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猪肉进口量增额涨:2025年1-7月数据背后的全球供应链与国内市场博弈(上)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进口数据解码:量增 3.3% 与额增 5.1% 的背离式增长

(一)总量微增背后的结构优化

在 2025 年 1-7 月期间,我国猪肉及杂碎进口呈现出显著变化,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双重跨越。数据显示,进口量达 134.0 万吨,同比增长 3.3%。尽管增幅看似有限,但置于全球猪肉贸易格局以及我国猪肉市场供需的宏观背景下,其意义颇为深远。自 2024 年我国猪肉进口量出现下滑后,此次增长标志着我国猪肉进口市场在历经调整后,重新步入增长轨道,为市场发展注入积极动力。

进口额方面,达到 28.0 亿美元,同比增长 5.1%,这一数据尤为突出。通常情况下,进口额增长源于进口量增加、产品价格上涨或二者共同作用。此次量增 3.3% 与额增 5.1% 的背离式增长,有力证明了进口结构的持续优化。随着国内消费者生活水平提升与消费观念转变,对高品质猪肉及猪副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精瘦肉因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成为健身人群和注重健康饮食消费者的优先选择;猪内脏如猪肝、猪心等,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传统美食制作以及滋补养生领域应用广泛。这些高价品类的进口占比提升至 40%,直接推动整体进口均价从 2024 年的 2089 美元 / 吨上升,涨幅 2.7%。这不仅反映出我国猪肉消费市场的升级趋势,也表明我国在全球猪肉贸易中,正从单纯的数量需求向品质与价值并重的方向转变。

(二)主要来源国的 “冰火两重天”

在我国猪肉进口的国际格局中,各主要来源国表现呈现出明显差异。

西班牙和荷兰在这一时期逆势扩张,成为我国猪肉进口市场的两大亮点。西班牙以 29.3% 的占比,稳居我国猪肉进口来源国首位。其进口量达 39.3 万吨,同比增长 12.9%,成绩显著。西班牙猪肉能够在中国市场取得优异成绩,得益于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策略。该国出口至我国的猪肉中,猪里脊肉、肋排等高端部位占比高达 60%。猪里脊肉肉质鲜嫩、无筋无骨,适用于多种烹饪方式,深受国内家庭和高端餐饮市场青睐;肋排是制作糖醋排骨、红烧排骨等经典中式菜肴的优质食材,其丰富肉香和适宜的肥瘦比例,契合了中国消费者对美食的追求。

荷兰凭借优质猪副产品在我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进口量为 10.3 万吨,同比增长 12.7%,为我国卤味、餐饮市场提供了重要原料支持。荷兰的猪耳肉质脆嫩,富含胶原蛋白,卤制后口感 Q 弹,是卤味店的热门单品;猪蹄以其饱满肉感和丰富胶质,成为红烧猪蹄、猪蹄汤等美食的主要食材,在餐饮市场广受欢迎。

与西班牙和荷兰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西在我国猪肉进口市场的份额显著收缩。进口量为 22.6 万吨,同比下降 32.0%,市场份额从 2024 年的 25.8% 骤降至 16.9%。背后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 2024 年巴西爆发非洲猪瘟,该疫病对巴西本国生猪养殖业造成巨大冲击,且出口检疫流程大幅延长,较以往延长 30%,增加了出口成本和时间成本;二是我国对巴西冻猪肉展开反倾销调查,削弱了巴西猪肉在我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导致其市场份额被其他国家抢占。

二、三大核心驱动因素:供需重构下的全球博弈

(一)国内供需缺口催生进口需求

2025 年上半年,我国猪肉市场供需态势微妙。国内猪肉产量达 2780 万吨,同比微增 1.2%,虽增长幅度稳定,但难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趋势显现,猪肉表观消费量攀升至 2910 万吨,由此产生 130 万吨的供需缺口。这一缺口亟待填补,进口猪肉成为填补缺口的重要力量。

在一线城市,进口猪肉的市场占比不断提高。以北京、上海为例,进口猪肉在当地猪肉市场中的占比高达 35%。这些进口猪肉不仅满足居民日常餐桌需求,在细分市场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70% 的进口猪肉被用于加工高端火腿、培根等产品,广泛应用于西餐、预制菜等领域。在西餐中,进口猪肉的高品质和独特风味能够满足食客对正宗西餐体验的追求;在预制菜领域,进口猪肉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供应,助力预制菜企业开发出更多高品质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于便捷、美味食品的需求。

(二)国际市场价格优势与供应链韧性

成本倒挂驱动进口:在全球猪肉市场成本结构中,欧盟具有显著的低成本优势。欧盟猪肉生产成本约为 16 元 / 公斤,相比国内规模场生产成本低 15%。这一成本优势赋予欧盟猪肉强大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以西班牙猪内脏为例,其到岸价仅为 8 元 / 公斤,较国产猪内脏价格低 20%。对于食品加工企业而言,成本是影响采购决策的关键因素。面对如此明显的成本差异,众多食品加工企业纷纷加大对进口猪肉的采购力度。这些企业利用进口猪肉的成本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利润空间,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供应链多元化破局:然而,国际贸易环境充满不确定性。2024 年,我国对欧盟猪肉加征 15.6%-62.4% 保证金的反倾销措施,对我国猪肉进口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内企业积极探索供应链多元化路径,加速在南美、北美市场布局。加拿大作为北美地区重要的猪肉生产国,成为我国企业的重要合作对象。2025 年 1-7 月,我国从加拿大进口猪肉 10.0 万吨,同比增长 12.5%。通过拓展加拿大等市场,我国在欧盟猪肉进口量减少的情况下,实现了 “欧盟减量、其他地区补位” 的格局,确保了猪肉进口供应链的稳定,有效降低了因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三)政策调控与市场风险对冲

为推动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在 2025 年淘汰低效能繁母猪 100 万头,这使得国内生猪存栏量较 2024 年下降 5%。养殖端充分认识到市场供需平衡的重要性,主动通过进口猪肉来平抑市场波动。当国内生猪供应过剩、价格下跌时,养殖端可通过进口猪肉减少国内市场供应压力,稳定价格;当国内生猪供应不足、价格上涨时,养殖端则减少进口猪肉数量,增加国内市场供应,从而实现市场的平稳运行。

在政策调控的同时,海关总署积极行动,为进口猪肉提供便利。海关总署对进口猪肉实施 “精准检疫 + 快速通关” 政策,大幅提高进口猪肉的通关效率。以上海自贸区为例,进口猪肉的通关时间从原来的 24 小时压缩至 12 小时,缩短一半。通关时间的缩短不仅减少了猪肉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还降低企业仓储成本 20%。这些切实的便利和成本降低,极大提升了企业进口猪肉的积极性,使得更多优质进口猪肉能够快速进入国内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

来源:肉类食品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9-22 16:20 , Processed in 0.164699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