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30|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学习笔记】黄炎坤教授|产蛋鸡群各阶段的饲养管理重点

[复制链接]

荣誉版主

奉献是美德。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2025-3-5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LAN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预产阶段的饲养管理重点

1 预产阶段鸡群的生理特点

预产阶段是指16-19周龄阶段的鸡群,这个阶段鸡体生殖系统发育快,为产蛋做好一切准备。

1)生殖系统发育快这个时期鸡的卵巢、输卵管的重量和体积快速增大。如16周龄时卵巢重量约6克、卵泡直径约0.2厘米,尚未出现小黄卵泡,形状扁平表面呈颗粒状;输卵管长度约13厘米,比较细、薄和直;19周龄时卵巢重量25-65克、卵泡直径0.3-2.5厘米,多数已经出现大卵泡,卵巢表面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卵泡;输卵管长度约65厘米,外观弯曲、较粗、厚、表面血管丰富。

19周龄时约有80%的鸡只卵巢上出现多个大卵泡或成熟卵泡,产蛋率约有20%。

qw2.jpg
14周龄母鸡生殖系统的发育情况

qw3.jpg
19周龄母鸡(即将产蛋的个体)

2)体重增加快以海兰褐蛋鸡为例,这4周每周的体增重都是70-80克,京红1号则为65-70克。这些体增重来自于鸡只骨骼、肌肉、脂肪和生殖器官重量的增加,尤其是脂肪和生殖器官的增重。

本阶段体重的增加为之后的产蛋储备营养,如果增重不足则营养储备不够、产蛋高峰期难以持久;如果增重过多则会使体脂沉积偏多,过肥的个体产蛋性能表现不佳。

3)髓质骨形成髓质骨是母鸡长骨骨腔内形成的一种特殊组织,以磷酸氢钙为主要成分。它是在雌激素的刺激下形成的。

髓质骨在鸡只产蛋过程中起到提供钙源的作用。当后半夜鸡消化道内排空后蛋壳处于形成阶段,需要大量的钙,而来自饲料的钙供应中断,需要髓质骨分解将其中的钙释放入血用于形成蛋壳;当天产蛋后通过饲料吸收的钙再次沉积到骨腔形成髓质骨(每天进行一次分解和合成的轮回)。

髓质骨形成不足,对于开产早的个体可能会出现产蛋疲劳综合征。

4)其他生理变化:

生殖系统对光照时间的变化敏感;

生殖激素大量合成和分泌、打破原有平衡,出现生理应激;

法氏囊逐渐萎缩、非特异性免疫力出现阶段性降低;

肝脏重量明显增加、合成机能增强;

腹腔中内脏位置变化,出现生理应激;

对外界应激的反应比较敏感,采食量、增重、抗病力容易受影响。

2 预产阶段鸡群管理的饲养管理目标

1)体重稳定增长(实际体重应比标准高3%左右),为产蛋奠定良好基础;

2)生殖系统和第二性征发育正常而且均匀;

3)鸡只健康,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效果好(抗体检测结果);

4)体重均匀度达到90%以上;

5)18周龄产蛋率在10%左右。

qw4.jpg
常见蛋鸡配套系预产阶段体重与耗料量标准

3 预产阶段鸡群管理的常见问题

1)体重不达标:体重为标准体重或以下(营养储备不足、生殖器官发育慢);

2)体重均匀度低(≤87%);

3)产蛋前最后一次注射接种疫苗时间晚;抗体滴度和均匀度不理想;

4)存在传支、滑支隐性感染问题;

5)换料、加光时间把控不当;

6)鸡冠发育均匀度差;

7)开产偏早或偏晚。

4 预产阶段鸡群饲养管理的关键点

1)保持鸡舍环境条件适宜

预产阶段的鸡群由于自身的生理性应激,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反应比较敏感。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会影响其增重和生殖系统发育,也会影响其抗病力。

鸡舍温度应在20~25℃之间并保持相对稳定,防止急剧波动;各处温差不超过2℃。

光照应从17周龄开始增加,光照强度控制为18~28勒克斯,光线分布均匀。

结合外界温度情况确定适宜的通风量,要保证舍内良好的空气质量,气流分布要均匀。湿度控制为60%左右。

2)保证鸡群体重达标、均匀度高

至少每间隔1周抽测1次体重,保证鸡只体重符合设定的目标体重(比标准体重高出3%左右);如果体重不达标则应推迟加光时间。

本阶段的体重均匀度主要受育成期鸡群管理的影响,如果进入育成期的鸡群均匀度低就很难在本阶段调整到理想状态,也很难获得高的生产成绩。唯一能做的就是在16~17周龄结合接种疫苗根据体重调群,并适当调整不同体重鸡群的喂料量(时间控制在1周内),以改善均匀度。

