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0|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蛋鸡育成期补钙对初产时蛋壳质量的影响

[复制链接]

荣誉版主

奉献是美德。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蛋鸡养殖产业链中,初产蛋的商品价值直接取决于蛋壳质量。据行业统计,初产蛋因蛋壳破损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养殖总成本的 8%-12%,而育成期钙营养管理不当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首要原因。本文结合一线养殖案例、实验数据和实操方案,系统解析育成期管理与初产蛋壳质量的关联,为养殖户提供可落地的技术指导。

一、蛋鸡育成期的阶段划分与关键管理指标

蛋鸡育成期(7-20 周龄)的生理发育具有明确的阶段性特征,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和管理重点差异显著,以下为具体划分及实操要点:

(一)育成前期(7-14 周龄):骨骼框架构建期

生理特点
:此阶段蛋鸡胫骨长度每周增加 2-3mm,到 14 周龄时胫骨长度应达到 80-85mm(罗曼褐标准),若低于 75mm 则提示骨骼发育不良。肌肉组织日增重可达 5-8g,消化系统容积扩大 3 倍以上。

营养参数

1.钙水平:1.0%-1.2%(其中有效磷 0.45%-0.5%)。

2.蛋白质:15%-16%(赖氨酸 0.75%、蛋氨酸 0.32%)。

3.代谢能:2650-2700kcal/kg。

实操案例:山东某养殖场饲养的 1000 只海兰褐蛋鸡,7 周龄时胫骨平均长度 72mm,通过调整饲料钙磷比至 1.8:1,添加 200g / 吨植酸酶,14 周龄时胫骨长度达标率提升至 92%。

管理要点

1.每周随机抽取 30 只鸡测量胫骨长度(用游标卡尺从跗关节到膝关节)。

2.保证每只鸡至少 15cm采食空间。

3.每日光照控制在 8-10 小时,避免过早刺激生殖系统。

(二)育成后期(15-20 周龄):钙储备关键期

生理特点
:卵巢重量从 15 周龄的 0.5g 增至 20 周龄的 12g 以上,髓质骨开始形成(占骨骼总量的 20%-30%),为产蛋储备可动员钙源。

营养参数

钙水平:逐步从 1.2% 提升至 2.5%-3%(开产前 2 周达 3%)

蛋白质:16%-17%(增加亚麻籽等 omega-3 来源)

维生素 D3:2000-2500IU/kg(促进钙吸收)

转群管理:16-18 周龄转入产蛋舍,提前 3 天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减少应激导致的采食量下降(应激可使钙摄入减少 15%-20%)。

二、育成后期补钙量对初产蛋壳质量的量化影响

通过对比国内 5 家规模化养殖场(各 3 万只鸡)的实验数据,不同钙水平对初产(21-24 周龄)蛋壳质量的影响如下:

(一)补钙不足的影响

1.蛋壳厚度降低: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钙是形成蛋壳的关键原料。育成后期补钙不足,蛋鸡体内钙储备不足,初产时无法为蛋壳形成提供充足的钙,导致蛋壳厚度明显降低。研究表明,当育成后期钙水平低于 2% 时,初产蛋鸡蛋壳厚度较正常水平降低 5%-10%。

2.蛋壳强度下降:蛋壳强度与蛋壳的厚度和结构密切相关。钙不足会导致蛋壳结构疏松,从而使蛋壳强度下降。这使得鸡蛋在运输、储存过程中更容易破损,增加了养殖损失。实验数据显示,钙水平不足的初产蛋鸡,其鸡蛋破损率较正常情况提高 15%-20%。

3.蛋壳表面质量差:补钙不足还会导致蛋壳表面出现斑点、凹陷等缺陷,影响鸡蛋的外观品质,降低商品价值。消费者通常更倾向于选择外观完好的鸡蛋,这类有缺陷的鸡蛋在市场上的售价往往较低。

4.补钙不足(钙 < 2.0%)的具体危害

检测指标

钙 1.5% 组

钙 2.0% 组

差异幅度

蛋壳厚度(mm)

0.28

0.32

降低 12.5%

蛋壳强度(kgf)

3.2

3.8

降低 15.8%

破损率(%)

18.6

8.3

增加 124%

髓质骨密度(g/cm?)

