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7|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肉牛产业“增长悖论”:存栏降、产量增,如何破解300万吨供需缺口?(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2025-8-7 1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四、破局之路:从 “量的扩张” 到 “质的突围”

面对肉牛产业发展的重重困境,需深刻反思,积极探寻破局路径。只有通过全方位变革与创新,从种源创新、全产业链整合以及政策赋能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才能实现从 “量的扩张” 到 “质的突围” 的转变,推动肉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种源创新:芯片育种开启“中国牛”时代种源

作为肉牛产业的核心要素,其重要性等同于产业发展的 “芯片”。我国拥有 58 个地方黄牛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肉质好等诸多优势,形成独特的遗传多样性谱系。然而,与国外专门化肉牛品种相比,中国黄牛生长速度较慢、后躯欠发达、产肉量较低等不足,严重制约其肉用开发利用。

令人欣慰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康普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 “中国黄牛 1 号” 50K 育种芯片。该芯片以中国五大良种黄牛为主,涵盖中国 6 个地理区系 38 个黄牛品种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同时包含生长、肉质、繁殖及抗病等多个关键性状相关功能位点 18500 个,为精准育种提供科学依据。这一突破性成果,犹如为肉牛育种领域安装 “导航仪”,实现中国黄牛快速、精准、高效选育,开启 “中国牛” 崭新时代。

在甘肃、陕西等地养殖场,“中国黄牛 1 号” 50K 育种芯片应用效果显著。养殖场通过该芯片对种牛进行精准筛选和定向培育,成功将本土黄牛出栏周期从原本的 30 - 36 个月大幅缩短至 20 - 24 个月,单产也从 300 公斤 / 头提升至 450 公斤 / 头。这一成果不仅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还提升国产牛肉市场竞争力。使用该芯片的养殖场 PSY(每头母牛年提供断奶犊牛数)达到 1.8 头,较传统模式提高 20%,育种成本下降 30%。这些数据充分展示芯片育种技术的强大效能,为我国肉牛产业种源创新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也让我们看到国产肉牛在国际市场崛起的希望。

(二)全产业链整合: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只有实现育种、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才能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内蒙古、吉林等地积极探索 “育种 - 养殖 - 加工 - 冷链” 一体化模式,成效显著。以呼伦贝尔肉业集团为例,该集团自建 30 万亩饲草基地,从源头保障饲料供应和质量。同时,配套年产 20 万吨有机肥厂,将牛粪等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不仅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还将饲料成本降低 15%,粪污利用率提升至 85%。在加工环节,引进国际先进屠宰加工设备和工艺,提高牛肉加工品质和附加值。通过构建完善冷链物流体系,确保牛肉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新鲜度和品质。

深圳雪王子等企业另辟蹊径,打通 “牧场直供 + 城市配送” 通道,有效缩短流通环节。这一举措不仅提高牛肉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还使国产高端牛肉(如和牛、雪花牛肉)溢价率达到 50%。在利益分配方面,养殖端利润分成提高至 30%,充分调动养殖户积极性,实现产业链各环节互利共赢。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全产业链整合能够有效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价值最大化。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能够更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牛肉需求,推动我国肉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三)政策赋能:从 “输血” 到 “造血” 的体系升级政策

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导力量,对肉牛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推进肉牛产业纾困,稳定基础产能”,这一政策导向为肉牛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具体措施方面,重点支持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补贴比例高达 30%,有助于改善养殖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能繁母牛扩群补贴政策,每头补贴 1000 元,有效激发养殖户养殖能繁母牛的积极性,为稳定基础产能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大力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促进肉牛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金融支持方面,安盟保险推出的 “肉牛价格指数保险” 发挥重要作用。该保险覆盖东北、华北 50 万头基础母牛,当市场价格低于成本线时,养殖户即可触发理赔,为养殖户构建一道坚实的风险 “缓冲带”。这种创新保险模式,不仅降低养殖户市场风险,还增强其养殖信心,促进肉牛产业稳定发展。

政策支持不应仅停留在 “输血” 层面,更要注重激发产业内生动力,实现从 “输血” 到 “造血” 的体系升级。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肉牛产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未来展望:在 “供需紧平衡” 中寻找战略机遇展望

未来,到 2035 年预计存在的 300 万吨牛肉缺口,无疑是我国肉牛产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这一缺口同样也是产业实现跨越式升级的重要机遇。

从消费结构来看,分化趋势日益显著。高端餐饮市场对高品质牛肉需求呈现迅猛增长态势,如和牛火锅、干式熟成牛肉等特色品类,年增速高达 20%。这一细分领域的兴起,为国产特色牛肉提供广阔的差异化发展空间。例如,国内一些高端肉牛养殖场通过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培育出具有高品质雪花纹理的牛肉,成功打入高端餐饮市场,不仅满足消费者对美食的追求,也提升国产牛肉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智能化养殖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成为产业升级的强大助推器。AI 体重监测技术能够实时精准掌握肉牛生长状况,根据肉牛体重变化及时调整饲养方案;精准饲喂系统则可根据肉牛营养需求精确投放饲料,避免饲料浪费,从而降低养殖成本。据相关数据显示,智能化养殖技术应用可降低人工成本 25%,提升饲料转化率 10%。以山东一家智能化养殖场为例,引入智能养殖设备后,原本需 10 名工人完成的养殖任务,现在仅需 3 - 4 人即可轻松应对,大大提高养殖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同时,精准饲喂系统使饲料利用率大幅提高,每头牛养殖成本降低约 500 元。

政策层面的持续护航也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随着 “粮改饲” 政策深入推进,全株玉米青贮利用率将从目前的 60% 稳步提升至 80%。全株玉米青贮作为优质饲料来源,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能有效降低饲料成本。在甘肃、宁夏等地,通过实施 “粮改饲” 项目,养殖场饲料成本降低 8%-10%。这些地区养殖户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调整种植结构,扩大全株玉米种植面积,将全株玉米青贮作为肉牛主要饲料。这不仅提高肉牛生长性能和肉质品质,还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中国肉牛产业的突围之路充满挑战,核心在于打破 “进口依赖 - 产能透支 - 利润流失” 的恶性循环。必须以种源创新为突破口,突破效率瓶颈,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长速度快、产肉量高的优良肉牛品种;通过全产业链整合,重塑价值分配体系,实现育种、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协同发展,提高产业整体附加值;借助政策引导,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和市场氛围。只有如此,才能从 “牛肉消费大国” 成功迈向 “产业强国”,在全球肉类竞争格局中牢牢掌握主动权。这不仅是产业自身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更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破解 “卡脖子” 难题的战略选择,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8-20 02:45 , Processed in 0.212040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