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24|回复: 0
收起左侧

[转帖]关于中医药科研可持续发展的提案

[复制链接]

0

Rank: 7Rank: 7Rank: 7

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

来自
河南焦作
发表于 2007-7-18 20: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全球性的中医药热正在升温,然而在我国,作为国粹的中医药却日渐式微。国家政府、社会及相关部门也都采取了不少措施,无论是政策还是经费,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力度并不小,可是却总是事与愿违,整个局面仍无法避免日渐萎缩之势。中央刚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反观中医药业却不难发现,貌似繁荣的背后,是难以掩盖的萎缩。长期以往,中医药事业就会真的成为“遗产”,离开老百姓,进入博物馆供人瞻仰了。这其中的原因很多,其中中医药科研方面的问题,以及导致的不良效应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发展中医是多年来国家政府的一贯方针,多年来,中医药现代化成了中医科研的指导思想,这一出发点本来是正确的,但是,政府主管部门对现代化的理解却一直陷于误区,以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就是以现代语言解释中医药的科学内涵,或用现代技术研究、分析和证实中医药的正确性,特别是中药现代化就是要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搞植物提取物,或在传统中药中分析、提取出单体物质,再走化学合成的道路,认为这些就是与国际接轨;将美国FDA的认可作为进入世界医药市场的标志。

  这些认识从根本上忽视了中医药学科的基本规律,抹杀了中医药与西医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体系的区别,没有区分开中药、植物药和天然药物的概念差异,过分强调研究中医药的所谓“本质”(实体本质)、有效成分,过分强调微结构的认识,注重分离提取,将活泼生动的中医药体系分解得支离破碎,阉割了中医药的灵魂。经过这么多年来的现代化研究,已经误导了社会,已经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影响了中医的教学、科研、临床,也误导了有些部门对方针政策的制定。不少专家指出,如果再这样下去,最终将会导致中医药消亡。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中医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欢迎的今天,我们国内自己的研究机构却连续报道:中药已经成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之后的第三大药物毒副作用源,像含马兜铃酸的药物引起肾脏损害、小柴胡汤引起间质性肺炎、人参导致人参综合征等等。这样的研究和报道,正是采用“分析”方法研究中医药的恶果。众所周知,每一味中药都含有几十、几百种不同成分,有的成分对人体有利,有的成分却对人体有害,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尽管“说不清道理”,但却能有效地趋利避害。所以,中医药给人的基本印象就是“无毒副作用”。现在的科学研究,虽然把中药“分析”得“原形毕露”,药理机制也分析得明明白白,临床医生也就不得不根据研究得出的“药理作用”来用药,来抗炎、抑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这样的医疗过程,想不出毒性都不可能。于是,中医药的优势彻底逆转,因为现代化研究会告诉你几乎每味中药都含有有害成分!现在,关木通等三味中药已经被禁,在国外,黄连、青黛之类的中药也陆续被禁,长此以往,人参也不会太远了!

  为了中医药能得到挽救,并长期发展,对中医药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充分研究中医药发展史,认清其发展规律,以内在轨迹来指导现代科研

  对中医药事业,既要观察它的现状,也要看到它的历史轨迹。科学研究不能违背历史行进的规律。现代科研是中医近期发展的新生现象,决不能割断它与中医早期经历之间的联系。现代的中医药科研,已经完全割裂了与中医历史的联系,关于中医发展规律、基于历史规律的发展战略研究等在“项目指南”中已经没有立足之地。

