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3|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进口牛肉市场行情强势反弹:港口吨价涨200元,终端走货量回暖背后的供需密码(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2025-8-9 1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细分市场表现:从刚需单品到高端消费的差异化行情

(一)刚需产品:牛腩、牛前八件套领涨

在进口牛肉市场这波涨价潮中,牛腩、龟排腱、牛前八件套等刚需产品成为市场焦点,引领价格上涨。这些产品以独特口感和广泛适用性,深受家庭消费者喜爱,成为家庭餐桌和小型餐饮场所常见食材。

家庭烹饪中,牛腩因肥瘦相间肉质,炖煮后软糯入味,成为制作红烧牛腩、番茄牛腩等经典菜肴首选食材。龟排腱以坚韧质地和浓郁肉香,在卤味和凉拌菜中发挥重要作用。牛前八件套包含牛肩肉、牛腱子等多个部位,每个部位都有独特口感和用途,无论是炒菜、炖汤还是涮火锅,都能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

由于这些产品适配卤味、火锅等高频消费场景,其求购量显著增长,周增幅达 20%。在卤味市场,牛腩和牛腱子经过卤制后,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卤味产品,无论是作为休闲零食还是正餐配菜,都备受欢迎。在火锅市场,牛前八件套各个部位都能在火锅中展现独特魅力,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口感的追求。

这些刚需产品价格弹性较低,消费者对其价格变化敏感度相对较小。即便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意愿依然较高,使其成为本轮涨价先锋品类。部分批发商表示,当前市场呈现 “一天一个价,成交全靠抢” 态势,这种火爆市场氛围充分体现刚需产品在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和强大市场需求。

(二)高端市场:和牛、谷饲牛肉量价齐升

随着国内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高端牛肉市场迎来发展机遇。上海、广东等地作为国内经济发达、消费观念前沿地区,日料、西餐等餐饮形式日益流行,推动日本和牛(A5 级)、澳洲谷饲牛肉等高端产品市场需求不断攀升。

日本和牛以细腻雪花纹理、入口即化口感和浓郁奶香,被誉为 “牛肉中的贵族”。其中,A5 级和牛更是和牛顶级产品,其雪花纹理最为丰富,脂肪分布均匀,口感和品质达到极致。在上海一些高端日料店,一份 A5 和牛刺身或牛排价格动辄上千元,但依然吸引众多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前来品尝。澳洲谷饲牛肉以鲜嫩多汁口感和稳定品质,在高端牛肉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谷饲牛肉在育肥过程中食用谷物饲料,使牛肉脂肪含量和风味得到更好控制,口感更加鲜嫩多汁。

熊本直航开通为日本雪花牛肉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更便捷通道。首批 500 吨配额虽有限,但预售订单已达 300 吨,这一数据充分显示高端消费市场对日本雪花牛肉的强烈需求。尽管受到配额限制,但日本雪花牛肉试销顺利,为其未来在中国市场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随着中国高端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日本和牛、澳洲谷饲牛肉等高端产品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三)区域市场:南北价差拉大,华东成涨价核心区

区域市场差异在本次进口牛肉行情反弹中表现明显,南北价差进一步拉大,华东地区成为涨价核心区域。

华北市场以国产鲜牛肉消费为主,价格走势相对温和,上涨幅度在 5 - 8 元 / 公斤之间。国产鲜牛肉以新鲜品质和本土优势,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在华北地区各大农贸市场和超市,国产鲜牛肉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消费者更倾向购买新鲜国产牛肉用于家庭烹饪和日常饮食。当地屠宰场和经销商与养殖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保证国产鲜牛肉稳定供应。这种相对稳定的供需关系使华北市场牛肉价格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相对温和上涨态势。

而华东、华南地区对进口冻品依赖度较高,受港口涨价传导影响显著,终端涨幅达 10 - 15 元 / 公斤。在华东地区,尤其是上海、江苏等地,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牛肉需求量大。由于本地牛肉产量有限,进口冻品成为满足市场需求重要来源。港口作为进口冻品重要集散地,其价格上涨直接传导至终端市场。江苏某批发商表示:“进口冻品占比 70%,成本涨了只能跟着涨,下游餐厅虽然抱怨,但备货没停。” 这一现象反映华东地区进口冻品市场现状,尽管价格上涨给下游商家带来成本压力,但由于市场需求刚性,他们依然不得不继续采购以满足市场需求。

四、后市展望:震荡中寻找供需新平衡

(一)短期:涨价可持续性面临三重考验

当前进口牛肉市场涨价行情是多种因素共振结果,政策预期、备货周期以及市场情绪等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价格上涨。然而,这波涨价可持续性面临诸多考验,短期内市场充满不确定性。

