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6|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下半年猪价或跌10%-20%,养猪业变局已来?(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前天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生存法则,不同梯队企业各寻破局

(一)第一梯队,垂直整合降本增效

在养猪行业的激烈竞争态势中,以牧原股份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企业,凭借其独具特色的垂直整合模式,成功构筑起强大的成本优势与市场竞争力,成为行业内的领军者。

牧原的垂直整合模式覆盖了从饲料加工、种猪育种、商品猪饲养到屠宰肉食的整个生猪产业价值链。在饲料加工环节,自建饲料厂是牧原实现成本降低的关键举措之一。通过自主生产饲料,牧原能够对原材料采购与配方进行精准把控。其与国际粮商开展合作,多渠道采购粮源,锁定低价原料,有效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同时,运用合成生物技术与低蛋白日粮技术重构饲料配方体系,持续降低豆粕用量,进一步节约了饲料成本。据相关数据表明,牧原通过这些策略,每吨饲料成本较同行低 300 元。在庞大的养殖规模下,这一成本优势为企业节省了巨额的成本支出。

智能化养殖体系的建设亦是牧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牧原已有 300 万套智能装备覆盖养殖全链条,从精准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升级、人效精益提升等方面着力,全面提升猪群健康度与生长效益。智能装备的应用实现了猪舍环境的精准控制,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等指标始终维持在最适宜猪群生长的状态,能耗降低了 20%。借助 AI 疾病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察觉猪群中的疫病隐患,提前采取防控措施,将死亡率降至 4.8%,远低于行业平均的 7.5%,每年减少死猪损失达 30 亿元。智能化设备还实现了精准饲喂,依据猪群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精确投放饲料,提高了饲料转化率,降低了饲料浪费。在智能化养殖体系的支撑下,人均管理生猪数超 3000 头,是行业平均水平的 3 倍,单头人工成本仅 15 元,较行业平均的 25 元大幅降低。

屠宰加工环节同样是牧原垂直整合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屠宰产能 1500 万头 / 年,使牧原能够直接对接市场,减少中间商环节,每头猪的利润提升了 30 元,2024 年屠宰业务贡献利润 45 亿元。通过打造冷鲜肉品牌 “牧原鲜品”,直接对接商超等终端市场,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在猪价低迷时,屠宰业务还可通过低价收储猪肉,待猪价上涨时释放库存,实现利润最大化,有效平滑了猪周期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二)第二梯队,轻资产运营多元发展

在养猪行业的格局中,以温氏股份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企业,凭借轻资产运营模式和多元化发展策略,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展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与发展潜力。

温氏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核心在于紧密型 “公司 + 农户” 的合作方式。公司将养殖环节委托给农户,自身专注于种苗、饲料、防疫、技术及销售等关键环节。这种模式大幅减少了固定资产投资,降低了建设养殖场、购置养殖设备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农户负责投资建场和养殖事务,并依据合同保证一定的养殖存活率。温氏则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包括先进的养殖技术培训、优质的种苗供应、科学的饲料配方以及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通过这种合作模式,温氏实现了快速扩张,养殖业务覆盖全国多个省份,并逐渐拓展至海外市场。

仔猪销售在温氏的运营策略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维持现金流的关键手段。当部分区域单位生产成绩较好,仔猪存在富余时,在不影响公司肉猪出栏规划和合作农户正常排苗的前提下,温氏允许下属单位适当外销部分仔猪。2025 年 3 月,温氏仔猪销量环比暴增 57.18%,销售收入增长 52.79%。通过灵活调节外销仔猪数量,温氏能够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生产情况,及时回笼资金,确保企业的资金链稳定。这种策略不仅有效利用了现有资源,还提升了企业整体经营的灵活性,增强了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种猪优势也是温氏的一大亮点。温氏在种猪选育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培育出优质的种猪品种。这些种猪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能够为养殖户提供高质量的仔猪。凭借种猪优势,温氏在市场上能够获取 0.5 元 / 公斤的溢价。这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还增强了温氏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与农户合作过程中,温氏充分发挥种猪优势,为农户提供优质种猪,帮助农户提高养殖效益,进一步巩固了与农户的合作关系。

(三)淘汰区域,转型代养或无奈退出

在养猪行业的激烈竞争环境下,成本过高的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尤其是依赖外购仔猪的养殖户,更是陷入 “仔猪跌价追不上肥猪跌价” 的双杀困境,在这种情形下,转型代养或退出市场成为他们无奈的选择。

