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7|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7月肉类进口量价“冰火两重天”:量稳价涨背后的供需新逻辑(上)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核心数据解读:量稳价涨,累计进口双分化

(一)月度数据:量平额增,单价创近半年新高

2025 年 7 月,我国肉类(含杂碎)进口市场呈现出独特态势。从数量维度分析,进口量维持在 53.3 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且近 3 个月来稳定在 50 - 55 万吨区间,这表明月度进口需求稳定性良好,未出现大幅波动。回顾 2024 年下半年,受国内市场供需结构调整以及国际供应链波动等因素影响,肉类进口量曾出现较大起伏。而 2025 年 7 月的平稳态势,为市场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预期。

从金额层面考量,进口额达到 20.53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47.3 亿元,同比微增 0.1%。尽管增幅较小,但环比 6 月上涨 2.3%,表现较为突出。进口单价随之攀升至 3852 美元 / 吨,约合 2.75 万元 / 吨,较 6 月上涨 2.1%,创下近半年来的新高。这一数据表明,2025 年 7 月国际肉类价格持续坚挺。即使进口量未发生变化,由于价格上涨,进口成本也相应增加。以牛肉为例,受国际主要出口国如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养殖成本上升、疫情影响出栏量等因素影响,2025 年 7 月国际市场牛肉价格走高,进而带动我国牛肉进口价格上升,拉高了整体肉类进口单价。

(二)累计数据:量缩额增,结构分化显著

将时间跨度拉长至 1 - 7 月,累计进口量为 373.7 万吨,同比下降 2.5%,这一数据终结了 2024 年同期 15% 的高增长态势。2024 年,因国内肉类市场需求旺盛,叠加部分国内肉类生产受非洲猪瘟等疫病影响产能,进口量迎来高速增长。而 2025 年进口量下降,主要原因是国内肉类生产逐步恢复,供应增加,对进口依赖度降低。以猪肉为例,国内生猪存栏量持续回升,生猪养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猪肉产量增加,使得进口猪肉数量减少。

不过,累计进口额却达到 136.0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呈现出 “量减价增” 的独特现象。分品类来看,结构分化明显。猪肉、牛肉作为传统大宗进口肉类,进口量分别下降 5.8%、3.2%,主要是由于国内相应肉类产量上升,以及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高,国产肉类性价比优势凸显。羊肉、禽肉则表现出较强韧性,进口额分别增长 12%、8%。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高品质、多样化肉类需求增加,羊肉的鲜美、禽肉的低脂高蛋白特点受到青睐,即便价格有所上涨,需求依旧旺盛,推动进口额上升 。

二、三大驱动因素:量稳价涨的底层逻辑

2025 年 7 月肉类进口量稳价涨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底层逻辑,涉及国内供应、国际价格以及政策调控等多个层面,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当下的进口格局。

(一)国内供应恢复,基础肉类进口需求见顶

国内肉类生产在政策扶持、技术进步等多因素推动下,供应能力稳步提升,使得基础肉类进口需求逐渐见顶。以生猪产业为例,截至 2025 年 7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达 4043 万头,超出正常保有量 3.7% 。自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国内生猪养殖企业积极补栏,规模化养殖比例不断提高,牧原、温氏等大型养殖企业不断扩大产能,先进养殖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也提升了生猪存活率与出栏效率。这使得猪肉自给率稳步提升至 92% ,1 - 7 月猪肉进口量为 128 万吨,同比下降 5.8% ,尤其是低价冻猪肉进口明显收缩。例如 2023 年时,因国内生猪产能尚未完全恢复,猪肉进口量相对较高,而 2025 年国内供应充足,对低价冻肉的依赖大幅降低。

牛羊产业同样迎来升级。国内肉牛、肉羊存栏量连续 24 个月增长,得益于国家对草食畜牧业的支持,如实施粮改饲政策,为牛羊养殖提供优质饲草料,促进了牛羊养殖规模扩大与品质提升。2025 年 1 - 7 月,牛肉、羊肉进口量分别下降 3.2%、1.5% 。不过,在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对高品质肉类需求增加,像澳洲和牛、新西兰羔羊等高端产品进口增长 15% ,反映出消费分级现象,消费者在满足基本肉类需求后,愿意为更优质、独特风味的肉类支付更高价格。

(二)国际价格传导,成本支撑进口额上行

国际市场上,海运费与汇率的变化以及主产国供应情况,共同推动进口肉类价格上涨,支撑进口额上行。2025 年 7 月,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环比上涨 18% ,显示国际海运成本大幅增加。同时,人民币对美元贬值 2.3% ,使得进口肉类在换算成人民币计价时成本增加。以从美国进口牛肉为例,假设原本 1 美元兑换 6.5 元人民币时,每吨牛肉到岸价为 5000 美元,即 32500 元人民币;当汇率变为 1 美元兑换 6.65 元人民币时,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每吨牛肉到岸价换算成人民币则变为 33250 元,成本增加约 2.3% ,叠加海运费上涨,进口肉类到岸成本增加 5% - 8% 。

主产国供应收紧也在推高国际肉类价格。巴西作为全球重要猪肉出口国,因非洲猪瘟防控导致部分产能受限,出口量减少 5% ,市场供应减少,价格自然上涨。美国牛肉受干旱影响,牧场草料不足,肉牛生长周期延长,屠宰量下降 3% ,国际市场上牛肉供不应求,推动牛肉价格同比上涨 6% ,猪肉价格同比上涨 4% ,这些价格上涨最终传导至国内进口额,即便进口量不变或微降,进口额也因价格提升而增加。

(三)政策调控精准发力,进口结构优化

政策层面的调控对肉类进口结构优化起到关键作用。关税动态调整是重要手段之一,2025 年 7 月,我国对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牛肉加征 5% 关税,政策生效后,两国牛肉进口量下降 10% ,但由于关税增加使得进口成本上升,牛肉价格上涨 8% ,综合来看,拉动牛肉进口额增长 2% 。这一政策旨在平衡国内牛肉市场供需,保护国内肉牛养殖产业,同时也促使进口商调整采购策略,寻找其他性价比更高的进口来源,优化进口结构。

“双循环” 战略引导下,中央储备肉收储政策发挥重要作用。2025 年 7 月启动第二批 2 万吨中央储备肉收储,稳定国内市场预期,避免国内肉类价格过度波动。企业减少低价冻肉囤货,转而投向高端冰鲜肉类进口,2025 年 7 月冰鲜肉类进口量增长 12% 。因为收储政策使得市场上肉类供需更加稳定,企业无需大量囤积低价冻肉来应对价格波动,且随着消费者对品质要求提高,高端冰鲜肉类需求上升,企业顺应市场需求变化,调整进口品类,提升了进口肉类的品质结构。

来源:肉类食品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8-20 11:11 , Processed in 0.341599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