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59|回复: 8
收起左侧

鸡大肠杆菌病多发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本科生

大公鸡

Rank: 6Rank: 6

原创先锋奖添砖加瓦奖

来自
美国德克萨斯州米德兰市
发表于 2007-7-18 21: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鸡大肠杆菌病多发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作者:王根宝      《兽药市场指南》2006年 第1期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致病性血清型大肠埃希氏杆菌(E.Coil)引起的鸡的不同类型疾病的总称。特征是引起鸡的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眼球炎、关节炎及滑膜炎、输卵管炎、大肠杆菌性肠炎、肉芽肿、败血症等,该病1945年在瑞典被首次报道,以后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陆续发生。80年代以来该病不断在我国蔓延和扩散,尤其是近几年在国内大多数养殖地区广泛流行,个别地方呈暴发性流行的趋势,且在使用抗菌药物防治后,疗效往往不明显或用药时稍好,停药后又反复,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养禽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发病原因
        抗菌药物的不正确使用
        用户往往把使用药物当作控制大肠杆菌的主要手段,但药敏试验普及率低,用药盲目性大,且在实际生产中有时用药不合理,如随意加大剂量,或低剂量长时间使用,投药途径不当、不注意轮换用药,造成大肠杆菌耐药严重,导致药效下降甚至无效,药物控制难度增大。另外药物的滥用造成机体内微生物菌群的失调,也是大肠杆菌病一个常见的诱发因素。
        免疫抑制性疾病影响
        我国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感染非常普遍,免疫抑制性疾病会造成机体整个防御系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局部免疫)受损,导致免疫抑制或低下,增加了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
        1.种鸡群的净化水平低,导致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J亚群禽骨髓性白血病病毒( ALV-J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和呼肠孤病毒免疫抑制性疾病,经种蛋垂直传播给雏鸡。
        2.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或使用毒力偏强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造成法氏囊的损伤,B淋巴细胞减少,分化成熟受阻,导致免疫抑制。
        3.使用由非SPF鸡胚生产的活疫苗,也可能导致马立克氏病毒(MDV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J亚群禽骨髓性白血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感染。
        4.我国除三黄鸡以外的肉鸡群均不使用马立克疫苗,使我国大多数肉鸡群都存在由强毒马立克病毒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
        血清型众多,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优势血清群。
        大肠杆菌抗原结构复杂,由菌体(0)抗原、荚膜(K)抗原和鞭毛(H)抗原三部分组成。目前已知O抗原有163种,K抗原有99种,H抗原有50种,而这些抗原可组合成大量抗原性不同的血清型。造成国内不同地区都有其独立的优势血清群,是在同一地区不同养殖场血清型相差也较大,甚至在同一鸡场同一鸡群也可以存在多个血清型。由于不同血清型之间的抗原交叉保护力较弱,所以不可能制备一种能够覆盖所有血清型的超广谱疫苗。而且大肠杆菌的免疫原性不强,因此即使是菌苗质量良好,血清型对应的灭活菌苗,在生产中实际应用时,免疫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
        大肠杆菌垂直传播
        垂直传播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腹膜炎涉及的母鸡卵巢及输卵管的感染,从而引起卵内污染,传给下一代雏鸡;另一种是种蛋本来不带菌,但蛋壳表面污染有大肠杆菌的粪便,在种蛋保存期或孵化期侵入蛋内部,也可引起死胎、爆蛋或出壳后成为感染雏鸡,这种情况下如果孵化和出雏过程消毒不严造成而感染会更严重。
        支原体的感染
        尤其是鸡毒支原体的感染,与大肠杆菌有协同致病作用,也是大肠杆菌病的常见诱因之一。支原体除了水平传播外,还可因种鸡群的净化水平低,导致支原体经种蛋垂直传播给雏鸡和使用带有支原体的非SPF鸡胚制造的活疫苗造成感染,也是支原体传播不可忽视的途径。
        继发感染
        继发感染主要是由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感染造成。其中一些高致病力的毒株,因可引起死亡,往往容易确诊,但那些非高致病力的毒株,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和分辨。正是这些目前仍广泛存在于家禽环境中的非高致病力毒株,往往会破坏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屏障系统的完整性,致使被感染禽不同程度地出现免疫抑制等,从而为大肠杆菌的人侵打开了门户。
        饲养管理差,环境污染严重,应激因素长期存在。
        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恶劣的外界环境条件和各种应激因素都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如气候突变、寒冷、闷热、通风换气不良、氨味过浓等应激因素,使鸡群抗病力减弱,各种病原微生物乘机侵入,引起机体发病。卫生条件差,粪便、污水、病死鸡等不能无害化处理,从而造成了鸡场环境污染严重,细菌、病毒大量存在。对消毒工作不重视或不严格,密度过大,潮湿的环境又为大肠杆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其他原因
        饲料营养缺乏(维生素A、B、E等含量不足)、 饲料霉变等,导致鸡抵抗力下降,对大肠杆菌易感性增加,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二、防治措施
        做好药敏试验,合理选择用药,确保药效。
        鸡只发病后,除了准确诊断,合理进行处理,做到按剂量按疗程用药外,有条件的应尽量进行细菌培养,做药敏试验,选择对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确保药效,减少用药的盲目性,避免滥用药物。适当使用微生态制剂,如益生素、EM等调整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减少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   
        1.严格禁用非SPF来源的弱毒疫苗,特别是在1周龄以内的雏鸡,以防止疫苗污染而造成的鸡群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J亚群禽骨髓性白血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改进传染性法氏囊疫苗的免疫程序,选择保护率高,对法氏囊损伤小,不抑制免疫的法氏囊疫苗。要控制某些毒力偏强的疫苗的盲目应用对雏鸡免疫功能造成的危害,慎用中等偏强毒力的疫苗。   
        2.建议国内肉鸡群普遍使用马立克疫苗。商品代肉鸡生长期短,很难发现肿瘤发生,但是在马立克病毒强毒株感染早期的病毒血症确实会引起免疫抑制。
        3.加强对支原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J亚群禽骨髓性白血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检疫力度,淘汰阳性病鸡净化种鸡群,减少垂直传播。
        适当使用大肠杆菌灭活菌苗,但不要过分信赖
        对于环境污染严重,其他控制措施收效不明显的地区或鸡场,接种疫苗是有一定效果的,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使用本场本地区分离的菌株,保护率会稍高一些。但由于大肠杆菌灭活菌苗的保护率不很理想,对于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良好的鸡场,在免疫程序中则不必将它作为一种常规接种的菌苗。
        净化种鸡群,减少大肠杆菌垂直传播的机会
        加强对种鸡大肠杆菌的净化和控制,加强孵化和出雏过程的消毒,减少大肠杆菌的垂直传播。
        控制支原体的感染,减少呼吸道病的发生。
        适当使用抗支原体感染的药物,净化种鸡,减少支原体传给子代的机率。禁用非SPF来源的弱毒疫苗,防止疫苗污染而可能造成的支原体感染。
        加强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减少继发感染
        做好鸡新城疫、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毒性疾病的免疫工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优质疫苗确保免疫效果。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将病毒拒之鸡场小环境之外,防制病毒性疾病发生而继发大肠杆菌病。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净化环境 ,减少应激 。  
      改善饲养管理方式,根据不同种类、日龄确定合理饲养密度,注意保持鸡舍内温度、湿度、通风的适宜,尽量减少应激。 加强卫生消毒工作,搞好清洁卫生 ,做好粪便、污水、病死鸡的无害化处理,清除环境中的传染源。  
        其他措施
        重视饲料保存,防止霉变,提供全价饲料保证营养,提高家禽免疫力和抗病力。■

