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8|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沃德辰龙周宝贵:从“菜篮子”工程到全球种源竞争的战略纵深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微信图片_20250709105959.jpg

周宝贵,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现任北京沃德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市蛋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等。

从规模蛋鸡场到全球种源竞争者的跨越

北京沃德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深刻映射着中国蛋鸡产业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化转型的跨越历程。自1975年依托北京市"菜篮子"工程启动蛋鸡养殖,企业便与行业同频共振,在半个世纪中完成三次关键跃迁:1989年以50万只存栏规模问鼎亚洲最大蛋鸡场,标志着规模化养殖的突破;2009年京系列蛋鸡新品种通过审定,实现种源自主化突破;2018年沃德168肉鸡品种获批,正式形成蛋鸡与肉鸡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这种发展脉络在2019年京粉6号、2021年沃德188等新品种持续推出中得以延续,最终构建起覆盖育种、养殖、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值得关注的是,企业虽未公开具体研发投入数据,但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在育种技术、遗传改良、健康养殖等领域持续突破,例如"京粉6号"700日龄产蛋量达500枚的产品效益成就,印证了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效能。


大数据解码:蛋鸡产业周期性波动背后的深层逻辑

行业演进的数据图谱揭示着更深层的运行规律。通过对2010-2024年蛋鸡市场斤蛋盈利数据的深度解构,发现市场波动呈现三级周期嵌套特征:每3-4年形成大、中、小年交替的宏观周期,年度内呈现"上半年低迷、下半年复苏"的显著季节性特征,季度层面则凸显"春季筑底、秋季冲高"的消费驱动规律,而4月与9月分别作为年度盈利低点与高点的现象,更将市场波动细化至月度维度。这种周期性特征本质上是蛋鸡生物学特性与市场机制的共振结果——5个月的产蛋滞后期导致供给调整滞后,持续52-60周的产蛋周期形成稳定供给基础,而户均存栏突破1.6万只的行业现状,则放大了养殖群体的决策同质性效应。

当前产业正处于转型深水区,2025年1-5月市场数据呈现出矛盾与机遇并存的特征。商雏更新量达近六年新高,在产蛋鸡存栏持续走高,但蛋价指数与盈利指数却环比下降,行业进入微利甚至亏损区间。这种结构性矛盾源于三重因素叠加:规模化程度提升带来的效率改进、资本涌入催生的产能扩张,以及数字化转型滞后导致的管理瓶颈。具体而言,笼位3万只以上的养殖场存栏占比超60%,自动化设备普及率逐年提升,但数据孤岛现象依然普遍,生产标准执行存在20%-30%的偏差率,疫病防控仍依赖传统经验。

智慧蛋鸡:数字化转型如何重塑生产效率

数字化转型成为破解困局的核心抓手。沃德辰龙构建的智慧蛋鸡平台通过十二大应用场景,实现了从资讯获取到生产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覆盖。耳聪目明汇资讯模块整合市场行情、行业资讯、热点话题,解决信息碎片化问题;有备无患会养鸡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兽医和智能预案推送,将养殖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数字标准;广开财路惠交易平台连接580余家上下游企业,交易额突破百亿规模,采购周期缩短30%,库存周转率提升25%。

在管理端,基于对家禽行业经营管理本质的理解,通过流程再造、模式再造,构建数字赋能产业发展的“人财物、产供销”模块化SaaS产品,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智能化、数字化解决方案。人力与生产两大数字化系统形成协同效应:人力系统通过任职轨迹管理、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员工效能,实施后员工工作效率提升18%,人力成本降低10%;生产系统借助疾病大模型、生产统计预警等功能,实现鸡只死亡率降低7%,产蛋率提升4%。

家禽行业专业大模型"小慧"的推出,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产业实践。该智能体通过业务架构、系统架构、决策架构、技术架构的四维整合,构建起覆盖制种、养殖、金融、科研等九类用户的服务体系。这种创新不仅打破了传统养殖的时空限制,更通过共建共创共享共赢的模式,推动形成数字化新业态。

从产业格局来看,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竞争边界。头部企业通过构建数字平台整合资源,中小养殖户则借助智慧系统提升竞争力,行业集中度与技术渗透率同步提升。沃德辰龙的实践显示,采用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的养殖场,其单位成本较传统模式低12%-15%,市场响应速度提升50%。这种效率革命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更延伸至供应链管理——通过农资超市与青年鸡交易平台,企业实现种苗、饲料、设备的一站式采购,采购成本降低8%,交付周期缩短40%。

在区域市场维度,数字化转型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北方产区依托规模化优势,重点推进生产环节的智能化改造,河北、山东等地的大型养殖场已实现环境控制、饲喂系统的全自动化;南方市场则侧重供应链整合与品牌建设,江苏、浙江的养殖企业通过电商平台拓展深加工产品,使鸡蛋附加值提升30%。这种区域协同创新模式,正在形成南北呼应的产业升级格局。

政策引领下的产业升级路径

政策环境对产业转型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地方层面如安徽等地发布《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规模化养殖率突破85%、智能设备渗透率达50%以上的目标。环保政策方面,新修订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要求大型养殖场必须配备粪污资源化处理设施,推动低蛋白日粮标准普及,促使企业增加环保投入。贸易政策层面,RCEP协议的深化实施为中国蛋品出口创造新机遇,近年来种用鸡蛋出口量显著增长,但国际市场竞争也要求企业提升疫病防控与产品质量标准。

中国蛋鸡产业的国际布局与挑战

国际蛋鸡市场对比显示,全球产业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2024年美国蛋鸡存栏量同比下降2.8%至3.11亿只,受禽流感影响蛋价同比上涨141.9%;欧盟存栏量同比下降3.13%至12.4亿只,产量下降1.83%;而中国在产蛋鸡存栏量达12.8亿只,同比增长5.8%,鸡蛋产量超30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近40%。这种反差凸显中国产业升级的成效,也预示着国际市场拓展的潜力。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存栏量快速增长(巴西2024年存栏量增长11.6%,印度产量增长3.18%),为中国种鸡出口提供空间,2023年“京红1号”种鸡首次出口非洲,未来有望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5G与区块链技术驱动的产业新生态

展望未来,数字化转型将向深度集成方向发展。通过5G技术实现养殖设备与管理系统的实时互联,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质量追溯体系,借助物联网传感器采集多维数据,行业正在构建"数据集成-精准管理-智能决策"的闭环系统。沃德辰龙的实践表明,当养殖户通过手机即可完成疫病诊断、市场分析、农资采购时,数字化转型已从概念变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提升工具。这种变革不仅推动企业自身跨越发展,更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彰显着畜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价值。

(本文依据第十三届蛋鸡行业发展大会上周宝贵副董事长的报告及相关网络数据整理而成。)

来源:中国禽业导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7-13 05:42 , Processed in 0.109774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