3)适时加光、换料

体重和均匀度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从17周龄开始(前提的体重符合目标要求)增加光照,每周递增1小时,19周龄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1小时。切忌光照增加幅度太大。

在增加光照的同时将育成后期饲料更换为预产阶段饲料(蛋白质、钙、复合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用量都要增加),换料的过渡期不少于3天。

加光换料后要密切关注鸡群的采食量和精神状态变化。

4)及时完成免疫接种

鸡群开产前需要完成接种的疫苗主要有:新支减流(或新流+新支减)、新流腺疫苗、传染性鼻炎疫苗、喉痘二联苗等,特殊情况下还要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滑液囊支原体油苗等。

所有这些疫苗的接种都应在16周龄底之前完成。进入16周龄后生殖系统快速发育,接种时间推迟则会因为免疫应激影响生殖系统发育、推迟产蛋。

不同的疫苗接种要有间隔;前后两次接种要在不同部位;可以同时使用增强免疫力和缓解应激的添加剂。

如果使用抗生素用于防控疾病则应在15或16周龄进行,以免造成产蛋初期鸡蛋中药物残留。

5)做好集蛋系统的试运行

16周龄就应该每天运行1次集蛋系统,让鸡只提前适应系统运行可能因为噪音等造成的应激。

系统运行过程中要逐条认真检查运行情况,以便于及早发现和处理有关问题。

二、爬坡期鸡群的饲养管理重点

1 爬坡期鸡群的生理特点

产蛋鸡群爬坡期指19-23周龄阶段。其生理特点:

1)体重较快增加:各周不均衡

2)产蛋率快速提高:每周增幅约23%

3)采食量较快增加

4)平均蛋重较快增加:差不多每周增加2克

5)对应激的敏感性较强、抗病力较差

qw5.jpg

qw6.jpg
爬坡期鸡群的生理特点(体重、耗料量)

2 爬坡期鸡群饲养管理的目标

1)产蛋率每天都在爬升,22周龄产蛋率达到90%左右,23周龄达到95%左右。

2)体重逐周按标准增加。

3)蛋重每周递增约2克。

4)耗料量按标准递增。

5)鸡群健康。

3 爬坡期鸡群管理的常见问题

1)产蛋率爬升速度慢,每周递增不足20%;或爬升过程中有几天出现停顿。

2)产蛋率爬升到85%左右时不再上升甚至出现下降。

3)鸡群出现疾病或死淘率升高。

4)不合格蛋(血渍蛋、粪渍蛋或蛋壳质量差)比例偏大。

5)鸡只惊群、啄癖、脱肛。

4 爬坡期鸡群饲养管理的关键点

1)保持环境条件的适宜和稳定,减少环境应激。

2)保持饲养管理规程、人员、饲料的相对稳定,减少管理应激。

3)注意观察鸡群状态、记录和分析产蛋率、耗料量、蛋重、死淘个体等情况。

4)本阶段要注意提高采食量,同时做好“净槽”工作。

5)补充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合理使用增强免疫力的添加剂。

三、产蛋高峰前期的饲养管理重点

1 产蛋高峰前期鸡群的生理特点

一般指23-43周龄期间的蛋鸡群

1)新陈代谢旺盛、生殖机能和产蛋性能处于巅峰。

2)抗病力相对较低,对病原体感染比较敏感(产蛋率、蛋壳质量、采食量、病死率)。

3)体重略有增长(早期快、后期慢)。

4)采食量前增后稳。

5)产蛋性能容易受环境条件、饲料质量及其他应激的影响。

2 产蛋高峰前期鸡群饲养管理的目标

1)提高高峰期的产蛋率水平(95%以上多维持几周,最高峰≥97%)。

2)延长产蛋高峰期的持续时间(全程产蛋率维持在93%以上)。

3)鸡群健康状况好。

4)蛋重符合标准、蛋壳质量好。

5)体重略有增加或稳定,不能下降。

qw7.jpg

qw8.jpg
产蛋高峰前期鸡群饲养管理的目标

3 产蛋高峰前期鸡群管理的常见问题

1)无产蛋高峰,产蛋率达不到90%以上;

2)高峰产蛋率偏低,达不到95%以上;

3)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短,高峰前期93%以上产蛋率维持不足5周;

4)产蛋率出现波动;

5)鸡群感染疾病,产蛋率和蛋壳质量下降、死淘率上升;

