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3|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管理之殇,人才断层--规模化蛋鸡养殖的“中枢神经瘫痪”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昨天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先进的设备容易买,落后的管理最难改。人才断层,是规模化的最大瓶颈。

当养殖规模从几千只扩大到几万、几十万只,管理的复杂程度是指数级增长的。许多养殖场的失败,并非败给了市场或疫情,而是败给了内部管理的混乱。传统的“夫妻店”、“老师傅”模式在规模化面前彻底失灵,导致整个系统“中枢神经瘫痪”。


一、 痛点的核心表现

1、管理体系缺失,依赖“人治”


缺乏成文的、标准化的操作流程(SOP)。生产管理依赖场长或老板的个人经验和临时指令,随意性大。一旦核心人物不在,生产立刻陷入混乱。

各部门(生产、后勤、销售)职责不清,沟通不畅,相互推诿扯皮。

qw2.jpg

2、专业人才极度短缺

“会养鸡”不等于“会管场”:
经验丰富的饲养员难以胜任场长需要的数据分析、人员管理、计划制定等岗位。

招人难,留人更难:养殖场位置偏远,工作环境封闭,对年轻人吸引力低。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技术员,可能因为薪资、环境或个人发展原因离职,造成技术断层。

3、制度执行不到位


即使引入了SOP,也常常因为员工不理解、嫌麻烦、管理层监督不力而流于形式。例如,规定的消毒程序简化了,免疫操作走样了,记录数据敷衍了。

二、 痛点根源剖析

所有者思维转变滞后:
老板从“生产者”转变为“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色认知不到位,依然事必躬亲,陷入日常琐事,无暇思考战略问题。

对“管理创造效益”认知不足:愿意花50万升级设备,却认为花10万20万年薪请一位专业场长太贵。没有认识到优秀的管理者可以通过提升生产指标(如产蛋率、成活率)带来远超其薪资的回报。

缺乏有效的激励和薪酬体系:员工的收入与生产成绩关联度不强,“干好干坏一个样”,无法调动积极性。

三、 解决方案与应对策略


1、流程制度化:建立并推行SOP


将一切重复性的工作标准化,包括:喂料、饮水、光照、通风、免疫、消毒、转群、淘汰、数据记录等。

SOP的制定要简单、明确、可操作,并配以图示。关键是要对全体员工进行反复培训和考核,确保每个人理解并掌握。

2、数据化管理:用数据说话

建立完善的生产记录体系,每日记录死淘数、耗料量、产蛋数、蛋重、环境数据等。

定期(每周/每月)进行生产报表分析,将实际数据与标准目标对比,及时发现异常趋势,并追溯原因,做出调整。让管理决策基于数据,而非感觉。

qw3.jpg

3、团队专业化:培养与激励并重

引入核心人才:
下定决心引入具有现代化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的场长、兽医主管,赋予其足够的权力和责任。

建立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外部学习,提升员工技能。

设计绩效薪酬:将员工的收入与关键绩效指标(KPI)如成活率、产蛋率、料蛋比等强关联,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激发团队活力。

规模化养殖,硬件是基础,软件(管理)是核心。没有现代化的管理,再先进的设备也无法发挥效能。投资管理团队,建立管理体系,看似是成本,实则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打破管理之殇,必须从老板的思维转变开始,实现从“经验治场”到“制度治场”的跨越。


来源:家禽群英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9-22 04:21 , Processed in 0.591262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