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肉羊出栏量骤降5.7%,肉羊产业的“危”与“机”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全国羊出栏量创五年新低,背后原因几何?

近日,2025 年上半年全国羊出栏量数据正式发布,引发肉羊产业广泛关注。数据显示,全国共出栏羊 13280 万只,同比减少 804 万只,降幅达 5.7%。这一数据不仅为 2021-2025 年五年同期最低值,更是首次跌破 1.4 亿只关口。肉羊产业现状如何?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深层次原因?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剖析。

产业周期:从繁荣到调整的必然之路

前期扩繁埋下的隐患

肉羊养殖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 2021-2023 年期间,羊价持续处于相对高位,极大地刺激了养殖户的扩繁积极性。在利益驱动下,养殖户纷纷扩大养殖规模,能繁母羊存栏量阶段性快速攀升。

产能去化引发的出栏量下滑

进入 2024 年下半年,前期过度扩繁的后果逐渐显现,市场羊只供应大幅增加,价格随之下跌,养殖利润被严重压缩。中小养殖户抗风险能力较弱,为减少损失,不得不缩减养殖规模,甚至退出行业。这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 2025 年上半年羊出栏量随着 “产能去化” 出现明显下滑。

成本压力:高悬在养殖户头上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肉羊养殖过程中,成本压力始终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精饲料原料价格的波动与高企

自 2024 年以来,玉米、豆粕等精饲料原料价格虽有波动,但整体处于历史较高区间。玉米作为肉羊养殖不可或缺的精饲料原料,其价格受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变化、国内种植成本上升及气候变化等多因素影响,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豆粕价格同样波动频繁且居高不下,其价格波动与大豆产量、进口量以及国内压榨产能等因素密切相关。

粗饲料价格的水涨船高

除精饲料原料价格高企外,优质粗饲料如苜蓿、青贮玉米价格也同步走高。苜蓿因种植成本上升,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及人工成本增加,售价提高,导致养殖户采购成本上升。青贮玉米受种植成本、气候及种植技术等因素影响,产量不稳定,价格亦不断攀升。饲草料成本在肉羊养殖成本中占比超过 60%,严重压缩了中小养殖户的利润空间,促使养殖户放缓出栏节奏或减少养殖量,进而导致肉羊出栏量下滑。

市场需求:内外因素交织下的消费变局

国内肉类消费结构的调整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餐饮、团膳等羊肉消费场景需求明显收缩。同时,猪肉、牛肉等替代肉类价格波动对羊肉消费形成分流。以 2025 年上半年为例,猪肉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消费者购买肉类时更多倾向于价格亲民的猪肉,导致羊肉市场份额被进一步压缩。

进口羊肉的冲击与影响

2025 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羊肉 21.3 万吨(213032 吨),比去年同期增长 4.7%,进口金额 58.2866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27.6%。进口羊肉大多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以肉质细嫩、风味稳定受国内消费者青睐。国内经销商与屠宰企业倾向于采购成本更低或品质更稳定的进口羊肉,抑制了国内肉羊出栏节奏,对国内肉羊养殖端形成直接市场冲击。

各省份肉羊出栏量的分化表现

在全国羊出栏量整体下滑背景下,各省份表现呈现明显分化态势。

增长省份的成功之道

甘肃、宁夏、吉林等省份出栏量实现增长。

甘肃省作为肉羊养殖大省,出栏量达 1239.27 万只,稳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 9.1%。其成功得益于政策、资源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端,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构建全环节扶持体系,涵盖品种改良、饲草保障及规模养殖补贴等方面。资源端,兼具草原牧区与农区养殖优势,通过 “牧区繁育 + 农区育肥” 模式提高养殖效率。流通端,加快肉羊屠宰加工园区建设,引进大型屠宰企业并配套冷链物流设施,提高养殖端与消费端衔接效率。

