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文献精选:蛋鸡啄羽的营养防控措施--育雏期干预潜力何在?

[复制链接]

荣誉版主

奉献是美德。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信阳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蛋鸡啄羽(FP)是家禽业重大福利问题,并导致经济损失。过去20年记录显示,其发生率在24%至94%间。从营养角度看,行为转移和食羽理论是主要成因。肠道微生物组通过影响激素通路及受日粮(含羽毛)影响参与其中。雏鸡在出壳后最初几周经历“敏感期”,期间激素、营养和环境丰容(或缺乏)可能导致啄羽发生。

行为转移理论:
觅食行为受阻导致啄食动机转向羽毛。食羽理论:羽毛摄入(含90%不可消化的β-角蛋白)可能通过肠道生理影响行为。育雏期(0-10周) 是干预敏感窗口,早期经历(如垫料缺失、营养失衡)显著增加产蛋期啄羽风险。营养策略可通过调节生理机制(血清素通路、饱腹感、微生物群)和行为(延长采食时间)降低FP。

家禽的啄羽行为

啄羽行为分为五类:(1) 攻击性啄羽(AP);(2) 温和啄羽(GFP);(3) 严重啄羽(SFP);(4) 组织啄羽(TP);(5) 啄肛(VP)。SFP、TP和VP被视为伤害性啄羽,可导致同类相残。AP是建立稳定等级(啄羽顺序)的自然行为。GFP和SFP是非攻击性的异常破坏行为,仅见于圈养家禽。

啄羽程度

使用羽毛损伤作为啄羽指标需谨慎,因损伤一旦发生,可能掩盖后续啄羽的增加。大规模鸡群中,个体观察困难,损伤面积或严重程度的增加易被忽视。流行病学研究通常依赖问卷或直接观察,养殖户可能低估发生率。

关于啄羽的理论

啄羽是一个多因素问题,尚未明确单一成因或决定性因素,主要理论包括:行为转移理论、食羽理论和肠道微生物组。

qw1.jpg

啄羽的可能成因及其影响因素概述。箭头表示影响关系。条纹箭头和条纹虚点箭头显示假设内的内在关联。灰色突显的致病因素主要与营养相关。

行为转移理论:最被广泛接受。源于地面啄食行为的转移,可能由觅食或沙浴行为缺乏引发,啄食动机转向羽毛或同类。但啄羽也见于垫料充足环境,此理论无法完全解释。

食羽理论:
食羽量增加会导致啄羽增加。严重啄羽者通常摄入更多羽毛。羽毛含90%以上蛋白质(主要为β-角蛋白),虽无营养,但可能作为不溶性纤维影响消化(提高高啄羽品系的食糜通过率)。

qw2.jpg

达到50%二氧化钛(TiO?)排泄平台水平所需的时间(p < 0.05):FP = 啄羽组,feathers = 羽毛接触组,no feathers = 无羽毛接触组。改编自Harlander-Matauschek等(2006)的研究。

肠道微生物组:摄入羽毛影响微生物组成。研究发现高/低啄羽品系鸡的微生物代谢物(如盲肠总短链脂肪酸SCFA、丙酸、正丁酸)和菌群组成(如高啄羽鸡盲肠乳杆菌属减少)存在差异。微生物组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途径与中枢神经系统(CNS)沟通(肠-脑轴),可能影响行为(如应激敏感性),但其与啄羽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

育雏期的重要性

早期经历影响后期啄羽发展。铁丝网地面育雏增加啄羽和死亡率。研究显示:早期垫料中断增加5周龄重度啄羽;塑料垫料育雏增加产蛋期重度啄羽;育雏期环境丰容改善羽毛质量。出壳后前10天是学习与环境互动的关键期,突触形成在前三周。可能存在一个“敏感期”,期间生理机制(如血清素系统)易受营养和环境因素影响。

血清素的作用:血清素能系统参与啄羽。育雏期中枢血清素缺乏与发病有关。育雏后期及产蛋期的啄羽鸡外周血清素水平较低。调节血清素水平可能是预防策略。

育雏期营养干预策略

营养是影响动物行为的可行方法,可通过两种方式影响啄羽:一是特定营养素作用于生理机制,缺陷与不平衡会促进啄羽,适时补充适当营养可减少或预防;二是影响采食行为,延长采食时间,让雏鸡分心,减少啄羽,育雏期尤为重要。

特定营养素

氨基酸
低蛋白日粮及赖氨酸缺乏会显著增加啄羽。日粮赖氨酸水平与蛋鸡羽毛评分呈正相关,赖氨酸不足显著降低羽毛评分。精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等与羽毛发育相关,其缺乏可能诱发啄羽。色氨酸作为血清素前体,补充可减少啄羽,但需与其他氨基酸协同(如色氨酸:赖氨酸比例),单一补充效果有限。

qw3.jpg
赖氨酸摄入水平(mg/只鸡/天)对蛋鸡五个身体部位(颈部、背部、泄殖腔区、翅膀和胸部)平均累积羽毛评分的影响(评分范围:1=完全无羽毛,4=羽毛完整)。图中曲线分别表示27周龄(黑色)、47周龄(条纹)和66周龄(点状)的蛋鸡。改编自Kumar等(2018)的研究。

膳食纤维 高纤维日粮通过延长饲料在肌胃的滞留时间,增强饱腹感,减少啄羽。低纤维日粮可能增加觅食行为,但也可能因垫料不足导致蛋鸡啄羽。非淀粉多糖(NSP)可增加肌胃重量和消化滞留时间,其不溶性来源对减少啄羽效果更显著。

肠道微生物组 日粮成分影响肠道菌群(如羽毛摄入可增加角蛋白水解菌),进而可能通过色氨酸代谢、短链脂肪酸生成或迷走神经作用影响啄羽,但因果关系尚未明确。

采食行为干预

占用时间:提供青贮草料、啄食块等环境丰容物,可通过增加觅食行为分散啄羽注意力。啄食丰容物与啄羽行为呈负相关。

延长采食时间:
能量稀释(如添加沙子、NSP)可增加采食时长(+23-45%),减少啄羽。高 NSP 日粮通过延长胃肠道滞留时间,调节饱腹感,尤其在育雏期干预可降低后期啄羽风险。

结 论

啄羽是蛋鸡行业重大福利问题,营养角度看,行为转移、食羽理论为主要诱因,育雏期经历影响后期啄羽。营养可通过作用于血清素系统、饱腹感、微生物组等生理机制,或延长采食、增加觅食等行为调节减少啄羽。育雏敏感期的营养干预(如特定氨基酸、高纤维)可改善雏鸡生理或行为模式。未来需深入研究敏感期生理机制、肠-脑轴作用及优化营养策略,开发有效预防策略。

文献来源:Mens, A. J. W., van Krimpen, M. M., & Kwakkel, R. P. (2020). Nutritional approaches to reduce or prevent feather pecking in laying hens: any potential to intervene during rearing? World’s Poultry Science Journal, 76(3), 591–610.



来源: 家禽营养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7-17 22:33 , Processed in 0.196836 second(s), 3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