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0|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仔猪激增 9.9%,未来一年猪价难反弹,转型质效成唯一出路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昨天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供应高压态势显著:仔猪数量激增与二次育肥现象并存,2026 年生猪出栏量或创历史新高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在近期行业会议中发出警示:2024 年 12 月至 2025 年 5 月期间,全国新生仔猪数量同比大幅增长 9.9%。依据 6 个月的育肥周期进行推算,2025 年 6 - 11 月期间,生猪出栏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阶段。更为严峻的是,前期有 15% 的出栏生猪流入二次育肥环节,致使生猪出栏均重从正常的 85 公斤攀升至 92 公斤,实际上使得市场供应隐性放大超过 20%。这一系列数据背后反映出双重压力叠加的局面:其一,能繁母猪存栏量依旧处于高位(6 月末为 4043 万头),相较于 2024 年初增加了 100 万头,产能去化速度仅为 1.2%,远低于行业预期水平;其二,饲料成本持续攀升(豆粕价格较 2023 年上涨 18%),然而猪价却持续低迷(全国均价为 14.5 元 / 公斤,较 2024 年峰值下跌 30%),养殖利润被压缩至 100 元 / 头,中小散户亏损面达到 40%。

二、产能 “堰塞湖” 问题仍未解决:压栏惜售与政策调控的博弈处于胶着状态

王祖力指出,当前行业面临的最大困境在于 “产能难以有效去化”。尽管农业农村部已出台限制二次育肥、引导压栏生猪提前出栏等相关政策,宰后均重从 90 公斤回落至 86 公斤,二次育肥成交量连续 3 个月环比下降,但由于规模化猪场前期补栏成本高昂,仍有 35% 选择压栏观望,期待后市价格上涨,这导致生猪存栏量达到 4.24 亿头,同比增长 2.2%,创下近 5 年同期的新高。这种 “政策推动” 与 “市场抵触” 的博弈,直接导致猪价陷入 “涨三天跌五天” 的震荡困境:7 月中旬猪价短暂反弹至 15 元 / 公斤,随后因集中出栏迅速回落至 14.2 元 / 公斤,养殖户陷入 “出售生猪会导致现金流亏损,不出售则会亏损饲料成本” 的两难境地。


三、未来一年走势研判:低位震荡将成为市场主旋律,价格反弹恐为短暂现象

针对市场普遍关注的 2025 年下半年至 2026 年的行情走势,王祖力给出了明确判断:未来一年猪价整体将处于下行周期,即便出现反弹,其持续时间和上涨幅度也将极为有限,大概率呈现 “昙花一现” 的态势。核心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供应端的 “增量惯性” 难以逆转,2025 年肥猪上市量预计将增加 4%,再加上进口猪肉到港量增长 12%,供需失衡压力将进一步加剧;其二,需求端的 “天花板” 效应逐渐显现,猪肉消费总量达到 5500 万吨后已见顶,人均年消费 40 公斤已接近日韩水平,增量空间受到禽肉、牛肉等替代品的挤压而不断缩小;其三,成本端的 “剪刀差” 不断扩大,饲料原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规模场完全成本达到 15 元 / 公斤,散户成本更是高达 16.5 元 / 公斤,而猪价长期低于成本线,行业已进入 “慢性亏损” 阶段。

四、破局路径:从 “依赖行情” 转向 “修炼内功”,明确三大转型方向

面对 “猪周期” 的深度调整,王祖力为养殖户明确了三条生存策略:

(一)产能管理从 “盲目追求规模” 转向 “优化结构”

淘汰低效能繁母猪(PSY<22 头),将存栏量控制在 3950 万头的合理区间内。牧原、温氏等行业龙头已率先采取行动,二季度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 5.4 万头。

严禁参与二次育肥,规模场应建立 “出栏体重熔断机制”(建议上限为 120 公斤),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市场供应的波动。

(二)成本控制从 “单纯投入比拼” 转向 “深挖细节降本”

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将豆粕用量降至 13%),牧原通过氨基酸平衡配方,每头猪的饲料成本降低了 45 元。

升级智能化设备,AI 巡检系统将疫病识别准确率提升至 95%,死淘率从 8% 降至 5%,单头养殖成本下降 120 元。

(三)市场策略从 “依赖行情波动” 转向 “抢占细分市场”

开发差异化产品:广东温氏推出 “供港鲜猪肉”(溢价 30%),四川德康布局火锅专用肉(销量年增长 25%)。

对接新兴渠道:入驻社区团购(美团优选销量占比 15%)、预制菜工厂(半成品猪肉供应量增长 40%),避开传统批发市场的价格恶性竞争。

五、政策支持体系升级:官方释放三大重要信号,养殖户需重点关注产能调控

“真抓实干”:农业农村部将建立 “能繁母猪存栏 - 仔猪价格 - 猪粮比” 三维预警机制,对存栏量超标的猪场暂停补贴。

进口管理 “有保有控”:扩大优质猪肉进口(如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原料),限制低价冻肉对国内市场的冲击(设定 14 元 / 公斤的进口预警线)。

金融支持 “精准施策”:推出 “生猪期货 + 保险” 试点,河南、山东等地的养殖户可通过套期保值锁定 15 元 / 公斤的销售价格,覆盖 60% 的养殖成本。

结语:穿越周期的关键因素 —— 成本领先优势

王祖力的分析,本质上揭示了生猪产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当 “猪周期” 从 “大幅波动” 转变为 “微利震荡”,过去依赖行情波动获取利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对于养殖户而言,当下每降低 0.5 元 / 公斤的成本,都可能成为穿越周期的关键保障;每提升 1% 的 PSY(母猪年供仔猪数),都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正如牧原、温氏等行业龙头的实践所证明的:只有具备成本领先优势的企业,才能成功穿越周期,迎来行业复苏的曙光。这并非行业的寒冬,而是产能优化、质量和效益优先的新起点。对于坚守在行业内的从业者来说,此刻的 “断臂求生” 之举,正是为了在下一轮周期中能够稳健立足、赢得先机。(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华安证券)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8-24 07:42 , Processed in 0.161151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