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68|回复: 8
收起左侧

2009年鸡重要疫病的流行动态分析

[复制链接]

0

Rank: 7Rank: 7Rank: 7

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河南郑州
发表于 2009-9-17 15: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原作者:中国农业大学 张国中 赵继勋

一、需重点关注的疫病

(一)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

1.流行趋势分析

(1)由于病毒发生变异,现有疫苗在目前防控条件下很难提供足够的免疫保护。

(2)今年1~5月将可能在较大范围内造成影响,5~8月会出现相对平静的间歇期。

(3)如果疫苗不能得到相应改善,今年冬季仍会出现较大问题。

(4)一旦疫苗得到改进、具备了更好的保护性,则9月份之后一直到明年将是一个流感发生的可控年份,仅会存在点发生。

2.当前流行毒株情况

可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1)类Re-1、Re-5型:现有重组Re-5型疫苗可起到良好保护作用,主要发生于鸡。

(2)类Re-4型:现有重组Re-4型疫苗可起到良好保护作用,主要发生于鸭、鹅,部分地区鸡也可发生。

(3)变异型:从2007年10月就已存在,至今已成为鸡H5N1流感发生的主要毒株。相对接近于Re-5型,Re-5型疫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外,鸭、鹅中可能存在的一种新变异株,极可能是在类Re-4型基础上发生的变异。

3.不同类型毒株之间的差异 (略)

      4.目前的传播方式

(1)鸟—禽之间的互传

(2)候鸟基因重组及免疫压力下的毒株变异

(3)候鸟→留鸟→鼠→禽的传播链

(4)已发病禽进入流通渠道

(5)集团或企业内传播(人员、工具、污染物、孵化室、人工授精等)

5.诊断

(1)诊断相对较为困难,必须结合免疫程序和日常监测,在临床观察和剖检基础上进行综合判定。

(2)由于疫苗种类和流行毒株较多,其相关性存在差异,用不同抗原检查会得到不同结果。

未注变异株苗,用变异株抗原检测HI滴度达到25-8。

已注变异株苗,对发病后与发病前HI进行比较,通常滴度上升22-4。

用Re-4、Re-5的抗原检查,发病前后滴度上升22-4。

(3)应注意有可能出现目前商检荧光PCR检不出的假阴性结果,但PCR和金标试纸条结果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病毒分离和相应的HI鉴定是较好的诊断方法。

6.防控

(1)免疫程序

       选择有效的疫苗是防控的关键,目前Re-4和Re-5是国家规定防疫用苗的唯一选择。

上述免疫程序是必须进行的基本免疫,但应加强监测,尤其是在50日龄左右、开产前及免疫注射前后,30~32周时进行监测是必要的。通常在32周之后,要补免一次,最好在监测基础上,将此次免疫放在36周进行,可有效避开产蛋高峰期的应激反应。

(2)免疫效果的判定

通常15~30日龄HI滴度较低,最好在28日龄能达到23-5,50日龄应达到25-6,开产前应达到26-8。

(3)雏鸡时期要做好隔离,尤其是15~30日龄的隔离最为重要。

(4)免疫保护的临界值是HI抗体要达到26,良好的疫苗如可能达到这一滴度会有很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5)当周围存在发病状况或有发生威胁时要做好防鸟、防鼠工作。怀疑发生时要做好隔离,注意人工授精、种蛋传递、孵化过程及人员、环境的消毒管理,防止企业内部传播,最重要的是对流通环节的严格控制。

(二)新城疫(ND)

1.流行趋势分析

(1)新城疫的发生呈现大范围散发和地方性流行。

(2)主要发生于15~20日龄的雏鸡和产蛋鸡(主要是产蛋开始至产蛋高峰期)。

(3)地区间的发生程度有差异。

(4)集团或企业内形成流行是主要流行特点。

2.当前流行毒株情况

(1)与疫苗株LaSota类似毒株:这是上世纪长期存在的主要流行毒株,约占流行毒株的20%。

(2)变异毒株:约占致病流行毒株的70%。

(3)重组毒株:约占流行毒株的10%。F基因重组常见,主要由疫苗株和野毒株间发生重组。

3.不同毒株主要基因核苷酸同源性

4.流行毒株的基因型分布

5.发病表现

(1)临床表现

雏鸡:多在18~20日龄发生,死亡率可高达20%~70%,多可见明显的神经症状、下痢等表现,病程快而急。可在栋间、场内、企业内形成流行状态。

产蛋鸡:主要表现为产蛋明显下降,可达20%~70%不等,单纯ND感染死淘率不显异常,可能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或下痢现象,会出现采食量减少的阶段,产蛋恢复较慢,可达原产蛋率的80%~90%,蛋品质受到一定影响。

