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生猪养殖8月“冰火两重天”:销量涨21%收入跌15% 头部猪企陷“增产不增收”困局(上)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8 月数据全景:销量暴增与收入暴跌的矛盾共生

(一)销量逆势上扬,行业集中度再创新高

2025 年 8 月,生猪养殖行业销售数据呈现出显著波动,其中销量表现尤为突出。17 家上市猪企合计销售生猪 1534.69 万头,环比增长 6.91%,同比大幅增长 21.21%。这一增长态势延续近一年,充分展现行业强大发展动力与韧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业格局逐步固化,龙头企业优势愈发明显。牧原股份单月销量达 700.1 万头,占比 45.6%,稳居榜首,其规模化养殖优势在养殖技术、成本控制及市场布局等方面均有体现,领先地位难以撼动。温氏股份和新希望分别以 324.57 万头和 133.78 万头的销量位列第二梯队,三家企业合计销量占比(CR3)达 62.3%,对行业走向具有重大影响力。

然而,在龙头企业稳健发展的同时,中小猪企发展呈现两极分化。正邦科技和立华股份凭借激进补栏策略实现销量翻倍增长,正邦科技 8 月生猪销量 66.97 万头,同比增速 141.79%,立华股份销量 20.82 万头,同比上涨 106.55%。其成功源于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及自身在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上的持续创新。但神农集团和京基智农因主动去产能,销量同比下滑,神农集团同比下降 4.26%,京基智农同比下降 5.8%,这一决策体现其对市场长期供需关系的考量,旨在避免产能过剩。

(二)收入端 “量增价跌”,全行业陷入 “越卖越亏”

与销量增长形成鲜明对比,收入端呈现 “量增价跌” 态势,全行业面临 “越卖越亏” 困境。8 月生猪销售收入总计 235.23 亿元,环比微增 0.88%,同比暴跌 15.42%,反差显著。

收入下滑的核心原因是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国家生猪市场数据显示,2025 年全国生猪成交均价相对稳定在 15 元 / 公斤上下,但 8 月突然下探至 14 元 / 公斤以下,最低达 13.8 元 / 公斤,同比跌幅 31.2%,远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线(15 - 16 元 / 公斤)10% 以上,企业每销售一头猪均承受亏损。

头部企业受价格冲击严重。新希望收入 17.22 亿元,同比下降 30.73%,降幅居前;牧原股份销售收入 118.5 亿元,同比下降 12.3%,且连续 5 个月同比下滑,尽管销量基数庞大,但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温氏股份收入 48.25 亿元,同比下降 17.7%,主要因仔猪销售占比提升但单价暴跌 40%,销售策略受影响,收入减少。

二、头部企业众生相:扩张策略与成本管控的残酷博弈

(一)牧原:以量换价下的成本攻坚战

牧原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其市场表现备受关注。8 月销售数据显示,销量同比增长 27.1%,达 700.1 万头,这得益于其长期在规模化养殖领域的深厚积累与持续投入,完善的养殖体系、先进技术及高效管理模式确保生猪数量增长与质量稳定。

然而,在生猪价格持续低迷背景下,牧原也面临挑战。8 月销售均价 13.51 元 / 公斤,同比跌幅 31.46%,导致收入增速远落后于销量增速,差距达 14.9 个百分点。为应对困境,牧原开展成本攻坚战。

在成本控制方面,牧原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通过优化养殖流程、提高饲料转化率等措施,将单头生猪完全成本降至 12.1 元 / 公斤,处于行业最低水平,成为价格战中的有力优势。同时,调整出栏均重,8 月出栏均重压减至 122 公斤,接近政策红线 120 公斤,以适应市场需求、加快销售节奏并降低养殖成本。饲料利用效率也显著优化,料肉比达 2.8:1,降低饲料消耗。

值得注意的是,8 月牧原向子公司内部销售生猪 259.1 万头,占总销量 37%,被市场解读为 “被动托市”,凸显外部市场低迷。内部销售虽可缓解价格波动对收入的冲击,但只是权宜之计,长期仍需提升自身竞争力、寻找新利润增长点。

(二)温氏:“猪鸡双轮” 难敌猪价寒冬

温氏采用 “猪鸡双轮” 驱动发展模式,旨在降低行业周期风险。8 月销售数据显示,生猪销量同比增长 37.88%,为行业最高。增长原因一是前期投苗量增加,8 月出栏量相应增多;二是外卖仔猪业务贡献显著,8 月外卖仔猪 51.06 万头,同比增长 65%。

