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蛋鸡蛋壳品质的影响因素及营养提升策略

[复制链接]

荣誉版主

奉献是美德。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LAN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对于蛋鸡养殖户而言,鸡蛋品质至关重要,而蛋壳作为鸡蛋品质最直观的外在表现,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本文深入剖析蛋壳的形成过程、结构、组成成分及其中的色素情况,系统阐述评价蛋壳质量的常用方法,全面探讨遗传、生理、饲养管理、疾病药物以及营养等因素对蛋壳品质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提高蛋壳质量的营养措施,旨在为蛋鸡养殖过程中提升蛋壳品质提供科学、全面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在蛋鸡养殖产业中,鸡蛋品质是决定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蛋壳作为鸡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优劣不仅影响鸡蛋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完整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研究表明,约 6% - 10% 的鸡蛋因蛋壳质量不佳而造成损失 ,同时蛋壳颜色和光泽度也在市场销售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国家消费者偏爱褐壳鸡蛋。因此,深入了解蛋壳相关知识,探究影响蛋壳品质的因素,并寻找有效的提升措施,对蛋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qw1.jpg

一、蛋壳的形成与结构

1.1 蛋壳的形成


鸡蛋的形成是一个连续且复杂的生理过程,大约需要 24 - 25 小时完成。当卵进入输卵管漏斗部后,仅需 15 分钟就能形成蛋黄膜和系带;随后进入膨大部,经过约 15 分钟形成卵蛋白;接着进入峡部,耗时 1 - 2 小时形成内外壳膜;在管状蛋壳腺中,需 5 小时形成蛋壳乳突;最后进入蛋壳腺子宫部,经过 15 - 16 小时的钙化过程,最终形成完整的蛋壳。从排卵开始计算,蛋壳形成时间约占整个鸡蛋形成时间的 4/5。在此过程中,碳酸钙晶体与蛋壳基质蛋白相互作用、嵌合,逐渐构建起具有特定厚度和强度的蛋壳结构。

1.2 蛋壳的结构

蛋壳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内壳膜、外壳膜、乳头层、栅栏层、垂直晶体层和油质层。蛋壳膜分为内外两层,约占蛋湿重的 1.02%,厚度在 65 - 69μm 之间,主要由蛋白质构成,其中以糖蛋白形式存在的蛋白质约占膜总重的 90%,此外还含有约 3% 的脂质体和 2% 的糖类。外壳膜上分布的特殊乳头核心,作为蛋壳形成的成核位点,标志着乳头层形成的起始。栅栏层以乳头层为基础,逐渐沉积钙盐,其厚度约占整个蛋壳的 1/3,与蛋壳强度密切相关。垂直晶体层是钙盐沉积的最后一层。最外层的油质层,又称皮质层,厚度约 12μm,在鸡蛋排出前 90 分钟由上皮细胞分泌并沉积,主要含有 85% - 90% 的蛋白(主要为糖蛋白)、少量黏多糖(4%)、脂类(3%)和棕色素卟啉(褐壳蛋鸡),还含有磷元素。栅栏层、垂直晶体层和油质层对蛋壳的刚性起主要作用,而乳头层则在抗裂纹扩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1.3 蛋壳的组成成分

蛋壳主要由 96% 的无机物和 2% 的基质成分构成。其中,无机部分包含 98.2% 的钙、0.9% 的磷和 0.9% 的镁;有机基质由蛋壳膜、乳头状核心、蛋壳基质和油质层组成,其形成过程直接决定蛋壳的形成速度与完整性。研究发现,糖醛酸作为一种黏多糖,其在蛋壳中的含量比壳膜中高出 5 倍多,且与蛋壳强度呈现较强的相关性,在蛋壳钙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4 家禽蛋壳中的色素

