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42|回复: 32
收起左侧

[大肉食] 我们养鸡人更需要的实践的经验

[复制链接]

0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安徽滁州
发表于 2009-10-8 08: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六安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专家是做什么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光说一些理论,叫你无从下手,试举一例:都说苹果要保鲜表面要打蜡,加防腐东东,专家就说了,买苹果要找烂的,长像不好的,问一下你会这样做吗???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
我们养鸡人都知道养鸡常识,什么通风换气,什么加温,我们都知道。所以现在大家要的是实践的经验,实实在在的面对天气变化的管理经验,所以论坛中的日记区就做的很好,很适合大家的心理,看看成功的是如何成功的,失败的是为什么失败。
我们都想养好鸡挣大钱 我们都想养好鸡挣大钱 我们都想养好鸡挣大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湖北仙桃
发表于 2009-10-8 08: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丹东
楼主还是应该从自身多找找原因啊。专家的意见大多还是有见地的,当然也绝对不要迷信什么专家。曾有有专家让养殖户强免法氏囊疫苗(鸡群得了法氏囊),最后几乎全军覆没。
专家的意见大多站在专业角度,或站在更高的理论角度。虽然有些东西有点不太现实,但大多还是比较正确的。最近我在丹东见到一养殖户,才养两年多大肉食鸡,出栏最大的一批鸡平均体重达到7.4斤,最小的一批也5.8斤。同样,很多养殖户养的一塌糊涂。为什么人家才养两年来鸡,养的就这么好呢?还是这个养殖户自己管理精心,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
那么理论到底有没有用呢,当然有用。比如温度,为什么要给雏鸡搞温,为什么要33-35度,22-25度不行吗?保温的目的是为了让鸡雏有更适合自身需要的温度。温度低了当然也能长,就是长得慢些,料肉比不理想。25度也能育雏,当然要防止大群扎堆压死,还有就是白痢的净化。低温育雏的鸡因为生长速度慢,抵抗力也会比高温育雏的鸡好,当然养殖天数要增加,料肉比可能不太理想。你要弄懂这些理论或标准背后的目的。然后再根据这些条条框框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养鸡不是赌博,是技术性工作,要多学习,精益求精,多总结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要养好鸡首先要搞好管理,如何搞好管理有很多学问了。弄懂养殖技术规范,比如:温度、湿度、密度、通风、整齐度(均匀度)、体重、料肉(蛋)比等等。虽然这些东西是老生常谈,但是真正把这些东西搞明白,弄透彻的养殖户并不是很多!有人认为书上那些理论性的东西太抽象,太教条,离实际情况很远,实际不然。
一、温度
