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7|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生猪市场:成本内卷与价格震荡下的危与机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猪价低迷,“微利时代” 来临

步入 2025 年,生猪养殖行业未见预期之繁荣景象。猪价呈长期低位徘徊态势,稳定在 14 - 15 元 / 公斤区间,“养猪微利” 已成为行业客观现状。当前,全国生猪均价进一步下行,部分地区已跌破 14 元 / 公斤。在此严峻形势下,头部猪企并未消极应对,而是掀起新一轮 “成本竞争” 浪潮。以牧原为例,率先宣布 6 月养殖成本降至 12.1 元 / 公斤;温氏紧随其后,成本控制在 12.6 元 / 公斤;神农集团则在西南地区异军突起,实现 12.9 元 / 公斤的成本佳绩。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各大猪企间的生存博弈,也深刻映射出整个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态势。

头部猪企 “成本竞争” 战况

(一)成本竞争加剧

在非洲猪瘟疫情与饲料价格高企的双重影响下,生猪养殖行业已进入 “毫米级” 成本竞争的关键阶段,此竞争关乎企业生死存亡,不容小觑。

牧原股份凭借智能化猪场建设与低蛋白日粮技术,在成本控制方面成效显著。6 月,其养殖成本成功降至 12.1 元 / 公斤。智能化猪场通过先进设备精准调控猪舍环境参数,并实时监测猪群健康状况,有效提高养殖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低蛋白日粮技术在保障猪群营养需求的同时,巧妙降低饲料成本,相较于行业平均成本 14.5 元 / 公斤,成功创造 2.4 元的利润空间,为企业赢得显著竞争优势。

温氏股份采用 “公司 + 农户” 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在成本控制上表现出色。该模式下,公司将养殖环节外包给农户,自身专注于技术指导与市场销售等核心业务,有效降低头均人工成本至 96 元。同时,通过在珠三角高价区的战略布局,充分利用当地市场价格优势,实现成本与收益的有效平衡,综合成本稳定维持在 12.6 元 / 公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西南地区的神农集团另辟蹊径,通过从东南亚进口低价玉米,有效规避国内玉米价格波动风险,显著降低饲料成本。此外,神农集团在抗湿热型种猪选育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培育出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种猪,提高养殖效益。其云南基地成本逼近 12.5 元 / 公斤,成为西南地区生猪养殖行业的一匹黑马,备受行业关注。

(二)对散户的影响

头部猪企在成本控制上的卓越表现,对中小散户造成了较大冲击。当牧原优秀场线成本跌破 12 元 / 公斤时,中小散户的成本却攀升至 14.5 元 / 公斤,两者利润差高达 200 元 / 头,这无疑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据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7 月第 3 周未来仔猪育肥模式下的生猪养殖头均盈利已跌破 50 元。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中小散户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面临继续坚守或无奈退出的艰难抉择。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头部猪企凭借成本优势在市场中稳步发展,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挤压中小散户的生存空间。

7 月猪价走势全解析

(一)月初冲高回落

7 月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呈现出类似过山车的走势。月初,二次育肥养殖户大量入场收购生猪,加之部分地区生猪供应收紧,共同推动猪价迅速攀升,一度突破 15 元 / 公斤。在广东、福建等地,标猪报价更是突破 17 元 / 公斤。

然而,市场形势迅速逆转。猪企在价格上涨后迅速调整策略,放量出栏;养殖端出于对价格下跌的担忧,也加速出栏。与此同时,屠宰企业开工率下降,市场白条走货量同比减少 12%,市场对生猪的消化能力减弱。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猪价迅速回落至 14.5 元 / 公斤区间。

