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警惕对企业家的捧杀 议论的起头: 关心企业界新闻的朋友们都知道,恒大出事了。许家印被抓了。回顾起来,在此之前,也有过一些企业出事一些企业老板被抓,展望今后,覆辙难避——也还会有企业出事企业老板被抓。这本不足为奇,可仍有值得探讨的地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探讨什么呢?不就是为钱吗?当然是。但除了非法搞钱、赖钱不还以外,企业老板的出事并不全都是因为钱驱动的。 笔者以为,利欲熏心的背后往往是是“名欲熏心”的躁动。或者说名欲熏心跟利欲熏心同样可怕,再进一步说,企业老板出事是利欲熏心与名欲熏心的互为因果。这就值得探讨了。不光是许家印,以前出事的一些企业老板也是这样的因果互为。接下来,笔者想就此发点议论,供关心企业界的朋友们参考。在这里,让我们把企业老板一律尊称为企业家,来谈谈:企业家的自律,做企业与当英雄,警惕对企业家的捧杀,企业家与流芳百世。 在我国,企业家群体始终是受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有的时候,这种舆论关注会呈现要么赞誉追捧要么诋毁诟病的两个极端似的评价交错碰撞。有的评价则明显带有言过其实的偏颇。值得指出的是,无论哪个极端偏颇的评价都无益于企业家群体的健康发展。下面,笔者仅就对企业家的捧杀提出个人见解。 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给我国带来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翻天覆地的巨变,这其中包括成就了一批企业家,这是可喜可贺的。然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也难免会有企业家翻船,落水,出事,栽跟头。有的企业家出了事,人们会唏嘘感叹,昔日呼风唤雨声名显赫,今朝触犯法律一败涂地。反差巨大,不可同日而语。 有的企业家之所以栽跟头,原因多样,而某些媒体和某些人对企业家的不负责任的捧杀是值得指出并应当批评的原因之一。 有的企业家在功成名就以后,忘记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也不喜欢在商言商了,而是热衷于交往所谓知识界精英,结交被称为思想名流、名家、学者、专家、教授的一群。这群所谓“名流”真的白璧无瑕吗?非也!用良莠不齐来形容才更确切。某些企业家与这样的一群相互感应,自然不是为了切磋具体的企业经营之道,也不是为了放大自己的格局提升个人的素养,而是各自目的的各取所需。这些所谓的大咖们自然也不会吝惜对企业家的高明又廉价的恭维。与此同时,有的企业自媒体与公众媒体也出于各自的偏好,炫炒企业家从“名流”等那里现趸来现卖的时髦的“理念名言概念金句”并加以自我发挥。这就形成了一种舆论声势,这种声势再反过来催促着企业家与“名流”们更多的交往和混合发声。而网络媒体的夸张推转、点赞、溢美又放大了这样的循环叠加效应,达到了企业家、媒体、名流的各自满足。但是,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种满足的唯一受损者是企业家。而那些拍着沙发扶手的这个“家”那个“咖”们的自以为满腹经纶,妙语连珠的高谈阔论;还有那些以猎奇造势、曲解夸大、偏颇极端为能事的网络媒体,正是误导了有的企业家的教唆犯。难怪有人说,有的企业家正是被这样推晕、赞胀、捧杀的。现在,企业家出了事,那些个名家们却隔岸观火,逍遥法外。 由于不断获得有声势的名过其实的赞美,让有的企业家真的相信自己本来就是舆论推高的那样,由于被激励被捧推,体内肾上腺素的分泌值一直居高不下,自我激动亢奋的近乎虚幻。此状态的企业家已经摆不正也理不清自己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联,狂妄的认为所有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资源都应该为他和他的企业服务,不如此,就是阻碍了他发展,而阻碍了他发展就是铁定的阻碍了他自以为可以代表的那部分社会经济组分的发展,那就是大逆不道,就是应当口诛笔伐的。而某些媒体和“名家”也在那里推波助澜,鼓噪喧嚣;这更助长了有的企业家内心的谵妄虚幻,不仅在经济领域里强词夺理和巧取豪夺,还会把触角延伸到意识形态领域,没有假谦虚,只有真狂妄,狂的让人肉麻,狂的让人莫名其妙。其结果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触犯刑律为结局。 值得指出的还有,有的媒体曲解国家级司法解释,故意宣传什么企业家违法可以从轻发落甚至不发落。这种借题发挥,偷换概念的说法,并无助于企业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企业家犯法与庶民同罪。不管你头顶几重光环也当不了免罪金牌,这是不以某些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