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暴发时,扑杀病鸡是标准操作。但比利时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病毒可能早已通过空气“悄悄溜出”鸡舍,最远扩散至40米外!这项发表在《Veterinary Research》(兽医研究)期刊的研究,揭示了空气传播在疫情扩散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一种新型监测工具的价值。
禽流感疫情暴发时,扑杀病鸡是标准操作。但比利时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病毒可能早已通过空气“悄悄溜出”鸡舍,最远扩散至40米外!这项发表在《兽医研究》的研究,揭示了空气传播在疫情扩散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一种新型监测工具的价值。
关键发现:空气传播被低估了
科研团队使用高灵敏度的 Coriolis ? 空气采样器,在实验和真实农场环境中追踪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如H5N1)和新城疫病毒(NDV)的踪迹,获得重要发现:
空气存续时间超长:
实验表明,感染鸡群停止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排毒后,病毒在空气中仍可存续长达15天(图1)。这意味着即便病鸡被移走,环境风险依然存在。
图1在受控BSL-3实验条件下进行的空气采样和个体拭子采样。
扩散距离惊人:
在一个高密度蛋鸡场(45只鸡/平方米,16.2万只鸡),H5N1病毒颗粒在鸡舍排气扇外40米处的空气样本中被检出(图2)。这是病毒能通过空气进行远距离传播的直接证据。 相比之下,在接种新城疫活疫苗的农场,病毒空气扩散范围较小(约5米),但同样在个体鸡停止排毒后,空气中仍能检测到病毒。
图2 HPH5N1病毒2.3.4.4b亚型疫情现场的空气采样与环境拭子检测。图中展示了两个疫情点(I和II)的空气样本(B)及湿草与水坑环境拭子的病毒浓度检测结果。两处疫情点的病毒浓度均以log10 (RNA拷贝数/毫升)值表示。其中环境拭子仅在疫情II期间于排气系统前采集。
环境成为“病毒储存库”:
在疫情鸡场外,排气扇附近的湿草地、水坑和灰尘样本中也检出了病毒(图2B)。这提示病毒沉降到环境中,可能成为二次传播源或污染水源。
核心警示: 传统的“扑杀+消毒”措施,可能忽略了空气和环境中的残留病毒,为疫情反复埋下隐患。
空气采样:弥补传统检测的盲区
为什么这项研究强调空气采样?对比结果令人深思:
敏感性更高: 在活疫苗免疫的鸡场,空气样本持续检测到的病毒载量显著高于个体鸡的拭子检测结果(图1D)。当拭子检测已呈阴性时,空气中可能仍有相当数量的病毒。
非侵入性预警: 该技术无需接触动物,可在鸡舍外围安全采样。在疫情爆发点,它比环境拭子更能反映病毒向外扩散的趋势和范围,为精准划定防控范围和及时干预提供依据。
验证消毒效果: 研究团队在疫情农场扑杀、消毒并空置三周后,再次进行空气采样。结果确认了消毒后环境无病毒残留(图2A),为安全复养提供了科学支持,成为生物安全管理的有力工具。 养殖密度:影响病毒扩散的关键因素
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关联:鸡群密度越大,病毒在空气和环境中的浓度越高,扩散范围也可能越广。
高密度蛋鸡场 (45只/m²):病毒扩散至40米外。
低密度肉鸡场 (17只/m²):病毒主要局限在排气口附近区域。
本文与美国的其他研究一致:在一次涉及57.5万只鸡感染 HP H5N2疫情,空气传播向下风向延伸150米。
在另一次涉及180万只鸡感染HP H5N2疫情,传播范围达到1000米。
此外,接种疫苗的农场也显示,密度更高的农场,其内部空气病毒浓度也相对更高。
除禽流感和新城疫外,其他如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和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也能通过空气采样器被检测到。其他禽病原体,如弯曲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它们是鸡胴体中重要细菌污染物),也在感染鸡群的空气样本以及对照研究中发现。
启示: 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模式需要特别重视空气流通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以降低病毒在舍内积聚和向外扩散的风险。
未来方向:将空气监测纳入防疫体系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团队建议禽流感防控策略应考虑升级:
早期预警系统: 将空气采样器作为农场常规监测的“哨兵”,特别是在高风险区域(如下风向)和高风险时期(如疫情高发季、邻近区域爆发时),实现早期、无接触式预警。
精准消毒: 强化对排风口周边区域(如地面、水坑、下风向植被)以及粉尘的消毒力度,消除环境中的病毒储存点。
通风优化: 重新评估高密度养殖场的通风系统设计,平衡通风效率与防止病原扩散的风险。考虑安装空气过滤或定向排放装置。
风险评估: 将养殖密度作为评估农场疫情传播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研究负责人皮埃尔·霍斯汀(Pierre Hostyn)强调:“这项研究证实空气传播在禽流感扩散中的重要作用,且其范围和持续性可能被低估。空气采样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补充监测工具,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评估风险、优化防控措施,并最终更有效地阻断传播链。”
给养殖场的实用建议:
监测升级: 考虑引入空气采样技术,或在无法实施时,定期(如每周)对场区下风向(尤其50米内)的地面、水坑、粉尘进行环境拭子检测。
消毒强化: 重点加强鸡舍排风扇出口及周边区域的消毒频次,特别是在疫情风险高或雨后。
密度管理: 在可行范围内,评估并优化鸡群密度,改善舍内空气质量。
通风审视: 检查通风系统,确保有效换气的同时,尽量减少污染空气直接无控排放到农场外围环境。
数据来源: Hostyn, P., Steensels, M., & Lambrecht, B. (2025). Detection, transmission and spread of airborne avian influenza and Newcastle disease viruses: experimental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 Veterinary Research, *56*(1), 102.
来源: 禽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