从国际市场角度看,进口国疫情缓解后的产能释放是重要风险因素。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巴西、阿根廷等牛肉主产国产能有望逐步恢复。一旦产能释放,国际市场牛肉供应将增加,可能对当前高价形成压制。以巴西为例,疫情期间因工厂停工、物流受阻等原因,牛肉出口量大幅下降。但随着疫情缓解,工厂复工复产,物流逐渐恢复畅通,牛肉产量和出口量都有可能回升。这种供应增加可能导致国际牛肉价格下跌,进而影响国内进口牛肉价格。

国内市场终端消费情况也是影响涨价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鲜肉工厂上调价格后,若终端消费遇冷,市场回调风险将大大增加。家庭采购作为牛肉消费重要组成部分,对价格较为敏感。当牛肉价格上涨过高时,家庭消费者可能减少购买量,转而选择其他肉类产品,如猪肉、鸡肉等。这种消费替代效应可能导致牛肉市场需求下降,引发价格回调。此外,餐饮行业复苏情况对牛肉消费也有重要影响。虽然餐饮旺季临近,连锁餐饮企业集中采购带动高端牛肉成交放量,但如果整体餐饮市场复苏不及预期,消费者外出就餐意愿不高,那么牛肉在餐饮渠道消费也将受到限制。

政策层面调控措施不容忽视。政府在稳定物价方面承担重要职责,当物价出现过快上涨时,政府可能出台一系列平抑物价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加大对进口牛肉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防止价格过度波动;也可能包括增加国内牛肉供应,通过补贴养殖企业、扩大养殖规模等方式,提高国产牛肉产量,缓解市场供需紧张局面。政府还可能通过投放储备肉等方式,直接调节市场牛肉供应量,稳定价格。

优顶特研究院指出,短期行情以震荡调整为主,小幅回调概率大,但跌幅有限(预计不超过 3%)。这一观点基于对当前市场多种因素综合分析得出。虽然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国内牛肉市场刚性需求依然存在,消费者对牛肉的喜爱和健康饮食观念普及,使牛肉在居民饮食结构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刚性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牛肉价格,限制价格大幅下跌。

(二)中长期:产业格局或迎深度调整

贸易商普遍对中秋后的行情持乐观态度,计划在 9 月加大补货量。这种乐观情绪并非毫无依据,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是牛肉消费高峰期,市场需求往往大幅增加。在需求拉动下,牛肉价格有望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贸易商希望通过加大补货量,抓住市场机遇获取更多利润。

从长期来看,巴西、阿根廷等主产国若解决供应链问题,进口牛肉有望回归 “量增价稳” 局面。这些主产国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庞大畜牧业基础,具备增加牛肉产量潜力。若能解决当前面临的供应链问题,如物流运输不畅、疫病防控不力等,牛肉出口量将有望增加。随着产量增加,市场竞争将更加充分,价格也将趋于稳定。这对于国内进口商和消费者而言,都是利好消息。进口商可以更稳定价格获取货源,降低采购成本;消费者则可享受到更实惠的牛肉产品。

国内养殖端的规模化发展也将对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当前,我国肉牛养殖规模化率仅为 40%,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规模化养殖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控制能力强、产品质量稳定等诸多优势。随着规模化养殖加速推进,国内肉牛养殖产量将逐渐增加,品质也将不断提高。这将有助于缓解我国对进口牛肉的依存度,增强国内牛肉市场稳定性。规模化养殖还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饲料加工、兽药生产、冷链物流等,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产业格局调整过程中,行业建议密切关注 WTO 关税谈判及国家冻肉收储政策。WTO 关税谈判结果将直接影响进口牛肉成本和市场价格。若关税降低,进口牛肉价格可能下降,对国内牛肉市场产生一定冲击;反之,若关税提高,进口牛肉价格将上涨,国内牛肉市场竞争压力将相对减小。国家冻肉收储政策是政府调节市场供需和价格的重要手段。当市场供过于求时,政府可通过收储冻肉方式,减少市场牛肉供应量,稳定价格;当市场供不应求时,政府可投放储备肉,增加市场供应,平抑物价。企业应密切关注这些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库存策略,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进口牛肉这波反弹,既是全球供需错配结果,也是国内消费韧性体现。对于从业者而言,需区分 “刚需产品保供应、高端产品抓品牌”。在刚需产品方面,要确保市场稳定供应,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在高端产品方面,则要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对于消费者来说,可关注性价比单品(如牛霖、牛胸肉),避开短期涨价高峰,以更理性方式进行消费。市场短期波动难以避免,但长期来看,牛肉消费升级趋势未改,行业 “稳量提质” 仍是关键。

来源:肉类食品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8-20 03:46 , Processed in 0.154108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