不同日龄的鸡有不同的温度需求。那么温度多少度最好?保温的同时要通风,一通风温度就下降,这是个矛盾,这个矛盾如何解决?为什么要给鸡保温呢,主要是为了让鸡群快速生长,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雏鸡温度要求30~35度之间,育成生长阶段20~25度之间,肉鸡后期(冬天)温度能达到18度左右以上就可以了!这个温度不是绝对的,要结合鸡群的密度,取暖方式等等,是一个大概的参考值!正常情况下鸡群在室温(20~25度左右)是最理想的生长温度!其实带毛的动物在自然界生存,什么温度都能生存,只不过生长速度可能不理想(营养转化成热能来提高体温消耗掉了)。散养的鸡冰天雪地也不会冻死。但是养鸡最大的敌人不是温度低,而是温差大,即忽冷忽热。冬春、夏秋等季节变换时节,鸡群最易发病。资料表明,温差超过5度就能对鸡群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鸡舍温度高点,温度低点都可以,尽量保持恒定,所以保持鸡舍温度恒定就比单纯保温更重要!举个例子,人从凉爽空调屋到酷热的室外,再由酷热的室外到凉爽的室内,穿插几次就容易感冒。总在冷屋子待或总在热屋子待都不会感冒,但是来回穿插温差大了就容易感冒!所以控制温差(5度以内)很重要。当然控制好了温度(降低代谢能?热能?)才能降低料肉(蛋)比!如果室外温度高,舍内温度适当高些也可以,室内外温差不大就可以了。如果遇到突然变天,室内温度要稍高于正常温度一两度,原因是鸡舍密闭性不好,可能有贼风。简易鸡舍(塑料大棚)在保温和通风方面就很难作好,一通风温度就降下来,不通风鸡舍氨气味大,氧气含量也不够!鸡群有呼吸道疾病时通风不畅,死亡率就更高了!标准化鸡棚在养殖环境上就有了很大进步,通风和保温容易控制,经济效益也较好!标准化鸡棚空间(墙约高2.8米、脊高3.5米)较简易棚(塑料棚1.6米、脊高2米)空间大,里面存贮了大量空气,冷热空气进来后能够进行对流热交换,有个缓冲作用,故此容易控制温度。所以,在搞好通风的同时搞好温度,而不是只搞好温度(闷出来的温度)不通风。
二、湿度
湿度和氧气含量也有关系,湿度大了氧气含量低,湿度小了氧气含量高,阴天感觉闷就是这个道理。潮湿闷热环境下,容易发生球虫疾病,加重呼吸道疾病,易感染法氏囊病等疾病。如果鸡舍过于干燥,灰尘过多,也容易发生支原体、大肠杆菌等引起的气囊炎,春季干燥多风季节多发。关于湿度的问题,本人研究不多不再赘述! # McK46B z  
三、密度
密度过大,通风不畅的鸡群更容易发生支原体、大肠杆菌等环境性疾病,而且疾病不易治疗。如果治疗,要首先改善环境。再就是密度过大,鸡群的整齐度(均匀度)较差,大的大,小的小,祖孙三代。密度大,更有利于疾病的传播感染。散养鸡比鸡场(高密度鸡群)发病少。大家都有的一个经验就是把发病鸡挑出来放到室外,有时病鸡能自然恢复,原因是空气新鲜,环境好!动物都有自己的活动范围,相互之间也有争斗,密度过大活动范围过小,机体体质较差。强壮的欺负弱小的,争食抢水,强的长的越来越大,弱的始终不能发挥最好生产性能。
四、通风
通风的目的是什么?是改善空气质量,排出废气,换进新鲜空气(氧气)。养殖户往往是打开屋顶的气孔,或者天窗,认为这就是通风换气了。其实不然,通风分为正压通风、负压通风等。通风要有进风口,有排风口,这样才能完成通风。只打开天窗或气孔不一定能很好的通风,因为没有压差(压力小)空气不流通。有经验的养殖户曾这样检验通风,吐一口烟,从进风口流向天窗,表明通风良好。如果烟走的速度快说明通风量大,如果烟不流动说明空气不流通。在冬季有养殖户在棚边脚放置五十公分长短的烟囱(要调节直径大小)或者用砖头垒成10公分高的风洞,这样冷空气由烟囱或着小风洞经过预热进入鸡舍,即能通风换气,又不产生冷风刺激鸡群发病。总之,通风的目的是给鸡群增加氧气。缺乏氧气(空气质量差)鸡群必定不能发挥最佳产能。
另外还有防疫,预防保健,营养等问题,都需要搞清楚,明白其中厉害关系。而不是随大流,或者是什么都不信(预防保健)!有些老养殖户,有自己的老经验,但是养殖环境变了,疾病在变,养殖技术也在变,思想观念更要改变。有些人曾经追求新养殖技术(被经销商,技术员忽悠了),没有达到理想效果,转而开始怀疑任何养殖技术,其实这是不对的,要分清精华糟粕!
唠叨至此,抛砖引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09-10-8 08: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潍坊
楼上说的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讲师

