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9|回复: 2
收起左侧

[分享] 蛋价跌回6年前!旺季不旺背后的三重压力如何破解?(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昨天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后市预测:中秋备货难挽颓势,低价或成常态

  展望未来,鸡蛋市场依旧面临诸多挑战。短期来看,开学季的需求提振难以阻挡价格下行趋势;中长期而言,产能去化速度将决定蛋价何时触底反弹。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养殖户和投资者都在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期待转机出现。

  (一)短期:开学季难阻价格下行

  随着8月底开学季到来,鸡蛋市场本应迎来一波需求小高峰,约10万吨的团膳需求看似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但现实却给市场沉重一击,北京、上海等主销区蛋价率先回调,打破人们美好期待。

  在北京,大洋路市场鸡蛋批发价从月初的150元/箱迅速滑落至140元/箱,跌幅达7%;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鸡蛋价格也未能幸免,褐壳鸡蛋接货价降至85元/27.5斤,较上月同期下跌5元。主销区价格下跌,如同推倒多米诺骨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华北地区作为鸡蛋主产区,与主销区价差进一步扩大至0.3元/斤。巨大价差让产区养殖户忧心忡忡,恐慌性出货现象愈演愈烈。他们担心手中鸡蛋卖不出去,只能低价抛售,这无疑进一步加剧市场供应压力,使蛋价走势更加严峻。

  中秋佳节,本是鸡蛋消费黄金时期,今年市场却格外冷清。据业内人士预测,中秋前蛋价反弹空间极为有限,主产区均价想要突破3.5元/斤几乎不可能,较2024年同期相比,更是低了15%。这样的价格差距,使养殖户收入大幅减少,整个行业陷入困境。

  (二)中长期:产能去化决定反转时机

  当前,整个行业已无奈进入被动去产能阶段。中小散户面对不断下跌的蛋价,无奈与焦虑之下纷纷缩减补栏规模,试图减少损失。据统计,4月后鸡苗销量环比下降了12%,这一数据直观反映出市场对未来产能的悲观预期。

  但现实困境难以轻易摆脱。在产蛋鸡存栏量依然居高不下,给市场带来巨大压力。冷库蛋库存消化周期长达3个月,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鸡蛋供应量仍将保持高位,蛋价想要真正筑底反转,还需耐心等待。

  10月或许是市场重要转折点。随着天气逐渐转凉,老鸡产蛋效率会大幅下降,养殖户为降低成本,会选择集中淘汰老鸡。若届时存栏量能顺利回落至12.5亿只以下,市场或许将迎来阶段性修复。但这只是理想假设,市场变化难以预测,蛋价走势仍充满不确定性。

  四、从业者破局:控产能、降库存、拓渠道

  在这场行业寒冬中,从业者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探索破局之道。养殖户、经销商和加工企业纷纷调整策略,从产能控制、库存管理到渠道拓展,多管齐下,力求在困境中找到生机。

  (一)养殖户:以“快进快出”应对波动

  养殖户作为产业链源头,首当其冲感受到蛋价下跌压力。在艰难时期,他们积极转变思路,采取一系列灵活应对策略。

  “快进快出”成为养殖户共识。他们不再盲目追求存栏量增长,而是更加注重养殖效率和成本控制。逢高淘汰500日龄以上老鸡,成为他们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以往,养殖户常因惜售心理,舍不得淘汰老鸡,导致养殖成本不断增加。如今,他们明白及时淘汰老鸡的重要性,这样不仅可减少饲料消耗,还能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据统计,及时淘汰老鸡后,养殖户养殖成本平均降低了15%。

  减少新鸡补栏,将存栏量控制在盈亏平衡点(12亿只)以下,也是养殖户重要举措。他们不再盲目跟风补栏,而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谨慎决策。一些养殖户表示,会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结合养殖经验,合理控制存栏量,以确保养殖效益。

  除在养殖环节调整,养殖户还积极探索新销售模式。“鲜蛋+电商”直供模式,成为他们拓宽销售渠道新选择。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养殖户可直接将鸡蛋销售给消费者,缩短流通环节,降低中间成本。每斤鸡蛋利润也因此增加了0.2元,这对处于困境的养殖户来说,无疑是重要收入增长点。

  (二)经销商:警惕冷库蛋囤货风险

  经销商作为连接养殖户和市场的桥梁,也在这场危机中面临巨大挑战。冷库蛋集中出库,让他们意识到传统“旺季囤货”策略的风险。

  放弃传统“旺季囤货”策略,转为“按需采购+短周期周转”,成为经销商必然选择。他们不再大量囤积鸡蛋,而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采购量和库存周期。将库存天数压缩至7天以内,大大降低库存积压风险。一位经销商表示,以前总是在旺季来临前大量囤货,以期待在价格上涨时获得更多利润。没想到市场变化如此之快,今年蛋价不仅未上涨,反而下跌,导致库存积压严重,损失惨重。以后会更加谨慎对待囤货问题,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采购和销售策略。

  开发社区团购、食堂直供等渠道,通过量价捆绑提升销量,抵消单价下跌损失,也是经销商重要举措。他们积极与社区团购平台合作,将鸡蛋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不仅提高销售效率,还增加客户粘性。与食堂等机构合作,提供稳定供货服务,也为他们带来稳定收入来源。通过量价捆绑方式,他们成功提升销量,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单价下跌带来的损失。

  (三)加工企业:把握低价原料机遇

  对于加工企业来说,蛋价低迷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们充分利用低价原料优势,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拓展市场份额。

  趁蛋价低迷期储备原料,用于中秋月饼、蛋糕等产品生产,成为加工企业降低成本重要手段。据统计,今年鸡蛋成本较2024年同期降低了12%,这为他们带来更大利润空间。一家月饼生产企业表示,在蛋价低迷时大量采购鸡蛋,用于制作月饼馅料。这样不仅降低生产成本,还提高产品竞争力。在中秋市场上,他们的月饼销量同比增长了20%,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推出“低价蛋液”“即食蛋制品”等性价比产品,抢占家庭及餐饮渠道,对冲鲜蛋销售下滑,也是加工企业重要策略。这些产品以方便快捷、价格实惠的特点,受到消费者欢迎。一家食品加工企业表示,推出的即食蛋制品,在家庭和餐饮市场都取得不错销售成绩。这些产品不仅满足消费者需求,也为企业带来新收入增长点,有效对冲鲜蛋销售下滑带来的影响。

  结语:在“去产能”中寻找新平衡

  2025年的蛋价低谷,本质是2024年高盈利刺激下的产能过剩“后遗症”。当存栏量、冷库蛋、淘鸡量形成“三重压力”,短期旺季效应已难逆转市场走向。

  对于行业而言,唯有加速淘汰低效产能、构建“鲜蛋+加工+流通”的全产业链风控体系,才能在周期波动中筑牢根基。毕竟,鸡蛋市场的下一个春天,永远属于做好准备的人。(数据支持:Mysteel、钢联数据、农业农村部)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优秀版主奖添砖加瓦奖原创先锋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潍坊
发表于 昨天 13:43 来自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潍坊
一句话。就是多了!
有办法,就要减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来自
山东省 东营市 广饶县
发表于 昨天 16:56 来自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东营
减,难,不如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让产品走出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9-2 05:24 , Processed in 0.386851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