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4|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8月牛肉进口量价齐升,猪肉禽肉进口显著收缩(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昨天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四、猪肉与禽肉进口同比显著收缩

(一)8月猪肉禽肉进口量大幅缩减

8 月,猪肉和禽肉进口量出现大幅缩减,分别降至 8 万吨和 11,238 吨,同比下降 11.1% 和 73.2%。这一显著变化与国内猪、禽产能过剩的现状密切相关。在过去几年里,国内生猪和家禽养殖业发展迅猛,规模化养殖不断推进,使得猪、禽存栏量和出栏量持续增加。以生猪养殖为例,大型养殖企业纷纷扩大产能,牧原股份 2024 年生猪出栏量达到 6000 万头,较 2020 年增长了近两倍。在供应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价格也随之下降。国内猪肉价格在 2024 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下行通道,截至 2025 年 8 月,生猪价格较年初下跌了 15%,这使得进口猪肉在价格上失去优势,进口商采购意愿低迷。

目前,国内猪鸡产品进口已集中于猪内脏、猪蹄、鸡爪等需求较为刚性的副产品。随着国内餐饮市场的复苏,卤味、火锅食材等对猪杂碎的需求大增,猪杂碎进口量增长了 9%。像绝味鸭脖、周黑鸭等卤味品牌,对猪内脏、猪蹄等原料的需求持续增长,一些餐饮企业表示,进口猪杂碎在品质和价格上有一定优势,所以会选择进口。然而,即便这些副产品的进口量有所增长,但从整体趋势来看,近期该类产品进口规模亦呈逐步萎缩趋势。因为国内对于这些副产品的需求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国内产能的增长速度,国内市场基本能够满足自身对于猪杂碎等副产品的需求。

(二)反倾销与禁运因素加剧进口收缩

9 月初,我国对欧盟进口猪肉产品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这一举措在进口猪肉市场引发强烈震荡。商务部初步认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存在倾销,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基于公司提交的答卷信息,初步裁定被抽样公司的税率分别为,西班牙里泰拉肉类公司 15.6%、丹麦皇冠公司 31.3%、荷兰维扬博克斯特公司 32.7%,配合调查的其他欧盟公司将统一适用 20.0% 的税率,未配合调查的其他欧盟公司将适用 62.4% 的税率。这一措施使得欧盟猪肉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大幅增加,进口量预计将受到严重影响。

在反倾销措施公布后,欧盟肋排作为餐饮行业备受青睐的食材,在 8 - 9 日期间,单日价格涨幅高达 4000 元 / 吨,价格飙升至 37000 - 38000 元 / 吨,呈现出价格每日剧烈变动的态势。依赖进口食材的卤味店、快餐店面临巨大成本压力,部分店家被迫暂时下架相关产品,或者提高售价,进而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降低,进口商的订单量也随之减少。

与此同时,鸡肉主要进口来源国,如巴西、美国和阿根廷等先后因禽流感禁运和高额关税等因素,基本无法对华出口。巴西农业部发布报告称该国南里奥格兰德州的一家农场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导致 17000 只家禽死亡或被扑杀,中国、欧盟、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和乌拉圭等国已经暂缓自巴西进口鸡肉。美国由于贸易摩擦等因素,其鸡肉出口到中国面临高额关税,出口量大幅下降。阿根廷同样因为国内禽流感疫情和贸易政策的不稳定,难以维持对中国的鸡肉出口。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我国鸡肉进口渠道严重受阻,后续猪肉和禽肉进口规模或将进一步收缩。

五、市场影响与展望

(一)牛肉市场供需与价格展望

牛肉进口量的稳定增长和价格的持续上涨,深刻反映出国内对牛肉需求的韧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牛肉作为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在日常饮食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从消费场景来看,家庭消费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牛肉作为日常餐桌的食材,以满足家人对健康和营养的需求;餐饮行业中,各类以牛肉为主打的餐厅不断涌现,如潮汕牛肉火锅、牛排自助餐厅等,进一步推动了牛肉的消费需求。

然而,价格的持续上涨也需引起重视,过高的价格可能会对消费产生抑制作用。当牛肉价格超出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和承受能力时,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减少购买量,或者选择其他肉类替代品,如猪肉、禽肉等。这对于牛肉市场的持续发展是一个潜在的风险,需要市场各方共同关注和应对。

未来,随着主要供应国的持续出口,市场供应有望保持充足。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在牛肉生产和出口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和潜力,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牛肉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但价格走势仍受国际市场和国内需求变化影响。国际市场上,牛肉主产国的政策调整、气候变化、疫病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牛肉的产量和价格;国内需求方面,经济发展状况、消费者偏好变化、人口结构调整等因素也会对牛肉需求产生影响。因此,市场参与者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

(二)猪肉禽肉市场的调整与应对

猪肉和禽肉进口的收缩,是国内产能过剩和国际贸易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内生猪和家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供应充足,进口猪肉和禽肉的价格优势不再明显。而国际贸易政策的调整,如反倾销措施、禽流感禁运和高额关税等,进一步限制了猪肉和禽肉的进口。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国内相关产业应借此机会优化产能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以应对市场变化。对于生猪养殖企业来说,可以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家禽养殖企业也可以采取类似的策略,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高家禽的养殖效益和产品品质。

消费者也可能面临部分副产品供应的调整,需提前做好市场适应。随着进口猪杂碎等副产品规模的萎缩,市场上相关产品的供应可能会减少,价格也可能会出现波动。消费者在购买这些产品时,可能需要调整购买习惯,选择其他替代品,或者接受价格的变化。

总之,当前肉类进口市场呈现牛肉增长、猪禽收缩的格局,各相关主体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以合理应对市场波动。无论是进口商、养殖企业还是消费者,都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促进整个肉类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来源:肉类食品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9-30 05:21 , Processed in 0.209583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