Rank: 9Rank: 9Rank: 9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勤劳奉献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来自
辽宁大连
发表于 2009-10-8 09: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养鸡不是赌博,是技术性工作,要多学习,精益求精,多总结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初中生

Rank: 3Rank: 3

来自
湖南长沙
发表于 2009-10-8 09: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来自
山东泰安
发表于 2009-10-8 09: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泰安

回 1楼(土鸡变凤凰)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

来自
山东东营
发表于 2009-10-8 09: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东营
回一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

来自
吉林通化
发表于 2009-10-8 09: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通化
说得很好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江苏徐州新沂
发表于 2009-10-8 10: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说的太好了。认真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荣誉版主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勤劳奉献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江苏连云港东海
发表于 2009-10-8 10: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连云港
养鸡不是赌博,是技术性工作,要多学习,精益求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勤劳奉献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

来自
河南洛阳
发表于 2009-10-8 10: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洛阳
引用第1楼土鸡变凤凰于2009-10-08 08:42发表的 :
楼主还是应该从自身多找找原因啊。专家的意见大多还是有见地的,当然也绝对不要迷信什么专家。曾有有专家让养殖户强免法氏囊疫苗(鸡群得了法氏囊),最后几乎全军覆没。
专家的意见大多站在专业角度,或站在更高的理论角度。虽然有些东西有点不太现实,但大多还是比较正确的。最近我在丹东见到一养殖户,才养两年多大肉食鸡,出栏最大的一批鸡平均体重达到7.4斤,最小的一批也5.8斤。同样,很多养殖户养的一塌糊涂。为什么人家才养两年来鸡,养的就这么好呢?还是这个养殖户自己管理精心,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
那么理论到底有没有用呢,当然有用。比如温度,为什么要给雏鸡搞温,为什么要33-35度,22-25度不行吗?保温的目的是为了让鸡雏有更适合自身需要的温度。温度低了当然也能长,就是长得慢些,料肉比不理想。25度也能育雏,当然要防止大群扎堆压死,还有就是白痢的净化。低温育雏的鸡因为生长速度慢,抵抗力也会比高温育雏的鸡好,当然养殖天数要增加,料肉比可能不太理想。你要弄懂这些理论或标准背后的目的。然后再根据这些条条框框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养鸡不是赌博,是技术性工作,要多学习,精益求精,多总结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要养好鸡首先要搞好管理,如何搞好管理有很多学问了。弄懂养殖技术规范,比如:温度、湿度、密度、通风、整齐度(均匀度)、体重、料肉(蛋)比等等。虽然这些东西是老生常谈,但是真正把这些东西搞明白,弄透彻的养殖户并不是很多!有人认为书上那些理论性的东西太抽象,太教条,离实际情况很远,实际不然。
....... [url=http://bbs.jbzyw.com/job.php?action=topost&tid=62380&pid=589549][/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初中生

Rank: 3Rank: 3

来自
江苏连云港
发表于 2009-10-8 10: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连云港
请问各位养殖高手,最近有一种叫做发酵床养鸡(懒汉养鸡)的方法可行么,有在搞这个的养殖户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勤劳奉献奖常驻居民奖优秀会员奖社区居民

来自
山东烟台
发表于 2009-10-8 10: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赞成更一楼观点,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湖北仙桃
发表于 2009-10-8 10: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丹东
不好意思,经查资料,低温育雏为30度左右。我讲的25度有些低了。
肉仔鸡低温育雏效果的研究
【作者】 李春雨;
【导师】 李辉;
【学位授予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

中文摘要: 本试验以肉用仔鸡为研究素材,于哈尔滨市畜牧局靠河寨种禽场进行了肉仔鸡低温育雏可行性的研究。试验鸡只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低温1组和低温2组。对照组第一周施温为32~34℃;低温1组和低温2组1~3日龄给温同对照组,4~7日龄给温为30~31℃。从第二周起,每组施用不同的降温程序,对照组于35日龄、低温1组于28日龄、低温2组于21日龄降至20℃左右,并维持至出栏。通过对肉仔鸡主要生产性能、与基础代谢和免疫力有关的内脏器官发育及生理生化指标的观测和分析,来全面分析低温育雏效果。试验结果如下, (1)7周龄平均出栏体重。第一期试验:对照组为2799.18克,低温1组为2824.18克,低温2组为2850.12克;第二期试验:低温1组为2801.41克,低温2组为2764.22克,对照组为2704.62克。从绝对值上看,低温组高于对照组。综合认为低温组的体增重好于对照组。 (2)7周龄成活率。第一期试验:对照组为92.33%,低温1组为94.33%,低温2组为91%,;第二期试验:对照组为92.47%,低温1组为94%,低温2组为93.01%。综合认为低温组好于对照组,
低温育雏可行性试验
杨成立  赵益贤  
【摘要】:把 36 0只麻黄鸡商品代初生雏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2 0只 ,在 3种处理温度下育雏 ,经 8周试验 ,结果表明 ,3种不同的育雏施温标准对雏鸡的增重、育成率无显著影响 ,经济效益以进雏温度为 30℃最好。说明出雏时施以 30℃的低温育雏是可行的。
【作者单位】: 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局!庐江231508 安徽农业大学试验总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安徽滁州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10: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回 1楼(土鸡变凤凰) 的帖子

你说的何尝不是道理,我没有理由说你什么,我每批鸡下来都在自我总结,都在从自已身上找原因,但是这样可行吗?身在庐山,闭门造车能发展快吗?所以我们要找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正是这样我才说日记区做的好,我们要实战的经验,在现有的条件下实战的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4-24 12:41 , Processed in 0.132304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