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9|回复: 0
收起左侧

[通风] 【分享】田宝余:夏末秋初鸡舍通风管理方案(值得收藏)

[复制链接]

荣誉版主

奉献是美德。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昨天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qw2.jpg

                       田宝余老师


一番秋雨一番寒,冷热交替养鸡难。

通风变化要谨慎,小心感冒和鼻炎。

白露已过,秋分将近,全国持续的高温终于迎来转机。但对蛋鸡养殖户而言,季节转换期却是管理难度最大的阶段——白天余热未消,夜间凉意渐浓,昼夜温差悄然拉大,稍有不慎,鸡群就会出现呼吸道疾病,产蛋鸡甚至产蛋下滑。

以下是针对夏末秋初鸡舍通风管理的结构化方案,结合季节特点与鸡群需求,细化关键环节的操作逻辑与执行要点,助力养殖户平稳度过温差波动期:

一、核心管理思路

从“抗热(夏季纵向大通风+湿帘强降温)”向“防温差(精准调控通风量与体感温度)”过渡,重点解决昼夜温差大、冷热应激交替问题,通过“动态调整通风模式+精细化环境控制”,维持鸡舍温度、湿度、空气质量与鸡群体感舒适的平衡。

qw3.jpg

二、具体实施策略

(一)风机管理:“晚加早减”与风速梯度控制

1. 晚加风机(午后至傍晚)


  - 触发时机:湿帘停水后1-2小时内(外界温度快速下降但舍内余热未散),或白天最高温时段(14:00-16:00)后温度回落初期。

  - 操作逻辑:避免因风机快速减少导致舍内热量蓄积(尤其湿帘停用后进风温度升高),需适当补风排出余热;但需控制增量,优先通过湿帘/雾线微调降温(避免风速过高引发蒸发冷却冷应激)。

  - 注意事项:白天最高温时段不过度追求大风速降温(干燥空气下风冷效应显著,易导致体感温度过低)。

2. 早减风机(夜间至凌晨)

  - 触发时机:夜间温度最低点(通常凌晨3:00-5:00)来临前2-3小时开始逐步减风机。

  - 操作逻辑:提前降低风速,减少鸡只体感温度骤降风险(尤其高湿夜间,风冷效应叠加低温易引发感冒);禁止等到温度已过低时才关风机。

3. 风速梯度调整

  - 外界温度>28℃:维持夏季高风速(鸡背风速≥2.5m/s)辅助降温。

  - 外界温度≤28℃:逐步降至1.5-2.0m/s(避免高风速导致体感温度低于鸡群耐受阈值)。

4. 风机维护:清洁扇叶积尘、调整皮带松紧度(提升效率15%以上),确保基础通风能力稳定。

(二)精细化操作:实时监控与小步调整

1. 实时监控:依赖舍内外温湿度探头(重点监测前后端、上下层差异)及环境控制器,每小时记录数据并分析趋势(如温度骤降/骤升、湿度波动)。

2. 小步渐进原则:

  - 风机在调整期间以“级”为单位(如每次的增减在1-2台或者10%-20%转速),每次调整必须后观察15-30分钟后(看鸡群状态+环境参数反馈),鸡群稳定再决定是否继续。

  - 优先通过侧墙小窗/通风管调节最小通风量(进风柔和、气流分布均匀),减少对鸡群的直接冷刺激。

3. 进风口优化:

  - 小窗/通风管开口角度校准(确保气流斜向上进入,避免直吹鸡体),检查开闭灵活性;

  - 过渡通风初期以小窗为主,配合纵向风机平衡前后温差。

(三)过渡通风策略:混合模式平衡冷暖

- 模式选择:
昼夜温差>8℃时,采用“定时循环(如5分钟开3停2)+温控启动”混合模式,兼顾基础换气与动态降温需求。

- 关键参数:

  - 进风口风速控制:2.5-4.5m/s(鸡舍越宽要求越高),确保气流充分混合后柔和下降;