在蛋壳形成的最后阶段,蛋壳腺上皮细胞分泌的色素会逐渐沉积在蛋壳上,主要沉积于蛋壳的油质层,同时钙化蛋壳上也含有一定量的色素。褐壳鸡蛋蛋壳的主要色素为原卟啉 - IX,此外还存在大量尿卟啉和结合型原卟啉。关于原卟啉的来源,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同位素标记显示其碳链上的碳来源于甘氨酸和琥珀酸,推测卟啉可能在细胞外重新合成,且该合成过程需要磷酸吡哆醛的参与,因此色素合成可能与 VB6 存在关联;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蛋壳中的卟啉来源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由于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所以色素与铁也存在一定联系 。

二、评价蛋壳质量的常用方法

2.1 蛋壳厚度


蛋壳厚度是衡量蛋壳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由于蛋壳厚度在整个蛋表面分布不均匀,而蛋壳赤道线处分布相对均匀且最为脆弱,因此一般选取鸡蛋赤道线的三个部位测量蛋壳厚度,并取其平均值来代表整个鸡蛋的蛋壳厚度。正常鸡蛋蛋壳厚度通常在 0.3 - 0.4mm 之间,即使是微小的厚度变化,也会对蛋壳破损程度产生显著影响。例如,Carnarius 等人通过对比正常鸡蛋、破裂鸡蛋和有裂纹鸡蛋发现,破裂鸡蛋(0.36mm)和有裂纹鸡蛋(0.35mm)的厚度明显低于正常鸡蛋(0.38mm) 。不过,Tyler 等人研究指出,破蛋率与鸡蛋蛋壳厚度并非完全呈线性相关,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曲线关系。

2.2 蛋壳强度

蛋壳强度反映了蛋壳抵抗损坏的能力,一般使用蛋壳强度测定仪测量每平方厘米蛋壳所能承受的压力大小。优质蛋壳的强度通常应达到 3.5 kg/cm? 左右。Carnarius 等人的研究表明,蛋壳强度与栅栏层的宽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栅栏层结构的完整性和厚度对蛋壳强度起着重要作用。

2.3 蛋壳变形值

蛋壳变形值用于衡量蛋壳的弹性,蛋壳越坚硬,其变形值越小。正常情况下,蛋壳变形值应在 15 - 16mm 之间,一般不宜超过 20mm。该指标能够直观反映蛋壳的柔韧性和抗变形能力,对于评估蛋壳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4 蛋比重

蛋比重是一种在不破坏鸡蛋的前提下估测蛋壳厚度的有效方法,其基于所有厚蛋壳鸡蛋均为蛋壳质量良好的假设,且与蛋壳破损存在一定相关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薄蛋壳并不一定意味着蛋壳强度低,蛋比重与蛋壳破损率同样呈现曲线相关关系 。通过测量蛋比重,可以快速、简便地对鸡蛋蛋壳质量进行初步筛选和评估。

2.5 蛋壳裂纹

在商品蛋鸡场中,常用灯光照蛋法或电子裂纹检测器检测蛋壳的裂纹和其他缺陷。灯光照蛋法通过光线穿透鸡蛋,使裂纹在光线照射下显现出来;电子裂纹检测器则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能够更精准地检测出蛋壳表面及内部的细微裂纹,为鸡蛋质量把控提供重要依据。

2.6 蛋壳颜色

目前,测定蛋壳颜色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 CMV 系统测定蛋壳表面的 L(亮度)、a(红色度)和 b(黄色度)值;二是测定鸡蛋壳表面的反射率。一般来说,褐壳蛋鸡的反射率在 25% - 40% 之间,数值越大表明蛋壳颜色越浅。蛋壳颜色不仅是鸡蛋外观品质的重要体现,还在市场销售中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影响。

三、影响鸡蛋蛋壳品质的因素

3.1 遗传因素
蛋壳强度和蛋壳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品种、品系的蛋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商品蛋鸡与地方品种蛋鸡在蛋壳品质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特点。通常情况下,白壳蛋的破损率相对较高,高产蛋鸡由于产蛋频率高、蛋壳形成时间相对缩短等原因,其破损率往往高于低产蛋鸡。这些遗传差异为蛋鸡品种选育和改良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科学的育种手段,可以逐步培育出蛋壳品质优良的蛋鸡品种。