宁夏上半年出栏 496.50 万只,同比增长 2.8%。其增长源于 “滩羊品牌 + 产业升级” 精准发力。品牌端,宁夏滩羊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电商直播、冷链物流组网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市场溢价能力。产业端,大力推进滩羊产业标准化,建设国家级种羊场,培育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养殖户” 模式,提高养殖效率。饲草端,发展优质牧草种植,推广耐旱灌木作为粗饲料,通过 “粮改饲” 项目提高饲草自给率。

吉林上半年出栏 383.50 万只,同比增长 6.4%。增长得益于 “粮牧结合” 资源优势与 “品种改良” 技术驱动。粮牧结合方面,作为全国玉米主产区,为肉羊养殖提供充足廉价精饲料及丰富秸秆资源,降低饲草成本。品种改良方面,引进肉用良种与本地品种杂交,培育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杂交肉羊。政策加持方面,出台政策支持肉羊规模养殖场建设,刺激规模化养殖场数量增长。

下滑省份的困境剖析

山东、云南等省份出栏量出现下滑。

山东作为传统肉羊养殖大省,上半年出栏 771.60 万只,同比降幅达 18.7%。其下滑原因包括:土地与环保方面,土地资源紧张,散养模式与城镇化、工业化土地需求矛盾突出,环保政策对养殖粪污处理要求严苛,散养户大量退出,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短期难以弥补产能缺口。成本与效率方面,肉羊养殖依赖外购精饲料,成本高,部分散户养殖模式落后,饲料转化率低,利润压缩导致养殖户缩减规模或延迟出栏。市场需求方面,消费者对羊肉品质要求提高,山东传统小尾寒羊养殖 “种羊繁育” 与 “商品羊出栏” 衔接效率不足,商品羊品质稳定性差,市场竞争力弱。

云南上半年出栏 429.01 万只,同比下降 8.8%。下滑原因主要有:自然条件方面,肉羊养殖多分布在山区、半山区,以散养为主,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低,2025 年上半年部分地区遭遇干旱,天然牧草产量大幅下降,影响肉羊饲养与出栏节奏。产业短板方面,地方肉羊品种生长速度慢、个体产肉量低,品种改良、全混合日粮配制等技术普及率低,养殖周期长,市场竞争力弱。流通瓶颈方面,地处西南边陲,活羊外销依赖长途运输,冷链物流设施不足,活羊运输损耗高,养殖户为规避风险延迟出栏或减少养殖量。

肉羊产业未来趋势展望

短期应对策略

从短期看,肉羊产业需应对诸多挑战,采取有效策略。

成本控制方面,饲料成本是关键。发展种草养羊模式,鼓励养殖户利用闲置土地种植优质牧草,实现饲料自给自足,降低外部饲料依赖。优化饲料配方,根据肉羊生长阶段、体重、健康状况等科学调整,确保营养均衡,避免营养浪费。

市场需求方面,养殖、加工、流通端需紧密协同。养殖端注重品质提升,通过科学养殖管理确保肉羊品质。加工端加大创新力度,开发分割肉、调理品、预制菜等多样化产品。流通端加强冷链物流建设,确保羊肉新鲜、及时送达消费者。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各地结合肉羊品种和养殖特色打造地方特色羊肉品牌,提高消费者认知度和信任度。

长期发展方向

长期来看,肉羊产业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产业升级和区域协同。

产业升级方面,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将成主流趋势。大型养殖企业和合作社凭借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将在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品牌化建设将进一步加强,企业和养殖户需注重提高产品品质,加强宣传推广。品种改良、疫病防控、信息化管理等技术应用将更加广泛,提高肉羊生长性能、保障产业健康发展、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养加销” 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将成为发展方向,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紧密衔接,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

区域协同方面,优势产区将巩固 “领头羊” 地位,通过产业集群建设整合产业链资源,提高竞争力。传统养殖区域需找准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可发展特色品种养殖或承接优势产区产业转移,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9-17 12:06 , Processed in 0.356054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