  研究历史,要有继承也要有批判。中医药历史上也有不少糟粕的内容,需要正本清源。

  二、中医药研究要“点”、“面”接合,实现认识思维和构造思维的共同发展。

  不可否认,客观化、数据化为主要目标的“现代化”研究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相当一部分人的思维方式已经完全被形式逻辑所同化。同时,现代化研究已经成为“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重要理论支柱,要想完全改变是不现实的,何况在某些领域实现微观化也是客观需要。但是,这只是中医药科研中的一部分,它是以“构造思维”的观念来对待中医药学术体系的,是“点”的研究。中医药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也不能忘记中医最重要的思想方法:“认识思维”的长处,中医的认识思维,是从长期独特的医学实践,走向经验、实验(人体对医药的反应)、假设、推导、理论的一系列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种以辨证逻辑为主导的思维方式有着无比强大的认识能力,这种认识能力远远超过以形式逻辑为基础的还原论认知方法。它在中医药的历史上一直贯穿于整个体系之中,是整个的“面”。科学研究的规律表明,“点”的研究必须是对“面”的深化、推广、验证,达到实用的目的。因此,中医药科研必须遵循这样的规律,将现代化研究落实在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三、中医药科研必须依照临床实践决定理论的特点,坚持现象引导实验的方法论。

  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基本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等等,认为应用基础、应用技术都必须在基本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形成。这种思想导致“形态决定功能”的思维模式,例如对“胳膊肘往里拐”的现象,必须要有相应的力学原理,以及符合力学原理的结构来证实,“胳膊肘往里拐”这一现象才能被认可、被接纳,成为科学事实。可是中医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思想方法,如经络现象,现代科学如此先进,却没有任何研究记载,这不是西方人没有发现过经络现象(实践证明外国人尤其非洲人的经络敏感人远比中国人多),而是没有任何基础科学可以解释它、论证它,所以它才无法成为被接受的“科学事实”。中医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则是:无论是什么样的事实,只要客观存在,它就必然有自己的结构和生理机制,搞不清结构可以用“取类比象”、“司外揣内”等方法来“自圆其说”,或者从现象反推原理。这种思想方法导致了“辨证论证”的治疗思想。这种思想,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证明它的科学性,如基因科学的发展方向表明,今后临床治疗必然是人人不同,个个有异。现代的集成电路技术不是在量子力学等物理学理论指导下完成,而是来自于电子产品生产第一线的经验积累;对通讯中干扰现象的观察,导致了信息论的诞生,等等,同样颠覆了基础理论指导技术科学的途径,与中医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是,中医药科研在整个现代科学都在颠覆传统思想的时候,反而重蹈覆辙:现代科学一出现新的成就,马上套到中医药研究之中,基因表达、细胞凋亡技术的运用几乎与现代生物学、现代医学的研究达到同步就是证明!诚然,这些课题确实能拿到很多经费,成果也会非常好看,但却根本不管对临床、对实践有没有用处!因此,希望中医药科研能保持中医思想的精华,课题要从临床现象、人体现象中产生,而不是盲目套用现代科学成果。

  四、中医药研究必须创新,更需要固本,要在固本的基础上创新。

  任何学科都必须创新,不创新就意味着衰亡。但是,任何创新的研究都不能超出自己学科本质,也不能妄想扭转学科自身发展的轨迹。例如,中医的思想理论决定下的学术概念,与现代医学的学术概念不是一回事,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三焦、七情等,很多是属于认识论范畴的概念,而不是物质实体;有的则是认识方法和实体表象缠绕纽结的概括表述。可是,现代中医药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却连这种基本的学术范畴都不能区分,将大量科研经费投入到寻找“××实质”、“××本质”上去,诸如“脏腑本质的研究”,就是典型的例子,本来中医的脏腑概念就是借用解剖学脏腑的符号,将人体相关联的诸多功能进行治疗学意义上的统合,因此形成的功能集合概念,它包含的信息,除了实体的诸多脏器之外,还有更多的组合功能概念、方法论概念、寓意概念、辨证逻辑概念等等,这还哪有什么显微镜下的实质可言?“肾本质研究”,搞了很多年,花了无数钱,成果出了一大批,无数的阳性结果,涉及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几乎人体所有系统的功能都涉及到肾的“本质”。恰恰好证明了古老的道理,“什么都能证明的,反而什么都证明不了”。所谓本质,就是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能够和其它同类物质清晰区别的特征。现在有哪一个科研大师能告诉学术界,哪一个(或哪几个)阳性数据是肾的本质?其它还有耗资更巨的“经络研究”等等。

  关于中医的固本,我个人的看法基本包括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大会的发言“中医药文化遗产亟需得到有效保护”一文之中,可参阅。