3.2 生理因素
随着蛋鸡日龄的增长,蛋壳质量会逐渐下降。Grobas 等人研究发现,褐壳蛋鸡在 22 - 74 周龄期间,鸡蛋破损率从 0.43% 上升至 1.81%;同时,22 - 57 周龄的蛋壳厚度从 0.403mm 降低到 0.373mm,蛋壳比例从 9.8% 下降到 8.9% 。Odabasi 等人的研究表明,随着鸡日龄的增加,鸡蛋重量逐渐增加,导致蛋壳表面积增大,使得蛋壳色素分布不均,从而使蛋壳颜色逐渐变浅。此外,蛋鸡蛋壳重量无法增加与 25 - 羟基维生素 D3 - 1 - 羟化酶的活性密切相关,该酶在蛋鸡体内钙平衡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产蛋时间也是影响蛋壳质量和破蛋率的重要生理因素,下午产蛋的鸡蛋由于在子宫内停留时间较长,蛋壳沉积充分,因此更不易破损。

3.3 饲养管理因素
鸡舍内的温度对蛋壳品质影响显著。高温环境下,蛋鸡采食量下降,导致钙摄入量减少;同时,鸡的呼吸加快,血液 pH 值升高,乳酸在血液中积聚,致使血液中游离钙含量急剧下降;此外,高温还会促使机体释放骨髓内的磷酸钙,使蛋鸡表现出缺钙症状。当鸡舍温度超过 35℃时,蛋鸡呼吸频率加快,血液中二氧化碳减少,导致碳酸根离子供应不足,HCO??相应减少,使得碳酸钙无法充分沉积,进而造成蛋壳质量变差。不过在热应激时,在日粮中添加 125mg 维生素 E 和 200mg 维生素 C,能够有效缓解高温引起的应激反应,改善蛋壳强度 。

光照时间和强度同样会对蛋壳质量产生影响。光照突然增强会导致蛋品质下降,而较为暗淡的光线有助于保持鸡舍内环境安静,有利于蛋壳的形成。若在蛋壳形成的前几个小时处于光照期,裂纹蛋的产生数量会相对增多。此外,当鸡群遭遇热应激、冷刺激、噪音、接种疫苗、环境突变、气候突变等应激情况时,会干扰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影响子宫内的钙化过程,导致畸形蛋、薄壳蛋、软壳蛋和无壳蛋等异常蛋的出现。

3.4 疾病和药物因素
多种疾病会对蛋壳品质产生不良影响。生殖道感染、卵巢炎、非典型性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症和鸡蠕虫病等疾病,均会导致蛋壳颜色变白、蛋壳变薄以及破损率增加。此外,部分药物的使用也会严重影响蛋的品质。例如,磺胺类、呋喃类和某些抗球虫药能够与体内碳酸酐结合,降低其活性,从而阻碍碳酸盐的形成和分泌;金霉素能与钙、铁形成络合物,干扰钙的吸收。因此,在蛋鸡养殖过程中,合理用药和疾病防控至关重要,以确保蛋壳品质不受影响。

3.5 营养因素

3.5.1 钙
由于蛋壳中约 95% 的成分是碳酸钙,所以蛋壳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钙的含量。随着蛋鸡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鸡的产蛋性能逐渐提高,对钙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NRC 推荐褐壳蛋鸡产蛋期钙的每日需要量为 3.6g,而海兰褐壳蛋鸡 2014 推荐指南将产蛋鸡钙的每日需要量提高至 4.2g 。研究表明,日粮中钙含量在 3.6% - 3.9% 时,对蛋壳质量无显著影响;当日粮中钙含量达到 4.4% 时,与对照组(3.7% 的钙)相比,蛋壳厚度反而降低 。罗曼褐产蛋后期的研究显示,蛋鸡钙需要量应为 4.64g / 只?d。在钙的粒度方面,蛋鸡日粮中粗颗粒(2 - 4mm)的比例宜控制在 50% - 70%,其余为细颗粒钙。

