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6|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阿根廷牛肉零关税新政落地 对中国市场影响有限(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昨天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四、价差与市场格局:国产替代与巴西主导下的双重壁垒

(一)国产与进口牛肉价差收窄,消费端转移趋势明显

在国内牛肉市场的天平上,价格始终是决定消费者选择的关键砝码。自 2024 年起,国产牛肉与进口牛肉的价差走势犹如一条逐渐收窄的曲线,成为市场格局变化的重要风向标。数据显示,二者价差持续收窄至 20 元 / 公斤以内,多数时间稳稳维持在 10-15 元 / 公斤 。这一价格区间的变化,看似细微,却在消费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曾经,进口牛肉凭借相对较低的价格,在国内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吸引了不少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但如今,随着国产牛肉品质稳步提升,在养殖环节,国内养殖场加大了对优良牛种的引进与培育,科学的养殖方法使得牛肉的肉质更加紧实、鲜嫩,口感也愈发醇厚;在加工环节,先进的加工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把控,让国产牛肉在保鲜、分割等方面不逊色于进口牛肉。与此同时,国产牛肉的价格却在市场供需的调节下逐渐下行,进一步拉近了与进口牛肉的价格差距。消费者们在选购牛肉时,不再仅仅将价格作为唯一的考量因素,对进口牛肉的价格敏感度明显下降。曾经被进口牛肉吸引的消费者,如今纷纷将目光转向国产牛肉,消费端向国产转移的趋势愈发显著 。

即便阿根廷新政下小公牛肉和阉牛肉的到岸成本有所下降,在中国复杂的关税体系面前,其价格优势也会大打折扣。中国 12% 的进口关税及 13% 的增值税,如同两道坚固的防线,将大部分成本优势抵消。经专业测算,终端价格降幅预计仅 1.5%-2%,如此微小的价格变动,在如今相对稳定的价差结构面前,根本不足以打破消费者现有的消费偏好。在超市的牛肉销售区,消费者在面对国产牛肉和进口牛肉时,往往会综合考虑肉质、口感、品牌等多方面因素,而不是仅仅因为进口牛肉价格的微小下降就改变选择。

(二)阿根廷牛肉市场份额有限,难撼巴西主导地位

在中国进口牛肉的宏大版图中,各国牛肉如同不同势力的诸侯,割据一方,而巴西无疑是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霸主。以 2024 年的数据为证,巴西凭借 134 万吨的出口量,占据中国牛肉进口总量的 46%,稳居榜首之位 。长期以来,巴西与中国保持着紧密且稳定的贸易往来,其牛肉源源不断地通过海运抵达中国的各大港口,如山东的青岛港、上海的洋山港、广东的南沙港等,这些港口拥有先进的装卸设备和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能够快速将巴西牛肉转运至全国各地的市场。

相比之下,阿根廷牛肉在中国进口市场的份额仅占 16%-20%,与巴西相比,差距悬殊。在市场定价权的争夺中,巴西凭借庞大且稳定的供应规模、成熟高效的产业链,牢牢掌握着中低端牛肉市场的定价话语权。无论是在超市的冷柜里,还是在餐厅的菜单上,巴西牛肉的价格往往成为同类产品定价的重要参考标准。阿根廷此次零关税政策下的价格波动,因品类差异和自身份额的限制,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大海,虽然泛起了些许涟漪,但远远不足以对巴西主导的市场体系形成实质性的冲击 。

回顾 2024 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牛肉 134 万吨,而从阿根廷进口牛肉仅为 59.5 万吨,巴西的进口量是阿根廷的 2.25 倍 。这种巨大的规模差距,决定了阿根廷牛肉在市场影响力上的局限性。即便在新政刺激下,阿根廷牛肉出口量有所增长,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提升也是有限的,难以撼动巴西在中低端牛肉市场的主导地位,更无法改变中国牛肉市场现有的稳定格局。

五、中国牛肉市场:在 “国产为主、进口补充” 中保持稳定站

在当下中国牛肉市场的宏观视角,一个稳定且清晰的格局已然成型 ——“国产为主、进口补充”。这并非偶然形成的市场态势,而是在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消费偏好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结果 。

从产业数据来看,2024 年是极具代表性的一年,国产牛肉产量达 779 万吨,占消费量的 72%,这一占比数据犹如定海神针,稳固地撑起中国牛肉市场的大半江山。国内肉牛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存栏量稳步提升,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从内蒙古广袤草原上的天然牧场,到山东、河北等地的规模化养殖基地,都见证着肉牛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山东的一家大型肉牛养殖场,采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精准控制饲料配比、养殖环境,年出栏肉牛可达数千头,为市场提供了稳定且优质的牛肉供应。与之相对的是进口牛肉的补充地位,尽管进口牛肉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但在庞大的国产牛肉供应面前,进口仅为市场的补充力量,难以撼动国产牛肉的主导地位 。

阿根廷此次牛肉出口零关税新政,在这个稳定格局面前,就像一阵微风,轻轻拂过却难以掀起波澜。从产业层面深入剖析,中国正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不断强化本土肉牛产业的竞争力。启动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这一举措犹如为国内肉牛产业筑起一道防护堤,抵御进口牛肉可能带来的无序竞争风险;而在扶持国产肉牛养殖方面,国家更是不遗余力,从资金补贴到技术支持,全方位助力产业发展。许多地区对养牛户给予每头牛数千元的补贴,鼓励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免费为养殖场提供优良种公牛细管冻精及液氮,帮助提升牛群品质。这些政策的持续发力,让国产牛肉在市场中的根基愈发牢固,阿根廷新政即便在短期内带来些许价格波动,也无法动摇中国肉牛产业坚实的基础 。

在消费层面,消费者对国产牛肉的认可度不断提升,这也进一步筑牢了市场稳定的基础。随着国产牛肉品质的显著提升,消费者在选购牛肉时,更倾向于选择国产牛肉。在一家城市超市的牛肉销售区,国产牛肉的销量明显高于进口牛肉,消费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产牛肉不仅新鲜度有保障,价格也更加亲民,而且近年来品质越来越好,口感上也丝毫不逊色于进口牛肉。这种消费习惯的转变,是市场稳定的重要保障,即便阿根廷牛肉在政策刺激下价格有所下降,也难以改变消费者现有的消费选择,无法对中国牛肉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体系造成实质性影响 。

结语:国际政策波动中的市场定力

阿根廷牛肉零关税政策,本质上是其在经济困境下的一次自救尝试,是应对国内经济压力的短期手段。这一政策在国际农产品贸易的长河中,不过是泛起的一朵小小浪花,对中国市场而言,更多是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一次微小涟漪。

品类错配、政策时效与市场格局的三重壁垒,犹如坚固的防线,使得这一政策难以对中国牛肉市场产生实质影响。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与日俱增的大背景下,中国牛肉产业凭借着供需结构的深度调整与本土竞争力的稳步提升,正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定力。

从产业数据的稳健增长,到政策扶持的精准发力;从消费者对国产牛肉认可度的显著提高,到市场格局的日益稳固,中国牛肉市场在 “国产为主、进口补充” 的轨道上稳健运行。未来,无论国际市场如何风云变幻,中国牛肉产业都将凭借自身的实力与韧性,在稳定发展的道路上继续阔步前行,持续满足国内消费者对优质牛肉的需求 。

来源:肉类食品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9-29 05:15 , Processed in 0.306884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