对于成本超过 16 元 / 公斤的企业和养殖户而言,在当前猪价下行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盈利极为困难。随着行业的发展,规模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市场掌控力,不断挤压高成本企业和养殖户的生存空间。当市场价格下跌时,高成本企业和养殖户由于无法承受亏损,往往只能被迫减少养殖规模甚至停产。在过去,一些依赖外购仔猪的养殖户,在仔猪价格上涨时,为追求利润,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大量采购仔猪。然而,当市场行情突然转变,肥猪价格下跌速度远远超过仔猪价格下跌速度时,他们就陷入两难境地。仔猪价格的下跌意味着他们前期的采购成本相对过高,而肥猪价格的下跌又导致他们的销售收益大幅减少,最终导致养殖亏损严重。

在这种困境下,转型代养成为部分企业和养殖户的出路之一。代养模式是指养殖户与规模企业合作,按照企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养殖,企业提供种苗、饲料、技术等支持,并负责回收成品猪。这种模式能够帮助养殖户降低养殖风险和成本,因为他们无需承担种苗采购、饲料研发和销售等环节的压力。对于那些自身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有限的养殖户来说,代养模式还能够让他们学习到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养殖能力。一些原本依赖外购仔猪的养殖户,在转型代养后,通过与规模企业的合作,实现了稳定的收益,避免了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巨大风险。

然而,代养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企业和养殖户。对于一些无法适应代养模式要求或者缺乏合作机会的企业和养殖户来说,退出市场可能是他们最终的选择。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市场资源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中小企业和养殖户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一些企业和养殖户由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无法在市场中立足,只能无奈地退出养猪行业。这种市场淘汰机制虽然残酷,但也有助于优化行业结构,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预警信号,下半年关键观察点聚焦

(一)出栏均重,压栏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养猪行业,8 月出栏均重是判断压栏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对猪价走势有着深远影响。当 8 月出栏均重超过 135 公斤时,通常表明压栏情况较为严重。压栏是养殖户基于对未来猪价上涨的预期,在生猪达到常规出栏体重时,选择继续饲养、推迟出栏的行为。当出栏均重持续上升,意味着市场上有大量生猪被压栏。这在短期内会减少市场上生猪的供应量,使得市场猪肉供给相对不足,从而对猪价形成一定的支撑。

然而,这种支撑只是暂时的。随着压栏时间的延长,一旦养殖户的预期发生改变,如预计未来猪价不再上涨或者达到其心理预期,就会集中出栏。这将在中期造成市场上生猪供给的急剧增加,远远超过市场的消化能力,从而打破供需平衡,导致猪价大幅下跌。压栏还会对整个产业链产生连锁反应。对于饲料供应商来说,压栏意味着生猪饲养周期延长,饲料需求增加,短期内销售额会增长;但长期来看,如果压栏导致猪价大幅波动,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受挫,饲料需求也会随之减少。对于屠宰加工企业,压栏初期生猪供应减少,可能面临原料短缺问题,影响生产和销售;而在压栏后期集中出栏时,又可能面临生猪供应过剩,加工能力不足的情况。

(二)仔猪料销量,产能收缩扩张的预兆

仔猪料销量的变化,是判断养猪行业产能收缩或扩张的重要预兆,对市场供需关系和猪价走势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当仔猪料销量出现连续两月下滑时,往往预示着产能正在收缩。仔猪料销量的下滑,表明市场上对仔猪的饲养需求减少,这可能是由于养殖户对未来生猪市场预期不乐观,减少了仔猪的采购量,或者是一些养殖户因成本压力、市场风险等因素,选择减少养殖规模甚至退出养殖行业。仔猪料销量的下滑还可能反映出市场上仔猪供应过剩,导致养殖户采购意愿降低。无论是哪种原因,产能收缩都会使得未来生猪的供应量减少,在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猪价可能会因供应减少而上涨。

反之,如果仔猪料销量持续增加,则表明市场上对仔猪的饲养需求旺盛,预示着产能在扩张。这可能是因为养殖户对未来生猪市场前景充满信心,看好市场行情,所以加大了仔猪的采购量,扩大养殖规模。一些新的养殖户可能受到行业利润的吸引,进入养猪行业,也会增加对仔猪料的需求。产能扩张会使得未来生猪的供应量增加,如果需求增长跟不上供应增长的速度,市场上猪肉供过于求,猪价就可能面临下行压力。

