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猪价微涨0.15%背后的市场密码:南北分化加剧,旺季预期能否支撑反弹?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全国猪价:止跌回稳,同比跌幅超 30%

1.1 均价窄幅波动,市场进入 “磨底期”

2025 年 8 月 19 日,全国标准体重生猪均价为 13.76 元 / 公斤,较前一日微涨 0.15%,然而,与 2024 年同期相比,下跌幅度达 32.68%,虽跌幅有所收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数据显示,在全国 28 个省市区中,8 个省份价格上涨,20 个省份价格持平,无省份价格下跌,改变了上周 “北跌南稳” 的态势,呈现出 “局部回暖、整体僵持” 的胶着状态。这一局面的形成,主要源于养殖端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博弈。在价格处于低位时,养殖户抗价惜售情绪逐渐增强,致使市场适重猪源供应减少,猪价下跌势头得到遏制。但终端消费未能同步跟进,尽管立秋已过,北方高温有所缓和,南方高温依然持续,居民对猪肉的消费热情不高,鲜品销售情况未见明显改善,在此情形下,屠宰企业对高价猪源接受程度有限,持续压价。双方力量相互拉扯,使得猪价陷入震荡磨底状态,短期内难以出现显著的上涨或下跌趋势。

1.2 区域分化显著,海南领跑全国高价区

海南以 16.1 元 / 公斤的价格稳居全国最高价,广东以 15.2 元 / 公斤紧随其后,主要原因是高温天气抑制了本地产能,同时旅游旺季的消费起到支撑作用;新疆以 12.7 元 / 公斤成为全国最低价,东北、华北地区受养殖端集中出栏影响,价格承受较大压力。南北价差达 3.4 元 / 公斤,反映出区域供需结构差异进一步加剧。海南等地由于高温,生猪生长速度放缓,供应减少,同时旅游旺季吸引大量游客,猪肉消费需求旺盛,供不应求推动价格上涨。而东北、华北地区,养殖规模较大,近期养殖端为回笼资金,集中出栏,市场供应充足,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跌。这种区域分化格局,不仅影响当地养殖户的收益,也为跨区域的生猪贸易带来机遇与挑战。

二、集团猪场动态:出栏量冰火两重天,价格策略分化

2.1 上市量区域错配,影响短期价格走向

从养殖集团生猪上市量来看,东北地区集团生猪上市量有所增加,而华中、华东、西北、西南地区集团生猪上市量有所减少。东北地区前期养殖户压栏惜售,如今集中出栏,市场生猪供应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得当地猪价承受较大下行压力。与之相反,华中、华东、西南地区的规模场主动缩减出栏量,试图通过减少市场供应来稳定猪价,这种区域上市量的错配,加剧了全国猪价走势的复杂性。在价格方面,华东、华中地区龙头集团 110 - 125 公斤生猪价格上涨 0.1 - 0.2 元 / 公斤,125 - 140 公斤生猪价格上涨 0.15 - 0.2 元 / 公斤。这表明市场对中大猪的需求开始回暖,可能是由于部分地区餐饮行业逐步复苏,对大规格猪肉的采购量增加,拉动了中大猪价格的上涨。

2.2 成本支撑凸显,盈亏平衡线成 “分水岭”

当前,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相对稳定,使得生猪养殖成本维持在 13 - 13.5 元 / 公斤左右,这与当前生猪均价基本持平。对于中小散户而言,由于缺乏规模优势,在饲料采购成本、疫病防控能力以及养殖技术等方面相对薄弱,导致其养殖成本较高,在当前猪价下,已陷入微亏状态。而大型规模场凭借自身的规模优势,在饲料采购时能够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同时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了养殖过程中的损耗,使得养殖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仍能保持 50 - 100 元 / 头的利润。这种成本上的差异,使得规模场在市场价格波动中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挺价意愿,成为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力量。当市场价格过低时,规模场可以通过减少出栏量来避免亏损,等待价格回升;而中小散户由于资金压力等原因,往往难以坚持,只能被迫低价出栏,进一步加剧市场价格的波动。

