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思维二:产蛋鸡推迟开产
正常情况下,蛋鸡养殖场都希望鸡群能够早开产,早上高峰,因为要计算成本,开产越晚,成本投入越大,不划算。所以,一旦发现鸡群开产晚,上高峰慢,养殖场就着急了,想方设法要催生。
处理这一问题时,笔者常用反向思维,劝说客户人为地推迟开产,推迟加光,推迟换料。很多人不理解,这是为何?
01不能拔苗助长
产蛋鸡开产晚,上高峰慢,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季节、光照、品种、疾病等。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育雏期和育成期没养好,均匀度差,这一因素是普遍性的。也许是发生了疾病,也许是饲养管理出现漏洞,但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结果,就是均匀度差,体重不达标,体成熟和性成熟不匹配。
面对此种情况,千万不能着急,不能拔苗助长。我们可以采取两种办法来调整均匀度。
1、挑出瘦弱鸡群,与正常鸡群分开饲养,给予不同的光照制度,饲料配方,或者用补气血、促生长的药单独饲喂。待其追赶上大群鸡,再合在一起。
2、有人说这样做比较麻烦,没有时间挑,也没有地方搁。尤其规模比较大的养殖场,这样干工作量太大。那就采取第二个办法——等。等一等生长速度慢的,体重跟不上的,瘦弱的鸡,待其追上来之后,再加光,换料,催生。
如此,就用上了反向思维,推迟开产。科学道理和生产实践往往会有不同的地方,科学追求早开产,早上高峰,降低成本,吃得少下蛋多,但实践生产遇到的问题,不允许我们这样做,我们就不要执着。
02鸡群健康才能降成本
要计算成本,表面上看,推迟开产是增加了成本,因为多喂了半个月二十天的饲料,没有下蛋,这点成本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那些看不见的成本才更高。如果在鸡群不均匀的情况下早开产,上高峰的阶段就会出现各种疾病问题,比如:瘫痪,腹泻,脱肛,死淘、破损蛋多等,且上高峰慢,甚至上不了高峰,或者短暂地上了高峰很快就下来了,要用很多药去调理,这些成本,远大于多喂那十几天的饲料。
所以,只有鸡群整体健康,长期健康,才能降成本,才能少投入多回报,这个账要会算。
03此时的投入后期补回来
一旦开产前把鸡群调理好了,均匀度整齐,健康状态好,即便是晚几天开产也不要紧。只要我们能看到每天增长的产蛋率整齐,且快速上了高峰,破损蛋少,这就成了。这样,鸡群可以延长产蛋高峰期,延长生产周期,晚淘汰。开产前多投入的成本,在后期很容易就补回来了,而且收益要高于前期。
最怕看到的现象,是鸡群早早的产蛋率就下来了,不到日龄就得淘汰,那样才是真正的损失。当行情上升的时候,没有蛋卖,急得团团转。
04要一批鸡的健康,不要一时的利益
这一条是总结前三条的。养殖要效益,效益从哪儿来?这个问题要考虑清楚。蛋鸡养殖周期500天,我们要的,是这500天从头到尾都顺当,从头到尾鸡群都健康,少得病,少用药,少受损失。而不是只要一时的利益,不管前后,也许早开产是可以多挣一点钱,但还得搁进去,要填补死淘率,用药多,早衰等窟窿,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