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6|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猪价跌破5元/斤!养猪业遭遇“最冷金九”,发改委预警:短期难反弹(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昨天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发改委权威解读:短期价格下行趋势难改,养殖端应合理止损

(一)价格下跌核心逻辑:供强需弱格局

短期内难以改变在养猪行业当前困境下,发改委给出权威解读,认为短期内猪价下行趋势难以扭转,养殖端需合理止损。从价格下跌核心逻辑来看,供强需弱格局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根据发改委监测数据,9 月生猪供应环比增加 2.8%,主要原因是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高位,导致现阶段标猪上市量集中。部分规模企业因月度出栏计划未达标,加快生猪出栏节奏,进一步加大市场压力。相比之下,消费端仅增长 0.5%,家庭消费受经济复苏缓慢影响,猪肉人均购买量同比减少 8%。禽肉、牛肉等低价替代品分流大量需求,致使猪肉消费市场进一步萎缩。

猪粮比是衡量养猪行业盈亏的重要指标,目前已跌至 5.81:1,连续 8 周低于 6:1 的盈亏平衡点,进入过度下跌二级预警。这表明养殖户每养殖一头猪均面临亏损。按当前价格和成本推算,预计下周猪价仍将环比下降,养殖端单头亏损可能扩大至 150 元以上。这对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压力,养殖成本不断增加,收入却持续减少,许多养殖户已难以承受。

(二)政策调控措施全面实施:去产能进入关键阶段

面对严峻形势,政策调控措施已全面启动,去产能进入关键阶段,一系列有力措施正在逐步落实。

强制压减能繁母猪数量:这是关键举措之一。政府要求牧原、温氏等 25 家规模企业在 2025 年底前合计减少能繁母猪 100 万头,其中牧原的目标是从 431 万头压减至 330 万头。通过淘汰母猪,可加速产能出清,减少未来生猪供应量。这对牧原等大型养殖企业而言是巨大挑战。为完成压减目标,牧原需优化母猪存栏结构,淘汰低产母猪和弱仔猪,这不仅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还可能影响企业短期产能和收益。但从长远看,有助于行业供需平衡,避免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

严厉打击二次育肥行为:这成为政策重点。政府明确规定生猪出栏体重限制在 120 公斤以内,禁止超量压栏,违规者取消养殖补贴并限制贷款。该政策从源头上遏制了投机性囤猪行为,使市场生猪供应更趋合理。过去,二次育肥常导致市场生猪供应不稳定,价格波动加剧。部分养殖户为追求更高利润压栏生猪,待价格上涨后出售,导致短期内市场生猪供应减少、价格上涨;而压栏生猪集中出栏时,又会造成市场供应过剩、价格暴跌。如今严厉打击二次育肥,可有效避免此类情况,稳定市场。

积极筹备储备肉托市工作:相关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若猪价跌破 5.5 元 / 斤,将启动万吨级中央储备收储,重点收购优质标猪。这一举措可缓解市场恐慌情绪,为养殖户提供一定价格支撑。市场极度低迷时,养殖户常陷入恐慌,低价抛售生猪,加剧价格下跌。中央储备收储的启动,能稳定市场信心,给养殖户带来希望。

四、后市展望:行业筑底过程漫长,2026 年或现转机

(一)短期(1 - 2 个月):惯性下跌后或现弱反弹

双节备货结束后,猪价走势备受关注。从养殖端来看,“低价惜售” 情绪逐渐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猪价下跌速度放缓。按目前市场态势预估,猪价每周跌幅可能控制在 0.1 - 0.2 元 / 斤。10 月猪价均价大概率在 6.2 - 6.5 元 / 斤区间震荡。以东北地区为例,养殖户因猪价持续低迷,不愿低价出售生猪,导致市场生猪供应量减少,对猪价下跌起到一定缓冲作用。

然而,市场仍存在不利因素。冻品库存处于高位,对猪价反弹形成较大压制。当前全国冻品库存达 98 万吨,较 6 月增加 15%,大量冻品积压压缩了新鲜猪肉市场空间。且消费方面无明显亮点,居民消费需求依旧疲软。在此情况下,猪价即便反弹,空间也十分有限。更需警惕的是,散户可能因恐慌或其他原因集中出栏,这极有可能导致猪价 “二次探底”,加剧养猪行业困境。

(二)中期(3 - 6 个月):产能去化程度决定复苏节奏

从 3 - 6 个月的中期视角看,产能去化程度将直接决定养猪行业复苏节奏。若能繁母猪存栏量按计划压减,到 2026 年一季度,生猪供应压力有望得到一定缓解。随着能繁母猪数量减少,未来数月出生仔猪数量相应减少,从而降低后续生猪供应量。加之春节后居民消费需求通常会回升,市场对猪肉需求量增加,将为猪价反弹提供有力支撑,猪价有望反弹至 7.5 - 8 元 / 斤。

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当前规模企业现金流紧张。统计显示,2025 年上半年 19 家上市猪企仅 2 家盈利,其余均亏损。在此情况下,企业去产能效率可能低于预期。企业为维持生存,可能不舍淘汰母猪或无法承担淘汰母猪带来的损失,导致产能去化速度放缓。若这种情况持续,养猪行业复苏时间可能推迟至 2026 年二季度,养殖户还需在困境中继续坚持一段时间。

(三)长期启示:从规模竞争向质量提升转变

此轮猪周期深度调整,对养猪行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也为行业发展带来深刻启示。它促使行业加速整合,推动企业和养殖户进行深刻反思与变革。

对于中小散户而言,以往单纯依赖 “赌行情” 获取利润的模式必须改变。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仅靠运气难以长期生存。他们需密切关注政策导向,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例如,减豆粕日粮技术的推广是重要政策方向。采用该技术不仅可降低养殖成本,还能减少对进口豆粕的依赖,提高养殖稳定性。此外,疫病防控补贴政策为养殖户提供了一定保障,可用于加强猪场防疫措施,降低疫病风险。

规模企业则需在成本控制和产业链拓展方面加大力度。以牧原股份为例,其养殖成本已降至 11.8 元 / 公斤,较行业平均水平低 21%,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通过优化养殖流程、提升养殖技术,牧原成功降低成本,即便在猪价低迷时期也能保持一定盈利能力。同时,布局屠宰加工环节成为规模企业重要发展方向。这可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减少中间环节利润流失,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发改委警示,未来三年生猪产业将进入 “低利润、高波动” 阶段。在此阶段,市场环境更为复杂多变,竞争更加激烈。只有具备全链条抗风险能力的企业,才能在艰难时期度过低谷,迎来新发展机遇。这要求企业和养殖户不断提升自身实力,适应市场变化,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在变革中实现发展。

结语:养猪业的艰难时期与破局机遇

2025 年的 “金九”,对养猪业而言是一段艰难的调整期。猪价持续下跌,跌破多数养殖户现金成本线,导致亏损不断扩大。期货市场提前反映出市场悲观预期,使养猪行业前景更为严峻。但正如发改委指出,短期价格低迷是产能出清的必要过程。在此过程中,低效产能将逐步被淘汰,有助于优化行业结构,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同时,也促使养殖户和企业积极推动技术升级,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来应对市场挑战。

对于养猪业从业者而言,保持理性至关重要。在价格低迷时,合理止损是明智选择,可避免进一步损失。同时,进行战略布局不可或缺。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前做好准备。例如,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进先进养殖设备和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拓展销售渠道,与电商平台、大型超市等合作,增加产品销售量;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消费者。只有如此,才能在周期波动中重新掌握 “猪周期”主动权,迎来下一轮上行周期。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0-1 03:50 , Processed in 0.215609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