三、供需博弈:短期看情绪,中期看消费复苏

3.1 供给端:压栏惜售与恐慌出栏并存

在供给侧,养殖户心态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加剧了市场波动。北方部分散户因持续亏损,资金链紧张,为避免进一步损失,出现恐慌性出栏,短期内大量生猪涌入市场,使得当地猪源供应骤增,价格承受巨大下行压力。例如东北地区,部分养殖户鉴于持续低迷的猪价,担心亏损扩大,纷纷将达到出栏标准甚至尚未完全达标的生猪抛售,导致市场供应在短期内失衡。而南方养殖端则对中秋、国庆双节旺季寄予厚望,认为届时消费需求将大幅增长,猪价有望上涨,压栏惜售情绪蔓延。据统计,南方地区 300 斤以上大猪存栏量环比增加 5%,养殖户期待在节日期间高价出栏,获取更多利润。这种 “北抛南挺” 的策略分化,使得南北市场猪源供应差异明显,进一步加剧了区域价格的波动。

3.2 需求端:开学季点燃复苏预期

随着全国中小学陆续开学,学校食堂采购量环比提升 10%,为猪肉市场注入一定活力。同时,中秋备货周期启动,食品加工企业加大对猪肉的采购力度,用于制作月饼、香肠等节日食品,终端白条肉走货速度加快。不过,高温天气仍是南方市场消费的制约因素,居民食欲下降,对猪肉的消费意愿不高。广东、广西等地屠企开工率仅 65%,低于往年同期 80% 的水平,反映出市场需求回暖力度有限。尽管开学季和中秋备货带来一定的需求增长,但整体消费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难以完全消化当前的生猪供应,猪价上涨缺乏足够的需求支撑。


四、未来展望:8 月下旬或迎 “阶段性反弹”

4.1 短期:窄幅震荡为主,关注两大变量

展望 8 月下旬猪价走势,预计仍以窄幅震荡为主,其中二次育肥节奏与政策干预成为关键变量。近期,随着猪价触底,部分养殖户看好中秋、国庆前行情,二次育肥补栏热情渐起。若散户跟风大量补栏中大猪,将导致 9 月下旬市场供应集中释放,届时猪价反弹空间将被严重压缩。以 2024 年为例,当年夏季二次育肥过度补栏,使得中秋、国庆期间生猪出栏量暴增,猪价不涨反跌,养殖户遭受重大损失。而政策层面,发改委启动猪肉储备收储的传闻持续在市场发酵,尽管目前尚未落地,但已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一旦收储政策实施,将直接消化部分市场过剩产能,稳定猪价。预计在供需博弈与政策预期的双重作用下,短期猪价波动区间将收窄至 13.5 - 14 元 / 公斤。

4.2 中期:旺季效应或推动小幅上涨

依据玄田算法预测,8 月 20 - 22 日猪价将维持在 13.65 元 / 公斤左右。随着 8 月下旬消费旺季逐渐确认,学校开学、中秋备货等需求集中释放,叠加集团场前期出栏计划完成,市场供应压力有望减轻,猪价或将迎来 “淡季不淡” 的阶段性反弹,回升至 14 - 14.5 元 / 公斤。但需注意,全年产能过剩的大背景并未改变,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于正常保有量,市场供应充足,这将限制猪价反弹幅度,难以突破 15 元 / 公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市场仍需通过产能去化、优化养殖结构等方式,实现供需再平衡,猪价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呈现震荡调整的态势。

结语:猪价 “深蹲” 背后的产业转型信号

当前猪价的 “低位震荡”,既是产能去化不彻底的必然结果,也反映出养殖端从 “规模扩张” 向 “成本管控” 的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阵痛。从长期来看,若要彻底扭转产能过剩的局面,需加快落后产能出清,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大型养殖集团凭借资金、技术与成本优势,将在这场变革中占据主导地位,引领行业向标准化、智能化养殖迈进。

对于养殖户而言,需警惕短期情绪驱动的价格波动,理性安排出栏节奏,避免过度压栏或恐慌抛售,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对于消费者,低价猪肉的 “窗口期” 仍将持续,可合理把握时机储备肉类消费。(数据支持:中国养猪网、农业农村部监测平台)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8-22 17:53 , Processed in 0.180863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