  五、中医药科研既要中医大师,更要开明政府。

  我国一直有人试图将科学研究作为学术界的独立行为,提出减少政府参与(或干预)。我认为在中国是绝对做不到的,因为:科研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科研经费靠政府拨发,行政权力由政府掌握,各种政策由政府制定和发布。这些,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改变,因此,政府的开明就是中医药科学研究的保障。

  开明的政府的首要标志是要会用人,就中医科研来说,就是需要中医药大师做军师和智囊。目前我国兼通中西、学验俱丰、博学鸿才,能够高屋建瓴,纵览横观中医药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实在是太少了,更需要政府着意培养,着意尊重。如何清理目前的官帽子专家、学霸专家,也是当前政府振兴中医必须做的工作。

  六、中医药科研要充分利用专利保护,也要做好技术保密。

  很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中医药的特殊保护政策,国家正在注意到中医药的专利保护工作。但是,无论是传统的配方、技术,还是现代的科研成果,只要申请专利保护,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内容公开。可见,专利保护只能防君子不能防小人,对盗用者、模仿者,在法律之外是没有保护能力的。而需要保密的内容,只要保密措施得力,完全没有必要实行专利保护,这就是所谓的“秘密保护”。我国最需要防止的就是一窝蜂风气,一旦提倡专利保护,于是无论什么内容都来申请,这就适得其反了。中医药知识产权可以借鉴国外经验,采用虚虚实实、内外有别的方式将专利保护和秘密保护结合运用,对不易保密的内容申请专利保护,关键性内容实行秘密保护。如药物研发,将药物配方申请专利,用量比例、关键工艺采用秘密保护等。

  七、中医药研究应以原创为主,无需仰人鼻息。

  一个国家的民族医药,是这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当前,我国的科研基本上是以西化为主,没有自己的特色,甚至连标准都要采用西方的,中药也要严格遵从西药GMP生产质量标准,以美国FDA规范来衡量中药方的药性、配伍、用量等等。国外用含关木通的中药减肥而致肾衰,这是典型的用药不当,可是我国无视中医的用药理论、用药规范,仅仅以所含的“马兜铃酸”能导致肾衰而遭到查禁。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也是我国盲目“改造中医药”造成的恶果。

  美国微软的技术证书、英国精算师和会计师等资质证书,通行天下,含金量甚高。可是我国的中医药虽是土生土长,但中国的科研成果、资质证书在国外根本没有市场。个人认为,中医药学术是中国的原生文化,全世界理应以中国为核心,中国的标准才是中医药的标准,完全无需看别人的脸色,要形成自己应有的权威。而这一切都必须是建立在中医药思想指导下的科学研究基础上的。

  八、中医药科研最忌腐败

  由于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所有中医药科学研究成果都代表着国家的威信和尊严,因此,腐败行为实际上是在损害国家利益。

  科研腐败,不仅仅只是贪污受贿那么简单,还有更加复杂的表现。首先,表现在科研政策的制定和项目审批上,不懂学科知识和科学规律,官僚主义,长官意志,都是民愤较大的现象。以某同志申报课题的经历为例:同样的内容,开始以“中医治疗虚劳研究”,未获立项;改为“中医治疗疲劳综合症的机理研究”,被立项为市级课题;次年再改为“中医药对CFS的作用机理”,又获得更高层次的立项。对这样一个内容完全一样,三易标题而级别依次升高的现象,不正是课题主管机构的项目审批者盲目崇拜“西化”的写照吗?(得益于教育的腐败,现在的行政领导很多都戴上了博士帽,外行领导内行又有了新的形式。)其次,科研行为中的弄虚作假,这已不再是各别行为。第三,立项、评奖中的私下交易。第四,科研成果的华而不实。种种弊端,造成国家经费的大量浪费,国家声誉的降低,学术界思想混乱,学者的行为方式扭曲……

  总之,挽救、保护、振兴中医药,科研是一项重要内容,希望有关部门认真对待,采取切实措施,拨乱反正,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祖国医药瑰宝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11-21 22:34 , Processed in 0.530290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