3.5.2 磷
磷虽然不是蛋壳的主要成分,但会通过影响钙及其他微量元素间接对蛋壳质量产生作用。研究发现,日粮中有效磷水平为 0.3% - 0.35% 时,蛋壳强度最佳;当磷含量升高至 0.4% - 0.45% 时,会干扰肠道对钙的吸收,导致蛋壳质量下降;而当日粮中磷水平降低到 0.10% - 0.20% 时,虽然对蛋壳质量影响不明显,但会使蛋鸡产蛋率降低。在蛋壳形成过程中,钙主要决定蛋壳的脆性,磷则决定蛋壳的弹性和韧性,因此合理控制日粮中的钙磷比至关重要。

3.5.3 锰
锰是半乳糖 - β1,3 - 葡萄糖苷转移酶(GLcAT - I)的组成成分,而 GLcAT - I 对黏多糖的合成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蛋壳强度与壳膜中黏多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所以锰是影响蛋壳质量的重要微量元素。Sazzad 等人发现,日粮中锰含量为 25mg/kg 时,蛋鸡能够达到最大产蛋率、产蛋量和饲料转化效率;当锰含量增加至 105mg/kg(基础日粮中 80mg/kg 来自氧化锰)时,蛋壳厚度显著增加 。Xiao 等人的研究也表明,日粮中锰添加量为 100mg/kg 时,能够有效增加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其主要原因是促进了蛋壳腺中黏多糖和糖醛酸的合成,酸性有机基质蛋白作为成核剂,有利于晶体结构的沉积,进而增加了蛋壳栅栏层的厚度 。

3.5.4 锌
锌参与碳酸酐酶和蛋白合成酶的构成,而蛋壳在体内的钙化过程离不开碳酸酐酶的作用。当碳酸酐酶活性受到抑制时,碳酸氢根离子浓度降低,会导致蛋壳重量减轻。有研究报道,缺锌易引发输卵管发育障碍等问题 。日粮中锌浓度为 25mg/kg 时,能够保证蛋鸡达到最大产蛋率、蛋重和饲料转化率,但对于获得最佳蛋壳质量而言,锌的需求量更高。Guo 等人研究发现,在蛋鸡产蛋后(55 - 59 周龄),将锌的含量提高至 80mg/kg,可有效改善蛋壳强度 。

3.5.5  铜
铜是赖氨酰氧化酶的组成部分,赖氨酰氧化酶能够氧化蛋壳膜上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特殊氨基酸残基,促使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形成共价键。相关研究表明,铜的缺乏会导致鸡蛋变形,影响蛋壳的正常结构和品质。

3.5.6   Mn、Zn 和 Cu 组合
Stefanello 等人的研究表明,在蛋鸡产蛋期,将日粮中 Mn、Zn、Cu 的添加量从 35、30、5mg/kg 分别增加至 125、120、20mg/kg 时,蛋壳强度呈线性增加;并且在产蛋后期,使用有机微量元素对蛋壳强度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Gheisari 等人通过实验得出,海兰白蛋鸡在 38 - 52 周龄时,饲喂玉米 - 豆粕基础日粮,额外添加 Zn、Mn、Cu 分别为 65、75、7mg/kg,能够保证蛋鸡达到最大产蛋率并维持较好的蛋壳质量;而当使用有机微量元素时,Zn、Mn、Cu 的适宜添加量为 20、20、3.5mg/kg 。

3.5.7 铁
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铁的缺乏会导致血红蛋白减少,进而减少合成色素的原料,使蛋鸡容易产出浅色蛋。Seo 等人通过在日粮中添加 100mg/kg 大豆蛋白铁,显著增加了蛋壳颜色深度,同时测定发现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也随之增加 。其他研究也证实,添加有机铁能够有效改善蛋壳颜色。