1.82

2.15

降低 15.3%

典型案例:某场 15-20 周龄使用钙 1.8% 的饲料,初产鸡蛋中沙壳蛋占比 7.2%,剖检发现 30% 的蛋鸡股骨易折断。通过在 18 周龄紧急添加 1% 石粉,2 周后蛋壳强度提升至 3.5kgf。

风险传导:钙储备不足会导致初产鸡每周动用 2-3% 的骨钙,持续 4 周后会引发笼养蛋鸡疲劳综合征,产蛋率下降 8%-12%。

(二)补钙过多的影响

1.影响其他矿物质吸收:钙与磷、镁等矿物质在吸收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育成后期补钙过多,会影响蛋鸡对磷、镁等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致体内矿物质代谢失衡。例如,高钙会与磷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磷酸盐,降低磷的利用率,进而影响骨骼的发育和功能。

2.增加肾脏负担:过量的钙需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增加肾脏的工作负担,长期下去可能导致肾脏损伤,影响蛋鸡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有研究发现,当钙水平超过 4% 时,蛋鸡肾脏疾病的发病率较正常水平提高10%-15%。

3.降低饲料适口性:高钙饲料的口感较差,会降低蛋鸡的采食量。采食量下降会导致蛋鸡摄入的其他营养物质不足,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殖器官的成熟,间接影响初产时的蛋壳质量。

4.补钙过量(钙 > 4.0%)的负面效应

检测指标

钙 4.5% 组

钙 3.0% 组

差异幅度

尿酸盐沉积率(%)

12.3

3.1

增加 296%

锌吸收率(%)

38.5

52.3

降低 26.4%

蛋壳斑点率(%)

9.8

3.2

增加 206%

日增重(g)

3.2

4.5

降低 28.9%

危害机制:过量钙与植酸结合形成不溶物,导致每千克饲料中有效磷下降 0.1-0.15 个百分点,引发软骨症(与缺钙症状相似,易误诊)。

(三)适宜补钙的效果当育成后期补钙数量适宜(一般钙水平在 3%-3.5%)时,蛋鸡能够充分吸收和利用钙,形成充足的髓质骨储备。初产时,蛋鸡可以从髓质骨中快速获取钙,满足蛋壳形成的需求,从而保证蛋壳厚度适中、强度良好、表面光滑,大大提高了蛋壳质量。同时,适宜的钙水平不会对其他矿物质的吸收和肾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有利于蛋鸡的健康生长。

最佳钙水平(2.5%-3.0%)的实证效果

某养殖场采用阶梯式补钙方案:

15-17 周龄:2.5% 钙(石粉:贝壳粉 = 1:1)。

18-20 周龄:3.0% 钙(添加 0.1% 酸化剂)。
结果显示:初产蛋合格率 96.8%(行业平均 91.5%),24 周龄产蛋率达 85%(比标准提前 3 天)。

三、补钙管理的核心原理与实操技术

育成后期补钙对初产蛋壳质量的影响主要基于蛋鸡体内钙的代谢和骨骼发育的生理机制,具体原理如下:

(一)髓质骨的形成与钙储备
育成后期,蛋鸡的生殖器官开始发育,体内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刺激髓质骨的形成。髓质骨是一种富含钙的骨骼组织,主要分布在长骨的骨髓腔中。它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钙,育成后期补充的钙大部分用于髓质骨的构建。髓质骨作为钙的 “储备库”,在蛋鸡产蛋期间,尤其是夜间蛋壳形成时,能够快速释放钙,满足蛋壳形成对钙的需求。如果育成后期补钙不足,髓质骨形成较少,钙储备不足,初产时就无法为蛋壳形成提供足够的钙,导致蛋壳质量下降。

(二)钙的吸收与代谢调节
钙的吸收主要在小肠进行,需要维生素 D 的参与。维生素 D 能够促进小肠黏膜对钙的吸收。育成后期补充适量的钙,同时保证维生素 D 的充足供应,能够提高钙的吸收效率。吸收进入血液的钙一部分用于髓质骨的形成,另一部分则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

体内的钙代谢受到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等激素的调节。当血液中钙水平降低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髓质骨释放钙,以维持血液中钙的稳定;当血液中钙水平过高时,降钙素分泌增加,抑制髓质骨释放钙,并促进钙在骨骼中的沉积。育成后期适宜的补钙能够维持体内钙代谢的平衡,为初产时蛋壳形成提供稳定的钙源。