(2)剖检变化

雏鸡:剖检变化较典型,以胃肠道不同程度的出血和呼吸道有黏液为主要表现。

产蛋鸡:卵泡充血、变红。多伴有卵黄性腹膜炎,胃肠道不同程度的出血虽然可见但相对较轻。需多剖检一些病鸡才能得出明确印象。

6.诊断

(1)雏鸡发病通过临床表现和剖检不难得出诊断结论。如果20~30日龄出现HI抗体检查达到26-9可作为有利佐证。

(2)产蛋鸡产蛋下降明显而死淘率未见明显异常,结合剖检变化应能怀疑为ND发生。如果产蛋下降停止时检查HI抗体水平,达到213以上则基本可以确诊。

(3)病毒分离鉴定是有效确诊手段。

7.防控

(1)传播方式

NDV的变异早在2001年就已经得到证实,至少从2004年即已传至全国。

NDV感染主要是空气传播,因此很难预防,单纯生物安全目前效果并不确实。

NDV在鸡场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处在应激期(雏鸡和开产前)很容易发生传播。

NDV对鸡场有常驻型,可以在同一企业、集团内一批批的反复发生。

同一集团内的生物安全十分重要,集团内感染是常见现象。

市场上流通领域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注意水禽副粘病毒Ⅰ型感染对鸡场的威胁。

不能轻视鸟、鼠等生物媒介的传播作用。

(2)免疫及免疫程序

应用现有的活苗作为基本免疫。在ND多发地区,应在常规疫苗免疫基础上,用变异株制备的灭活苗于10日龄左右和产蛋前进行一次免疫注射是较好的免疫防控方法。

免疫程序

       加强生物安全,注意雏鸡隔离,防止企业内流行的扩散,严防流通环节的传播。

(三)H9N2亚型禽流感

1.流行趋势分析

(1)H9N2亚型禽流感已形成大范围的散发和地方性流行。

(2)H9N2亚型禽流感发病日龄有越来越小的趋势。

(3)尽管未发现分离毒株明显的致病性增强,但血清学差异已经存在,疫苗的更新可能需提到议事日程。

2. 流行毒株的变异

      (1)变异依据

近两年H9N2禽流感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免疫监测表明现有疫苗抗体水平相对满意,而在低日龄(10日龄内)和产蛋鸡中可不断分到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分离毒株和疫苗毒的HI抗体水平相差1~2个滴度。

(2)H9N2禽流感病毒的变异程度以及和疫苗用毒株的关系需给予重点关注。

3. 发病表现

      (1)雏鸡:10日龄雏鸡出现死亡,死亡率可在10%~70%中变动,部分鸡拉稀,生长发育差,呼吸困难。剖检主要集中于肺部和肾脏,肺部瘀血、充血、水肿,严重的有少量胸水和心包积液。肾脏瘀血、充血、轻度肿胀,颜色多为紫红,严重者有少量腹水,粪便可能较稀。

(2)产蛋鸡:出现产蛋下降,通常5%~20%之间。个别的有轻微呼吸道表现。单纯感染死淘率多不增加。剖检集中在卵泡变红、充血,输卵管、子宫内有黏性分泌物。气管可有少量黏液,喉头、上支气管和入肺气管分叉处有充血、出血变化。

