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6|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342万吨!2025上半年牛肉产量创5年新高,区域突围战正在上演(上)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全国牛肉产量跃上 340 万吨新台阶: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韧性增长

2025 年上半年,肉牛产业迎来一则备受瞩目的消息:全国牛肉产量达到 342 万吨,同比增长 4.5%,首次突破 340 万吨大关,创下近 5 年同期的最高纪录。此数据并非单纯的数字呈现,而是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里程碑,充分彰显产业从 “规模扩张” 向 “质量效益型” 转型所取得的卓越成效。

在政策层面,国家对肉牛产业的扶持力度持续增强,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继落地实施。中央 “粮改饲” 政策深入推进,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将部分粮食作物转向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种植,为肉牛养殖提供了充足且优质的饲料来源。2025 年上半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 12 亿元用于良种补贴和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有力激发了各地养殖户的积极性。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下,配套资金超过 30 亿元,进一步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肉牛良种引进、繁育体系建设以及养殖场的标准化改造,从根本上夯实了产业的发展根基。

技术创新是推动肉牛产业发展的另一关键要素。近年来,我国肉牛良种覆盖率持续攀升,目前已超过 90%。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等优势品种凭借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肉质鲜美等特性,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这些优良品种的普及,直接推动肉牛胴体重提升,较以往增长 3.2%。与此同时,饲养技术不断革新。全株青贮玉米、发酵饲料等新型饲料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还使料肉比降至 3.8:1,较 2020 年优化 10%。这意味着肉牛养殖过程中,饲料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养殖成本得以有效控制,进一步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

在区域发展上,我国肉牛产业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繁荣景象,形成 “北强南拓、东稳西进” 的全新格局。传统主产区如新疆、内蒙古等地,凭借广袤的草原资源和丰富的养殖经验,持续巩固自身优势,在品种改良、规模化养殖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提升牛肉产量和质量。而一些非传统产区也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实现快速崛起。东北地区依托丰富的粮食资源,发展 “粮牧结合” 模式,降低饲料成本的同时,提高肉牛的育肥效率;西南地区则利用山地草场资源,发展特色生态养殖,以高品质的牛肉产品赢得市场青睐。这种区域间的协同发展,不仅丰富了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模式,也为全国牛肉产量的增长提供了多元化支撑。

二、区域突围战:六大主产区如何演绎 “速度与质量” 双重奏?

在全国牛肉产量稳步增长的大格局下,各区域肉牛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其中新疆、吉林、山东、内蒙古等地表现尤为突出。它们凭借各自独特的优势,在肉牛产业领域加速发展,不仅实现产量的快速增长,更在质量提升方面成效显著,为全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借鉴。

(一)新疆:资源 + 技术双轮驱动,产量增速领跑全国

新疆作为我国肉牛养殖的重要区域,2025 年上半年牛肉产量达到 32.83 万吨,同比增长 15.6%,全国占比提升至 9.6%,增速在全国各省份中位居前列。这一优异成绩的取得,是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不断创新的养殖技术紧密结合的成果。

新疆拥有广袤的天然草场,仅天山北坡就拥有 2.3 亿亩天然草场,为肉牛提供了优质的放牧空间。同时,南疆地区 1200 万亩青贮玉米基地的建设,为肉牛舍饲提供了充足的优质饲料。这种 “放牧 + 舍饲” 的养殖模式,充分发挥了新疆的自然资源优势,既保证肉牛的运动量和肉质品质,又在冬季等不适宜放牧的季节为肉牛提供稳定的饲料供应。2025 年,新疆优质饲草自给率高达 85%,使得肉牛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充足营养,日均增重提升 12%,为产量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在产业升级方面,新疆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冻精改良技术的广泛应用便是典型例证。通过冻精改良,新疆褐牛的品质显著提升,平均胴体重从 2020 年的 280 公斤增至 310 公斤。这不仅提高肉牛的出肉率,也提升牛肉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新疆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标准化肉牛养殖场数量在两年内增长 20%。规模化养殖带来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疫病防控能力的增强,肉牛成活率达到 95% 以上,有效保障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吉林:粮牧联动打造 “玉米带” 上的肉牛王国

