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44|回复: 1
收起左侧

H9N2亚型禽流感的流行现状和防制措施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来自
河南
发表于 2009-11-24 14: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当前H9N2亚型禽流感的流行新动态
1.1仍为当前禽流感流行的主型
H9N2亚型禽流感呈地方性流行、持续存在,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发展:传染源的存在及疫源地的根除十分不易,疫情隐患长期存在;市场开放、流通频繁、检疫工作滞后等给流行创造了便利条件;不免疫或不按免疫程序免疫;疫苗保护力达不到理想效果;生物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1.2临床表现出多样性
典型爆发:突然发病、感染率离、传播范围大;非典型流行:没有特征症状,主要引起产蛋下降、育雏及育成鸡ND等疫苗免疫失败;条件性发病。
1.3抗原性在漂变
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抗原漂变、基因重组的现象十分普遍,已形成一个遗传分支。现在使用的疫苗毒株(如1994年、1998年毒株)过旧,非常有必要筛选新的疫苗种毒,以防变异毒株突破原有疫苗保护而出现新的大流行。
1.4较高致病力的H9N2亚型毒株的出现
最近几年,在疫苗的选择压力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发生』,较大变异,有进一步从低致病性向高致病性转变的可能,对此必须高度警惕。
2当前H9N2亚型禽流感的发病特点及危害
2.1感染率高,传播范围广
发病时间普遍在11月至来年3、4月;15—40日龄雏鸡好发,死亡率较以前增高;传播速,多日龄共存大型鸡场一旦受污染,很难将其清除。
2.2高发病率。低死亡率
非免疫鸡群感染后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免疫鸡群部分鸡在免疫效果羞的情况下发病,但较少死亡。
2.3多器官损伤,引起免疫抑制、产蛋下降
鸡群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后主要呈现呼吸、消化、生殖系统和全身组织器官轻度出血等症状和病变;可破环免疫系统,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而易继发大肠杆菌或其它病原(IB、ND等)的感染,造成家禽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引起产蛋鸡产蛋下降,病愈后难以恢复原有水平。
2.4可感染水禽
水禽中广泛存在H9N2距型禽流感病毒,是外观健康的隐性感染,水禽是预防禽流感的最大隐患;目前鸭等水禽的H9N2亚型AIV疫苗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3 H9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
本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变,故不容易做出确诊,应采集病鸡气管、肺、心、脑、脾、胰等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同时抽取发病时和发病后14-28天的病鸡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测,以便确诊。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呼吸器官病型与禽流感(AI)的H9亚型,两者在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方面有相似之处,为防止在诊断时发生混淆,特列表进行鉴别(见表1)。
表1 IB与H9AI的鉴别诊断



IB

H9AI

流行情况

多见于20日龄内雏鸡发病。传播迅速、很快全群发病。


有些鸡场不接种疫苗或免疫程序不
合理.发病情况较严重。大小鸡均见
发病。传播较IB慢。

症状

呼吸困难较轻、病程较短、死亡率较低。

呼吸用难教重.病程较长,死亡率较
高。

病变

1、气囊膜混浊较轻且少见。
2、支气管管腔内有浆液、粘液或干酪样物。

1、气囊膜混浊、增厚较明显且多见。
2、支气管管腔内多数有干酪样物。
3、肾脏肿大、苍白、尿酸盐沉积。
4、后期卵巢退化、卵泡萎缩。
5、部分病鸡极度消瘦,内脏萎缩。

疗法

干扰素。

金剐烷胺、特异性血清或卵黄抗体、
干扰素。


4 H9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的防制
针对低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采取坚决淘汰、强化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疫措施;在严格隔离、封锁、确保疫源不外溢的情况下采取一些治疗措施。以降低死亡率,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损失。
4.1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禽场的防疫管理,不从疫区进鸡,防止鸡与其它禽类,如鸭、鹅等接触,不要让鸡饮池塘水。
4.2开展禽流感普查和监测
通过普查监测,可及时发现禽流感阳性家禽并对其进行监控和扑杀。同时加强禽舍和环
境的消毒,以防止病毒感染的蔓延,特别是防止低毒力毒株在禽群中反复继代繁殖而发生毒力变强。
4.3加强疫苗免疫
免疫接种是控制疫病发生的主要手段,在流行季节宜尽早免疫和多次免疫。合理的免疫程序应根据母源抗体、疫苗的性质、疾病流行的特点及家禽的种类来制定。
种、蛋鸡禽流感免疫程序:
10-15 日龄,ND+H5+H9油苗,0.3 mL/只;
30-45日龄,ND+H5+H9油苗,0.5 mL/只:
85-90日龄,ND+H5+H9油苗,0.5 mL/只;
开产前20天,ND+H5+H9油苗,0.5 mL/只。
冬春季肉鸡禽流感免疫程序:
3日龄,H9油苗,0.2mL/只;
10日龄,ND+H5+H9油苗,0.3mL/只;
20日龄,ND+H5+H9油苗,0.5mL/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博士生

Rank: 8Rank: 8

添砖加瓦奖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社区明星社区居民

来自
山东烟台
发表于 2009-11-24 15: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请问楼主,什么是“漂变”
有ND+H9+H5三联苗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4-26 07:51 , Processed in 0.102623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