(二)中旬震荡博弈

进入 7 月中旬,生猪市场呈现出 “北稳南弱” 的格局,各方势力展开激烈博弈。

在华北、东北等地,高温天气导致养殖户加速出栏,大量生猪涌入市场,猪价承受较大压力,跌至 13.8 - 14.2 元 / 公斤。

而在华南地区,台风 “格美” 导致运输中断,生猪供应量减少,广东猪价短暂冲高至 16 元 / 公斤。但由于消费端承接乏力,消费者对高价猪肉接受度较低,市场需求未能随价格上涨而增加。7 月 15 日后,全国均价迅速回落至 14.57 元 / 公斤,较中旬高点下跌 5.2%,充分体现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动态变化。

(三)下旬全面探底

7 月下旬,生猪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猪价全面探底。北方持续的高温天气促使养殖户加速大猪出栏,市场生猪供应量严重过剩;南方消费疲软问题依然未得到有效改善,猪肉需求持续低迷。在此背景下,西南局部地区猪价率先跌破 14 元 / 公斤,并引发连锁反应。7 月 25 日,全国均价跌至 14.18 元 / 公斤,新疆、黑龙江等地已进入 13 元价格区间。养殖端亏损面扩大至 65%,众多养殖户面临严峻的经济压力和经营困境。

后市关键变量剖析

(一)政策干预力度

在生猪市场的复杂运行机制中,政策干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猪价走势产生直接影响。猪粮比价作为衡量生猪养殖成本与收益关系的关键指标,其数值变化是触发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当猪粮比价连续两周跌破 5:1(当前为 5.5:1)时,政策层面将启动 3 - 5 万吨冻猪肉收储计划。

冻猪肉收储通过调节市场供需关系,对猪价起到 “防跌阀” 的作用。在市场生猪供应过剩、猪价持续下跌时,政府收储冻猪肉可减少市场猪肉流通量,稳定市场预期,为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心理慰藉和市场信心。然而,政策干预仅能在短期内稳定猪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猪市场的供需矛盾。实现生猪市场的长期稳定,仍需产能去化和消费回暖等多方面因素的协同配合。

(二)产能去化进程

产能去化是实现生猪市场供需平衡的核心环节,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是衡量产能去化的关键指标。7 月能繁母猪淘汰量预计达到 45 万头,但与平衡供需所需的月均 80 万头淘汰目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能繁母猪存栏量直接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猪供应量。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于较高水平,未来生猪供应压力较大。尽管部分养殖户已开始主动淘汰能繁母猪,但受多种因素制约,产能去化进程相对缓慢。部分养殖户因担心淘汰母猪后错过市场行情反弹,持观望态度;部分养殖户则因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难以快速调整养殖规模。若产能去化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将难以得到根本改善,猪价仍将面临下行压力。

(三)消费回暖动能

消费是支撑生猪市场的重要因素,但当前消费回暖动能不足,呈现出 “旺季不旺” 的特征。尽管 8 月中秋备货可能带动猪肉需求有所回升,但替代品的竞争对猪价反弹形成较大制约。

市场上禽肉、牛肉等替代品日益丰富,凭借独特口感和相对较低的价格,吸引了部分消费者,导致猪肉需求分流。此外,消费者饮食习惯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追求健康、多元化饮食结构的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猪肉消费。消费回暖动能不足使得生猪市场供需关系更加复杂,即使在传统消费旺季,猪价也难以出现大幅上涨行情,养殖户期待消费市场回暖仍需时日。

行业未来走向与思考

当前,生猪市场正处于发展的关键转折点,面临诸多挑战。猪价持续低迷,导致养殖户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头部猪企的 “成本竞争” 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中小散户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然而,困境中亦蕴含机遇。随着政策干预力度的逐步加大、产能去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以及消费市场的逐渐回暖,生猪市场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对于养殖户而言,在市场动态变化中,密切关注市场信息,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是做出科学决策的基础。合理调整养殖规模,优化养殖结构,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不断提升养殖技术水平,降低养殖成本,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背景下,生猪市场的发展备受关注。期待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生猪市场能够早日走出困境,实现新的繁荣发展。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7-27 17:16 , Processed in 0.122213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