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61|回复: 1
收起左侧

课堂笔记——肉鸡21日龄左右关注的疾病问题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21-1-22 10: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jpg

  肉鸡21日龄左右关注疾病的两大问题
  一、发热
  二、呼吸道(肺系)疾病
  
  发热
  1、发热概念及发热机理
  2、外感发热病因、病机、病位
  3、中药控制发热机理
  4、中西医结合对传染性疾病发热处理方法

  01、发热概念及发热机理
  发热概念
  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

2.jpg

  原因----外感病多见
  研究人流感9篇期刊文献及47种著作,病因130条,病因分布

3.jpg

  发热的机理

4.jpg

5.jpg

51.jpg

  散热,散热方式通过皮肤散热,当血液流经皮肤血管时,全部热量的90%由皮肤散出。
  传导、对流、辐射、蒸发
  蒸发:
  不感蒸发(与汗腺无关),处在低温中,没有汁液分泌时,皮肤(组织间隙直接渗出)和呼吸道都不断有水分渗也而被蒸发
  可感蒸发(与汗腺有关),高温
  还有一小部分热量,通过肺、肾和消化道等途径,随着呼吸、尿和粪便散出体外。

8.jpg

  02、对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病位
  1)外感发热
  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体温升高并持续不减,伴有恶寒、面赤、烦渴、脉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
  如原有某种或多种脏腑疾病的,病症更明显。
  2)病因: 外感六淫、 疫毒
  3)病位:卫表、脏腑
  4)病机:“阳胜则热”
  病性:实热为主,亦有“虚人”外感
  相关脏腑:肺卫、脾胃、肝胆、膀胱、大肠、腑

  外感发热病机
  ●病机是外邪入侵,机体正气与之相搏,正邪交争于体内,则引起脏腑气机紊乱,阴阳失调,阳气亢奋,或热、毒充斥于人体,发生阳气偏盛的病理性改变,即所谓“阳胜则热”的病机。外感发热的病理性质为阳气亢奋,即属热属实。
  ●不同的病变和临床表现,是由感邪的性质和病邪作用的脏腑部位所决定。
  ●如火热之邪为病,热变较速,发热为主;
  ●湿热为病,其性粘滞,病变多留恋中下焦;
  ●风寒为病,则有一郁而化热的过程;
  ●疫毒为病,起病更急,传变更快,热势很甚。
  ●如病位影响发病,随病邪作用的肺脾肝胆、胃肠膀胱等的不同,则相应脏腑的气机发生紊乱,因而就有不同的外感发热病证。 

10.png

  03、中药控制发热机理
  3.1
  中药解热机理-现代药理
  01
  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银翘散可抑制致热原对CSN(冷敏感神经元)的兴奋,降低其放电频率。由于药物对敏感神经元的直接作用, 导致体温调定点下移而解热降温。-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02
  抑制内生致热原产生
  清胆汤和龙胆泻肝汤的解热作用是由于在体内对内毒素的破坏而抑制内生致热原产生。黄芩、金银花、蒲公英、连翘、枳实等对内毒素也有直接破坏作用----严春海.中药通报
  03
  降低脑脊液中cAMP(环磷酸腺苷)含量,桑菊、饮柴胡注射液 、黄连注射液有降低脑脊液cAMP含量的作用。桑菊饮等中药通过抑制 cAMP 含量上升, 使内生致热原失去中枢介质、不能作用于中枢敏感神经元而降温的。
  04
  降低Na+ /Ca2+比值 口服石膏后经胃酸作用一部分变成可溶性钙盐,吸收入血增大了Ca2+ 浓度, 降低了Na+/Ca2+ 比值而产生解热降温作用
  05
  抑制PGE合成 复方银翘解毒液、小柴胡汤、当归芍药散等方剂以及生姜、香附、厚朴、黄芩、葛根、石韦、白术、大黄、牵牛子等中药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降低下丘脑前部神经元中PGE的合成而解热的。
  06
  激活网状内皮系统(RES),服用人参的家兔可预防注射疫苗引起的致热反应。清胆注射液有促进特异性抗体形成, 增强吞噬功能的作。参麦液可刺激RES, 使其活性提高 3-4 倍。由大黄、芒硝、元参、甘草组成的泻热汤主要是增强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和吞噬功能、提高血清总补体水平而有抗内毒素致热效果。
  07
  促进体内毒素清除,大承气汤的通腑泻下作用增强了肠道蠕动, 导致分泌增多, 促进毒素排出并加速体内热扩散。
  08
  中药解热的其它因素,秦艽、延胡索可刺激神经系统, 促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甘草酸可抑制肾上腺皮质甾醇类在体内的破坏而呈明显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具有解热效果。

