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3|回复: 1
收起左侧

[分享] 鸡肉贸易历史性逆转:从 “逆差” 到 “顺差”,中国鸡肉产业开启价值输出新周期(...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昨天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接上篇:鸡肉贸易历史性逆转:从 “逆差” 到 “顺差”,中国鸡肉产业开启价值输出新周期(上)

qw1.jpg

三、出口 “上扬”:技术与政策双轮驱动全球拓展

(一)技术实力赢得国际市场认可


山东、辽宁等主产区依托 “48 小时冷鲜直达” 物流网(损耗率≤1.5%)、AI 分拣系统(精度 ±0.5 毫米)及微生物控制技术(菌落总数≤100CFU/g,达到欧盟标准),成功进入日本 7-11、美国 Costco 等高端渠道。7 月 “其他冻鸡块” 出口 4.91 万吨,环比增长 29.38%,技术驱动下的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至 40%。技术创新是中国鸡肉出口崛起的核心动力。先进的物流技术确保了鸡肉产品的新鲜度与品质,AI 分拣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产品精度,微生物控制技术满足了国际高端市场的严格标准。这些技术优势使中国鸡肉在国际市场上脱颖而出,不仅打开了高端渠道的大门,更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

(二)政策支持激发 “一带一路” 市场活力

借助 RCEP 关税减免(东南亚市场关税下降 15%)及 “农产品出口品牌培育计划”,马来西亚、吉尔吉斯斯坦等新兴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 对马出口 0.57 万吨(环比 + 63.09%),对吉出口 0.53 万吨(环比 + 73.41%),均通过跨境电商实现 “端到端” 直供,物流成本下降 25%。俄罗斯市场因中欧班列运力提升,出口量达 0.94 万吨(环比 + 2.88%),形成 “生产 - 加工 - 出口” 全链条协同发展。政策的支持为中国鸡肉出口提供了强大助力。RCEP 的关税减免政策降低了出口成本,增强了产品价格竞争力;“农产品出口品牌培育计划” 提升了中国鸡肉的国际知名度与品牌形象。跨境电商与中欧班列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出口物流与销售渠道,实现了全链条协同发展,推动中国鸡肉在 “一带一路” 市场的快速扩张。

(三)便利化措施畅通出口通道

海关总署推行 “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通关一体化”,将出口通关时间压缩 40%,7 月出口企业平均通关时长仅 2.3 小时;农业农村部 “预制菜出口专项补贴” 覆盖 80% 的深加工企业,带动 “制作或保藏的鸡胸肉” 出口 1.57 万吨(环比 + 6.10%),毛利率达 32%,较初级加工品高 15 个百分点。便利化措施是中国鸡肉出口的重要保障。海关总署与农业农村部的一系列举措,简化了出口流程,缩短了通关时间,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出口效率。同时,专项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增强了中国鸡肉在国际市场的盈利能力与竞争力。

四、深层逻辑:从 “加工大国” 到 “产业强国” 的质的飞跃

(一)种源自主突破 “卡脖子” 瓶颈


国产白羽鸡品种(如 “广明 2 号”)市场占比超 30%,繁殖性能(66 周龄产蛋数 190 枚)接近国际一流水平,从源头降低对外依存度,2025 年种鸡进口量同比下降 25%,种源安全系数提升至 85%。种源自主是中国鸡肉产业崛起的根基。长期以来,种鸡依赖进口一直是制约中国鸡肉产业发展的 “卡脖子” 问题。国产白羽鸡品种的成功培育与推广,不仅降低了对外依存度,提高了种源安全系数,更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从源头掌控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二)全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

圣农发展、新希望六和等龙头企业构建 “饲料 - 养殖 - 屠宰 - 深加工” 闭环,冻鸡块生产成本降至 8.5 元 / 公斤,较 2020 年下降 22%,比巴西同类产品低 10%。全行业存货周转天数 51 天,优于国际平均水平 15%,形成显著的成本竞争优势。全产业链成本控制是中国鸡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龙头企业通过构建完整的产业链闭环,实现了从饲料生产到产品深加工的全过程管控,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较低的生产成本与高效的存货周转,使中国鸡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强大的价格竞争力,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成本壁垒。

(三)标准与品牌双重输出

参与制定《ISO 3174:2025 冷冻禽肉微生物控制标准》,推动 32 家企业通过 BRC、IFS 国际认证,“中国加工” 标签在国际市场溢价率达 25%。7 月出口企业中,获国际认证企业的订单量占比超 70%,品牌效应逐步显现。标准与品牌输出是中国鸡肉产业迈向国际高端市场的关键。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了中国鸡肉产业在全球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国际认证的获取,证明了中国鸡肉产品的高品质与安全性,增强了国际市场对 “中国加工” 的信任度。品牌效应的逐步显现,使中国鸡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更高的溢价,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后市展望:顺差格局能否改写全球供应链?

(一)短期:巴西供应恢复与需求旺季叠加


若巴西 9 月产能恢复至疫情前的 60%,进口量或小幅反弹至 6-7 万吨 / 月,但冻鸡爪等副产品占比难超 50%,顺差格局仍将持续。叠加中秋、国庆双节备货,出口量有望突破 10 万吨 / 月,短期市场态势较为乐观。在短期内,巴西产能的恢复将对中国鸡肉进口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难以改变整体的顺差格局。国内旺盛的消费需求与不断提升的出口能力,将继续支撑中国鸡肉市场的繁荣。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的备货需求,将进一步推动出口增长,市场有望保持乐观态势。

(二)中长期:技术迭代催生增长新动能

随着细胞培养肉中试成本降至 80 元 / 公斤(2025 年底目标)、区块链溯源覆盖 90% 出口企业,中国鸡肉出口有望从 “量的增长” 转向 “价的提升”。机构测算,若 2025 年出口渗透率提升至 15%,相关企业营收增速可达 30%-40%,行业估值中枢或上移 20%。从中长期来看,技术迭代将为中国鸡肉产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细胞培养肉技术的突破与区块链溯源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推动中国鸡肉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从 “量增” 到 “价增” 的转变。出口渗透率的提升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带动相关企业营收增长,提升行业整体估值。

(三)风险提示

国际贸易壁垒升级:如欧盟碳关税对冷链运输的潜在影响;

国内养殖成本波动:玉米、豆粕价格反弹压缩利润空间;

全球经济放缓导致肉类消费需求萎缩:

7 月的贸易数据不仅是一次简单的 “顺差” 突破,更是中国鸡肉产业从 “资源输入” 到 “价值输出” 的转折点。当全球肉类供应链面临重构,中国正凭借技术、成本、政策的三重优势,改写世界鸡肉贸易的版图 —— 这或许只是开始,属于中国鸡肉的 “全球时代” 正在拉开序幕。

尽管中国鸡肉产业前景光明,但也面临诸多风险。国际贸易壁垒的升级可能增加出口成本,削弱产品竞争力;国内养殖成本的波动将直接影响企业利润;全球经济放缓可能导致肉类消费需求下降,市场需求萎缩。因此,中国鸡肉产业需保持警惕,积极应对风险,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 ,确保在全球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中国畜牧业协会、企业财报,分析仅供参考。)

来源:肉类食品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来自
山东省 东营市 广饶县
发表于 昨天 16:54 来自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东营
这才是正路,与其在国内“卷”,不如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规模大公司积极加入出口行列,不与国内小散户抢市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9-2 05:24 , Processed in 0.288349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