6)鸡群出现亚健康问题。

4 产蛋高峰前期鸡群饲养管理的关键点

1)保持环境条件的适宜和稳定;保持饲养管理规程、人员、饲料的相对稳定。减少各种应激。

2)保证良好的卫生防疫措施和效果。

3)及时观察记录采食量、产蛋率和蛋壳质量的变化是否正常。

4)认真观察鸡群,发现病死鸡及时拣出由兽医进行诊断分析,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保证良好的饮水质量和充分供给。

四、产蛋高峰后期的饲养管理重点

1 产蛋高峰后期鸡群的生理特点

43~60周龄的鸡群或43周龄到产蛋率下降至88%的鸡群。

1)大量的鸡只仍处于新陈代谢和生殖机能旺盛的阶段,有少量个体生殖机能开始衰减。

2)抗体水平出现下降,并可能由此引起健康问题。

3)羽毛出现较多的脱落或折断,尤其是颈部、背部,对突然降温的敏感性增强。

4)产蛋率容易出现波动,主要与健康、尤其是肝脏机能有关。

2 产蛋高峰后期鸡群的饲养管理目标

1)尽可能减缓产蛋率的下降幅度以维持产蛋高峰期。

2)保持体重稳定,避免体重增加较多以防止腹脂沉积。

3)主要传染病的抗体水平较高而且均匀,鸡群健康。

4)体重能够维持标准,而且均匀度高。

5)蛋重稳定、蛋壳质量好。

qw9.jpg

qw10.jpg
产蛋高峰后期鸡群的饲养管理目标

3 产蛋高峰后期鸡群管理的常见问题

1)产蛋率下降较快,高峰持续期偏短。

2)体重增加较多,腹脂沉积较多。

3)肝脏出现脂肪较多沉积,代谢机能下降。

4)蛋壳质量及粪渍蛋问题。

5)抗体水平偏低、健康问题明显。

6)由于抗病力下降、消化系统炎症等造成亚健康问题常见。

4 产蛋高峰后期鸡群饲养管理的要点

1)结合抗体检测结果适时补防疫苗。

2)结合鸡群体重和产蛋量变化,合理调整喂料量。

3)使用增强免疫力和促进新陈代谢的添加剂。

4)关注肠道和输卵管的健康。

5)使用保肝护肾添加剂或中药制剂。

6)保持环境条件和饲养规程的稳定,避免应激发生。

五、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重点

1 产蛋后期鸡群的生理特点

60周龄(或产蛋率降至88%以下)至淘汰期间的蛋鸡群。

1)鸡体生理机能衰退、新陈代谢减弱。

2)对饲料营养素的消化吸收效率下降,导致产蛋率下降;因产蛋减少造成蛋重略增、蛋壳质量下降。

3)更容易沉积腹脂。

4)容易出现脂肪肝或肝肿大。

5)肠道和输卵管炎症问题较多。

6)羽毛完整性差。

7)抗病力下降。

2 产蛋后期鸡群饲养管理的目标

1)保持较高的产蛋率和适宜的蛋重。

2)保持良好的蛋壳质量。

3)减少脂肪肝和腹脂过度沉积问题。

4)保持肠道和输卵管健康。

5)主要传染病的抗体水平合适,死淘率低。

6)鸡群体重符合标准而且均匀度较好。

7)淘汰鸡的质量好。

qw11.jpg

qw12.jpg
产蛋后期鸡群饲养管理的目标

3 产蛋后期鸡群饲养管理的常见问题

1)腹脂沉积较多,后腹部大而硬,影响生殖机能。

2)肝脏、肠道慢性或非典型性疾病较多,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

3)输卵管子宫部炎症较为常见,蛋壳质量较差。

4)体重均匀度差,个体间体重差异较大,过大过小的鸡都不好。

5)抗体水平下降且均匀低较低,易出现亚健康或不典型的症状。

4 产蛋后期鸡群饲养管理的关键点

1)调整饲料营养水平、提高蛋氨酸、钙、维生素D3用量,稍降低能量水平。

2)增加氯化胆碱的用量,减少肝脏脂肪沉积。

3)严格控制喂料量,尤其是当鸡只数量减少时要相应减少喂料量。

4)尽量保持每个单笼内鸡只数量的相同。

5)使用保肝、增强免疫力的添加剂。

6)适时调理肠道,保持肠道健康。

7)发现冠变软、发白,后腹部大而硬或精神萎靡的个体及时挑出处理。

来源:家禽公社,课题分享:黄炎坤教授;资料整理:宋相铎














评分

参与人数 1鸡蛋 +20 收起 理由
宋相铎 + 2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4-24 11:38 , Processed in 0.113449 second(s), 3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