4.诊断

小日龄雏鸡出现呼吸症状及死淘增加,产蛋鸡轻微产蛋下降是主要诊断关注点。雏鸡HI抗体在20~30日龄达到26-9,产蛋鸡达到212以上对诊断有指示性价值。

病毒分离鉴定及PCR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5.防控

雏鸡早期的严格隔离是主要的防控手段,由于H9N2禽流感病毒传播容易,或许改变疫苗毒株在开产前及产蛋期做好免疫,为雏鸡提供较好的母源抗体是防止雏鸡发病的关键措施。

      二、最近出现的一些值得关注的疫病

      (一)沙门氏菌感染

1.当前流行情况

雏鸡的发病有增长趋势,发病较为典型,多呈地方性突发,值得关注。

2. 发病表现

(1)临床表现

父母代种鸡临床多未见明显异常,严重的会出现面白冠萎、厌食、腹泻、脱水。

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轻微下降,毛蛋率、弱雏率轻微上升。

部分雏鸡明显偏弱,1~3日龄死淘率稍上升,3~7日龄死亡率偏高,2~3周龄有死亡高峰,若无继发感染则多于25日龄后鸡群好转。

病雏体重偏小,发育不良,呼吸急促,有神经症状,白色下痢,嗜睡。可能出现关节炎,眼失明现象。

由于抵抗力降低,极易发生大肠杆菌继发感染,并发白色念珠状菌感染等问题,造成更大损失。

(2)剖检变化

肝脏可见针尖状白色坏死点。

心肌、肌胃表面、肠表面、直肠内和胰脏表面有多个白色结节,肺上也可能有白色结节,心包增厚、有时积液。

盲肠内有干酪样栓塞物。

肝、脾、肾肿大。

肿大关节、足垫内有黄色积液。

腹腔、眼前房可能有渗出物。

成鸡会出现卵泡变性、坏死。

3.诊断

雏鸡症状典型,诊断相对较容易。

雏鸡血清抗体出现较晚,要在20~40天才可查出,由于父母代垂直传播,雏鸡水平传播,共同导致疾病发生,因此抗体的阳性规律不十分一致。

平板凝集方法是最常用的,但要注意非特异性较高,尤其是国产诊断试剂。还应注意其他沙门氏菌感染会有一定交叉血清学反应。

4.防控

(1)加强种鸡检测(用平板凝集),追踪其和发病雏鸡的相关性。

      追踪父母代种鸡污染源,饲料和垫料是重点,注意水的污染。

(2)发病种鸡的种蛋要单独消毒和处理,加强孵化室的消毒。严格挑选弱雏。

(3)分离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对可疑雏鸡群早期(3~7日龄)进行预防和治疗性给药。可用药物较多。

(4)进行大肠杆菌分离,并做药敏试验,筛选合适药物于10日龄前进行预防性给药。

(5)做好隔离、生物安全、早期淘汰病弱鸡、或对弱、病雏实行单独饲养、集中给药治疗,对控制水平传播有一定好处。

(6)控制鼠、鸟、昆虫媒介。

(7)种鸡净化:利用平板凝集试验每隔2~4周检查一次,直至连续2次以上转阴。

2008年至今北方地区已有数例鸡群衣原体感染的问题发生,因和其他疫病难于区别,值得在全年给予关注。

(二)衣原体感染

      1. 当前流行情况

      2008年至今北方地区已有数例鸡群衣原体感染的问题发生,因和其他疫病难于区别,值得在全年给予关注。

      2. 发病表现

      (1)临床表现

集中在产蛋鸡,主要表现不明原因的突然产蛋下降,下降幅度可达20%~70%。如不及时发现及治疗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发病常伴有一定死亡率,多少不等。通常开始发病时,产蛋下降为主,而死亡率随后才出现。部分鸡拉稀,采食量突减。

(2)剖检变化

剖检主要是卵巢萎缩,输卵管和子宫内黏膜皱褶消失,严重者表现如覆盖一层麸皮样变化,后期可能继发腹水、呼吸道症状,出现类似大肠杆菌样的纤维渗出性变化,心脏更易出现。

3.诊断

相对困难,输卵管子宫内膜的压片进行染色发现特异包涵体有利于诊断。

衣原体病,血清学检查有助于确诊,但对生产帮助恨晚。

疑似发病早期可试投金霉素类药物,如投药后病情好转,即可初步作出诊断,这种药物性诊断有重大价值。

4.防控

鸡场周围鸟类的防控是重要的,通常鸟类多的地区易发,尤其是鸟(如麻雀)可进入鸡舍更应警惕。

(三)腺病毒感染

临床上雏鸡出现肝坏死,并可分离出腺病毒,其致病性及发生及流行状况值得引起重视 。

雏鸡的肝坏死可能还有其他致病因素,如REO。

对各种发病情况要做具体分析。

三、过去已发生仍需重点关注的疫病

      (一)传染性支气管炎(IB)

      类4/91亚型仍是主要致病流行毒株。

雏鸡早期感染导致雏鸡程度不等损失及后期子宫后段狭窄堵塞形成大肚子水鸡和缺少产蛋高峰是主要危害。

应用4/91疫苗是必需的。

(二)呼肠孤病毒感染(REO)

      去年曾报道2007年从樱桃谷鸭分离出可致雏鸡肝脾坏死的致死性REO病毒。2008年此类病毒已在雏鸭中造成明显的生产问题。鸡中尚未出现明显影响,2009年需提高警惕。

(三)肿瘤问题

      一种值得警惕的新情况应给予注意,肿瘤的发生时间在日龄上有延长趋势,和以往大多于40周之前肿瘤发生即停止不同。目前在40~50周甚至更大日龄鸡中仍可出现大肝、大脾、弥散性肿瘤病鸡,其根本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马立克肿瘤仍是主要问题,REV感染的存在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影响仍是造成肿瘤损失加重的主要原因。

(四)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造成的继发或原发感染是死淘率大大增加的重要原因。首先针对大肠杆菌的治疗是减少死淘率的主要方法。