本文2006年01月6 日 8:37:48发布在兽药营销网,同时发表在2006年01月1日出版的《兽药市场指南》2006年 第1期。(因本文已连续多次遭到抄袭,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和作者单位)

版权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王根宝及纯净之爱知识产权联盟拥有本文的全部知识产权和网络信息传播权,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我的作品,请一定注明作者:王根宝,并要注明来源于原文所发表的杂志名称或纯净之爱知识产权联盟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社区居民

来自
潍坊
发表于 2007-7-19 08: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潍坊
大肠杆菌的发病与环境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防重于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河北涞源县·北农大96届
发表于 2008-7-26 21: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好贴,学习,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总版主

以真心实意帮助养殖业为己任.

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

优秀版主奖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常驻居民奖原创先锋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发表于 2008-7-27 09: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最大根源是水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

来自
河北 鸡用疫苗代理
发表于 2008-7-27 11: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继发感染主要是由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感染造成。其中一些高致病力的毒株,因可引起死亡,往往容易确诊,但那些非高致病力的毒株,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和分辨。正是这些目前仍广泛存在于家禽环境中的非高致病力毒株,往往会破坏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屏障系统的完整性,致使被感染禽不同程度地出现免疫抑制等,从而为大肠杆菌的人侵打开了门户。


这才是大肠杆菌难以控制的根本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博士生

讨论是为了进步!!!

Rank: 8Rank: 8

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添砖加瓦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来自
黑龙江
发表于 2008-7-27 12: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伊春
大肠杆菌病实际就是我们饲养水平好坏的一个指南针。饲养管理各方面好的,发生率就低也不严重,不好的就经常发生并且严重。我们现在找这药那药的来治标,不如真真正正的抓好饲养管理来去掉病根。
王老师好贴,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添砖加瓦奖

来自
河北李华军
发表于 2008-7-28 08: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引用第5楼手术刀于2008-07-27 12:39发表的  :
大肠杆菌病实际就是我们饲养水平好坏的一个指南针。饲养管理各方面好的,发生率就低也不严重,不好的就经常发生并且严重。我们现在找这药那药的来治标,不如真真正正的抓好饲养管理来去掉病根。
王老师好贴,顶起来
管理不良、病毒病引起的继发感染都是大肠杆菌病的诱因。尤其是新城疫,H9防不好,会引起顽固的大肠杆菌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来自
美丽祥和的加拿大
发表于 2008-7-30 18: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引用第5楼手术刀于2008-07-27 12:39发表的  :
大肠杆菌病实际就是我们饲养水平好坏的一个指南针。饲养管理各方面好的,发生率就低也不严重,不好的就经常发生并且严重。我们现在找这药那药的来治标,不如真真正正的抓好饲养管理来去掉病根。
王老师好贴,顶起来
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初中生

Rank: 3Rank: 3

来自
要公理!要公德!
发表于 2008-8-2 18: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引用第5楼手术刀于2008-07-27 12:39发表的  :
大肠杆菌病实际就是我们饲养水平好坏的一个指南针。饲养管理各方面好的,发生率就低也不严重,不好的就经常发生并且严重。我们现在找这药那药的来治标,不如真真正正的抓好饲养管理来去掉病根。
王老师好贴,顶起来
管理好是根本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4-29 21:05 , Processed in 0.115424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