  - 鸡背风速≤当前日龄耐受值(避免高速气流引发冷应激)。

(四)隧道通风退出:避免闷热与骤冷

- 退出时机:
外界温度持续低于隧道通风目标温度(通常为28-30℃)时,逐步减少纵向通风强度。

- 操作步骤:

  1. 先降末端风机转速/减少数量,同步关闭湿帘进风口;

  2. 开启侧墙小窗/通风管补充进风,平衡舍内气流;

  3. 监测前后温差(应<2℃)与风速均匀性,防止局部闷热或过冷。

(五)备用方案与应急演练

1. 应急预案:


  - 断电/风机故障:备用发电机(覆盖全部风机功率)、手动开启侧窗预案;

  - 自然灾害(如暴雨、大风):提前加固通风设备,关闭湿帘/侧窗防雨水倒灌。

2. 日常准备:

  - 定期测试报警系统(调整触发阈值)、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制作检查表);

  - 多重监控:变频风机状态、多点温湿度传感器、手机远程报警(确保异常即时响应)。

(六)温湿度协同管理:黄金区间与重点防护

1. 温度调控:


  - 白天:防御“高温+低湿”冷应激(低湿时风冷效应增强),避免过度依赖湿帘(喷淋≤30秒);

  - 夜间:防御“低温+高湿”热应激(高湿时加强通风除湿,但保障最小通风量)。

2. 湿度控制:

  - 目标范围:50%-70%(最佳舒适区间);

  - 低湿(<50%):高压雾线短时加湿;高湿(>70%):最大化通风除湿(但维持最小通风持续性)。

  - 湿帘使用限制:仅当温度>28℃且湿度<70%时开启,单次喷淋≤30秒(避免舍内积水或湿度反弹)。

3. 重点防护:


  - 湿帘冷风直吹问题:靠近湿帘的鸡笼设置挡风板(引导气流向上混合);

  - 湿帘维护:出伏后彻底清洗消毒(防藻类滋生),干燥后覆盖防水布保温。

(七)空气质量与体感温度平衡

1. 最小通风量:
按鸡群日龄与体重计算(如每公斤体重每小时0.7-1.0立方米新鲜空气),保障氧气供应、排出CO?/氨气/湿气。

2. 体感温度调整:通过风速、湿度、设定温度联动控制(如高湿时降低风速补偿,低温时提高风速辅助升温),确保鸡群实际感受舒适(无扎堆、张口喘等异常行为)。

(八)鸡群状态观察:直观验证通风效果

- 健康表现:
鸡群均匀分布、活动自如、采食饮水正常、叫声平和(表明通风适宜)。

- 异常信号:扎堆、羽毛蓬松、蜷缩角落、张口喘气/尖叫(需立即检查通风参数,调整风机/小窗/湿帘)。

qw4.jpg

三、分时段通风模式总结

时段 主导通风模式 关键操作


白天(高温) 纵向通风为主 逐步降低风速(≥28℃时≥2.5m/s,≤28℃时1.5-2.0m/s);湿帘仅在>28℃且湿度<70%时启用(喷淋≤30秒);靠近湿帘处设挡风板。

过渡期(温差大) 混合通风(纵向+横向) 白天高温段(10:00-16:00)纵向通风,早晚低温段(如凌晨3:00-5:00)切换横向通风;减少冷风直吹风险。

夜间(低温) 保温优先,通风为辅 关闭湿帘,维持最小通风量(0.7-1.0m?/h·kg);进风口角度上仰15-30°,促进冷热空气混合。

通过以上系统化调整,养殖户可有效应对夏秋换季的通风挑战,核心目标是“稳定环境、减少应激、保障健康”,最终实现鸡群高产与养殖效益的双赢。

附:所有参数,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细节调整,以保证鸡群的舒适性。

来源:鸡业常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9-21 04:22 , Processed in 0.636894 second(s), 3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