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9|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依据肠道不同部位特征,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方案

[复制链接]

荣誉版主

奉献是美德。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2024-5-22 17: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胃肠道是动物体内最大的器官,也是消化器官最重要的组成部分。70%的免疫系统分布于胃肠道,体内80%的抗体由肠道免疫系统合成。也就是说:胃肠道不仅仅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保障,也是机体健康和免疫后保护性抗体产生的保障。

1、认识鸡的消化器官:

鸡消化器官包括喙、口、舌(无牙齿)、咽、食管、嗉囊、腺胃、肌胃、小肠、大肠、泄殖腔等。其中重要器官包括嗉囊、腺胃、肌胃、空肠、回肠、盲肠、泄殖腔等。

鸡不同年龄消化道长度
qw2.jpg

2、没有“牙齿”有肌胃的家禽:

长期进化、适应的结果使家禽没有了牙齿,多了具有牙齿切割、研磨作用的肌胃。

家禽觅进的食物在嗉囊软化后经腺胃(胃酸和酶开始参与消化)送到肌胃。在肌胃强有力肌肉收缩下,依靠其中坚硬砂砾、石粉等颗粒状物的帮助,来研磨谷物和植物纤维等食物。由于在肌胃中充当“牙齿”的每个坚硬小颗粒最终都会被酸侵蚀、研磨,或消化掉成为其营养或随粪便排出体外,所以鸡必须不断从外面摄入新的坚硬颗粒物来补充消耗(散养鸡摄入外界的砂砾、炭渣、玻璃渣,笼养蛋鸡主要是石粉颗粒)。

在蛋鸡养殖上,由于不少预混料和全价料厂家怕引来客户“微词”,故饲料中没有或极少添加颗粒状的石粉。养鸡场使用这类饲料后,特别是在后备母鸡阶段,不仅容易出现饲料消化不良等肠道问题;而且也会因肌胃收缩研磨饲料时,缺乏坚硬颗粒的帮助造成角质层的直接摩擦、破损,引起肌胃炎等肠道性疾病(也打开了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的通道)的频繁发生。

所以,在使用颗粒料期间(逐峰700),按照每周两次,每次1克/只的量朝料槽(盘)内撒播胃动力砂或石英砂(消毒处理);换粉料后按每吨饲料额外添加不低于4 ~ 6斤粗石英砂或胃动力砂的量连续添加使用(自办料客户由于添加1.8-2%颗粒状石粉不用再额外添加),至到添加颗粒状石粉自配料为止 。

qw3.jpg
注:来自网络对原作者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

3、脆弱而又重要的小肠:

小肠是最重要的营养消化吸收器官。它包括十二指、空肠、回肠,起于肌胃内的幽门,终止于回盲韧带。小肠黏膜的完整性无论对于抵御病原微生物和霉菌及其毒素的侵害,还是对营养的消化、吸收都是重中之重。一旦小肠消化、吸收不良,食糜中残留的养分就会成为大肠(盲肠)中有害菌繁殖的营养源泉,有害菌过度繁殖菌群平衡被破坏,引发下痢等肠道疾病的发生。

基于如此,针对小肠最少做两件事:一是做好肠道健康的维护,特别是球虫疫病的防控——在育雏期间结合VE、甜菜碱和鲜尔康的添加(具有修复肝脏、脱霉解毒和修复肠道的功能),来增强机体对球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抗感染能力外,还要针对性做好球虫药物的使用(高温、高湿育雏环境建议球易安200克/吨长期添加用到6周以后)。二是做好酶制剂的添加使用,如育雏期、育成期间使用酉饲?雏鸡复合酶(后1.5公斤/吨),产蛋鸡使用益倍能复合酶,在使用新玉米时,添加新玉米功能酶以促进饲料的充分消化吸收,降低后部肠管(盲肠)的压力。球虫带来的问题,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促进消化吸收也不仅仅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养殖效益那么简单。

4、鸡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泄殖腔是家禽独特的消化器官。名称来自拉丁语,是下水道的委婉说法。它是起于直肠的末端,终点是肛门口。有足够大的空间容纳粪便,是消化道、生殖道和尿路汇聚的地方(很短)。野外自然交配的母鸡在孵化种蛋时,由于每天仅能短暂的出巢活动,不方便排泄粪便;加上时刻担心排泄物污染了自己的种蛋,以及粪便的存留有助于保持自身温度完成孵化子孙需要等的原因,它把排泄物长久地积攒、保存在了泄殖腔。粪便的滞留也可能是有害的,比如当一只母鸡没有水的时候——因为水已经用完了,结冰了或天气太热了,或水味道不好。这种情况下,泄殖腔就可能会充满过于干燥的粪便导致便秘。

泄殖腔汇聚来自粪道、尿道和生殖道的排泄物和污染物。其中来自任何器官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都会引起多层次的重复交叉感染。所以肠道疾病也是生殖道、尿道疾病病原微生物的来源;生殖道、尿道疫病的病原体也会逆感染引发肠道的发病。树立肠道健康(益生素菌克、酸化剂、脱霉剂)与输卵管炎同防同治的思路,可能是目前解决蛋壳问题和肠道问题的捷径。

qw4.jpg
来自:Gail Damerow《养鸡指南》

来源:鸡场配方师,作者:赵君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6-16 16:12 , Processed in 0.859014 second(s), 3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