论坛区张彭蒲南所写,如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是鸡病专业网中兽医药论坛区张彭蒲南。如有全文或部分内容转载,需征求鸡病专业网网站和作者本人的授权方可。2025年9月29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9-30 06:45 , Processed in 0.321219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