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6|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342万吨!2025上半年牛肉产量创5年新高,区域突围战正在上演(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昨天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非传统产区崛起:安徽、甘肃如何实现 “弯道超车”?

在全国肉牛产业蓬勃发展的大格局下,一些曾经在肉牛养殖领域并不突出的非传统产区,如安徽、甘肃等地,正凭借独特的发展策略和创新举措,实现肉牛产业的快速崛起,在全国牛肉产量增长的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一)安徽:政策红利激活中部潜力

安徽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在肉牛产业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2025 年上半年,安徽牛肉产量达到 7.8 万吨,同比增长 16.3%,全国占比提升至 2.28%,增速在全国名列前茅,成为肉牛产业发展的突出力量。

在政策扶持方面,安徽积极响应国家 “粮改饲” 政策,加大对肉牛产业的支持力度。2025年,全省投入“粮改饲”补贴资金达到2.5 亿元,对参与“粮改饲” 项目的养殖户给予每亩500元的补贴,这一政策有效调动农民种植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的积极性。截至上半年,全省“粮改饲” 面积达到200万亩,同比增长 30%,为肉牛养殖提供充足的优质饲料。与此同时,安徽还引入山东、河南等地的畜牧龙头企业,带来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例如,山东某大型畜牧企业在安徽投资建设智能化养殖场,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肉牛养殖全过程的精准监控和管理,养殖效率较传统模式提高 30% 以上。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安徽肉牛规模化养殖比例大幅提升,2025 年上半年达到 65%,较 2020 年提升 30 个百分点,规模化养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安徽肉牛产业的标准化和现代化进程。

在市场拓展方面,安徽通过打造 “皖北肉牛” 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品牌建设不仅提升安徽肉牛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为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通过与上海、浙江等地的大型商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安徽牛肉的冷鲜肉直供比例达到 70%,有效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20%。这种直接对接市场的模式,不仅提高养殖户的收益,还确保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新鲜、优质的牛肉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的销售,安徽牛肉的销售额同比增长 50%,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市场份额。

(二)甘肃:草畜资源 + 丝路通道双重赋能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拥有丰富的草畜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2025 年上半年,甘肃牛肉产量达到 5.2 万吨,同比增长 8.4%,全国占比 1.52%,在肉牛产业发展上实现稳步增长,逐渐崭露头角。

河西走廊是甘肃肉牛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这里拥有 1.7 亿亩天然草场,为肉牛养殖提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甘肃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大力发展 “苜蓿种植 + 肉牛育肥” 循环农业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2025 年上半年苜蓿种植面积达到 300 万亩,产量增长 22%。苜蓿作为优质饲草,富含蛋白质和营养物质,能够显著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在肉牛育肥过程中,利用苜蓿与玉米秸秆等资源进行科学搭配,不仅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还降低养殖成本 10%。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也在河西走廊地区快速推进,这些养殖场采用现代化的养殖设备和管理技术,实现肉牛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进一步提升肉牛养殖的效益和质量。

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入实施,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甘肃积极利用中欧班列这一国际物流通道,拓展牛肉产品的出口市场。通过兰州国际陆港,甘肃牛肉产品搭乘中欧班列,经中亚班列直达中东、欧洲等地。2025 年上半年,甘肃牛肉出口量增长 35%,出口额达到 1.2 亿美元。为满足国际市场对牛肉品质的严格要求,甘肃加大对肉牛品质的管控力度,清真牛肉认证产品占比达到 60%。这些获得清真认证的牛肉产品,以其高品质和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特点,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和青睐,进一步提升甘肃牛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未来趋势:从 “区域集中” 到 “全国均衡”,质量升级成核心抓手

