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8|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阿根廷牛肉零关税新政落地 对中国市场影响有限(上)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前天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阿根廷牛肉出口新政的背景与核心内容

在全球农产品贸易的大棋盘上,各国政策的每一次调整都可能泛起涟漪,引得市场各方侧目。2025 年 9 月 22 日,阿根廷政府落下一子 —— 推出农产品出口临时刺激政策,将牛肉纳入零关税范围。这一决策并非孤立事件,背后有着复杂且紧迫的经济背景。

阿根廷长期面临经济困境,外汇储备的不稳定犹如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严重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复苏步伐。近年来,阿根廷比索兑美元汇率如同坐过山车般大幅波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百姓生活成本飙升,企业经营风险加剧。在这样的经济泥沼中,增加外汇储备成为稳定经济的关键突破口。而农产品出口,作为阿根廷的经济支柱之一,自然被寄予厚望,成为政府缓解外汇压力的重要抓手。

此次牛肉出口零关税政策的核心内容,简单直接却又目标明确:有效期被限定在至 10 月 31 日,或出口额达 70 亿美元。在这个时间与金额的双重限定下,阿根廷政府期望通过短期的税收减免,激发牛肉出口的活力,让更多美元流入国内,稳定岌岌可危的汇率,缓解金融体系的紧绷状态 。从政策出台后的市场反应来看,短期内确实带来了一些积极变化。黑市美元汇率在政策公布后应声下跌,出口商们也摩拳擦掌,准备趁着政策东风大干一场,为国家赚取更多外汇。

二、品类错配:核心进口品类已享免税,新政利好范围有限

(一)中国从阿根廷进口牛肉的品类结构失衡

阿根廷牛肉出口新政看似来势汹汹,但深入探究中国从阿根廷进口牛肉的品类结构,便能发现其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实则大打折扣。在中国自阿根廷进口的牛肉品类中,母牛肉和带骨牛肉堪称 “主力军”,占比高达 75% 。这类牛肉有着明确且集中的市场定位 —— 主要用于肉制品加工领域。无论是街边小店里令人垂涎的牛肉干,还是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牛肉罐头,又或是餐厅后厨里制作美味菜肴的半成品,都离不开母牛肉和带骨牛肉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 2024 年 8 月,这类加工用牛肉就已迎来政策利好,享受零出口关税待遇。所以此次阿根廷政府推出的零关税新政,对于已经享受免税优惠的母牛肉和带骨牛肉而言,并未带来实质性的成本减免,在成本端无法产生新的刺激效应。

反观此次新政重点覆盖的小公牛肉和阉牛肉,在对华出口的品类占比中却不足 20%,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小公牛肉肉质鲜嫩、脂肪含量低,阉牛肉则肉质紧实、风味浓郁,它们更多地应用于高端餐饮场所,为食客们带来极致的味觉享受;或是在精品超市的冷鲜柜台,满足追求高品质生活消费者的日常需求。但在中国庞大的牛肉市场需求面前,尤其是占大头的肉制品加工需求面前,这部分占比低的小公牛肉和阉牛肉,即便成本因新政下降,也难以对市场格局产生根本性的冲击。

(二)品类差异决定市场影响边界

不同品类的牛肉,在市场中有着各自独特的价值属性与价格传导机制,这也进一步限定了阿根廷新政的影响范围。母牛肉和带骨牛肉作为加工型原料,在肉制品加工产业链中扮演着基础而关键的角色。它们的价格敏感度极高,一分一毫的价格波动都可能被下游加工企业敏锐捕捉,进而影响到整个加工成本的核算。但由于其主要作为原料投入生产,附加值相对较低,在终端产品价格构成中,成本占比虽大但可调节空间有限。这就导致即便母牛肉和带骨牛肉的进口成本出现变化,这种变化传导至终端消费者时,也会被层层削弱,对终端产品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

