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5|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关税豁免即将到期!美农产品对华出口将迎“冰火两重天”?(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2025-8-1 1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四、行业影响:美国农业州承压,中国生猪产业获 “双重保护”

(一)美国农业州面临选举季压力

在美国,爱荷华、伊利诺伊等州为农业大州,同时也是共和党的传统票仓,对美国政治格局有重要影响。这些州经济高度依赖农业,农产品出口在其农业经济中占举足轻重地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国之一,一直是美国农产品重要出口市场。数据显示,2024 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量高达 4000 万吨,占其总产量的 30%;猪肉出口方面,中国市场吸纳美国猪肉出口总量的 18% 。这些数据背后,关乎无数美国农场主生计。

如今,关税豁免的终止使美国农业州经济前景堪忧。美国农业部预估,2025 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额将大幅减少 20 亿 - 30 亿美元。这直接影响农场主收入。以爱荷华州为例,该州大豆农场主原本计划 2025 年向中国出口 500 万吨大豆,按以往价格和出口量计算,将带来约 15 亿美元收入。然而,随着关税豁免取消,中国市场对美国大豆需求锐减,出口计划大幅缩水。预计今年该州对华大豆出口量可能仅为 200 万吨左右,收入减至 6 亿美元左右。收入减少使许多农场主不得不削减开支,减少对农业设备的更新和维护,甚至有些农场主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不得不考虑出售土地和设备,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这是两难困境。若继续在贸易谈判中保持强硬立场,不愿做出让步,农业州选民可能因经济利益受损对政府失去信心,从而在选举中失去这些关键州选票。毕竟,经济利益是选民在选举中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若为迎合农业州选民,在谈判中妥协放宽关税,又会遭制造业阵营强烈反对。制造业是美国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制造业阵营担心放宽关税会导致国外产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对本国制造业造成冲击,影响就业和经济增长。这种 “政治 - 经济” 双重僵局,使特朗普政府陷入左右为难境地,也使中美贸易谈判前景更加扑朔迷离 。

(二)中国生猪产能充足,进口猪肉迎 “国产替代” 机遇

当前,中国生猪市场处于 “产能绿色调控期”,形势良好。2025 年二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 42447 万头,同比增长 2.2%,表明我国生猪繁殖能力强劲,为后续生猪供应提供坚实保障。同期,生猪出栏量达到 36619 万头,供应充足,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在此背景下,取消美国猪肉关税豁免给国内生猪产业带来新发展机遇。随着关税大幅提升,进口猪肉成本优势消失。按市场价格和关税调整幅度计算,预计进口猪肉价格将比国产猪肉高出 15% - 20%。对于消费者而言,价格是影响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价格相差较大时,消费者往往更倾向选择价格实惠的国产猪肉。除价格因素外,近年来消费者对国产猪肉偏好不断提升。他们更信任国产猪肉品质和安全性,认为国产猪肉在养殖过程中更注重环保和动物福利,口感也更好。这种消费观念转变,进一步提升国产猪肉市场竞争力。

从数据可明显看出这一趋势。2025 年 1 - 6 月,我国累计进口猪肉 53.80 万吨,与以往相比,进口量处于低位。取消美国猪肉关税豁免后,预计下半年进口量还将继续保持低位运行。这不仅降低我国对进口猪肉依存度,减少国际市场波动对我国猪肉市场影响,也为国内养殖企业争取到宝贵的产业升级窗口期。国内养殖企业可利用这段时间,加大对养殖技术研发投入,提高养殖效率和猪肉品质,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产业升级,国内养殖企业能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生猪产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未来展望:谈判桌上的 “关税加减法”

(一)短期:豁免政策或成谈判突破口

美国农业部评估指出,倘若 9 月 14 日之后,关税豁免未能恢复,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将陷入 “至少 6 - 12 个月的寒冬期”。这一评估基于市场规律和贸易现状,具有合理性。在当前贸易形势下,关税豁免政策走向成为中美双方谈判关键议题,也备受市场关注。

从市场预期看,双方在新一轮谈判中,极有可能围绕关税豁免政策展开博弈,并最终以 “部分恢复豁免” 作为突破口,寻求在其他领域的妥协与合作。这种妥协与合作并非简单利益交换,而是在复杂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双方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做出的理性选择。对于中国而言,可能在扩大高端农产品进口方面做出一定让步,如增加坚果、葡萄酒等产品进口量。这既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又能通过扩大进口,展示中国开放市场姿态,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发展。对于美国来说,放宽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是其在谈判中可能做出的让步。长期以来,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实施严格出口限制,这既阻碍中美正常贸易往来,也限制美国高科技企业市场拓展空间。放宽出口限制,有助于美国高科技企业开拓中国市场,增加出口收入,同时促进中美在高科技领域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科技进步与发展。

这种 “关税置换” 格局,虽在短期内能缓解双方贸易紧张局势,为中美农产品贸易带来缓和空间,但从长远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分歧和结构性矛盾。中美贸易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需双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通过深入沟通与协商,寻求更全面、长远解决方案。

(二)长期: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加速重构

此次中国暂停对美农产品关税豁免,不仅是贸易政策调整,更标志着中美农产品贸易正经历深刻变革,从过去 “政策驱动” 逐渐转向 “市场驱动”。在此过程中,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加速重构,呈现全新格局和趋势。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国之一,在供应链重构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进口多元化战略,不断拓展农产品进口渠道,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在大豆进口方面,中国已逐渐形成以巴西、阿根廷为主要来源国的供应格局。2024 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 7465 万吨,占进口总量的 71.1%,巴西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第一大来源国;从阿根廷进口的大豆数量也逐年增加,占进口总量一定比例。在肉类进口方面,俄罗斯凭借丰富资源和地理优势,成为中国肉类进口重要合作伙伴。2024 年,俄罗斯对华肉类出口额增长 14%,达到 5.6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还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在谷物等农产品领域合作,通过建立长期稳定贸易关系,确保国内农产品稳定供应。这种多元化进口体系,不仅提高中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议价能力,降低市场风险,也为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调整提供新动力。

反观美国,在失去中国这一重要市场后,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试图开拓新贸易渠道,弥补在中国市场损失。然而,美国在开拓新市场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在东南亚市场,美国农产品面临来自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的激烈竞争。这些国家农产品在价格、品质等方面具有优势,已在东南亚市场占据一定份额。美国农产品要在这个市场立足,需在价格、品质、物流等方面付出更多努力。在中东市场,美国农产品面临物流成本高问题。由于中东地区距离美国较远,运输时间长,物流成本高,使其在价格上缺乏竞争力。美国还需面对本地产能竞争问题。一些中东国家正加大对农业投入,提高本国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这将进一步压缩美国农产品在中东市场空间。

从全球范围看,此次事件加速农产品贸易版图 “去集中化” 趋势。过去,全球农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巴西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形成相对集中贸易格局。然而,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崛起,以及全球贸易形势变化,这种集中化格局正逐渐被打破。各国纷纷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合作,寻求更多元化市场和供应渠道。

来源:肉类食品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8-20 13:10 , Processed in 0.311328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