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8-1 11: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南
回 2楼(15010703307) 的帖子
"
楼主所指低血糖症是不是指肉仔鸡低血糖综合症?
肉仔鸡低血糖综合症是否也可称雏鸡腺胃炎及继发混合感染?"
回二楼,"1.最严重地区
临床表现:5~6日龄出现低血糖症状"
能不能出现,我也没法证实,帖子是转载的,我以为如果出现了,可能是表现出一些类似低血糖综合症的症状:发病鸡初期有红色下痢,有严重的神经症状,共济失调、头颈震颤、侧卧、瘫痪、昏迷、站立不稳、走路摇摆、尖叫等现象。发病雏食欲减退或废绝,"
但说,肉仔鸡低血糖综合症是否也可称雏鸡腺胃炎及继发混合感染?"
我觉得没有很充分的依据,我找了点肉鸡低血糖尖峰死亡综合症的资料,可以对比看下!
鸡低血糖尖峰死亡综合症(HSMS)是一种病原不明,主要侵袭肉雏鸡的传染病,临床感染以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且持续至少三天同时出现低血糖为特征,至今尚未鉴定本病病原,但有学者证明腺病毒可引起肉鸡高死亡率和低血糖。
本病春夏交界时易发,发病一般集中在8-25日龄,公鸡发病率最高,相同条件下约为母雏3倍。10-12日龄开始发病,死亡高峰12-18日龄,4-8%的死亡(最高可达10%)。持续2--3天,之后死亡率逐渐下降,呈典型的死亡曲线。
因为应激可促进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以维持血中葡萄糖水平,倘若鸡缺乏高血糖素或糖原,则很快变为低血糖,HSMS病鸡即缺乏高血糖素,又缺乏糖原,因此在应激时极易形成低血糖。
流行症状
患鸡食欲减退或废绝,一般发病后3-5小时死亡,病程长的在26小时内死亡。发育良好的鸡突然发病(尤其以早晨控水、控料时表现明显),表现为严重的神经症状,出现共济失调、站立不稳、侧卧、走路摇摆、大声尖叫、头部震颤、瘫痪、昏迷等现象,治愈率可达80%。早期伴有红色下痢,晚期常因排粪不畅,米汤样粪便滞留于泄殖腔,部分病鸡未出现明显的苍白下痢,但解剖时可见泄殖腔内滞留大量米汤样粪便。
病理剖检变化
初期发病时无明显病理变化,发病3-4天后剖检可见消化系统出血和坏死,肝脏肿大,弥散有针尖大灰白坏死灶,肠道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胸腺萎缩,肠道淋巴结萎缩,血浆色泽变淡,变为白色。胰腺萎缩苍白,有散在坏死点,泄殖腔有大量粉状白色液体,十二肠粘膜出血
临床诊断依据
1、10-20日龄健康肉鸡突然发病,头部震颤,共济失调和瘫痪,并出现尖峰死亡。
2、肝脏有坏死灶或胰腺有或死。
3、浅红色及白色下痢。
4、尖叫。
治疗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减少应激并及时补充葡萄糖及多维电解质的方法具有一定效果。
本门市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治疗方案供大家参考:
1、发现有低血糖病鸡出现时,立即往饮水中加3%-5%的葡萄糖,连饮。
2、饮水中加入****公司的肠得宁连饮。
肉鸡低血糖—尖峰死亡综合征(Hypoglycemia-Spiking Mortality Syndrome of Broiler Chickens,HSMS)是一种主要侵害肉鸡的疾病,10-18日龄为发病高峰期,42日龄的商品代肉鸡也可能发生本病。病鸡头部震颤、运动失调、昏迷、失明、死亡。
1. 流行情况
1.1发病批次集中,分布广泛。
1.2发育良好的公鸡发病率高:相同条件下肉鸡公雏发病率约为母雏的三倍。
1.3发病日龄和死亡率:8日龄开始发病,死亡高峰12-16日龄,4-8%的死亡率持续在2-3天,之后死亡率逐渐下降。呈典型的尖峰死亡曲线。
1.4发病后期易继发其它疾病:21日龄后继发ND,出现ND的典型症状及病理变化。
2 流行症状 患鸡食欲减退。一般发病后3-5小时死亡,病程长的约在26小时内死亡。
2.1神经症状:发育良好的鸡突然发病,表现为严重的神经症状,出现共济失调(站立不稳、侧卧、走路姿势异常)尖叫、头部震颤、瘫痪、昏迷。
2.2白色下痢:早期下痢明显,晚期常因排粪不畅使米汤样粪便滞留于泻殖腔。部分病鸡未出现明显的苍白色下痢,但解剖时可见泄殖腔内滞留大量米汤样粪便。
3 病理剖检变化:
3.1消化系统出血和坏死;肝脏稍肿大,弥散有针尖大白色坏死点,胰腺萎缩苍白有散在坏死点,泄殖腔有大量米汤状白色液体,十二指肠粘膜出血。
3.2免疫系统萎缩和坏死:法氏囊萎缩、出血并存在坏死点,胸腺萎缩有出血点,肠道淋巴集结萎缩;脾脏萎缩。
3.3泌尿系统:肾脏肿大,呈花斑状,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
3.4血浆色泽改变:患病鸡血浆呈苍白色,而健康鸡血浆为金黄色。
4 初步控制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只是采取减少应激及加强糖原分解等辅助手段。采用限制光照、补充葡萄糖及多维的方法具有一定效果。发病鸡每日给光16小时,夜间间断给光并采食饮水。饮水中添加1-2%的葡萄糖及多维。
5 诊断: 没有特异的诊断方法。
国际上诊断尖峰死亡综合征的依据是:(1)8-18日龄肉鸡发病(头部震颤,共济失调和瘫痪等),并出现尖峰死亡;(2)感染严重鸡血糖水平大于20-80mg/dl[5];(3)肝脏有坏死点和米汤样白色腹泻。
6 我国尖峰死亡综合征的发病情况有如下特点:
6.1与国外相比死亡率高,在我国可能是高死亡疾病,这种现象是否与我国养殖水平较低有关尚待进一步探讨。
6.2发病后期继发ND:一般发病存在免疫器官萎缩和坏死,因而有可能导致免疫抑制抵抗力下降可能是发病后期继发ND的主要原因。
6.3控制光照防治尖峰死亡综合征的抑制:经一些专家试验研究初步表明:控制光照可减缓尖峰死亡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其机理可能是生理条件下,黑暗可促进鸡释放褪黑素、激素,使糖原生成转变为糖原异生,从而有效抑制血糖的恶性下降。由于尖峰死亡综合征的一系列症状都是对低血糖的反应,因此,一旦控制了血糖水平就能阻断尖峰死亡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从而降低HSM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