3.5.8 镁
蛋壳中镁的含量与磷相近,约占整个蛋壳的 0.9%,NRC(1994)规定蛋鸡的镁需要量为 0.04%。研究表明,日粮中镁含量在 0.3% - 0.42% 时,能够增加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但当饲料中镁含量超过 0.87% 时,会降低鸡蛋的蛋壳强度 。饲料中的镁主要来源于石粉,石粉中镁的含量差异较大,有的低于 1%,有的甚至高于 13%,为保证蛋壳质量,石粉中镁含量应控制在 1.5% 以下。

3.5.9 硼
硼是一种对蛋壳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的矿物元素,但目前关于硼对蛋壳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存在分歧。Yesilbag 等人的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 25、50 和 100mg/kg 硼,能够显著降低破蛋率,其原因可能是硼的添加使血清中镁的含量增加,从而显著提高了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 。然而,Olgun 等人在给蛋鸡添加 60 - 240mg/kg 硼时,却发现蛋壳强度降低,同时骨骼抵抗力增强;并且高剂量的硼(250 - 400mg/kg)可能导致鸡的采食量下降 。因此,蛋鸡日粮中是否添加硼以及添加量的确定,还需要进一步开展验证试验。

3.5.10 钒
许多研究表明,钒影响褐壳蛋鸡颜色的沉积,导致褐壳蛋发白。钒主要来自于磷酸氢钙。Sullivan等报道的几种饲料级磷酸盐中钒的含量大约在36~185 mg/kg之间。在巴西饲料级磷源中范围为2~195 mg/kg。Henry等。研究表明蛋鸡对钒的耐受剂量为10 mg/kg。当磷酸氢钙的质量较好时,玉米-豆粕基础日粮中钒的含量会低于5 mg/kg。

3.5.11 离子平衡

在蛋壳形成期间,蛋壳腺采用代谢的 CO2作为自己的碳源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并进一步分解为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分泌的氢离子进入血液易产生酸中毒。Chen 等报道在碱性介质中碳酸酐酶的活性对蛋壳的形成非常重要。而日粮中

过量的氯离子将限制钙离子转运到蛋壳腺,并且降低蛋壳腺中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产蛋高峰(22~39)周龄。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调节离子平 衡并不会改善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壳品质。 而蛋鸡产蛋后期处于热应激条件下(30~34 ℃),调节离子平衡到 360 mEq/kg 时,能够增加蛋壳 强度。

3.5.12 维生素

维生素 D3对于蛋壳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VD3在家禽体内经代谢转化为 25-羟基-D3和 1,25-二羟胆钙化醇,可提高肠黏膜细胞中钙结 合蛋白的合成,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缺乏 VD3将会影响肠道黏膜细胞对钙的吸收能力,从而导致蛋壳质量差,软壳蛋和破壳蛋增多。

VD3的 活性形式 25-OH-D3对改善蛋壳品质有一定影响 尤其是在产蛋后期 。

VA是维持一切上皮 组织健全所必需的物质,缺乏时输卵管上皮不能 正常分泌钙质和组成蛋壳的其他相关物质,导致产蛋率降低,蛋品质下降。

维生素C是蛋壳有机 质(胶原和黏多糖)的合成所必需,对蛋壳的稳定 性有良好的影响,能促进骨骼中矿物质的代谢,增 加血清钙浓度,特别在高温下能增加甲状腺的活动,促进钙的代谢,从而减缓热应激的不良影响。

对蛋壳颜色影响较大的维生素还有VE、VB6、 叶酸、烟酸、VB12和VK3。

VE对蛋壳颜色的光泽度有 一定作用,VB6促进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血红素 的合成,而血红素是卟啉铁合成的原料。

缺乏VB6 易导致输卵管萎缩。叶酸是免疫系统正常发育,血细胞成熟的重要辅酶因子。烟酸是骨骼变形和 蛋壳变形的重要因素。

VK3是凝血酶重要的辅助 因子。尤其是血红蛋白和血细胞生产的重要维生素,蛋鸡的鸡冠、蛋壳发白均与此有关。

VB12也是 影响血红细胞的成熟发育和色素原卟啉的合成,从而影响蛋壳色素的合成。

3.5.13 其它添加剂

植酸酶通过蛋鸡饲料中植酸磷的水解,从而 提高了饲料中磷、钙与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尤其是 锌)的利用率,不仅可以减少无机磷的添加,降低 生产成本,同时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对蛋壳质量 也明显改进,提高蛋比重、蛋壳重、蛋壳比例、蛋壳 密度,从而改善蛋壳颜色。 有机酸对蛋壳质量的研究报道不一。

