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7|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又一国企加码养猪!将构建300万养猪产能!国资养猪或带来行业变革!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10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期,又一家国企加码养猪业引发行业广泛关注——融通农发正于四川、河北、湖北的四大养殖基地打造70.4万头规模化产能。未来,这家企业还将持续联动国内头部猪企,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构建年出栏300万头的生猪产能体系。而在此之前,国资早已通过多种方式全面加码养猪业。国资密集入场养猪的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层逻辑?

国资入场的“加速度”

近年来,中国养猪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国资企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速入场,通过产能扩张、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重塑行业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全国至少已有37家国有企业涉足养猪业,2023年生猪出栏量合计超2200万头,规划产能超4400万头,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6%以上。并且这一数据在2025年持续攀升:以广东为例,广垦畜牧、越秀农牧等5家国企计划到2025年形成960万头产能,占全省目标出栏量的29%。此外还有中粮家佳康、新五丰等头部企业更以千万头级产能位列行业第一梯队。

这种扩张力度在具体项目中尤为显著。湖北农发集团投资12亿元建设的云梦农旭畜牧楼房养猪基地,采用负压通风、智能环控等技术,年出栏生猪46万头,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8个月;山西中农源科农业一体化基地综合体项目作为2025年省级重点工程,规划年出栏100万头,实现废水100%循环使用和废气“零排放”,并配套建设有机肥加工、屠宰冷链等全产业链设施。这些项目不仅是产能的简单叠加,更代表着从传统养殖向智能化、生态化的全面升级。

可见,国资入场养猪的队伍越发庞大,但大家都知道,自2021年以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就常年位于4000万头以上,猪肉供应已得到坚实保障,加码养猪也可能会加深猪周期,那么为何国资还要持续加码入场呢?

国资养猪的深层逻辑

首先,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强调“做好生猪产能监测和调控”,2023年更明确提出“引导资源向规模化养殖倾斜”。在这一背景下,国资企业成为政策落地的核心载体。

例如,厦门建发物产通过重整天邦食品,不仅注入资金缓解其债务危机,更通过供应链优势稳定饲料原料供应,确保区域猪肉市场平稳;四川商投集团在巴中市恩阳区创新“提前锁定订单、分批执行收储”模式,2024年带动当地生猪销售收入6000余万元,直接拉动屠宰加工产能释放20%。这种“政策引导+国资执行”的模式,使生猪产能调控从纸面规划转化为可落地的生猪产能。

第二,国资入场托底企业。2022年以来多轮猪周期的冲击,导致傲农生物、天邦食品等企业累计亏损超62亿元,资产负债率一度突破100%,如果放任企业破产倒闭,不仅会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也会严重影响区域内的生猪供应。

因此,在企业深陷泥潭时,国资往往以“白衣骑士”身份介入,例如泉州发展集团联合湖北粮食公司向傲农生物注资17亿元,通过债务重组将其负债率从103.69%降至67.80%,并引导其退出低效市场,聚焦福建、江西等优势区域。

可见,这种“逆周期投资”策略,既避免了系统性风险爆发,又为行业低谷期的产能优化提供了资金保障。正如农业农村部一位专家所言,“国资的介入,能更有效地防止市场失灵导致的产能波动”。

第三,国资入场也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随着生猪产业规模化的加速,许多中小养殖户因为在资金、技术等层面的劣势,导致不得不退出行业。因此,部分国资探索出“国企+农户”协同模式:湖北农发集团通过“猪链贷”为中小养殖户提供资金支持,集中采购兽药、饲料降低成本;广东颐丰智农采用“五统一分”代养模式,将仔猪、饲料、屠宰环节标准化,既保障农户收益,又提升供应链稳定性。这种“以大带小”的产业协同,也是在探索寻找“规模化养殖和农民致富”之间的平衡点。

第四,国资企业正成为技术创新的试验田。例如多家国资猪场的楼房养猪基地引入AI识别、物联网监控系统,实现疾病预警“分秒级响应”;山西中农源科项目利用光伏、地热等清洁能源,使基地能源自给率达100%,碳排放降低60%-80%。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有助于推动绿色养殖的加速发展。

第五,国资入场利于“反垄断”。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的飞速发展,业内不少人担心出现“养猪垄断”的情况,尤其是如果大型猪企被外资裹挟,那么将危害粮食安全。所以国资入场一方面是稳定产能,一方面也能有效预防“垄断”情况的出现。

实际上,当前国资养猪已从单纯的产能扩张转向全产业链价值提升,随着中央财政对农业保险、农机购置等政策支持的持续加码,国资养猪已成为推动行业高质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政策引导、资本整合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在保障民生供给的同时,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的整体跃升。

总的来说,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经济增长需求下,国资加码养猪有利于充分发挥其资源整合优势、抗风险优势和联农带农优势,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发挥“稳定器”和“创新引擎”的作用,加速推动“养猪强国”的建设......而这一切,或许才刚刚开始。

来源:猪好多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7-16 21:41 , Processed in 0.089240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