  3.2
  中医对清热认识
  清热:对邪热或虚热的清除方法。
  外感温邪引起的为实热。
  邪在表:辛凉清热
  邪在里:
  热毒炽盛或夹湿--苦寒清热
  热盛伤津---甘寒清热
  热在营血---凉血清热法等。
  虚热;由阴虚而生的内热---养阴以清热(养阴有滋养肺阴、肝阴、肾阴和养血等多种方法)。气虚发热,宜用甘温补气药治疗,不属清热范围。

  3.3
  疏风解表药
  肉鸡21日龄左右注意:风的问题
  通风与致病问题
  风邪致病,变化多端,动摇不定,“变”“动”为风病主要特征;
  《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六淫之中,仅其能独兼五邪而为患,邪患之初即可有风邪之作祟。
  用风药,对准风病及那些在发病之初、中、末期有风为患之疾有裨益。

  风药
  1、风毒类 主要指清热解毒为主而兼有祛风功效者:
  金银花、连翘、金荞麦、羚羊角、犀角、熊胆、牛黄、贯众、苦参、土茯苓、野菊花等。
  2、祛风类
  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苍耳草、辛夷、葱白、生姜、香薷、鹅不食草、胡荽、柽柳等,
  辛凉解表药:柴胡、升麻、葛根、薄荷、桑叶、菊花、蔓荆子、蝉蜕、牛蒡子、淡豆豉、浮萍、木贼、谷精草等。

  常用疏风解表清热类---药对
  ●麻黄桂枝:为辛温解表重剂。其开腠理、散寒邪之作用最强;
  ●荆芥防风:相辅相成,并走于上,发散风寒,祛风胜湿之力增强;
  ●栀子淡豆豉:发汗解肌,宣透表邪,清泄里热,解郁除烦甚妙;
  ●桑叶菊花:疏风清热、解毒退热、清肝明目、润肺止咳效力增强;
  ●银花连翘:并走于上,轻清升浮宣散,清气凉血,清热解毒的力量增强;二药参合,还能流通气血,宣导十二经脉气滞血凝,以消肿散结止痛;
  ●荆芥黄芩:一表一里,一清一解,清解合法,解表退热之力益彰;
  ●薄荷石膏:一解一清,清解合法,治外感病甚妙;

  3.4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主要有:
  1、水杨酸类的,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赖氨酸阿司匹林等。
  2、苯氨类,代表药物有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等。3、丙酸类,代表药物有布洛芬,是最常用的药物
  4、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美洛昔康、尼美舒利
  5、抗炎药,如保泰松、双氯芬酸等。
  卡巴匹林钙:
  为乙酰水杨酸钙与脲的络合物,代谢特点和药理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同,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04
  中西医结合对传染性疾病发热处理方法
  4.1
  外感性发热处理方法

11.jpg

  卫表证
  外邪侵犯肌表,闭阻毛窍,导致卫阳郁滞,不能出表,正气奋起抗毒,故见热或恶寒之证。发热恶寒+风寒,风热表证(鼻塞流涕,头身疼痛或口渴,咽痛,咳嗽)
  《伤寒论》
  第7条曰:“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第8条曰: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12.jpg
  虚人外感
  扶正解表
  发散郁热
  “郁”就是郁滞不通、不畅达;“热”就是化生热象。“郁热”就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气机郁滞不通、久而化热的病症。
  古今医家多认为,使郁热开解,热有出路,热可自外达而散。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火郁发之”;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体若燔炭,汗出而散”,风药即具此功用。
  《脾胃论·君臣佐使》中说:“如脉弦而数者,此阴气也,风药升阳以发火郁,则脉数峻退矣。”清胃散之用升麻辛散疏郁,宣达郁遏之伏火。
  《东垣试效方》普济消毒饮子之用升麻、柴胡、牛蒡子等均有此义。
  明《药鉴·卷一病机赋》说:“气郁则发热,宜用辛凉之药以散之。”

