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猪企半年报冰火两重天:18家狂赚200亿,4家却栽了!(上)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22家上市猪企半年报收官:超八成盈利,两极分化创纪录

(一)行业整体回暖:18 家盈利,合计赚超200亿

截至 8 月 29 日,22 家上市猪企 2025 年半年报全部披露完毕,猪市半年度业绩状况得以呈现,行业内企业表现差异显著。其中 18 家企业实现盈利,盈利比例达 81.8%,合计净利润达 200.4 亿元,同比增幅超过 150% ,扭转了前几年的不利局面,行业整体呈现出回暖趋势。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海大集团三大行业龙头企业贡献了 83% 的利润,净利润分别为 105.3 亿、34.75 亿、26.39 亿,形成行业内利润分配不均的格局,即 “少数巨头占据主要利润,多数企业获取少量利润”。牧原股份依托规模优势与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生猪出栏量持续稳定增长,成本不断降低,成为行业盈利的佼佼者;温氏股份 “公司 + 农户” 的成熟运营模式,使得产能得以稳定释放,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4家企业意外亏损:唐人神降幅达1386.75%

在多数企业盈利的情况下,罗牛山(-671.71 万元)、正虹科技(-800 万元)、金新农(-2400 万元)、唐人神(-6000 万元)4 家企业出现亏损。其中唐人神表现尤为突出,去年同期盈利 500 万元,今年却转为亏损,且利润降幅高达 1386.75%,业绩下滑明显。经分析,主要原因在于猪价持续低迷,销售价格下降导致利润减少约 1 亿元;饲料业务受到行业收缩、下游养殖群体结构变化的影响,出现量价齐跌的情况,传统经销商模式失效,而新的转型尚未成功 。罗牛山受房地产收入减少、计提预计负债等因素影响;正虹科技与金新农则在成本控制、市场拓展等方面存在不足,进而导致亏损。

二、盈利榜:牧原百亿领跑,温氏、海大紧随其后

(一)牧原股份:半年赚 105 亿,成本优势碾压同行

牧原股份在本次业绩表现中成绩斐然,上半年净利润高达 105.3 亿元,同比增长幅度惊人,达到 1169.77% ,平均日盈利达 5800 万元。其强大的盈利表现得益于规模化养殖优势与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上半年,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达 4691 万头,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大规模出栏带来显著的规模效应,有效摊薄了各项成本。屠宰量也达到 1141 万头,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链布局,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尤为关键的是,牧原股份成功将完全成本降至 12.1 元 / 公斤,比行业平均水平低 2 元 / 公斤 。在猪价波动的市场环境下,这 2 元的成本差直接转化为利润。每出栏一头猪,牧原股份可比同行多盈利 200 元以上,凭借成本优势,牧原股份在行业竞争中掌握了绝对主动权,成为行业内当之无愧的 “盈利王” 。

(二)温氏、海大:双主业驱动,逆势稳增

温氏股份:温氏股份采用肉猪与肉鸡双主业驱动的运营模式,上半年实现净利润 34.75 亿元,同比增长 159% 。肉猪出栏 1661 万头,由于精细化管理和饲料原料价格下降,养殖成本大幅降低至6.1 元/斤,成功进入行业成本控制的第一梯队,肉猪上市率稳定在 93%,保障了利润空间。尽管上半年肉鸡行业整体面临压力,毛鸡销售均价同比下降 18.43%,但温氏股份凭借规模优势与成熟的养殖体系,销售肉鸡 5.98 亿只,同比增长 9.16%,维持了业务稳定。屠宰业务收入增长 16.26%,也为公司业绩增长做出了贡献,充分展现出其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与业务韧性。

海大集团:海大集团在 “饲料 + 养殖” 双赛道同时发力,成效显著。上半年饲料销量突破千万吨,达到 1087 万吨,同比增长明显,这得益于其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使得饲料产品竞争力增强,市场份额稳步扩大。生猪养殖业务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 26.39 亿元,同比增长 127% 。通过采用轻资产、控风险的养殖模式,以及重视养殖团队能力建设,海大集团在养殖板块逐渐站稳脚跟,与饲料业务形成协同效应,成为行业内兼具饲料与养殖业务优势的企业,在两个领域均取得良好发展。

(三)扭亏军团:新希望、正邦上演 “逆袭”

新希望(7.55 亿元)结束连续 3 年半年度亏损,正邦科技(2.02 亿元)从去年同期亏损 1.27 亿转变为盈利,傲农生物(3.61 亿元)通过破产重整实现扭亏为盈,这些企业均通过成本管控与产能优化实现了业绩反转。新希望通过一系列改革与调整,聚焦主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养殖效率,降低成本,随着生猪行情回暖,成功摆脱连续亏损局面,实现净利润 7.55 亿元。正邦科技通过破产重整,引入双胞胎集团作为战略投资人,在资金、管理、技术等多方面获得支持,产能逐步恢复,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生猪养殖业务量价齐升,实现盈利 2.02 亿元 。傲农生物通过破产重整,优化内部管理,降低成本,上半年盈利 3.61 亿元,成功摆脱亏损困境,重回发展正轨。

三、亏损 “黑榜”:成本高企、产能失衡成主因

(一)唐人神:扩张过猛导致 “量增利亏”

唐人神是上半年唯一亏损过千万的企业,其上半年生猪出栏 259 万头,同比增长 37.75% ,表面看成绩尚可,但实际存在问题。其养殖成本高达 15 元 / 公斤,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 1 - 2 元 / 公斤 。饲料原料价格波动频繁,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同时企业自身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费用摊薄困难。在市场竞争中,唐人神的饲料与养殖业务均面临压力。饲料业务受行业竞争加剧、下游养殖结构调整影响,销量与价格双双下滑;养殖业务虽出栏量增加,但高成本吞噬利润,出现 “量增利亏” 的情况,最终营收增长 15%,净利润却转为亏损,成为亏损企业的典型案例,凸显出企业在扩张过程中成本控制与市场适应性的重要性。

(二)罗牛山、正虹科技:小规模养殖难抗周期

罗牛山:罗牛山营收下降 44.25%,生猪出栏仅 12 万头,在行业中占比较小。海南独特的环保政策对生猪养殖限制较多,养殖规模难以扩大,导致单位养殖成本大幅上升。加上海南本地市场容量有限,向外拓展市场面临运输成本高、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在猪价低迷的情况下,罗牛山难以抵御行业周期波动带来的冲击,业绩大幅下滑。

正虹科技:正虹科技出栏量仅 1.7 万头,连续 5 个季度亏损,经营状况不佳。企业过度依赖政府补贴维持运营,自身盈利能力不足。在规模化养殖成为趋势的当下,正虹科技小规模养殖模式效率低下,成本难以降低,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面对猪价起伏,缺乏应对能力,凸显出规模化劣势,在行业竞争中处境艰难。

(三)金新农:费用高企拖垮利润

金新农上半年净利润为 - 2400 万元,处于亏损状态。其饲料业务与养殖业务产生的利润无法覆盖高昂的研发、财务费用。一季度财务费用高达 3610 万元,占净利润的 150% ,这一比例过高。成本方面,金新农达到 14.15 元 / 公斤,而同期猪价仅 13.7 元 / 公斤 ,每出栏一头猪就要亏损超 40 元。在这种入不敷出的情况下,金新农利润被严重削弱,即便行业整体回暖,也难以摆脱亏损困境,凸显出企业在费用管控与成本优化方面的紧迫性。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9-4 15:18 , Processed in 0.212044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