作为东北农业大省,吉林在肉牛产业发展上具有独特的 “粮牧联动” 优势,2025 年上半年这一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其牛肉产量达到 26.8 万吨,同比增长 8.7%,全国占比 7.84%。

吉林是全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2025 年上半年 “粮改饲” 面积突破 300 万亩,全株青贮玉米产量达 1200 万吨。丰富的玉米资源为肉牛养殖提供充足且低成本的精饲料,使得吉林在肉牛养殖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精饲料成本较全国平均水平低 15%。这种成本优势不仅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也增强吉林肉牛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产业的扩张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产业链建设方面,吉林已形成从育种、养殖到屠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长春皓月作为全国知名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拥有百万头屠宰加工基地,其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牛肉产品的高品质。四平市则通过 “公司 + 农户” 的订单养殖模式,实现养殖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降低养殖户的市场风险,提高养殖积极性。目前,吉林肉牛良种覆盖率超 95%,为肉牛的生长性能和肉质品质提供保障。同时,牛肉深加工率达 40%,终端产品溢价能力提升 25%。通过深加工,吉林的牛肉产品不仅丰富市场供应,还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增强产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山东:产业化集群 + 科技赋能,书写非牧区增长奇迹

山东作为全国畜牧产业化的标杆省份,在肉牛产业发展上走出独特路径。2025 年上半年,山东牛肉产量 25 万吨,同比增长 4.7%,全国占比 7.31%。尽管山东并非传统牧区,但凭借强大的产业化集群优势和科技创新能力,在肉牛产业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产业化集群发展方面,滨州、菏泽等 9 市形成肉牛存栏占全省 70% 的产业集群。这些地区聚集大量的肉牛养殖企业和相关配套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规模效应。在养殖环节,300 余家规模场应用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追踪肉牛的体温、采食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实现精准饲养,养殖效率提升 20%。这种智能化的养殖方式不仅提高养殖效率,还降低人工成本和养殖风险,为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山东在肉牛深加工技术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德州扒鸡、金锣等企业不断创新,开发出低温慢煮牛肉、即食牛肉粒等多种深加工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还极大提高牛肉产品的附加值。目前,山东肉牛加工增值比达 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倍,2025 年上半年深加工产品营收增长 35%。通过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山东的肉牛产业实现从传统养殖向现代产业化的转型升级,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四)内蒙古:从“草原放牧”到“舍饲提质”的生态转型

内蒙古作为我国传统的肉牛养殖大省,2025 年上半年牛肉产量为 20.5 万吨,同比增长 9.7%,尽管全国占比从 11.44% 降至 5.99%,但在质量提升方面成效显著,实现从 “草原放牧” 到 “舍饲提质” 的生态转型。

近年来,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内蒙古严格实施草原载畜量管控政策。在这一背景下,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等地积极探索舍饲育肥模式,2025 年舍饲肉牛占比达 55%。舍饲育肥模式的推广,不仅有效减轻草原的承载压力,还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精准的饲料配方,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配合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技术的应用,肉牛的大理石花纹等级提升 2 个档次,肉质更加鲜嫩多汁,口感更好,深受市场欢迎。

在绿色发展方面,内蒙古积极推动肉牛产业的绿色认证,目前已有 30% 的肉牛通过有机认证。这些通过有机认证的肉牛产品,凭借绿色、健康的品质,打开高端市场,售价较普通产品高 40%。2025 年上半年,内蒙古肉牛产品出口港澳及东南亚市场增长 28%,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通过生态转型和绿色发展,内蒙古的肉牛产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为全国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来源:肉类食品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9-14 15:44 , Processed in 0.190815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