  Q
  西医针对传染病发热:
  治疗方法是消除传染原和传染灶。
  传染灶(包括炎症灶)的消退,便退热。
  退热,解热药可与抗感染疗法合并使用。
  针对病源:如
  细菌引起:退热+抗生素
  病毒引起:退热+病毒药

  Q
  鸡群外感发热治疗:
  主要方案:
  改变通风的失误及不合理
  2、治法、用药
  药物需要两大功能:
  清热解毒
  辛凉解表(疏风解表)
  方药:
  风寒:荆防败毒散(呼畅)
  风热:银翘散(双黄连)
  ●外感(疫毒)+原有某种或多种脏腑(内科)隐形疾病
  ●出现发热为主证:
  ●肺热证、大肠湿热证
  ●胃热证、脾胃湿热证
  ●肝胆湿热证、胆热证
  ●膀胱湿热证
  ●腑实证

  
  呼吸道(肺系)疾病
  1、中西医对呼吸系统的理解
  2、呼吸道疾病的病因、病机
  3、21日龄左右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主要疾病
  4、常见临床症状的分析与用药

  1
  中西医对于呼吸系统的理解
  01
  中医肺系
  包括肺脏、气道、肺经以及其相连的皮毛与大肠的功能。
  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外合皮毛(调节体温),大肠排除废浊之物(代谢)等。
  02
  西医呼吸系统:气体通行的呼吸道和气体交换的肺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分支
  2
  肺系病病因分析


13.png

  外感病因
  风毒:水分病变明显,肿胀化脓较重。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喉痹,是风毒之气,客于咽喉之间,与血气相搏,而结肿塞,饮粥不下,乃成脓血。”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所言的喉痹为狭义毒邪所致,可能仅限于急性发病,而非慢性的内伤喉痹。
  热毒:热聚则溃,赤热溃烂较重。
  在《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侯•时气脓血利候》中记载:“此由热毒伤于肠胃,故下脓血如鱼脑,或如烂肉汁。”热毒入血分极快,有明显发斑、出血等血分症状。
  风热毒 偏于风者
  如《小品方•治风热毒肿诸方》:“有风热毒相薄为肿,其状先肿,焮热,上生瘭浆如火烁者,名风热毒也”;偏于热者,《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侯•丹候》:“丹者,人身体忽然焮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手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
  湿毒 必有破溃,流脓较多。
  《诸病源侯论•疮病诸侯•诸恶疮候》:“若风热夹湿毒之气者,则疮痒痛炘肿,而疮多汁”,后世如黄水疮等。
  疫毒(疫苗毒、野毒)
  《素问·刺法论》言:"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说明疫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或传染性。明·吴有性的《温疫论》明确指出:"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关于毒之说
  1、“毒”的本意泛指有毒的植物。
  2、“毒”的引申意义在于,“毒”是一种致病因素,外来如寒毒、风毒等,内生如火毒、湿毒等,亦包含病理产物如瘀毒、浊毒等。
  3、“毒”是对致病因素、病情、药物性味等方面程度的描述,“甚”“加重”“进一步”的意思。“毒”和“药”的概念有重复的部分,性味猛烈的药物可称为“毒药”,使用性味猛烈的药物治疗疾病均可以称为“解毒”,不仅仅局限“清热解毒”一项。
  4、“毒”是“邪”的一种,“邪甚者谓之毒”。致病不遗留器质性损伤的为“普通病邪”,而“毒邪”猛烈,致病后预后差,遗留器质性损伤
  现代中医临床------文章«中医药学中“毒”的含义和理论探讨»

  肺脏疾病病机分析
  1)主呼吸,气体的吸入与排出,调节和治理全身的气机,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呼吸道疾病(呼吸不利、咳嗽等症状)
  2)肺属卫主表,司嗅觉、发音等,合皮毛可散气--调节体温
  3)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全身的血液,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输布于全身;----全身充血、出血
  4)宣发和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泌尿生殖系统:尿液的生成与排泄;消化系统(脾胃肠道等疾病):粪便等代谢产物的排泄。----水肿、尿酸盐沉积、便秘、消化不良等。

  3
  21日龄左右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主要疾病

  21日龄左右肉鸡肺系病的原因
  1)母源抗体几乎消失、后天抗体水平上不来
  2)饲养管理
  3)免防目的性
  疫苗目的性
  用药的目的性
  4)外感性疾病

