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3|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技术 | 育雏期雏鸡(0-6周)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及饲养措施

[复制链接]

荣誉版主

奉献是美德。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LAN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养鸡业中,育雏期(0-6 周龄)是雏鸡生长发育的 "黄金窗口期",也是免疫系统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了解雏鸡免疫系统的发育规律,才能精准施策,为雏鸡筑牢健康防线。今天我们就来揭秘这个阶段雏鸡免疫系统的两大核心特点 ——先天性免疫的 "先天不足"与获得性免疫的 "后天成长"。

qw1.jpg

一、先天性免疫:初来乍到的 "稚嫩防线"

1. 物理屏障:未成熟的 "第一道关卡"

雏鸡的皮肤和黏膜作为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在 0-6 周龄时堪称 "薄弱环节"

雏鸡出壳时皮肤薄如蝉翼,羽毛尚未丰满,角质层发育不全,外界细菌、病毒轻易就能突破这层 "保护膜"。比如常见的葡萄球菌,就常通过皮肤微小伤口引发感染。

呼吸道黏膜纤毛摆动无力,无法有效清除吸入的灰尘和病原体;肠道黏膜紧密连接不牢固,通透性高,导致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肠道病菌易趁虚而入。曾有养殖户发现,雏鸡群在通风不良时,呼吸道疾病发生率比成年鸡高 3 倍以上,正是黏膜屏障薄弱的直观体现。
qw2.jpg
2. 免疫细胞:功能有限的 "先天卫士"

雏鸡体内的先天性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如同 "新手士兵",战斗力不足:

其表面识别病原体的受体数量少,吞噬效率仅为成年鸡的 40%-50%,且杀菌所需的溶酶体酶活性低,对细菌的清除能力大打折扣。

自然杀伤细胞数量少、活性弱,对病毒感染细胞的识别和杀伤速度慢,这也是雏鸡感染禽流感、新城疫等病毒病后病情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
qw3.jpg

二、获得性免疫:逐步搭建的 "后天 fortress"

1. 免疫器官:在成长中 "羽翼渐丰"

雏鸡的胸腺、法氏囊等免疫器官在 0-6 周龄经历着从 "萌芽" 到 "成型" 的蜕变:

出壳时胸腺仅为米粒大小,随着周龄增长逐渐增重(6 周龄时重量可达出生时的 10 倍)。但早期胸腺结构松散,T 淋巴细胞分化不成熟,直到 4 周龄后才具备较强的抗原识别能力。若此时遭遇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T 细胞应答滞后会导致呼吸道损伤修复缓慢。作为鸟类特有的体液免疫中枢,法氏囊在 3 周龄后开始快速发育,淋巴滤泡数量激增。但 0-2 周龄时,其产生抗体的浆细胞数量不足,这就是为何雏鸡早期对细菌感染(如鸡白痢)易感性高的原因 —— 自身抗体 "产能" 跟不上病原体侵袭速度。

2. 抗体系统:从 "依赖母源" 到 "自主生产"

通过卵黄吸收的 IgG、IgM 等母源抗体,能短暂抵御部分病原(如新城疫病毒),但抗体水平每周以 20%-30% 的速度下降,2 周后逐渐进入 "抗体低谷期"。

随着法氏囊和脾脏发育,雏鸡开始自主产生抗体,但初期抗体亲和力低、效价不足。例如,首次接种禽流感疫苗后,3 周龄雏鸡的抗体峰值仅为成年鸡的 60%,需通过二次免疫才能强化应答。

qw4.jpg

三、养殖户必知:呵护雏鸡免疫系统的 黄金法则

蛋白质是雏鸡免疫系统发育的关键营养物质。雏鸡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来合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等免疫相关蛋白。例如,缺乏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和蛋氨酸时,雏鸡的免疫器官发育会受到抑制。赖氨酸不足会导致雏鸡胸腺萎缩,T 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因为 T 淋巴细胞的代谢和增殖过程需要大量蛋白质参与合成细胞结构和信号分子。蛋氨酸缺乏则会影响抗体的合成,使雏鸡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数量减少,降低其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维生素 A 对雏鸡的黏膜免疫至关重要。它能维持呼吸道、消化道等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缺乏维生素 A 时,黏膜上皮细胞会出现角化过度,纤毛脱落等现象,使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病原体更容易侵入机体。例如,在缺乏维生素 A 的情况下,雏鸡肠道黏膜的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减少,肠道通透性增加,易发生肠道感染。
qw5.jpg
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具有抗氧化作用。它们能清除雏鸡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免疫细胞的损伤。在育雏过程中,受到环境应激等因素影响时,雏鸡体内会产生大量自由基,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可以保护免疫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器,维持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例如,在高温应激环境下,补充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能够增强雏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是雏鸡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包括与免疫细胞功能相关的酶。锌缺乏会导致雏鸡免疫器官萎缩,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的活性降低。例如,锌对于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和成熟必不可少,锌不足会使胸腺细胞凋亡增加,胸腺重量减轻,从而影响 T 淋巴细胞的输出,使雏鸡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也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质,它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参与抗氧化防御系统。适当的硒水平有助于维持雏鸡的免疫功能稳定,缺硒会使雏鸡的免疫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易受氧化损伤,降低其对疾病的抵抗力。

温度对雏鸡免疫系统发育影响显著。雏鸡在育雏初期需要较高的环境温度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温度过低,雏鸡会出现冷应激,其体内的皮质酮等应激激素水平升高,这些激素会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例如,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下,雏鸡的胸腺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会出现萎缩,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

湿度也很重要。湿度过高会导致育雏舍内细菌和霉菌滋生,增加雏鸡感染的机会。例如,在高湿度环境下,雏鸡易患曲霉菌病,这种真菌会侵害雏鸡的呼吸道和免疫系统,引起炎症反应,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湿度过低则会使雏鸡的呼吸道黏膜干燥,纤毛运动减弱,屏障功能降低,同样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育雏舍内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雏鸡的健康。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是育雏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高浓度的氨气会刺激雏鸡的呼吸道黏膜,使其充血、水肿,破坏黏膜的完整性。同时,氨气还会降低雏鸡的免疫力,使呼吸道的巨噬细胞和纤毛细胞功能受损,导致病原体更容易在呼吸道定植和繁殖。例如,当氨气浓度超过 20ppm 时,雏鸡的呼吸道感染几率会明显增加。

饲养密度过大时,雏鸡之间的接触频繁,容易传播疾病。而且高密度饲养会导致雏鸡的活动空间受限,应激增加,这也会对免疫系统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雏鸡的采食和饮水竞争激烈,部分雏鸡可能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从而影响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

疫苗接种是预防雏鸡疾病的重要措施,但疫苗本身也可能对雏鸡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育雏期,雏鸡的免疫系统还不完善,对疫苗的反应可能不同于成年鸡。例如,某些活疫苗如果接种剂量不当,可能会导致雏鸡出现较强的疫苗反应,引起免疫器官的暂时性功能紊乱。同时,不同疫苗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影响雏鸡免疫系统的发育。如果同时接种多种疫苗,可能会产生免疫干扰,使雏鸡对某些疫苗的免疫应答降低。

qw6.jpg

育雏期雏鸡的免疫系统就像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城堡,先天性免疫是尚未夯实的地基,获得性免疫是逐步搭建的城墙。养殖户只有读懂它们的 "生长密码",从营养、环境、疾病防控等多维度给予呵护,才能帮助雏鸡顺利度过 "免疫脆弱期",为后续的高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维妙维效饲料原料新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4-22 20:55 , Processed in 0.086389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