(一)三大趋势重塑产业格局

展望未来,我国肉牛产业处于新的发展起点,呈现出三大显著趋势,这些趋势将深刻重塑产业格局,引领肉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区域均衡化发展步伐加快,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2025 年上半年,新疆、吉林等传统主产区的市场占比从 2024 年的 45.17% 降至 43.27%,而安徽、甘肃等省份的增速则超过 10%。这一数据变化表明,我国肉牛产业正逐渐从 “北重南轻” 的传统格局向 “多极支撑” 的均衡化方向转变。非传统产区的快速崛起,不仅丰富我国肉牛产业的区域布局,也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些地区通过挖掘自身优势,加大政策支持和技术投入,吸引大量资本和人才流入,推动肉牛产业快速发展。随着交通和物流的不断完善,区域间的产业协同效应将进一步增强,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合作网络,共同推动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

消费驱动型布局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广东、广西等南方消费大省,尽管产量出现短期调整,但凭借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和餐饮市场的旺盛需求,本地肉牛加工企业的产能增长 20%,“销区建厂” 模式逐渐兴起。这种模式使肉牛产业更加贴近消费市场,减少流通环节的成本和损耗,提高产品的新鲜度和市场竞争力。餐饮行业对牛肉品质和供应稳定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也促使肉牛养殖和加工企业加强与餐饮企业的合作,通过订单式生产等方式,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质量竞争已成为肉牛产业发展的核心战场,呈现激烈态势。高端牛肉产品,如大理石花纹等级≥3 级的雪花牛肉,其市场占比提升至 30%,有机、草饲认证产品的年增速更是高达 25%。这一市场变化趋势表明,消费者对牛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牛肉的口感、营养价值和食品安全。在这种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养殖端正加速从传统的 “卖活牛” 模式向 “卖部位、卖品质” 的精细化经营模式转变。通过对肉牛品种的改良、饲养管理的精细化以及屠宰加工技术的提升,养殖企业能够生产出更高品质的牛肉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二)挑战与破局点

在肉牛产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虽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制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的破局策略,就能化挑战为机遇,推动肉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饲料成本压力一直是困扰肉牛养殖行业的难题。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的波动,给养殖企业带来巨大成本压力。为降低对商品饲料的依赖,我国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目前已成功将豆粕用量降低 5%。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减少饲料成本,还降低养殖过程中的氮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我国还致力于提高饲料转化率,计划在 2025 年将玉米消耗强度降低 8%。通过精准的饲料配方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肉牛对饲料的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

疫病防控是保障肉牛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肉牛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疫病传播的风险也在加大。口蹄疫、布病等重点疫病一旦爆发,将给肉牛产业带来巨大损失。为提升疫病防控能力,我国正加快建立覆盖 90% 规模场的 AI 疫病监测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肉牛的健康状况,提前预警疫病风险,实现疫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加强疫苗研发和免疫接种工作,提高肉牛的免疫力,将重点疫病的发生率控制在 0.5% 以下,为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绿色转型是肉牛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养殖行业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肉牛养殖模式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粪污,对环境造成污染。为实现环保与发展的平衡,我国积极推广 “牧光互补”“粪污发电” 等绿色养殖模式。在一些地区,养殖场利用太阳能发电设备为养殖生产提供电力,同时将牛粪等废弃物进行处理,转化为沼气用于发电,沼渣、沼液则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目前,我国规模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已达 75% 以上,未来还将进一步提高,推动肉牛产业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结语:于分化中探寻确定性,中国牛肉产业步入 “质量时代”

2025 年上半年产量达到新高,这不仅是产量数据上的突破,更是中国肉牛产业 “韧性发展” 的有力佐证。新疆草原牧场与吉林玉米良田形成产业关联,山东的科技赋能与安徽的政策优势相互补充,这些都标志着中国牛肉产业正从依赖自然条件的传统模式向依靠科技创新的现代模式转变。展望未来,只有牢牢把握 “区域协同发展” 与 “质量全面升级” 两大关键要素,才能在消费升级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在当下 “追求高品质饮食” 的时代背景下,产品质量始终是核心竞争力。(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各地方统计局)

来源:肉类食品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9-15 04:19 , Processed in 0.156696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