  肉鸡肺系(呼吸道)病临床症状
  肉鸡单一呼吸道症状:
  症状:鸡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喘、咳、面部肿胀、鼻分泌物增多等临床症状
  剖检:气囊炎、胸腹膜炎、肺炎、气管炎、喉炎、鼻炎和结膜炎等。

  单一疾病较少,综合症状
  1、喉头、气管、支气管粘液,充血、出血。
  2、胸气囊、腹气囊有黄白色泡沫样分泌物,严重的形成干酪样物。
  3、支气管有黄白色纤维素样分泌物,严重形成支气管栓塞。
  4、腺胃乳头水肿、出血、糜烂;肌胃萎缩,肌胃壁溃疡。
  5、有心包炎、肝周炎等症状
  6、脾坏死、肾脏充血、肿胀,肉样变、花斑肾。
  7、肠道淋巴滤泡肿胀出血、胰腺有出血。

  主要病毒性疾病:
  非典型新城疫、温和型流感、传支临床症状

  新城疫
  典型症状为腺胃乳头、十二指肠、卵黄蒂前后、回盲口、盲肠扁桃体的出血或溃疡,肓肠及直肠呈刷状出血。
  气管:气管黏膜卡他性渗出物;
  浆膜:心冠脂肪、内脏浆膜有针尖出血点;

  温和型流感
  多咳、喘和气囊炎。
  肿脸、肿头、颈部皮下水肿;
  气囊、心包、腹膜纤维素性渗出物;
  黑肺、积液、出血,心冠脂肪呈针尖状出血;
  肝、脾和肾瘀血肿大,质脆,胰腺出血、黄白斑点;
  腺胃、肌胃和肓肠扁桃体出血等。

  传支
  咳嗽、气管啰音、下痢,流涕等。
  呼吸型:
  气管下1/3处黏膜充血、水肿;
  气管内有水样或粘稠透明的黄白色渗出物或干酪样物,气囊浑浊;
  肾型:肿大、苍白,输尿管灰白色尿酸盐;
  腺胃型:胃壁增厚、出血。

  4
  常见临床症状的分析与用药

  肉鸡肺系病的整体性与动态性

14.png

  肺系疾病处理原则

  肺系疾病处理原则:辩病与辩证相结合
  找病源,对因治疗
  共性症状:表现咳、喘、痰等,水肿、充血、出血
  个性症状有差异:新城疫肠道变化、温和性流感的脏器变化等
  确诊:实验室,病毒、细菌等分离、检测,如细菌分离、药敏,病毒抗体水平、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检测;

  疫毒引起肺系病治疗
  1、清热解毒
  2、通腑泻下(包括解表、调和脏腑等)
  其它:
  养阴益气、和解法、熄风法、开窍法、化瘀法、攻下法、祛痰法、平喘法等

  西医治疗
  抗病毒、抗炎、止咳、祛痰等
  通腑(大肠)的作用:
  1、通腑使胃肠蠕动加强,促进排便或排气,腹压降低,胸肌运动幅度加大,直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
  2、通腑使滞留于肠道的病原体及其毒素排出体外,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循环,保护脏器的生理功能。
  3、通腑刺激肺泡巨噬细胞数量,增强吞噬能力,提高肺的免疫力。

  肉鸡肺系病的整体性与动态性
  第一种情况
  表现症状:
  1、表卫闭郁,头面赤、肿、痛;
  2、上壅咽喉,呼吸不畅,声嘶
  3、痰热遏肺,肺中郁热
  咳嗽,痰黄稠,咯痰不爽、堵
  实验室诊断:多为传支、H9与细菌、支原体等混合感染。