不同地区,大肠杆菌的药物敏感性筛选和早期预防性给药或许(下转第13页)(上接第11页)是重要的防控措施。

(五)霉菌及霉菌毒素

1.霉菌感染的诊断

(1)霉菌感染造成的危害是需要一定时间积累的。

(2)成年产蛋鸡经饲喂霉菌污染饲料一定时间后(1~2个月)会导致轻微的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下降,弱雏率、毛蛋率上升1~2个百分点。

(3)霉菌感染的雏鸡1日龄就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大约10% 会从肺部和气囊发现霉菌的斑块状感染变化。肌胃黏膜常可见黑色条纹状病变。

      (4)有上述变化的雏鸡,检查其孵化场的毛蛋可发现大约70%以上在气囊和肺部有霉菌斑块状感染变化。

(5)霉菌污染的种鸡舍,在环境中会存在大量霉菌,主要分布在产蛋窝及垫料中。霉菌可通过污染蛋壳表面进入蛋内,在储运及孵化中发生雏鸡的霉菌侵袭,导致毛蛋和1日龄雏鸡出现气囊和肺部的霉菌斑块状变化,临床表现1日龄鸡出现呼吸道症状。

(6)此类雏鸡群早期(通常7 天内)会有不同程度的死亡,极易在4~10日龄继发大肠杆菌感染,使鸡群难以继续饲养。如无细菌感染将在更换料饲养后生长情况转好。

(7)霉菌感染的影响严重程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1日龄雏鸡人为攻菌感染虽不至于造成死亡,临床表现也未见明显改变,但5日内就可在肺部发现不同程度的病变。青年育成鸡和刚产蛋鸡群霉菌自然感染会造成如上的一些症状及表现。40周以后的老龄鸡群霉菌自然感染的影响较轻微。

(8)病变气囊或肺部疑似霉菌病变斑的抹片常可发现霉菌菌丝,霉菌培养基培养可分离到霉菌。

2. 霉菌毒素中毒的诊断

(1)雏鸡生长不良主要开始于4日龄以后,表现为采食量逐渐减少、群发性生长迟缓,体重减轻。

(2)如无大肠杆菌继发(多在10日龄后)当更换饲料后生长状况会逐渐变好,鸡群尚可维持饲养。

(3)玉米赤霉烯酮会导致幼小公鸡在15日龄始出现鸡冠发育过度,甚至打鸣。

(4)T2或呕吐毒素主要影响生长发育,造成口腔、嗉囊、腺胃、肌胃的黏液性分泌物或溃疡出现,有时会出现腺胃肿胀。

(5)检查饲料中是否添加玉米蛋白粉或玉米酒糟,并做霉菌毒素含量检测。

3. 防控要点

      (1)避免使用发霉的饲料或饲料原料。

(2)做好饲料或饲料原料的储存工作。

(3)适当添加防霉剂或霉菌毒素吸附剂。

(4)因为幼雏抵抗力低,因此一定要保证雏鸡料的质量。早期生长的充分营养供应是养好鸡的最大关键。

(5)霉菌污染的鸡舍、孵化室消毒要用对霉菌有效的消毒液。

(6)注意白色念珠菌的并发感染。

(六)其他问题

1.法氏囊、喉气管炎、鼻炎、禽脑脊髓炎等的防控仍是必需的,尤其是法氏囊病的发生还是较为普遍。

  2.贫血因子、支原体仍需注意防控。产前鸡的免疫保护状态监测十分重要。给雏鸡提供必要的母源抗体是必需的防控措施。

□中国农业大学  张国中 赵继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总版主

以真心实意帮助养殖业为己任.

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

优秀版主奖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常驻居民奖原创先锋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发表于 2009-9-17 16: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辛苦了,很好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初中生

Rank: 3Rank: 3

来自
江苏徐州
发表于 2009-9-17 17: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谢谢您讲的那么详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初中生

Rank: 3Rank: 3

来自
山西太原
发表于 2009-9-17 17: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忻州
学习了,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优秀会员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

来自
山东滨州
发表于 2009-9-17 17: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滨州
辛苦了,很好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河北 衡水
发表于 2009-9-17 19: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秦皇岛
请问这是在哪里讲课的内容?
看着好熟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辽宁本溪
发表于 2009-9-17 19: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非常有帮助,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社区居民

来自
河北石家庄
发表于 2009-9-17 19: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针对鸡病诊断治疗帮助很大,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勤劳奉献奖社区居民

来自
山东德州
发表于 2009-9-17 21: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德州
楼主辛苦,多谢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12-26 20:05 , Processed in 1.351966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