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8|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猪肉进口量增额涨:2025年1-7月数据背后的全球供应链与国内市场博弈(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昨天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对国内产业的双面影响

(一)短期冲击:价格压制与产能承压

在全球猪肉市场格局中,2025 年 1-7 月进口猪肉的涌入对我国生猪产业产生了显著的短期冲击,其中价格压制表现尤为突出。进口猪肉到岸价约为 17 元 / 公斤,而国内批发价为 19 元 / 公斤,明显的价格倒挂使国内生猪价格面临巨大下行压力。7 月,生猪期货主力合约跌至 13145 元 / 吨,创下近几个月新低。价格下跌导致整个养殖端陷入困境,亏损面达 30%。

在河北、山东等地,许多中小散户成为这波价格冲击的直接受影响者。这些地区中小散户存栏量同比下降 15%,众多养殖户面临艰难抉择。部分养殖户无奈退出生猪养殖行业,转向牛羊养殖等其他领域;另一些养殖户则坚守,期待市场行情好转。这种存栏量的下降,不仅影响当地生猪养殖产业,还促使生猪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牧原、温氏等龙头企业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在市场竞争中优势更加明显,市场份额达到 25%,进一步巩固其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二)长期机遇:倒逼产业升级与价值重构

品种改良加速:在进口猪肉带来的挑战下,我国生猪产业也迎来发展机遇。内蒙古、河南等地积极响应市场变化,启动 “国产高端生猪” 培育计划,致力于提升国内生猪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该计划引入杜洛克、皮特兰等国际知名品种,通过科学育种技术和精心养殖管理,目标是在 3 年内将雪花猪肉产出率从 10% 提升至 25%。雪花猪肉因其肉质鲜嫩、脂肪分布均匀,是高端猪肉市场的优质产品。这一目标对标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用肉,旨在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猪肉日益增长的需求。通过品种改良,我国生猪产业有望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实现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转变。

全链提质增效:广东、浙江等地的屠宰企业从全产业链角度出发,引入智能分割设备,实现猪肉出品率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这些智能分割设备能根据猪肉不同部位和品质进行精准切割和分类,使猪肉出品率从 70% 提升至 78%。同时,企业加大对猪皮、猪血等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力度,通过先进技术和工艺,将这些副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如猪皮制成皮革制品,猪血提取血红素等,副产品综合利用率超过 95%。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反哺养殖端,降低养殖成本,使单头猪利润提升 15%,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提质增效。

四、未来展望:在波动中寻找新平衡

(一)价格走势:短期承压,长期中枢上移

展望未来,2025 年下半年我国猪肉市场价格走势备受关注。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消费市场将迎来传统旺季,这将对进口猪肉到岸价和国内批发价产生积极提振作用。进口猪肉到岸价有望升至 2100 美元 / 吨,这一价格上涨受国际市场供需关系变化以及运输成本、汇率等因素综合影响。国内批发价也将相应上涨,有望反弹至 20 元 / 公斤,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从长期看,全球生猪存栏量连续两年下降,2024 年下降 2.8%,这一趋势将对我国猪肉市场产生深远影响。预计到 2026 年,我国猪肉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至 200 万吨,进口依赖度升至 8%。在此情况下,猪肉价格中枢将较 2024 年上移 5%-8%。这不仅是由于供需关系失衡,还受到饲料成本、养殖技术、环保政策等多种因素制约。饲料成本上升将直接增加养殖成本,推动猪肉价格上涨;养殖技术改进虽可提高养殖效率,但短期内难以弥补市场缺口;环保政策加强则会对养殖规模产生一定限制,进一步加剧市场供需矛盾。

(二)结构优化:从 “补缺” 到 “多元”

未来,我国进口猪肉市场将呈现 “三增一减” 趋势,实现从单纯 “补缺” 到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随着健康饮食观念普及和消费升级深入,高端精肉进口量将显著增长,预计增长 20%。这些高端精肉将主要满足健身餐、儿童辅食等新兴消费场景对低脂肪、高蛋白猪肉的需求。在健身餐市场,高端精肉以其优质蛋白质和低脂肪含量,成为健身人士补充营养的理想选择;在儿童辅食领域,高端精肉的鲜嫩口感和丰富营养,能为儿童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有机认证猪肉的市场需求也将持续攀升,预计增长 15%。这类猪肉凭借绿色、环保、无添加的特点,更能适配一线城市高端商超的需求。在高端商超中,有机认证猪肉单价较普通进口猪肉高 30%,但仍受消费者青睐,因其代表更高品质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工用副产品的进口量也将有所增加,预计增长 10%。猪骨、猪皮等原料在高汤、明胶等工业领域应用广泛。猪骨富含胶原蛋白和钙等营养成分,是制作高汤的优质原料,能为菜肴增添浓郁风味;猪皮是提取明胶的重要来源,明胶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不可或缺。

相比之下,低端冻肉进口量将逐渐减少,预计减少 5%。随着我国国产平价猪肉市场不断发展完善,低端冻肉将逐步被国产平价猪肉替代,从而减少对国内市场的低价冲击,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三)产业对策:在开放中筑牢安全防线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市场和不断变化的国内需求,我国猪肉产业需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在开放环境中筑牢安全防线。

建立进口预警机制是保障市场稳定的重要举措。可参考生猪调控成功经验,设定进口猪肉价格红线。当进口猪肉价格低于国内成本 10% 时,启动储备收储机制,通过调节市场供应量稳定价格。2025 年,四川、河南等地已率先试点储备 30 万吨国产猪肉,该举措在市场价格波动时发挥了重要稳定作用,有效避免价格大幅下跌和市场过度波动。

培育区域公用品牌是提升国产猪肉竞争力的关键。通过打造 “东北黑猪肉”“太湖母猪” 等地理标志产品,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利用电商直播、社区团购等新兴销售渠道,扩大品牌猪肉市场覆盖范围,提高产品溢价空间。2025 年,线上品牌猪肉销量增长 30%,复购率达到 40%,充分证明品牌建设和电商销售的有效性。品牌猪肉不仅在价格上具有优势,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产品和更优质服务,增强消费者忠诚度和满意度。

结语:在全球供应链中重塑竞争力

2025 年的猪肉进口数据,既是国内消费升级的 “风向标”,也是生猪产业转型的 “催化剂”。当西班牙的高端肋排与国产黑猪肉在商超同台竞争,当荷兰的优质猪耳成为卤味店的抢手原料,中国猪肉市场正经历从 “量的补充” 到 “质的提升” 的蜕变。未来的竞争,不仅是价格的博弈,更是品种、品质、品牌的全维度比拼。唯有筑牢种业根基、提升加工附加值、构建全球供应链韧性,才能在开放市场中实现 “引进来” 与 “走出去” 的良性互动,让中国猪肉产业在全球变局中占据更具话语权的位置。(数据支持:中国海关总署、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等)

来源:肉类食品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9-23 04:21 , Processed in 0.373736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