15.png
16.png
17.png

  兼有法氏囊水肿、粪便干燥等症

18.png

  Q
  中医分析
  肺热、兼有表证:卫气分同病
  毒邪上攻,不仅导致表卫闭郁,玄府不通,营卫郁滞,还会使气血凝滞,变生湿热,可见头面赤、肿、痛。毒邪直接耗损津液,故见口渴喜饮。
  明代《景岳全书·时毒》记载:“时毒者,为四时邪毒之气而感之于人也。其候发于鼻面耳项咽喉,赤肿无头,或结极有根,令人憎寒、发热、头痛,肢体甚痛,恍惚不守,咽喉闭塞。”
  毒邪上犯,闭阻肺窍,玄府失畅,毒邪充斥内外,气血津液运行受阻,津凝成痰。其中毒邪上壅咽喉,气血津液凝滞,肺窍闭阻,可见咽喉红肿疼痛,呼吸不畅,声嘶,甚至失音,咽干口燥,还会导致气血循行异常,气血壅滞,可见头面红肿。毒邪郁阻毛窍,营卫不和,或毒邪深入营血分,可见肌肤斑疹。
  清代沈望桥《经验麻科·音哑》云:“被热毒煎熬,热甚生痰,津液胶锢,痰毒填实,肺窍有碍气道,其毒不能尽行于肌表,故音哑。然热毒既已不行,以致肺窍填实,虽有根有主,声音亦不能发越也。”

  治则:清宣肺热、止咳平喘、利水(通调水道)
  方药:麻杏石甘合公英青蓝合剂
19.png
  第二种情况
  热、咳(咳喘痰)
  黑肺、水肿、出血等
  脾肾等问题
  实验室诊断:传支、流感、细菌、支原体等

20.png

  治则:清热解毒、治疫、止咳、治血
  方药:清瘟解毒口服液、麻杏石甘口服液

21.png

  兼有肾问题

22.png

  治则:增强燥湿、利水之功
23.png

  兼有消化系统问题
24.png
25.png
  Q
  中医分析
  主要:毒热壅肺,肺失宣降,趋势发展,表证渐减而以肺系气津不布表现为主,除常见咳、喘、痰外 ,还可见三焦壅滞,如尿液排泄受阻(尿酸盐沉积、水肿等),肺胃不和、脏腑同病(如粪便粘滞、色便等)等。出现脏腑同病、数脏合病。
  如肺失通调、大肠泄泻
  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一旦肺、脾、肾三脏气虚,水合精微失于运化,肾失于气化,肺失于通调,使水液代谢失常,清浊不分,大肠失于燥化,而泄泻。
  临床常见脾、肾阴虚,肾不纳气之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
  命火不足,不能温化脾土之慢性腹泻等症,此当补脾温肾,健脾利水涩肠。

  治则:解毒、燥湿、健脾和胃
  方药:
  五味健脾合剂
  麻杏石甘口服液
  黄连解毒散等


  第三种情况
  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胃肠道症状严重

26.png

  第四种情况

27.png

  气囊炎、腺病毒(肝脏疾病)

28.png

  方药:
  麻杏+公英
  肝胆颗粒+Vc

29.png
30.png

  总结
  治则:
  辨病与辨证,对于诊断来说可谓是双管齐下,只有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准确做出判断。
  1、对因----抗体
  如:新城疫治疗----黄芪多糖口服液
  2、对证:
  治则:清热解毒、健脾、止咳化痰、燥湿、利水
  方药:麻杏、黄连解毒散、清瘟解毒、公英青蓝、苍蓝、五味健脾、肝胆颗粒等

  注意控制 ·
  1、细菌
  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巴氏杆菌、鼻气管鸟杆菌等
  2、支原体
  3、真菌

  沙门氏菌

31.jpg

  大肠杆菌

32.jpg

  清热解毒药物不理想:
  1、体虚
  2、对症:咳、喘、痰、淤等症
  3、清热解毒的毒?
  ---对因

  01急则标本兼治 ,缓则治其本:
  肺系疾病急性发作加重时当标本兼治,以治标为主,同时补脾、肺、肾,护正气,抵抗病邪;在肺系疾病缓解期、病情稳定时,当治其本。

  02辨别虚实,分清寒热:
  肺系疾病多虚实夹杂,疾病急性发期以实邪为主,治以宣肺止咳、化痰平喘、清泄肺热等;疾病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当补肺气、健脾气、纳肾气。治疗应分清寒热,寒者温之,热着清之,如温肺化痰、清肺化痰,而临床上以清热化痰为多。

3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终级

Rank: 10Rank: 10Rank: 10

年度论坛贡献奖热心助人勋章

来自
山东省
发表于 2021-1-22 17:39:18 来自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潍坊
气囊炎病机为燥,
燥分内外,燥者,火之渐也,伤津亡液,烦始生,
既是伤津亡液,治则补阴清燥,该为正治,
脾有升清降浊之责,肾有温化水液之能,
虚火出之肝,关系脏腑互联
因此治燥救津有虚实寒热错杂之说,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4-25 22:00 , Processed in 0.138678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