Sengor 等 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短链脂肪酸(0.05%) 能够增加种鸡后期蛋壳强度,减少鸡蛋破损率。

Soltan研究也表明,添加短链脂肪酸(甲酸、丁酸盐、丙酸和乳酸混合物0.078%)增加了 70 周龄蛋鸡的蛋壳厚度,减少破壳率。并且,在蛋鸡产蛋后期(54~74周龄)添加植物精油混合物可降低鸡蛋破损率达15.5%。

4 提高蛋壳质量的营养措施

4.1 日粮钙含量、钙源、粒度和溶解度要提高蛋壳质量
,首先要控制饲料中钙的适宜含量,一般保持日粮中钙含量为3.7%~4%。在开产前至少一周饲喂蛋鸡足够的钙水平,用以提前为骨骼储存钙。在产蛋时,保证大颗粒石粉(2~5 mm)所占比例至少为 50%。保证石粉的质量,适当添加部分贝壳粉有利于钙的吸收。保证石粉具有高的水溶性(溶解度在 11%~14%范围内),并注意减少其他元素(如镁)的污染。同时也要注意钙不能过量添加,以免引起锌的吸收降低。

4.2 日粮磷含量及磷源

在蛋鸡产蛋期确保磷的含量在 0.3%~0.35%之间,尤其是产蛋后期,避免磷的过量,从而保证蛋鸡有足够的钙被吸收利用。选择磷源时,控制

磷酸氢钙中的钒和氟的含量不要超标。产蛋后期推荐钙与有效磷最适宜比例为12.12∶1。

4.3 日粮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保证日粮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满足蛋鸡产蛋和蛋壳品质的需要,尤其是铁、铜、锰、锌和钴的添加。最好使用有机锰和有机铁。

4.4 日粮中维生素的含量

保证日粮中13种维生素的合理添加,尤其注意VD3含量的添加(2 500~3 500 IU/kg),既不能缺乏,又不能过量,并合理补充VB6、叶酸、烟酸、VB12和VK3。

4.5 减少产蛋后期蛋重


由于破蛋率在产蛋后期比例较大,这主要是由于蛋重增加,表面积增大的缘故。因此通过营养措施(蛋氨酸、胆碱、叶酸和VB12)调控后期蛋重大小,可在不影响生产性能的同时,提高后期蛋壳质量。

4.6 日粮离子平衡:

在产蛋后期,通过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的添加来改变离子平衡。

4.7 缓解热应激:高温季节通过添加VC、碳酸氢钠和锌等能够缓解热应激。

4.8 添加剂的合理使用

植酸酶能够降解植物饲料原料中的植酸,解离出一定的矿物元素,从而使蛋壳质量增加;25-OH-D3是VD3的有效活性物质,有助于钙的吸收,保证蛋壳质量;合理添加有机酸和挥发油可以提高产蛋期蛋壳品质。

4.9 其他

加强16周龄之前鸡的饲养管理,添加25维生素羟基D3 能有效提高胫骨的发育和骨骼的强壮,为鸡体内储存更多的钙源。注意日粮中饲料原料霉菌毒素含量,适当添加霉菌吸附剂,霉菌毒素尤其是玉米赤霉烯酮能够破坏VD3,导致蛋壳品质降低。

参考文献:

中国知网:影响鸡蛋蛋壳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应对措施,张桂凤(帝斯曼中国动物营养研发中心,河北霸州 065799)。
万方数据。
国际期刊:ScienceDirect、PubMed。
行业报告:各集团官网技术专区

来源:维妙维效饲料原料新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5-10 21:36 , Processed in 0.107707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