而小公牛肉和阉牛肉凭借出色的肉质和口感,在市场中定位高端,品质更优。但前文也提到,它们在中国进口牛肉结构中占比偏低。在当前中国牛肉市场供应格局里,中低端牛肉占据主导地位,供应主要来自巴西等国。即便阿根廷的小公牛肉和阉牛肉因零关税政策成本下降,在市场份额有限的情况下,也难以撼动以巴西为主导的中低端牛肉供应格局,无法对中国牛肉市场的整体供需关系和价格体系造成实质性的改变。

回顾 2023 年的数据,阿根廷牛肉在中国进口总量中的占比仅为 19.25%,且其中加工型品类如母牛肉和带骨牛肉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阿根廷牛肉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本就有限,而此次新政未能触及中国进口的核心品类,其对中国牛肉市场的冲击更是如蜻蜓点水,难以掀起波澜。

三、政策时效:40 天 “闪电政策” 难破贸易流程周期

(一)牛肉国际贸易流程长,政策红利难落地

阿根廷牛肉出口零关税政策,从时间维度来看,可谓是一场 “闪电战”,但在国际贸易的漫长跑道上,这短暂的 40 天有效期显得捉襟见肘。牛肉国际贸易,绝非简单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一个环环相扣、流程繁琐的复杂过程 。

合同协商阶段,进口商与出口商需要就牛肉的品质标准、价格条款、交货时间等关键细节展开多轮谈判,力求达成双方都满意的合作协议。这个过程不仅考验双方的商业智慧和谈判技巧,更需要充足的时间来权衡利弊、敲定细节。物流运输环节同样耗时费力,阿根廷与中国远隔重洋,牛肉从阿根廷的牧场出发,需经过陆运至港口,再通过海运跨越浩瀚的太平洋,才能抵达中国口岸。漫长的海上航行,加上可能遇到的恶劣天气、运输延误等不确定因素,使得整个物流周期拉长。而清关流程,更是涉及海关查验、检疫检验、税费缴纳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清关延误。

据行业经验,完成这一系列流程,短则 3 个月,长则 6 个月。以 2024 年某进口商从阿根廷进口牛肉的实际案例来看,从签订合同到牛肉最终进入国内市场,整整耗时 4 个半月。在这期间,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确保符合两国的贸易法规和质量标准。而阿根廷此次新政的 40 天有效期,宛如昙花一现,中国进口商根本来不及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完成所有贸易流程。即便进口商当机立断,在政策公布后第一时间与阿根廷出口商签约,按照最快的贸易流程计算,首批享受零关税优惠的牛肉抵达中国市场,最早也要等到 2026 年初 。可那时,阿根廷的零关税政策早已成为过去式,价格优势也随政策到期而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就好比一场精心策划的赛跑,政策的有效期却在选手还未起跑时就已开始倒计时,最终导致政策红利难以真正落地,市场也难以形成对这一政策的实际利好预期。

(二)出口额度分配竞争激烈,牛肉分得份额有限

除了政策有效期短这一硬伤外,70 亿美元出口额度的分配竞争,也使得牛肉在这场政策盛宴中难以分得足够的 “蛋糕”。阿根廷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品类丰富多样,大豆、玉米、禽肉等都是重要的出口产品。在这 70 亿美元的出口额度大蛋糕面前,各个品类都对有限的额度虎视眈眈,竞争异常激烈 。

大豆作为阿根廷的主要出口农产品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广泛应用于食用油生产、饲料加工等领域,市场需求庞大。玉米同样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原料,在全球粮食市场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禽肉产品则凭借价格优势和稳定的供应,在国际肉类市场中也拥有一定的份额。与这些大宗农产品相比,牛肉虽然品质优良,但在出口额度的竞争中,却不占优势。从 2024 年的数据来看,阿根廷对华牛肉出口额约 12.5 亿美元,而中国牛肉年进口额超 130 亿美元,阿根廷牛肉出口额仅占中国牛肉年进口额的 9.6%。这一占比数据,直观地反映出阿根廷牛肉在中国市场的体量相对较小。即便在此次零关税新政的刺激下,阿根廷牛肉出口量出现短期激增,但其在 70 亿美元出口额度中所能获得的份额依然有限,对中国市场的供应补充也只是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牛肉市场的供需基本面。

来源:肉类食品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9-30 08:12 , Processed in 0.420521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