但仔猪价格暴跌成为温氏痛点,8 月仔猪均价仅 300 元 / 头,同比跌幅 45%,导致仔猪销售收入大幅减少,拉低整体毛利率。不过,肉鸡业务成为亮点,8 月肉鸡销量 1.17 亿只,同比增长 7.4%,收入 29.56 亿元,同比增长 27.63%,得益于其在肉鸡养殖技术和市场渠道的优势以及市场对鸡肉需求的稳定增长。

然而,肉鸡业务盈利难以完全弥补生猪业务亏损,温氏仍面临经营压力。为提升竞争力,温氏在养殖技术上创新,“种猪场六无” 智能养殖模式显效,实现无人查情、无人评膘等,通过智能化设备和先进算法精准监测管理种猪生长过程,PSY(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达 28 头,较行业平均水平高 20%,为后续周期反转储备充足产能,一旦市场行情好转,有望凭借技术和产能实现快速发展。

(三)新希望:激进扩张后的深度调整

新希望过去几年采取激进扩张策略,在市场环境变化时暴露出问题。8 月销售数据显示,销量同比仅增长 4.72%,远低于温氏和牧原,凸显 2023 年以来 “稳存量” 策略的保守性,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销量增长逐渐落后。

收入方面,新希望遭受重创,暴跌 30.73%。主要因销售均价 13.54 元 / 公斤,同比跌幅 32.74%,价格下跌使销售收入大幅减少,同时饲料成本高企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生猪养殖完全成本达 15.2 元 / 公斤,8 月每卖出一头猪亏损超 150 元,经营压力巨大。
面对困境,新希望进行深度调整,加速向食品端转型。在生猪养殖业务上,剥离 12 个低效猪场,集中资源投入潜力项目,避免资源浪费;在食品端聚焦预制菜业务,加大研发投入,推出系列符合市场需求的预制菜产品,8 月食品板块收入同比增长 8%,发展势头良好。但目前食品板块收入占比不足 20%,短期内难以扭转生猪业务颓势,需继续加大投入、拓展市场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业务转型和升级。

三、中小房企两极分化:逆袭者与退守者的不同命运

(一)正邦科技:债务重组期的 “绝地求生”

正邦科技经历 2022 年破产重组后,展现出顽强发展态势。8 月销售数据亮眼,销量达 66.97 万头,同比增长 141.79%,1 - 8 月累计销量 494.15 万头,同比增长 135.75%,呈现激进扩张态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但销量增长背后存在隐忧,收入仅 6.39 亿元,同比增长 40.3%,增速远低于销量。主要因商品猪均价 13.75 元 / 公斤,同比下跌 28%,且仔猪在销售结构中占比高达 60%,一定程度上依靠低价甩卖仔猪换取现金流维持运营。此策略虽短期内缓解资金压力,但长期可能影响利润和市场竞争力。

市场对正邦科技 “为冲量而牺牲利润” 策略表示担忧。截至 8 月,资产负债率仍高达 89%,债务负担沉重,其子公司朝阳正邦进入重整程序,给企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激进扩张背后隐藏巨大债务风险,市场环境变化或资金链问题都可能使企业再次陷入困境。不过,正邦科技也在积极采取措施,通过优化养殖结构、降低成本等方式提升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神农集团:区域龙头的 “收缩自保”

正邦科技激进扩张不同,西南地区龙头企业神农集团采取 “收缩自保” 策略。8 月销售数据显示,销量 16.64 万头,同比下降 4.26%,收入 2.85 亿元,同比下降 31%,已连续 3 个月销量和收入双降,表明其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较大压力,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

为应对市场变化,神农集团主动调减能繁母猪数量至 15 万头,较峰值下降 20%,体现其对市场供需关系的深刻理解,避免产能过剩。同时,聚焦高端猪肉市场,推出 “彩云猪” 等品牌,试图通过差异化竞争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但在全国猪价低迷背景下,区域溢价空间压缩,转型之路并不顺利。高端猪肉市场虽利润空间大,但对企业品牌影响力、产品质量和销售渠道要求高,神农集团在这些方面仍需不断努力,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9-23 13:04 , Processed in 0.421849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