(三)蛋壳形成的钙来源
蛋壳的形成主要在蛋鸡的子宫中进行,大约需要 20-26 小时。蛋壳中的钙约有 60%-70% 来自于饲料中的钙,30%-40% 来自于髓质骨的储备。在夜间,蛋鸡停止采食,饲料中的钙供应中断,此时髓质骨释放的钙就成为蛋壳形成的主要钙源。育成后期补钙充足,髓质骨储备丰富,能够在夜间为蛋壳形成提供足够的钙,保证蛋壳的正常形成;如果髓质骨储备不足,夜间钙供应不足,就会导致蛋壳质量下降。

(四)钙代谢的关键机制

1.髓质骨的特殊作用由雌激素诱导形成的网状骨结构,每克髓质骨可储存 30-40mg 钙,相当于 1 枚鸡蛋壳的钙需求量(2.2g 蛋壳含 2g 钙)。育成后期髓质骨发育不良,会导致产蛋期每次排卵后血钙骤降 0.3-0.5mmol/L。

2.昼夜节律影响蛋鸡蛋壳形成主要在夜间(占 70%),傍晚补钙可使肠道钙吸收效率提高 25%(此时胃酸分泌旺盛)。
(五)可落地的补钙方案

1.
钙源选择

石粉:含钙 38%,需粉碎至 80 目(避免大颗粒导致挑食)。

贝壳粉:含钙 35%,颗粒直径 2-3mm(保留 10% 粗颗粒,延长吸收时间)。

混合比例:石粉 60%+ 贝壳粉 40%(兼顾快速吸收与持续供给)。

2. 饲喂技术

时间:每天 16:00-17:00 单独补饲钙源(占日需求量的 30%)。

方法:将钙源均匀撒在料槽,避免与维生素预混料直接混合(钙会破坏维生素 K)。

3. 监测方法

.每周检测蛋壳比重(用盐水梯度法:1.080-1.085为合格)。

每月检测血液钙浓度(正常范围2.5-3.0mmol/L)。

(六)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问题表现

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蛋壳两端薄中间厚

钙吸收波动大

分早晚两次补钙

蛋壳表面有针孔

钙磷比失衡(<1.5:1)

补充磷酸氢钙至有效磷 0.45%

蛋鸡瘫软率高

维生素 D3 不足

饮水中添加 500IU / 只?天的 VD3

四、不同品种蛋鸡的补钙差异

品种

育成后期推荐钙水平

初产体重(kg)

蛋壳质量优势指标

罗曼褐

2.8%-3.0%

1.55-1.65

蛋壳强度高

伊莎褐

2.6%-2.8%

1.45-1.55

蛋壳光滑度好

海兰灰

2.5%-2.7%

1.35-1.45

蛋壳色泽均匀

注意点:轻型蛋鸡(如白壳蛋鸡)对高钙更敏感,钙水平超过 3% 时,肠道吸收率下降更明显(比褐壳蛋鸡高 8%-10%)。

qw6.jpg

蛋鸡育成期的补钙,尤其是育成后期的补钙,对初产时的蛋壳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合理的补钙数量和正确的补钙方法能够提高蛋壳厚度、强度和表面质量,减少鸡蛋破损率,提高养殖效益。反之,补钙不足或过多都会对蛋壳质量和蛋鸡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广大蛋鸡养殖户应充分认识到育成后期补钙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补钙知识和方法,避免常见误区。通过合理划分育成期阶段,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需求精准补钙,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和监测,不断优化补钙方案,以提高初产蛋鸡的蛋壳质量,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在蛋鸡养殖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育成期补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只有将各个环节都做好,才能保证蛋鸡的健康生长和高产优质,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的鸡蛋产品。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蛋鸡养殖户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助力蛋鸡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家禽》《动物营养学报》及全国 规模化养殖场实测,具体使用请结合品种、日龄调整,建议先小范围试用。
中国知网:官网(https://www.cnki.net/
万方数据:网址为https://www.wanfangdata.com.cn/
维普资讯:官网是https://www.cqvip.com

qw7.jpg

来源:知网、妙饲新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7-12 12:14 , Processed in 0.151715 second(s), 3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