(三)冻品出库率,鲜品价格的关键影响

冻品出库率是影响鲜品价格的关键因素,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市场关系,对整个猪肉市场的价格走势和供需平衡有着重要影响。

当冻品出库率超过 70% 时,大量的冻品猪肉涌入市场,会对鲜品价格形成明显的压制。冻品猪肉在市场上与鲜品猪肉存在竞争关系,当冻品出库率过高时,市场上的猪肉供应量大幅增加,远远超过市场的消化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对鲜品猪肉的需求相对减少。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鲜品猪肉的价格不得不降低,以保持市场竞争力。冻品出库率过高还会影响市场对鲜品猪肉的预期,消费者可能会认为未来市场上猪肉供应充足,价格会继续下降,从而进一步减少对鲜品猪肉的购买。

从市场供需关系来看,冻品出库率的变化反映了市场上猪肉库存的情况。当冻品出库率较低时,说明市场上冻品猪肉库存相对充足,屠宰企业和经销商可能会减少对鲜品猪肉的采购和销售,以避免库存积压。这会导致鲜品猪肉的市场供应量减少,在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鲜品价格可能会上涨。而当冻品出库率过高时,市场上猪肉供应过剩,鲜品价格则会受到压制。

(四)牧原成本,行业洗牌的导火索

牧原作为养猪行业的龙头企业,其成本变化对整个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旦牧原成本继续下探,跌破 12 元 / 公斤,无疑将引发行业的强烈震荡,成为新一轮洗牌的导火索。

牧原在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成本优势一直是竞争的关键。若牧原成本进一步降低,意味着它在市场价格竞争中拥有更大的优势。在当前猪价下行的市场环境下,许多企业和养殖户已经面临着成本压力和亏损风险。当牧原成本跌破 12 元 / 公斤时,那些成本较高的企业和养殖户将面临更大的生存挑战。对于成本高于 14 元 / 公斤的企业和养殖户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成本劣势将更加明显,可能难以在市场上与牧原竞争。为了减少亏损,他们可能不得不减少养殖规模,甚至退出市场。

这种市场洗牌将导致行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小型养殖户和一些成本较高的企业可能会逐渐被淘汰,市场资源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头部企业凭借其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影响力,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行业的生产效率和集中度也将得到提高,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然而,在洗牌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短期的市场波动和就业问题。一些养殖户的退出可能会导致部分地区的养殖产业受到影响,相关从业人员可能面临失业风险。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市场洗牌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助于优化行业结构,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新时代生存法则,三重护城河才是关键

王祖力博士建议 “有能力企业适当去产能”,这一建议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在当前养猪行业的新时代背景下,赌行情的传统生存方式已逐渐失去优势,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起成本优势、数据决策和风险对冲的三重护城河。

成本优势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猪价下行的市场环境下,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空间。以牧原为例,其通过垂直整合模式,自建饲料厂、打造智能化养殖体系和屠宰加工环节,成功降低了成本,获得了每头猪近 500 元的安全空间。这使得牧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主动地位,能够在价格波动中保持盈利。对于其他企业来说,也应借鉴牧原的经验,通过优化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建立起自己的成本优势。

数据决策在现代养猪行业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养殖数据,包括猪只的生长状况、饲料消耗、疫病防控等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企业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优化养殖方案,提高养殖效率。利用大数据分析猪只的生长数据,可以精准调整饲料配方,满足猪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提高饲料转化率;通过分析疫病数据,可以提前预警疫病风险,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疫病损失。数据决策能够帮助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风险对冲也是企业应对市场波动的重要手段。在养猪行业中,市场价格波动、疫病风险等因素都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了降低这些风险,企业可以采取多种风险对冲策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锁定未来的销售价格,避免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链,降低市场风险;加大在疫病防控方面的投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少疫病发生的概率。风险对冲能够帮助企业在面对市场不确定性时,保持稳定的经营和发展。

这场 10 - 20% 的价格回调,无疑将成为检验企业真成色的试金石。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建立了成本优势、数据决策和风险对冲三重护城河的企业,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那些仍然依赖传统模式,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则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养猪企业应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生存法则,积极采取措施,建立起自己的三重护城河,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7-26 04:59 , Processed in 0.114401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